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縣

台南縣

台南縣,中國台灣的一個縣,西臨台灣海峽。與台南市為鄰。面積2016平方千米。下瞎1市、7鎮、23鄉;人口100多萬。漢族為主。屬南亞熱帶、北熱帶濕潤氣候,天然氣資源豐富,盛產海鹽。經濟以農業為主,盛產甘蔗、稻穀、花生、豆類、水果。礦產有石灰岩。名勝古蹟有洋港大帝宮、南鯤身代天府、關子嶺、碧雲寺等。

基本信息

基本概況

台南縣 台南縣
台南縣台南縣

人口100多萬。漢族為主。明分屬天興州和萬年州。清分屬台灣縣和諸羅縣 。光緒十三年(1887)置台南府。1945年設台南縣。經濟以農業為主,盛產甘蔗、稻穀、花生、豆類、水果。礦產有石灰岩。名勝古蹟有洋港大帝宮、南鯤身代天府、關子嶺、碧雲寺等。

台南縣是本省開發較早的地區,畜牧業較為發達,盛產甘蔗。工業主要有製糖、肉類、食品加工、造紙、製藥、成衣等。台南縣已建立台灣第二個科學園區即台南科學園區,目標是要把農業大縣轉型成為科技大縣。隨著時代推移,如今在科學園區的進駐下,台南縣也即將發展成台灣高科技重鎮之一。

台南縣境平原坦闊,西海岸是廣大的瀉湖區,沙洲綿互,如今則整片水域都布滿蚵棚、定置漁網;海岸線則是台灣最大的日照鹽場所在,俗稱為“鹽份地帶”。與滄莽的海岸相比較,內陸平原區則是滿布綠意的農業區。平坦的陸地原不利於蓄水,因此歷代莫不大興水利。

各鄉鎮孕育出的豐庶農產及廣袤的田園景致,正是台南縣吸引遊人之處:柔軟多汁的麻豆文旦聲名遠播,玉井芒果香甜碩大,白河蓮田連綿瀲灩,官田采菱扁舟輕搖,再加上東山鄉的龍眼、南寮椪柑、楠西楊桃、左鎮破布子、關廟鳳梨等,一幕幕農業地景,勾勒出富饒的鄉村風貌。

由於開發得早,台南縣文物古蹟也冠於全台,境內古蹟多,廟宇也多,民俗廟會相當風行,其中以鹽水蜂炮、南鯤鯓王爺祭、西港燒王船、慈濟宮上白礁、頭社夜祭最膾炙人口,吸引大批信徒遊客蜂擁而至,多彩多姿的民俗盛會,交織出農業鄉最眩目的人文活動。

行政區劃

下轄1市:新營市

7鎮:鹽水、白河、麻豆、佳里、新化、善化、學甲

23鄉:後壁鄉東山鄉、柳營鄉、六甲鄉、下營鄉、北門鄉、將軍鄉、七股鄉西港鄉、安定鄉、官田鄉、大內鄉、楠西鄉、南化鄉、山上鄉、新市鄉、永康鄉、仁德鄉、歸仁鄉、關廟鄉、龍崎鄉、左鎮鄉 玉井鄉

縣治設在新營市。

地理氣候

西臨台灣海峽,與台南市為鄰,東邊有一部分山地丘陵,逐漸西降至平原,形成背山面海、氣候溫和的優越條件,再加上充沛雨量與密布的灌溉埤渠,澆灌出豐饒的土地,為物產富庶的農業大縣。屬南亞熱帶、北熱帶濕潤氣候,年均溫24℃,1月均溫17℃,7月均溫27℃。年降水量約1900毫米。天然氣資源豐富。盛產海鹽。

旅遊景點

台南縣台南縣珊瑚潭

珊瑚潭

烏山頭水庫位於六甲鄉與官田鄉交界處,由空中鳥瞰,只見水域蜿蜒曲折、狀似珊瑚,故有“珊瑚潭”之稱。珊湖潭由30多條支流匯合而成,蓄水面積1300公頃,潭廣水深,潭中浮著100多座小島、半島、周遭環繞的山林面積更達4700公頃,景致清幽秀麗。

水庫工程從1920年動工,利用曾文溪、官田溪之水,在中游烏山頭處築水壩,歷時10年才完工。烏山頭水庫宛如嘉南平原的地母,不但改善了15萬餘公頃看天田的命運,也帶動了台南縣的觀光事業。如今的烏山頭水庫,與曾文水庫相通串聯,藉由水力落差發電,共同供應台南地區民生與工業用水。

烏山頭水庫風景區的旅遊精華集中在西岸的大壩區,由入口票亭前取右道,經三角埤公園、香榭大道可抵。大壩區周邊景點包括天壇、溢洪道、吊橋、中正公園、遊客服務中心、烤肉區、兒童遊樂區等,其中仿北京天壇造型而建的小天壇,早已是水庫的代表性地標。

橫跨在溢洪道上的紅色吊橋,為觀賞泄洪的最佳據點;循著湖畔道路前行,兩旁林蔭濃密,中正公園內遍植松柏,登上公園最高處瞰風頂,幽氳的水潭盡入眼帘。公園旁便是長長的大壩石堤,為眺望水庫風光的至高點,也是遊客最鍾愛的漫步賞景之處,黃昏時分,落日長空,更添壯闊的氣勢。

