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化縣

彰化縣

彰化縣位於中國台灣省西部中央,大肚溪下游,西臨台灣海峽。面積1074平方千米。1988年人口123.2萬。漢族為主。清初屬諸羅縣。雍正元年(1723)設彰化縣。1945年台灣光復後屬台中縣。1950年置彰化縣。屬南亞熱帶濕潤氣候,年均溫約22.7℃,1月均溫10.6℃,7月均溫27.2℃。年降水量在1500~2000毫米間,土地肥沃,素有米倉之稱。盛產鳳梨、柑橘、油菜籽、花卉等。盛產牡蠣。傳統工藝品有石硯、雕刻等。名勝古蹟有鹿港、八卦山、孔子廟、天后宮。

基本信息

基本概況

彰化縣 彰化縣

彰化縣位於台灣中部,西臨台灣海峽,東以平緩的八卦山脈和南投相鄰,北以大肚溪和台中相接,南部則和雲林縣以濁水溪相隔,幅員完整,地勢平坦開闊,屬嘉南平原的一部分,土地肥沃,物產豐饒,素有“台灣穀倉”之稱。該縣面積1074平方公里,人口121萬。

清朝鹿港迅速發展成中部地區最具發展潛力的城鎮,時人並以“一府、二鹿、三艋岬”譽之,便可窺見當時風光景況。貿易的繁榮帶動文化藝術的興盛和人口的聚集,也奠定了彰化成為中部地區政治中心的重要地位。

現在的彰化恢復了原來的樸素樣貌來面對世人,境內並無高山激流,也沒有高度現代化的繁華市街,足以吸引遊人目光的,便是由這塊沃野種植出來多樣化的農作產品,和八卦山脈清新靜謐的幽林山景,以及豐厚淳美的人文景觀,展現小品旅遊的另一種迷人風采。開發甚早的彰化,人文史跡多不可數,如堪稱彰化地標的八卦山大佛,現存的三大書院——道東書院、文開書院和興賢書院,昔為辜顯榮舊宅的民俗文物館,和餘三館、益源大厝等顯赫一時的巨族豪宅;三步一寺,五步一廟的彰化縣,光是鹿港一帶大小廟宇便超過60座,有"台灣紫禁城"美譽的龍山寺、供奉湄洲開基媽祖的天后宮,昔日“三岩兩寺”中的寶藏寺、清水岩、虎山岩,台灣唯一獨立祀奉節女烈婦的節孝祠,全省唯一有人進香的土地公廟——員林錫慶祠等;西部沿海的漢寶、王功一帶,落日餘暉下,漁人駕著膠筏,穿梭在鹹鹹的海風中采蚵捕魚,構成一幅都市人嚮往的漁家風情。自然景觀方面,大肚溪口豐富的濕地生態,是賞鳥人士的最愛,而八卦山脈成為近年島內休閒旅遊的新寵。來到彰化,當然不能錯過特產小吃,如大名鼎鼎的彰化肉圓、北斗肉圓貓鼠面,和風味迷人的員林蜜餞、鹿港蚵仔煎,無不令人吮指回味。號稱農業大縣的彰化,多樣化的觀光果園,如銀行山的楊桃園、芬園的荔枝園、大村的葡萄園和大城鄉出產的大西瓜,物美而價廉,境內的園藝花卉事業,更是獨步全台。近年來,兼具人文觀賞及機械遊樂的台灣民俗村的加入,更將當地的觀光事業,推上另一個高峰。

旅遊景點

彰化縣 八卦山大佛風景區

八卦山大佛風景區

八卦山是彰化最著名的風景勝地,也是彰化開發史上的重要據點,海拔僅96公尺,登臨山頂可近攬全市街景,亦可遠眺近海處的點點漁舟,可說是俯瞰彰化市的最佳觀景台。而循著大佛周邊的自導式解說步道,遊客更可循此探索八卦山的歷史、地質與人文。八卦山昔稱定軍山、望寮山、定寨,正說明了過去作為軍事要塞的地位。 

高踞山頭的如來大佛是八卦山最富代表性的景觀,占地7公畝的黑身大佛端坐白色蓮花座上,高達22公尺,譽稱亞洲第一大佛。佛腹內共分6層,底層為佛堂,2~5層分別闡述佛陀一生事跡,走鏇轉梯直上,可臨高眺望彰化市街,紛擾紅塵盡在腳下。大佛前的九龍池,每逢周末及假日晚間便有水舞表演,為吸引遊客的一大噱頭;佛像後方為典雅的大佛殿,內有聖賢史跡展覽及19幅佛陀出家成道圖,精妙絕倫。

