房陵鑼鼓歌

房陵鑼鼓歌

房陵鑼鼓歌遍布在千里房縣的20多個鄉鎮300多個村莊,尤其是在門古寺鎮、橋上鄉、上龕鄉、九道鄉等高山地區,流傳的房陵鑼鼓歌最為歷史悠久。

基本信息

文化遺產名稱:房陵鑼鼓歌
所屬地區:湖北·十堰·房 縣
遺產編號:Ⅱ-6
遺產類別:民間音樂
申報日期:2007年
申報人/申報單位:房縣
遺產級別:市

基本簡介

房陵鑼鼓歌遍布在千里房縣的20多個鄉鎮300多個村莊,尤其是在門古寺鎮、橋上鄉、上龕鄉九道鄉等高山地區,流傳的房陵鑼鼓歌最為歷史悠久。

房陵鑼鼓歌的種類繁多,曲目豐富。據不完全統計,房陵鑼鼓歌包括陽鑼鼓、陰鑼鼓、喜慶鑼鼓和廟會鑼鼓四大類。鑼鼓歌是房陵民歌的主題歌。由於大部分民歌是以鑼鼓為伴奏樂器,所以唱起來聲震山野,給人一種粗獷豪邁、氣壯山河的感覺。

房陵鑼鼓歌堪稱鄂西北生活的百科全書,基本涵蓋了生產生活、衣食住行、天文地理、歷史人物、神話故事、花鳥魚蟲、山川河流、民間傳說、風土人情、道德倫理、忠孝節義、工匠技藝、占卜禁忌等各個方面。

文化傳承

房陵民間文化挖掘保護工作在縣委、人大、政府、政協的高度重視和正確領導下,在省、市上級領導部門和專家的具體指導和大力幫助下,在房縣文體系統廣大幹部和全縣文化愛好者的共同參與下,進行了房縣民間文化的普查、挖掘、整理、保護工作,初步探索出了房陵文化保護、傳承和利用的方法和途徑,完成了對房陵文化內涵的準確定義,打下了房陵文化建設工作的理論基礎;引發了房縣迄今以來影響面最大,參與人數最多,力度最大,效果最顯著,最值得思考和肯定的一次關於民間文化挖掘和保護的持續行動。

申報的房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中的《尹吉甫的傳說》被列為省級保護名錄,正在由省向國家作為第一批重點名錄進行申報。《房縣鑼鼓歌》、《薅草鑼鼓》、《房縣黃酒製作工藝》等五項被列入市級保護名錄。

十堰市首批市級非遺名錄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十堰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十堰市歷史的見證和民族文化的重要載體,蘊含著中華民族特有的精神價值、思維方式、想像力和文化意識,體現著中華民族的生命力和創造力。

中國民間音樂非物質文化遺產

民間音樂又稱民間歌謠、民俗音樂、民間短篇詩歌等,簡稱民謠、民歌、民樂或民曲,國際民間音樂協會的解釋定義為“經過口傳過程發展起來的普羅大眾音樂”,也就是該音樂散布過程,純粹是由演奏者或音樂接收者記錄教習,並親自相傳所得。其範圍包含歌曲、簡單樂器演奏,甚至舞曲曲調與步伐。
左權開花調 | 河曲民歌 | 蒙古族長調民歌 | 當塗民歌 | 巢湖民歌 | 畲族民歌 | 興國山歌 | 興山民歌 | 桑植民歌 | 梅州客家山歌 | 中山鹹水歌 | 崖州民歌 | 儋州調聲 | 石柱土家兒調 | 巴山背二歌 | 傈僳族民歌 | 紫陽民歌 | 裕固族民歌 | 藏族拉伊 | 靖州苗族歌 | 川江號子 | 南溪號子 | 木洞山歌 | 川北薅草鑼鼓 | 侗族大歌 | 侗族琵琶歌 | 哈尼族多聲部民歌 | 彝族海菜腔 | 那坡壯族民歌 | 澧水船工號子 | 古琴藝術 | 蒙古族馬頭琴音樂 | 蒙古族四胡音樂 | 嗩吶藝術 | 遼寧鼓樂 | 江南絲竹 | 海州五大宮調 |嵊州吹打 | 舟山鑼鼓 | 十番音樂 | 魯西南鼓吹樂 | 板頭曲 | 宜昌絲竹 | 枝江民間吹打樂 | 廣東音樂 | 潮州音樂 | 廣東漢樂 | 梁平癩子鑼鼓 | 土家族打溜子 | 河北鼓吹樂 | 晉南威風鑼鼓 | 絳州鼓樂 | 上黨八音會 | 冀中笙管樂 | 銅鼓十二調 | 西安鼓樂 | 藍田普化水會音樂 | 回族民間器樂 | 文水子 | 智化寺京音樂 | 五台山佛樂 | 千山寺廟音樂 | 蘇州玄妙觀道教音樂 | 武當山宮觀道樂 | 新疆維吾爾木卡姆藝術 | 南音 | 泉州北管 | 黃河號子 | 武德鎮抬鼓 | 西坪民歌 | 淅川鑼鼓曲 | 豐收鑼鼓 | 石台十番鑼鼓 | 酉華唱經鑼鼓 | 留左吹打樂 | 高郵民歌 | 海門山歌 | 南鄉田歌 | 萬載紙棚山歌 | 靖安打鼓鏟山歌 | 銅鼓客家山歌 | 豐城花釵鑼鼓 | 運河船工號子 | 襄陽火炮 | 八十八行 | 單弦拉戲 | 向壩民歌 | 黃州點子 | 房陵鑼鼓歌 | 呂家河民歌 | 絲弦鑼鼓 | 盪腔鑼鼓 | 民間歌謠 | 超化吹歌 | 硪工號子 | 洛陽海神樂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