鹽份地帶之旅

闊坦的大地,炎熾的日頭,終年掠野的風,潔淨無垠的汪洋,這四項地理天候條件的結合,孕育了台灣西南沿岸廣袤無邊的鹽田。

從嘉義布袋到台南七股,延伸30多公里的海岸線上,台灣三大日照鹽場:布袋、北門、七股由北而南鋪展。黃莽莽的平野上,一汪汪鹽田與魚場綿延到天際,白色的鹽堆與水澤在陽光下閃閃發光,這就是老一輩人習稱的“鹽份地帶”。

台南縣台南縣

鄉土情

從100多年前的明鄭時期開始,曬鹽景象就是嘉南沿海的特殊地景。每年10月至翌年4月為南部旱季,正是曬鹽的好時節,鹽工們自遠處閘門引海水進入內陸鹽埕,經蒸發、濃縮、曝曬,鹽分濃度越來越高,最後形成顆顆正立方體天然結晶鹽堆積如雪。黃昏時,夕陽餘輝映耀在鹽山和鹽灘水面,映照出粼粼波光,而風車嘶嘶鏇轉起舞,白鷺鷥靜棲沙洲,展現出獨特的鹽田風光。

隨著鹽村人口外移,昔日,鹽工們頭戴斗笠、身包花布衫,赤陽下鏟鹽、挑鹽的幹活情景,已不復見。唯一不變的是鹽山,始終表示著地方產業的縮影,數百年來不曾改變。為了有效地開發濱海鹽田的觀光資源,台鹽有意在北門鄉設立“鹽業博物館”,展示中外各國和台灣的鹽業歷史與文化,以帶動濱海地區的繁榮。

虱目魚的故鄉

“鹽份地帶”除了鹽田多之外,縱橫交錯的魚場也是一大特色,這些魚場多半以飼養虱目魚為主,規模堪稱全台之冠。以現撈虱目魚做成的各式料理,成了濱海鄉鎮吸引老饕的名食。

虱目魚滋味甘美,含有豐富的營養素,被認為具有滋補、養顏之功效,因此廣受民眾喜愛。品嘗虱目魚以農曆6~8月最佳,此時雨水豐潤,肉質最細嫩,尤以重量1斤左右者最美味;虱目魚可煎燒、可做湯,還可做虱目魚丸、虱目魚乾,而虱目魚頭、虱目魚肚、虱目魚胗均深受老饕喜愛。在台南沿海一帶到處都吃得到虱目魚料理。

縱觀鹽份地帶全線景觀差異不大,除鹽田、虱目魚場、蚵棚外,淺海里有人撿蛤蜊,采牡蠣,浩瀚的大海上漁舟點點,每年一度黑面琵鷺渡冬的盛況,都是遊客可擇地遊玩的重點。

地方特產

台南縣白河鎮荷花

台灣年來有很多地方都大力推動荷花產業化,北有桃園縣觀音及新屋一帶,東有花蓮縣馬太鞍,中部也有不少地方以荷花作為地方產業的一環。然而,講起賞荷,台灣第一個將荷田發展為觀光地的是台南縣白河鎮。

舊名“店仔口”的白河,位於六重溪與八掌溪之間,另有白水溪流貫全境,區內以農產品為主,而荷花在30多年前已是重要經濟作物。1995年配合文建會社區總體營造計畫,台南縣將白河的荷鄉風情規畫成“白河蓮花節”,未料一炮而紅,打響白河荷鄉之名,最興盛時曾栽植有4百多公頃,帶動了蓮花產業文化發展,甚至建有蓮花產業文化資訊館。

白河鎮種植的荷花品種甚多,包括有石蓮(蓮子少、但蓮藕大,適宜做蓮藕粉)、建蓮(蓮子產量多)、大賀蓮(又稱“大憨蓮”,主要蓮種)、菜蓮(主要取藕作菜)、睡蓮(花色多而美)等等。而這些清麗秀雅的荷,整株都有經濟價值。荷葉可作為荷葉飯的炊具,荷花可以觀賞,荷花花瓣可以曬乾製成荷花茶或入菜,蓮蓬內的蓮子是消暑聖品,而蓮子裡的蓮心收集後又可製成蓮心茶,蓮藕則可料理或製成藕粉。

夏日過後,荷花漸漸凋萎,白河鎮便進入採收蓮子的季節。在蓮田中把蓮蓬採回後,先要挖取出內部的蓮子,然後在蓮子上劃痕脫膜,再以牙籤手工戳除有苦味的蓮心,最後予以包裝,全部過程非常費工,而且1公斤的蓮子加工後大約只剩6百公克。一般而言,目前市面所售的乾蓮子均為進口,本地所產的量僅供鮮食,口感鮮香且甜。

入冬後,則是白河鎮收成新鮮蓮藕及開始製作蓮藕粉的時節。蓮藕粉煮水食用口感極佳,對於胃腸不佳、養顏美容、退火頗有助益。而因為製作過程複雜、產量更少(一分地的石蓮僅可生產120公斤蓮藕粉),所以價格昂貴。也因此有眾多仿冒品亂市。