若由大佛區環山步道前行,沿途可行經抗日紀念碑公園、太極亭、精緻庭園區。彰化縣政府於八卦山規劃了一座大型的靜態公園,除了大佛參觀區,還包括自然生態園區和體育休閒園區二部分。

台灣民俗村

台灣民俗村占地52公頃,創園初期以展現台灣300年來的人文景觀、民俗風情為主題,除構築許多台灣早期建築外,並穿插各式民俗遊藝及民間生活等活動,成為具鄉土特色的園邸。近年,更陸續增闢了許多新奇刺激的遊樂設施,是中部休閒旅遊的好去處。

想了解台灣、回顧台灣,可從“昨日台灣區”開始,此區為台灣民俗村的遊園重頭戲。由入口處即見慶豐城門,城門內設有文獻館,陳列台灣300年來的文獻與文物;為了保存面臨失傳的民間手工技藝,民俗村將各種古老的坊間製造業,如錦絮坊(棉被間)、益壽齋(面線間)、金利號(打鐵間)、薛濤莊(製紙間)、意林(彩繪坊)、甘露坊(醬油間)、延年齋(米粉間)等,按先民的生活方式重現,現場也有師傅展現製造絕活;行走其間,讓人回味古早生活的純樸。

把台灣300年來各時期的代表性建築群聚重現,亦為民俗村的一大特色,園方也把台灣各鄉鎮的老建築拆遷來重建,如台西河堂(彰化三合院)、臨濮堂(鹿港古厝)、新北投車站、麻豆古厝、北斗奠安宮等;或以相同建材按原模式重建,如澎湖進士第、隴西堂(彰化四合院)、天水堂(北埔客家莊)、鹿港不見天街……,讓遊客重溫傳統老厝街坊之美。

除古屋藝館之外,在“今日台灣區”里還辟有多項機械遊樂設施。此外,驚險刺激的航海王歷險館、富田園野趣的自然教育區,以及清溪竹林、宛如福地洞天的山林勝跡區,構築出一座座引人入勝的神奇世界。園內也收攬了眾多台灣小吃美食及中西餐飲,一座現代式的合院建築一—嘯月山莊,則是渡假下榻的食宿中心;而園內也辟有一處大型購物中心,展售仿古家具、台灣傳統工藝品、小飾物等,意猶未盡的遊客,可在此採購一番,為台灣超過空之旅留下紀念。

臨濮堂 

拆遷自風情純樸的鹿港小鎮,封閉式的空間格局及含蓄典雅的色彩,整體顯得古雅端莊;而細緻的木雕、彩繪,也值得細細觀賞,現場還展售傳統刺繡作品。

澎湖進士第

聘請澎湖老師傅督造仿建的蔡進士第,全宅皆以澎湖咾咕石築成,屬於四合院式建築;矮小的格局,適於澎湖多風沙的惡劣氣候,具有濃厚的海島人文色彩。 

麻豆古厝 

麻豆林家是南台灣望族,原有七座大厝,本棟為五房損贈給民俗村復建。老厝為二進四合院,雕刻及彩繪頗為精緻,是園區內的代表性建築之一。古厝里每天皆依古禮舉行婚禮,新人一身的鳳冠紅袍,隨從抬著聘禮,一路敲鑼打鼓,熱鬧非凡。 

鹿港不見天街

仿鹿港天后宮前的五福街、九曲巷所建,是清代台灣最長的商業街,為防止風沙及下雨,特在街道上加蓋屋頂,形成著名的不見天街景觀;內有隘門、慕仁巷等古蹟,街道兩旁郊行林立,可想見當時車水馬龍的盛況。

歷史名跡

彰化縣 鹿港

鹿港風情清代流傳的諺語“一府二鹿三艋岬”,道出了鹿港過去在台灣開發史上的重要地位。這個昔日扼全台經濟、文化、軍事命脈的清代台灣第二大城,儘管因港口淤積、交通要道改變,繁盛榮景早已步入歷史,卻也相對成為台灣古蹟保留得最完整的城鎮。

鹿港傳奇

相傳早期的鹿港曾是鹿群聚集之處,加上港闊水深,因而得名。在台灣開發史上,鹿港曾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地理上,鹿港地處台灣西部海岸線的中間位置,北倚富足的“穀倉”彰化平原,因而成為清代南北船隻貨物的重要轉運站。 