近年白荷鎮的荷田栽植面積一路減少,相關單位除持續推動荷的相關農產品,也發展蓮花大餐、蓮子餅、蜜蓮子、蓮花T恤等周邊商品,讓農業帶動觀光,讓地方產業更興盛。

民族風情

西拉雅人的故鄉

平埔族,乃相對於“高砂族”,是日據時代對台灣平原地區原住民的通稱。300餘年來,在漢人的通婚、經濟掠奪、文化優勢下,平埔族已漸漸消逝於歷史的洪流中;根據學者研究,台灣約有四分之一的人口流有平埔族的血液,見證了早期社會“有唐山公,無唐山媽”、漢人男子與平埔女子大量通婚的移民史。

消失的部落

西拉雅族曾是平埔族中人口最多、勢力最強的族群。過去,蕭壟社、目加溜灣社、麻豆社、新港社為西拉雅的四大部落,合稱四大社。傳統的西拉雅社會為母系制度,女子擁有財產繼承權,昔日台灣民間男女婚嫁的入贅制,據說就是西拉雅的風俗。許多來自大陸的“羅漢腳”(單身男子),因與西拉雅女子結婚而取得財產權,不少土地就這樣流入漢人手中。走訪台南縣,已難體會西拉雅的面貌,但從部分村落的公廨、太祖信仰、祀壺習俗、傳統祭典中,仍可窺見西拉雅的遺風。

祀壺•夜祭•嚎海

公廨是西拉雅人祭祀、議事的公所,類似漢人的廟,傳統上只有三面牆,不設廟門;祭壇不奉祀具體的神靈形象,而是膜拜小口大肚的壺、矸、象徵太祖、阿立祖、阿立母、太上老君等神祗;瓶矸中盛水,並插著過山香、香蕉葉或澤蘭等植物,祭品則是米酒、檳榔

祀壺信仰是西拉雅族的文化特徵,時至今日,在佳里、白河、官田、東山、大內、左鎮等鄉鎮的村落里,仍可見到一些祀壺的公廨,只是隨著時代變遷,許多公廨已改建成漢人風格的廟宇,不復傳統風貌。其中佳里鎮的立長宮、大內鄉頭社的太上龍頭忠義廟較廣為周知;左鎮鄉亦為西拉雅族的重要聚居地之一,高達八成的人口具有平埔血統,鄉內公廨也有10餘座;而東山鄉的吉貝耍部落(東河村)則是保存最完整的平埔聚落,村中擁有多座大小公廨;至於白河鎮的六重溪公廨,是唯一以茅草、竹材搭建的傳統公廨,別具古樸韻味。

台南縣台南縣

除了公廨外,夜祭也是今人認識西拉雅文化的櫥窗。為了紀念祖神,不少部族近年來恢復夜祭的活動,其中頭社的太祖夜祭仍保有完整的點豬、翻豬、烤豬、唱牽曲、生吃豬肝豬血等儀式,最受遊客及民俗學者矚目;而吉貝耍則保有嚎海的古禮,每年農曆九月初五,為了紀念祖先安渡台灣,都會在夜祭之後由尪姨(女巫)遙祭先民。此外,佳里鎮北頭洋、白河鎮六重溪,也各自有著隆重的平埔祭典。

1.頭社的太祖夜祭於每年農曆10月14~15日舉行,詳洽大內鄉公所(06)576-2820。

2.吉貝耍部落夜祭、嚎海於每年農曆9月4~5日舉行,詳洽東山鄉公所(06)680-2100。

3.六重溪太祖夜祭於每年農曆9月14~15日舉行,詳洽店仔口文教協會(06)685-1005。

4.北頭洋太祖夜祭於每年農曆3月28~29日舉行,詳洽愛鄉文教基金會(06)723-4377。

頭社太祖夜祭

大內鄉頭社村的太上龍頭忠義廟,主奉古蕭壟社、灣里社、新港社、社仔社太上老君,以及篤加阿立祖,不僅包括中、東、西室三個公廨,還擁有一座竹編仿古的文物館,彷如西拉雅文化的小視窗。

每逢農曆10月14日夜間至15日凌晨,太上龍頭忠義廟都會舉行太祖夜祭,為現存較完整的西拉雅傳統祭儀,由於與漢人祭典儀式大相逕庭,再加上大量吟唱亡軼的古調,以及飲豬血、生啖豬內臟的血腥場面,使得這項祭典充滿神秘色彩。

保護神的傳說

頭社附近的丘陵地帶原為大武壟社故地,太祖是西拉雅族的最高祖靈,又稱太上老君,夜祭是為慶祝太祖壽誕而舉行;據傳大武壟社先祖渡海來台時,曾於海上迷航,幸蒙太祖指引方得順利上岸,因而感其德奉為社群保護神。

夜祭傳統由來已久,其意涵除祭祖靈外,也與西拉雅族“向”的信仰分不開。“向”即宇宙間永生不滅的靈,會傷害人,也會幫助人,太祖便具有掌管“向”的力量,助其子民趨吉避凶。

夜祭之前,乩主會在農曆9月1日舉行“開大向”(也稱“開天地向”),太祖將天地間所有的“向”開釋,這些“向”可在往後的一個半月內自由行動,並在夜祭時享受村民的感恩獻禮,夜祭的尾聲則會舉行“禁大向”儀式,收回所有的向,以免禍害人間。

農曆10月1日,村民們便至公廨進行大掃除,這天也要“開向曲”,神秘而古老的曲子開始教唱。到了14日下午,乩主先為祀壺披上新的紅色綢緞,掛上信徒奉獻的金牌;信徒也可取用缸內的“向水”以保平安。太陽下山之後,人潮逐漸湧入,在下午6點點豬進酒後,太祖夜祭正式揭開序幕。

不夜的傳承

台南縣台南縣巨型雕像

每年夜祭時,都有還願、祈求平安的村民奉獻豬、羊以祭太祖;豬在經過點豬進酒儀式後即當場被宰殺,臨死前的悽厲叫聲,令人不禁膽顫。

在12點之前,廟埕上會穿插著宋江陣、牛犁陣等民俗表演,到了午夜,白衣少女圍成圈吟唱的“牽曲”正式登場。牽曲人頭戴花冠,手牽手,唱起古語編寫的曲調,至於歌詞的意思,由於傳誦年代已遠,已無人了解,一說是描寫先祖渡海來台時遭遇的“七年饑荒”,也有說是“望母調”,乞求祖先長久庇護後代子孫。

整個典禮的高潮是在清晨5點的“開血瓮”、“翻豬”等敬獻儀式。血瓮盛裝的是鮮豬血,上覆檳榔枝、糯米餅、面巾,分別有警棍、糧食、擦汗的意義,用以管理及犒賞保護主家的“向兵”。乩童開血瓮後,協助的“三壇”舀起血水由乩童代表太祖食用,為了表示兵將極滿意這個貢品,遭附身的乩童會發狂似地撲向血瓮,以雙手舀出生血生飲,而濺得嘴角、胸膛滿是血腥,周圍閃避不及的人也遭到波及;空氣中儘管瀰漫著濃烈的血腥味及詭譎氣氛,但卻深切表達了人對神靈高度的敬意。

直到天色微明,夜祭活動總算告一段落。15日下午牽曲隊還須至各部落為村民祈福,傍晚時分,乩童主持“禁曲向”儀式,自此時起至明年開曲前,禁止再吟唱牽曲;這個夜晚,整個村莊酬神宴客,鬧到午夜方休。尾聲由乩童再度出場,進行最後的“禁大向”儀式,所有飄流於宇宙天地的“向”,在太祖號令下各自歸回本位,兩天的太祖夜祭至此才算圓滿地畫上休止符。

歷史沿革

台南縣台南縣

1945年10月台灣正式歸還。國民黨政府接管台灣,考慮到地方自治的需要,乃將日本統治時期的五州三廳,改為八縣,並將日本統治時期的11市改為9省轄市、2縣轄市。其中:台南縣管轄區域:東為嘉義區山地新高山(即玉山)山頂,位於東經120°57′12″;西為北門區七股鄉十分塭,位於東經120°1′36″;南為新豐區關廟鄉龜洞,位於北緯22°53′5″;北為虎尾區侖北鄉許厝寮,位於北緯23°49′56″。東南及南以二層行溪及楠梓仙溪上游與高雄縣為界,西臨台灣海峽與遙接澎湖縣,北以濁水溪與台中縣為界。縣境內涵嘉義及台南二省轄市。面積滿潮時為5189.8854平方千米,人口1434045人。管轄的附屬島嶼有:佐佐木島(1947年3月26日改為海豐島)。管轄新豐、新化、曾文、北門、新營、嘉義、斗六、虎尾、北港、東石等10區,共66鄉鎮(15鎮、51鄉)。縣政府於1946年1月7日正式成立,初設於台南市,後遷於新營區新營鎮。

1948年10月18日,將東石區的布袋鄉改為布袋鎮。

1950年台灣省調整各縣市行政區域,其中台南縣合嘉義市,分為台南、嘉義、雲林三縣。台南縣轄新營、新化、新豐、北門、曾文5區,計31鄉鎮,588642人,面積2003.5876平方千米。台南縣:管轄新營、鹽水、白河、麻豆、佳里、新化、善化等7鎮,及柳營、後壁、東山、下營、六甲、官田、大內、西港、七股、將軍、北門、學甲、新市、安定、山上、玉井、楠西、南化、左鎮、仁德、歸仁、關廟、龍崎、永康等24鄉,合計31鄉鎮。東為南化鄉西阿里關,位於東經120°38′0″;西為七股鄉十分塭,位於東經120°1′36″;南為關廟鄉龜洞,位於北緯22°53′5″;北為白河鎮內角,位於北緯23°24′30″;中心位置為官田鄉渡頭村三塊厝,位於東經120°20′,北緯23°3′20″。本縣東以烏山與高雄縣為界,西臨台灣海峽,與澎湖群島遙遙相望,南隔二層行溪與高雄縣連線,北以八掌溪與嘉義縣毗連,東北以大凍山與嘉義縣分界,西南曾文溪下游鄰界台南市。縣政府設於新營。

1968年2月,學甲鄉改稱為學甲鎮。1981年12月25日,新營鎮改制為縣轄市新營市。1993年5月1日,永康鄉改制為縣轄市永康市。

經濟發展

養殖漁業(虱目魚)漁業(虱目魚)

台南縣的經濟以第一產業為主,盛產水稻芒果蓮子文旦甘蔗鳳梨等農作物,另有養殖漁業(虱目魚)與沿海鹽業等,為台灣主要的農漁業生產區。台南縣政府在多年以前曾計畫引進煉鋼、石化等重工業,其中最著名的開發案就是濱南工業區‎;但該開發案近年已因環境保護和觀光考量,加上預算問題而遭擱置。 1990年代後期起,南部科學工業園區在縣境內設立,本縣乃成為電子、電機等高科技製造業的重鎮。