當時富裕之後的鹿港人,有精力研讀詩書、培育子弟,文開書院曾先後出過6位進士、9位舉人,造就出鼎盛一時的文風,而社會物資充裕也帶動生活品質的追求,鹿港糕餅的精緻來自於此,傳統手工業也在這樣的背景下愈加精巧。

然而,在大肚溪與鹿港溪的長期沖積之下,河港逐漸淤塞,加上日據時代日人切斷台灣與大陸之間的貿易往來,後來新建的縱貫線鐵路亦不經過鹿港,這座鼎沸的城市便逐漸走入了沉寂。今日的鹿港雖早已脫去往昔的繁華風貌,但歷史痕跡處處的老宅古樓,卻成為最珍貴的歷史遺產。

鹿港擁有八景十二勝的雋永景致,包括曲巷冬晴、隘門後車、宜樓掬月、瓮牆斜陽、新宮讀碑、意樓春深、樓井雕欄、半井思源、日茂觀石等,每處皆有饒富趣味的典故或是頗具特色的建築形制。 

中山路後方的金盛巷就是九曲巷及十宜樓二處勝景,曲巷是為了阻擋鹿港冬季強烈的海風而設計,“曲巷冬晴”意即在此;十宜樓又稱為“跑馬樓”,典雅秀麗,是全台頗具特色的古建築。十宜樓附近有小規模的瓮牆,但保存較完善的,首推距離民俗文物館約100公尺的謝宅,共有120隻酒瓮,獨步全台。

十二勝中以“意樓春深”最著名,意樓今名“天遺室”,為一閩式閣樓,位於九曲巷側巷的慶昌古厝中,樓上有一面以葫蘆與古錢交錯變化的圓窗,古意盎然,吸引不及遊人的目光。

此外,鹿港還有文開書院、龍山寺、天后宮三大古蹟,以及專為保存民俗文物而闢建的民俗文物館;除了豐富的歷史古蹟外,鹿港小鎮的街頭巷尾,亦處處流露著鄉土的純樸與古意,如僻處在小巷中的古厝老宅,中山路上仍可見到的古早式中藥行、布店等,一趟鹿港古風巡禮,可以中山路為軸線,循線走訪。

隘門

行過後車巷,一座刻寫著“門迎後車”的磚造建築,就是昔日作為防守巷弄、劃分地盤的隘門;早年漳泉等各籍移民械斗頻繁,加上地方富裕,受盜匪窺覦,因此居民便在巷弄中設定隘門,入夜即關閉,是鹿港市街的特色之一。 

九曲巷(金盛巷)

鹿港近海,冬季時,名為“九降風”的東北季風,橫掃大街小巷,寒冷刺骨。為了阻擋嚴風,許多老街都設計得狹窄多折,泛稱九曲巷,能成功阻擋強風侵襲,使巷內溫暖宜人,有“曲巷冬晴”之喻,今日以金盛巷最具此特色。 

瓮牆

瓮牆是傳統鹿港民宅中一項極富特色的裝飾,以空酒瓮壘砌成牆,通風而美觀,而酒瓮多得可以拿來砌牆,也反映出鹿港昔日的富足。 

意樓 

以悽美的閨閣故事引人流連,據說這裡曾住著一位少婦,夫婿赴試久去未歸,日日憑窗守候的婦人,最後竟抑鬱而終。意樓的圓形花窗,以古錢與葫蘆圖案拼成,蘊含求財祈福的意味,一旁楊桃樹搖曳烘托下,更顯嫵媚。

十宜樓

在九曲巷(金盛巷)底,抬頭可見一座嵌著碧綠琉璃瓦的紅磚“跑馬樓”,兩側的樓房,就是從前鹿港文人墨客聚會的場所“十宜樓”,所謂十宜乃指琴、棋、詩、畫、酒、花、月、煙、博、茶十項文人雅事,曾有流傳詩句“衢彎九曲狂風阻,樓號十宜雅士臨”,道出了鹿港昔日的文風情致。 

天后宮•媽祖文物館 

列屬三級古蹟的天后宮,約草創於清康熙年間,奉祀由湄洲天后宮恭請而來的二媽;原為求航海平安而立的小廟,後經不斷擴建,才成為今日的規模。過去鹿港居民多賴渡海貿易與捕魚維生,因而對媽祖信仰特別虔城,天后宮至今仍香火旺盛,亦是鹿港最重要的信仰中心。台灣各地從鹿港天后宮分香出去的廟宇高達600多座,因此終年都有絡繹不絕的香客回來進香,300年來,香菸薰黑了媽祖臉龐,因此信徒們均稱其為“黑面媽”或“香菸媽”可見香火之盛。而每年農曆3月23日媽祖誕辰,如潮湧至的進香團更使天后宮為之沸騰,為鹿港的一大盛事。除了信仰上的重要性,天后宮的建築亦頗有可觀;精緻的細部裝飾、樸拙的石雕、正殿中神氣活現的千里眼、順風耳塑像,以及清乾隆、光緒皇帝御賜的御筆匾額等,都不容錯過。此外,天后宮後殿闢建為媽祖文物館,展示舊時媽祖出巡所用的各式鳳冠神轎等文物,並不定期推出鹿港宗教文物展覽。