戰後初期的台南縣經濟發展,就如同當時整個台灣經濟一般,是處於混亂、百業蕭條的狀況。由於台南縣大部分人口是依靠農業生活,所以基本上是一個以農業發展為主的經濟形態。從1950年下半年起,美國開始對台灣實行經濟援助,注入大量資金,幫助台灣恢復經濟。加上當局實施土地改革及發展“以農業培養工業,以工業發展農業”的經濟政策,台南縣也積極發展農工商業,推行一連串的土地及經濟改革措施,奠定今日台南縣經濟發展的基礎。

農業發展

稻米稻米

戰後的台南縣,因產銷設施遭受戰爭的嚴重破壞,農業生產環境惡化、農業生產萎縮,所以需要振興農業,恢復戰前農業的水平。於是,當局在50年代,提出台灣農業史上最重要措施,就是“土地改革”,讓實際耕作的農民擁有自己的耕地,提高農民耕作意願,成為農業迅速恢復的主要因素。這次的土地改革,也是台灣史上第一次成功的例子。戰後當局為發展農業經濟,促進土地充分利用,增加單位面積的生產量,提高農民生活水平,以及為了充分供應糧食,解決突然從大陸遷入的120萬軍民的民生問題,乃自1949至1953年先後推行土地改革政策。由於戰后土地改革成功,大部分的佃農成為自耕農,擁有自己的耕地,願意在農業發展上求新求變。因此,台南縣各種作物的產量,不斷的提高,而且項目繁多,從單純的米、糖傳統作物,到今日發展出具有鄉鎮特產的產業文化,是經歷多年農業改革的成果。今日台南縣不論在耕地面積,或是農產品的產量及種類,一直高居全台之冠,故有“農業大縣”的美名。稻米為台南縣重要農產品之一,但為紓解稻米生產過剩所造成的嚴重倉容不足,及外銷困難虧損等問題,縣府在1983年推動稻田轉作計畫。由於縣府在稻田轉作初期,加強推動集團轉作及選定區域,培育8萬農建大軍,提升農民素質,又推動雜糧集團轉作及訂定集團轉作獎勵辦法,所以推動績效相當良好。該縣曾經連續兩年獲得全台推動稻田轉作績效第1區第1名的佳績。農田轉作計畫的成功,解決稻米生產過剩的問題,引進高經濟價值產品及推廣台南縣既有的蓮子、洋香瓜、金柑、蕃茄等,以達發展一鄉一特產的目標。

台南洋香瓜台南洋香瓜

為促進台南縣農業持續成長,突破現階段的發展瓶頸,縣府於1984年提出“加速推動農業升級發展精緻農業”的計畫。這項計畫是運用農業科學技術,灌輸核心農民現代化農場經營管理與生產技術,並利用有限的土地資源,生產高價值農漁牧產品,以加速農業升級,促進農業現代化,增進農民收益,讓該縣農村能呈現另一種新面貌。而為了讓精緻農業推動成功,縣府也擬定發展精緻農業重點方向,如發展技術密集的農業、輔導農產品加工、發展地區性特產、發展觀光農業等等。多年精緻農業的發展,提高農民所得,增加農民務農意願,讓台南縣各鄉鎮市都發展出許多高經濟價值的農作物,如白河蓮子、官田菱角、大內酪梨、麻豆文旦、佳里牛蒡、玉井芒果、歸仁釋迦、南化龍眼、七股洋香瓜、關廟鳳梨等等,提高台南縣農業生產力和競爭力,再創農業活力與生機。

1991年,台南縣被指定為全台西部唯一辦理地區農業先驅計畫的示範縣,這項地區農業發展6年計畫,是以照顧農民,發展農業,建設富麗農村為目標。該項地區農業先驅計畫,希望達到“生產農業化、生活現代化、生態自然化”的預期成效,做為1992至1997年台灣全面性實施地區農業的重要依據。縣府並於1993年在佳里鎮龍安小區,實施富麗農村示範計畫,期望整合併調整產銷機構,促進農業轉型升級,規劃朝向科學化、企業化、藝術化、國際化的方向發展,呈現台南縣富麗農村的景象。該計畫自1991至1994年度止,投入總經費約14億,改善農、林、漁、牧、水土保持、農產運銷等環境,估計總效益逾65億元。該縣因推廣績效卓著,1993年榮獲全台第2區第1名的佳績。各項計畫影響至今,成果斐然,農民反映良好。

產業文化活動的舉辦,是結合地方農特產品、生態景觀及民俗文化等要素,並塑造成觀光遊憩的活動。其主要的目的,在活絡當地經濟、振興地方產業、保存傳統文化、提供城鄉交流機會等等,是鄉鎮市未來發展經濟、保存地方文化的有效方案。台南縣最早提出“產業文化”的口號,是1995年的全台文藝季“走馬瀨之春-南瀛產業文化節”。翌年(1996)的“白河蓮花節全台文藝季”活動,則將小區產業、歷史文化以及自然景觀結合,成功塑造地方產業文化的獨特魅力。

因白河蓮花產業節一炮而紅,成為全台注目的焦點活動,縣府即提出“文化產業化,產業文化化”的政策。往後數年,以地方自有產業為標題的節慶名號,在台南縣各鄉鎮市不斷推出,吸引外地遊客前來消費採購,不僅增進當地觀光產業的發展,也促銷當地農產品,增加農民的收入。由於台南縣產業文化活動年年持續展開,活動內涵也不斷推陳出新,慢慢形成“一鄉一特產”的產業格局。各鄉鎮市與農產品結合的印象,深植在遊客心中,讓台南縣農業發展有新契機,同時也讓地方文化活絡起來。

工業發展

台南縣台南縣

戰後台南縣的工業發展,在當局的指引下,有計畫的採取“農工並重”政策,除了推行土地改革,增加農業生產,發展農業經濟外,也積極發展工業。大體而言,台南縣的工業發展,可分成以下5個階段:

第1階段:第1次“進口”替代(1950年代)

這一時期有自大陸移入的120萬人口,糧食需求量大增,加上巨額的軍事負擔,如何維持生產,使經濟發展穩定,是本期的重點工作。為了加強經濟發展,並爭取美國的經濟援助,當局推動一連串的經濟建設計畫,第1期(1953年至1956年)經濟建設計畫的提出,從此展開台灣經濟發展的新紀元。但受制於資金不足、技術水準低落及“外匯”不足等因素,當局於是提出“進口替代”的工業發展策略。所謂“進口替代”,是指當局實行高關稅及嚴格執行“進口”數量管制等保護措施,來扶植島內資本需求不大、技術要求不高的勞力密集性民生輕工業,用以取代原需進口的貨物。此一階段,台灣迅速建立許多民生工業,如紡織、合板、塑膠水泥味素、食品加工等等,這些產業不僅成為主流,也進一步變成主要出口產業。 在1960年底,台南縣的工廠登記家數有1,040家,以食品製造業的種類最多,如碾米工業(379家),食品工業(234家)。其它較多的工業依序有磚瓦、機械、制材、非金屬礦物、榨油等等工業。

第2階段:“出口”導向(1960年代)

由於“進口替代”的輕工業,在當局扶植之下,逐漸面臨島內市場日趨飽和、生產技術無法提升等問題。為使工業持續發展,爭取外匯來源,必須拓展出口,於是當局轉而採取對外“出口”導向的經貿策略。所謂“出口導向”,是指“出口”結構的改變,以輕工業產品在“出口”中取代農產品暨農產加工品的主導地位,讓台灣的經濟發展,由島內導向轉為積極的“出口”拓展。由於積極拓展“外銷”,許多中小型製造業迅速發展,如雨後春筍般的設立,需要大量的人力及場所,當時當局大力提倡“客廳即工廠”,於是台灣家家戶戶接受“外銷”工廠的委託,裝配半成品,按件計酬,大幅減少工廠成本開支,促進當時經濟的高度發展。由於“出口導向”政策奏效,再加上世界經濟持續繁榮,使台灣出口貿易呈現快速的發展,台灣經濟在此時期高度的成長,是台灣經濟開始起飛期。台灣靠著充沛的勞力與低廉的工資,一些輕工業如紡織品、塑膠製品、合板、電子等產品,持續大幅成長,迅速打進國際市場。到60年代中期,工業產品在“外銷”市場上,已取代農產品及農產加工品的地位,成為台灣最重要的“出口”項目。

1970年,台南縣的工廠共有709家。而由表2與表1比較,以勞力密集產業為主的輕工業成長迅速,而食品、飲料及菸草製造業等工廠數大幅減少,其地位則漸由當局保護重視的紡織業所取代。一些資本需求較多、生產技術較高、加工層次亦較多的耐久性消費品工業,如金屬、機械、運輸等輕工業亦大幅增加。另外,一些屬於資本及技術密集的重化工業,如石油及煤製品、化學製品製造業、電力電子機械器材業等重化工業,所占比重亦逐漸增加中,為1970年代重化工業的發展奠立基礎。此一時期台南縣的工業產品,已逐漸取代農產品及農產加工品,成為最重要的“外銷”產品。

第3階段:第2次“進出口替代”(1970年代)

此一階段主要鼓勵在島內建立重化工業,積極發展“第2次進口替代”產業,亦即替代重化原料、零組件的進口,並成為1970年代工業發展的重點。至1970年末,台灣經濟發展已受到世界矚目。1973年,當局提出“十大建設”,以重大公共工程來帶動島內經濟,同時也奠下往後重工業發展的基礎。另一方面,技術密集較高的產業,如機械、電機、電子及精密儀器等,因快速發展,所以不僅替代“進口”,並且也鼓勵“外銷”。在1980年底,台南縣的工廠登記家數共有3,455家,與前期相比,10年間增加近5倍。此一時期值得一提的產業是關廟藤業,自1972年開始,關廟地區藤業製造進入半機械化作業,專門生產高級的藤椅、藤桌、家具及家飾用品,藤產品出口值年年激增,可說是世界藤製品產量最豐的地區,是當時台南縣最有名的“外銷”產品。而在工廠類別上,可以發現,由於重化工業的快速發展,本期間化學製品業、金屬製品製造業、機械設備製造修配業、電力及電子機械器材業、運輸工具業等工廠家數增加率最高,至於其它產業的工廠數,則增加不多。本期台南縣的工業,也是朝向重化工業的方向發展。

第4階段:貿易自由化、國際化、制度化(1980年代)