文祠

文祠全名為“文昌帝君祠”,包括文祠、武廟及文開書院,文武並立,十分特殊。文開書院建於清道光4年(1824年),外觀簡樸大方,由當時的鹿港海防同知鄧傳安率八郊共同興建,為紀念明末大儒沈光文(字文開),因而取名文開;昔日書院的藏書量多達30餘萬冊,並延聘名儒化育學子,是老鹿港重要的文教發祥地。文祠建於嘉慶17年(1812年),主祀文昌帝君,亦是昔日鹿港文人的精神信仰中心,文祠格局與文開書院非常相似,最大不同處在於文祠入口兩壁題滿了各式法書,為鹿港書法名家之作,頗有可觀。武廟鮮紅的外觀頗為醒目,主祀關帝聖君,一旁配祀周倉、關平與赤兔馬,均出自昔日福建名師的手筆。 

鹿港民俗文物館 

鹿港民俗文物館為台灣民俗文物收藏最完善的展館之一,原為昔日鹿港顯貴辜顯榮故居。全棟建築仿文文藝復興時期巴洛克式風格,為本世紀初西化風潮下的精緻之作;館內收藏了多達6000件的台灣傳統民俗文物,儼然一座豐富的歷史寶庫。文物館內包括近20間陳列室,展出文物以清中葉至民初的生活器物、家具、書畫、宗教禮俗等用品;如清末民初的刺繡服飾、精雅的螺鈿家具、古早的樂器,甚至織布機、剃頭攤子,不論是富貴人家的居家陳設,或是尋常百姓的生活日用品,皆具歷史價值。此外,館中亦展示鹿港老照片、舊市街模型,並播放鹿港古風等視聽影片,值得細覽。

特色小吃

薑絲大腸

是一道尋常的客家餐點,作法是先將豬大腸洗淨、切段,放入鍋中加水,與蔥、姜等一起熟煮至爛,再起油鍋爆炒即可。薑絲大腸的作法簡單,好不好吃,關鍵在於選料,肥油的豬大腸,加上6、7月盛產的上等嫩薑,酸嫩Q滑,滋味最佳。

粄條

客家食物的代表,北部客家莊稱為“粄條”,南部客家聚落則稱為“面帕粄”,亦即廣東人所稱的“粿條”,或台灣人說的“粿仔”。以在來米製成的粄條,烹調很簡單,以紅蔥頭爆香,加入厚油高湯、碎蔥及青菜、薄切肉片,滾水即成;乾炒或者煮湯各具風味,惟一般以煮湯較能吃出原味。由於用料簡單,粄條好不好吃,要訣就在粄條的Q度,以及爆香的蔥頭。新埔粄條以井水製造,有別於其他地區以自來水調製,因此味道較甘甜,而堅持傳統的手工製法,使其口感Q韌,在北部客家莊中最負盛名。

紅糟肉

亦稱糟母肉,系以糯米、紅麴加上糖,鹽發酵成糟母,再將雞、鴨等肉類放入其中淹制而成,兼具酒香及肉香,且有滋補之效。紅糟肉過去是客家人珍貴的過年菜餚,現則已普遍化,平常日子就可嘗其美味。

乾扣肉

炒、鹵、淹是客家菜常用的烹調方法,梅乾扣肉就運用了淹、鹵兩種作法。首先,採摘下來的芥菜先行日曬風乾,再塗以鹽巴,密封淹製做成梅乾;將梅乾與鹵得熟爛的五花肉或是蹄膀,放在一起蒸煮,梅乾菜的酸脆與肥肉的油香融為一體,即成為梅乾扣肉這道佳肴,是客家餐館必備的招牌菜之一。

煙腸

乃客家人所稱的香腸,又稱為粉腸、水煙腸或白煙腸,其外形雖然類似香腸,但口感卻截然不同,吃起來香香軟軟的,帶點Q勁。其製法是將地瓜粉、瘦肉及香料調勻,灌入豬小腸後煮熟,冷卻後就可以切成一塊塊沾醬料吃;以米醬、糖、鹽、辣椒等混合而成的沾料,甜中帶辣,與煙腸一起入口,最能吃出煙腸的特殊風味。