此時期,附加價值高、耗費能源較少的策略性工業,如機械、信息、電子、電機及運輸工具等產業,生產大幅成長,成為產業發展的新主流。1980年代末期,台灣被通稱為新興工業經濟地區(NIES)。“經濟奇蹟”、“台灣奇蹟”成為外國學者對台灣經濟發展的評價。1990年底,台南縣的工廠登記家數共有5,899家。本期的塑膠製品業、金屬製品製造業、機械設備製造修配業、電力及電子機械器材業、運輸工具業等工廠家數,較前期一直持續增加,而且增加精密器械製造業243家。因為工廠數目的增加,台南縣在此時期已開發完成新營、官田、永康、新市、保全、龍崎等6處工業區,提供廠商設廠,26促進該縣工商業的繁榮發達,進而發展經濟。總之,台南縣本期的工業發展,是朝向機械、信息、電子、電機及運輸工具等資本密集、技術密集的策略性工業,而為1990年代的高科技產業奠定基礎。

第5階段:高科技時代(台南科學園區;1990年代)

1995年,為振興南部經濟設定“台南科學工業園區”,讓高科技產業有機會立足南台灣,是台南縣邁向科技縣的重要指標。台南科學園區由“國科會”負責設定開發,未來的營運管理,亦由“國科會”負責。南科位於新市鄉和善化鎮間的台糖公司道爺與善化農場,園區面積約660公頃。園區外圍將設定“台南科學工業園區特定區”,約2,000公頃,供園區工作人員居住、生活及發展相關服務性產業使用。園區建設分成2期規劃,第1期的開發,包括園區開發規劃作業,為期9年(1995年3月至2003年12月);第2期的開發也是9年(2001年1月至2009年12月)。第1、2期間重迭時間為3年,亦即總開發需時15年。

南科園區分為微電子、半導體及農業生物技術等3個專業區:

微電子精密機械:主要在推動精密機械、機電系統產品、醫療器材及半導體設備等項目的產學整合與研發生產。

半導體:半導體目前居世界6大新興產業之首位,因此,欲將北部IC產業發展延伸至南部地區,進而帶動相關產業在南部的發展。

農業生物技術:主要在推動花卉、畜用疫苗、生物農藥、水產經濟生物育種、魚介類診斷與防疫製劑等項目的產學整合與研發生產。

1997年台積電宣布南科設廠後,至2003年8月,累計共有112家廠商獲核定入區投資,核定建廠。其中,在投資廠商產業屬性方面,光電產業仍高居6大產業之冠,計有29家廠商入區,展現群聚光環。其餘分別為半導體21家,生物技術22家,通訊15家,精密機械24家,計算機外設1家。估計2003年產值突破1,300億元。依據“國科會”的預估,未來南科如果經營成功,其總產值將超過新竹科學園區。

商業活動

台南縣台南縣

台南縣的商號,在戰後初期僅剩1,600多家,戰後在大家的努力下,商號組織逐漸擴大,且有公司行號的設立,其組織非一般商號可比,頗具有現代企業的規模。如台灣洋釘股份有限公司允成化學股份有限公司泰豐紡織有限公司等等工商行號,組織設備相當完善,營運情形也相當良好。這些年來,台南縣商業活動情形,由台南縣歷年來商業登記家數、資本額、行業別可以看出,台南縣的商業形態逐步轉變,商業登記家數、資本額一年比一年增加,顯示商業活動相當蓬勃發展。而就行業別來看,台南縣的買賣業、製造業、服務業等,所占的比率都是最高的,未來也將是台南縣商業形態發展的主軸。

目前台南縣的商業和服務業,以新營、佳里、麻豆、永康、仁德、歸仁等地較為發達,未來隨著縣內二高、高鐵、快速道路等重大交通建設陸續完成後,邊陲和農業地帶各鄉鎮市的商業發展將欣欣向榮,各鄉鎮市商業發展也將趨於平衡。在商業活動方面,為加強產業服務,配合整體經濟發展,台南縣在台南生活圈及新營生活圈共規劃80公頃的工商綜合區。這些工商綜合區的開發,將帶動台南縣整體工商發展更為迅速,其商業機能及創造的就業機會,對地方幫助甚大,也將使台南縣整體經濟發展體質更加良好。

教育

大專院校

國立:國立成功大學歸仁校區

國立交通大學台南校區

國立台南藝術大學民國九十五學年度全校1489名學生

私立:

長榮大學10,436名學生

真理大學(麻豆校區)

南台科技大學18,962名學生

崑山科技大學13,285名學生

嘉南藥理科技大學18,047名學生

台南科技大學(前身為台南家政專科學校、台南女子技術學院)11,440名學生

中華醫事科技大學10,203名學生

遠東科技大學8,139名學生

致遠管理學院6,493名學生

南榮技術學院5,567名學生(96學年度上學期紀錄)

高中職

國立:

國立新營高級中學

國立後壁高級中學

國立善化高級中學

國立新化高級中學

國立南科國際實驗高級中學

國立新豐高級中學

國立台南大學附屬高級中學

國立北門高級中學

國立北門高級農工職業學校

國立曾文高級農工職業學校

國立新營高級工業職業學校

國立新化高級工業職業學校

國立白河高級商工職業學校

國立玉井高級工商職業學校

國立曾文高級家事商業職業學校

國立台南高級工業職業學校

縣立:

縣立大灣高級中學

縣立永仁高級中學

私立:

私立港明高級中學

私立興國高級中學

私立明達高級中學

私立黎明高級中學

私立新榮高級中學

私立南光高級中學

私立鳳和高級中學

私立華濟永安高級中學

私立天仁高級工商職業學校

私立陽明高級工商職業學校

私立育德工業家事職業學校

體育

台灣青少棒的傳統勁旅,善化國中、善化國小均位在本縣。新榮高中為高中男子籃球名校。

公共設施

游泳池

台南縣立體育場

台南都會公園

佳里鎮立網球場

佳里鎮立羽球館

國立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台南館(規劃中)

南瀛天文教育園區

交通

鐵路:台灣鐵路管理局

縱貫線:後壁車站 新營車站 柳營車站 林鳳營車站隆田車站 拔林車站 善化車站 新市車站 永康車站

大橋車站保全車站 中洲車站

沙侖線(興建中):大潭車站 沙侖車站

台灣高速鐵路:台南車站

公路 :國道一號(中山高)

新營交流道 麻豆交流道 安定交流道 台南系統交流道(連線國道八號) 永康交流道 台南交流道 仁德系統交流道(連線台86線)國道三號(福高) 白河交流道 烏山頭交流道 官田系統交流道(連線台84線) 善化交流道 新化系統交流道(連線國道八號) 關廟交流道(連線台86線)國道八號 台南系統交流道(連線國道一號) 新市交流道 新化系統交流道(連線國道三號)

新化端:

台61線:西濱快速公路

台84線:東西向快速公路—北門玉井線

台86線:東西向快速公路—台南關廟線

客運: 台南客運-已停業 興南客運 新營客運

縣府機構

民政處 財政處 經濟發展處 教育處 工務處 農業處 社會處 勞工處 地政處 城鄉發展處 水利處 觀光旅遊處 文化處 行政管理處 新聞處 人事處 主計處 政風處

名人

(依漢語拼音順序排列)

阿盛(文學家)

陳金鋒(職業棒球員,台灣第一位登上美國大聯盟的球員)

陳水扁(律師、民意代表、台北市長、總統)

陳唐山(政治運動者、台南縣長、外交部長)

高清愿(台南幫領導人、企業家)

郭水潭(作家)

侯雨利(台南幫領導人)

黃朝琴(台北市長、省議會議長、一銀台銀董事、聯合國中華民國代表)

連橫(學者)

劉吶鷗(文學家)

李張瑞(筆名利野倉,作家)

李安(電影導演)

蘇新(作家、日據時代台灣共產黨黨員)

翁倩玉(旅日歌手)

吳清基(教育部次長、台北市教育局長、台北市副市長)

吳三連(民意代表、公職人員、台北市長、企業家)

吳新榮(作家)

楊青矗(作家)

吳修齊(台南幫領導人)

吳尊賢(台南幫領導人)

顏水龍(藝術家)

楊逵(文學家)

楊松弦(職業棒球)

余清芳(抗日領袖)

鄭自財(政治運動者)

黃勁連(作家)

李勤岸(作家、學者)

羊子喬(作家)

方耀乾(作家、學者)

胡民祥(作家)

黃文博(作家)

陳益興(台灣教師、歿於1985年曾文水庫虎頭蜂事件)

歷任縣長

第一任、二任:高文瑞

第三任、四任:胡龍寶

第五任:劉博文

第六任:劉博文金駱(代理)

第七任:高育仁李悌元(代理)

第八任、九任:楊寶發

第十任、十一任:李雅樵

第十二任、十三任:陳唐山

第十四任、十五任:蘇煥智

台灣地理人文

台灣島是美麗富饒的寶島,水熱條件優越,作物可一年三熟,主要有稻米、茶葉;水果有香蕉、菠籮、龍眼、木瓜、柑桔、橄欖等。森林覆蓋率達55%,盛產樟木、紅木、台灣杉。台灣石油、金等礦產及水利資源豐富。開闢有高雄、台中等加工出口區。海上和空中航線可達世界五大洲。

台灣省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台灣省行政區劃圖
台灣本島和澎湖共設7市、16縣,其中台北市和高雄市為“院轄市”,直屬“行政院”,其餘屬台灣省;市下設區,縣下設市(縣轄市)、鎮、鄉,合稱區市鎮鄉。
台北市中正區 | 大同區 | 中山區 | 松山區 | 大安區 | 萬華區 | 信義區 | 士林區 | 北投區 | 內湖區 | 南港區 | 文山區
高雄市新興區 |前金區 | 芩雅區 | 鹽埕區 | 鼓山區 | 旗津區 | 前鎮區 | 三民區 | 左營區 | 楠梓區 | 小港區
基隆市仁愛區 |信義區 | 中正區 | 中山區 |安樂區 | 暖暖區 | 七堵區
基隆市中區 | 東區 | 南區 | 西區 | 北區 | 北屯區 | 西屯區 |南屯區
台南市中西區 | 東區 | 南區 | 北區 |安平區 | 安南區
新竹市東區 | 北區 | 香山區
嘉義市東區 | 西區
縣級市台北縣 | 宜蘭縣 | 新竹縣 | 桃園縣 | 苗栗縣 | 台中縣 | 彰化縣 | 南投縣 | 嘉義縣 | 雲林縣 | 台南縣 |高雄縣 | 屏東縣 | 台東縣 | 花蓮縣 | 澎湖縣
備註金門、馬祖各設一縣,屬福建省,馬祖因原來即是大陸的連江縣的一部分,因此仍叫連江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