桔醬

北部客家莊常見的蘸料,酸甜的滋味具開胃效果。桔醬系將酸桔洗淨、晾乾,然後去籽加入鹽、糖等調味料,熟煮至爛,再去除渣滓即成。由於酸桔僅年產一次,客家人利用每年11、12月酸桔產期製作桔醬,然後分裝成瓶於一年中食用;因桔醬製作過程多手工,難大量生產,益顯珍貴。

歷史沿革

1945年10月台灣正式歸還。國民黨政府接管台灣,考慮到地方自治的需要,乃將日本統治時期的五州三廳,改為八縣,並將日本統治時期的11市改為9省轄市、2縣轄市。其中:彰化市管轄區域:東為彰化市大竹區快官,位於東經120°37′17″;西為彰西區西門口,位於東經120°29′47″;南為大竹區快官,位於北緯24°2′6″;北為大竹區阿夷,位於北緯24°6′43″。本市四周東與烏日鄉為鄰,西接美鎮、秀水鄉,南與花壇、芬園二鄉為界,北以大肚溪與大肚鄉為界。面積為65.6947平方千米,人口54561人。管轄彰化、彰西、彰南、大竹等4區。市政府設於彰化市彰南區。

1946年5月,彰化區(當時屬台中縣)駐地由彰化市南郭遷往鹿港。1950年7月1日,線西鄉(當時屬台中縣)分出伸港鄉。

1950年台灣省調整各縣市行政區域,其中台中縣合彰化市,分為彰化、台中、南投三縣。彰化縣轄彰化市及彰化、員林、北斗三區,計1市(4區)25鄉鎮,435595人,面積1061.4649平方千米。縣政府設於彰化市。彰化縣:管轄彰化市,及鹿港、和美、員林、溪湖、田中、北斗、二林等7鎮,及線西、新港、福興、秀水、花壇、芬園、大村、埔鹽、埔心、永靖、社頭、二水、田尾、埤頭、芳苑、大城、竹塘、溪州等18鄉,合計1市25鄉鎮,664887人,1061.4649平方千米。東為二水鄉鼻子頭,位於東經120°38′0″;西為大成鄉下海墘厝,位於東經120°16′0″;南為二水鄉南二水南方,位於北緯23°47′30″;北為新港鄉新港北方,位於北緯24°10′45″。本縣東接南投縣,南連雲林縣,西臨台灣海峽,北界台中縣。

1959年7月1日,新港鄉更名為伸港鄉。

台灣地理人文

台灣島是美麗富饒的寶島,水熱條件優越,作物可一年三熟,主要有稻米、茶葉;水果有香蕉、菠籮、龍眼、木瓜、柑桔、橄欖等。森林覆蓋率達55%,盛產樟木、紅木、台灣杉。台灣石油、金等礦產及水利資源豐富。開闢有高雄、台中等加工出口區。海上和空中航線可達世界五大洲。 

台灣省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台灣省行政區劃圖 台灣本島和澎湖共設7市、16縣,其中台北市和高雄市為“院轄市”,直屬“行政院”,其餘屬台灣省;市下設區,縣下設市(縣轄市)、鎮、鄉,合稱區市鎮鄉。
台北市中正區 | 大同區 | 中山區 | 松山區 | 大安區 | 萬華區 | 信義區 | 士林區 | 北投區 | 內湖區 | 南港區 | 文山區
高雄市新興區 |前金區 | 芩雅區 | 鹽埕區 | 鼓山區 | 旗津區 | 前鎮區 | 三民區 | 左營區 | 楠梓區 | 小港區
基隆市仁愛區 |信義區 | 中正區 | 中山區 |安樂區 | 暖暖區 | 七堵區
基隆市中區 | 東區 | 南區 | 西區 | 北區 | 北屯區 | 西屯區 |南屯區
台南市中西區 | 東區 | 南區 | 北區 |安平區 | 安南區
新竹市東區 | 北區 | 香山區
嘉義市東區 | 西區
縣級市台北縣 | 宜蘭縣 | 新竹縣 | 桃園縣 | 苗栗縣 | 台中縣 | 彰化縣 | 南投縣 | 嘉義縣 | 雲林縣 | 台南縣 |高雄縣 | 屏東縣 | 台東縣 | 花蓮縣 | 澎湖縣
備註金門、馬祖各設一縣,屬福建省,馬祖因原來即是大陸的連江縣的一部分,因此仍叫連江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