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地圖

世界地圖

世界地圖(1:33000000)是中國地圖不同比例尺世界掛圖系列之一,是廣大讀者了解世界的一個視窗。世界地圖是指描繪整個地球表面的地圖,一般畫有地形、經緯線等,並標註有地名等數據,使用者可以利用經緯線在世界地圖上找出各個地方的具體位置,從而了解世界的全貌。有多種方法把地球表面投影到平面上。世界地圖,是中國地圖出版社不同比例尺世界掛圖系列之一,是廣大讀者了解世界的一個視窗。主要內容表示了世界各大洲、大洋的總體分布;採用分國設色方法表示各國家和地區的精確地理位置;表示了其國名、首都、水系、居民點、境界、交通等基本內容。北極地方,北極全圖。南極地方,表示了南極洲地理概況及相關國家在南極設立的科學考察站的名稱和位置等。

基本信息

基本簡介

世界地圖世界地圖
世界地圖,是中國地圖出版社不同比例尺世界掛圖系列之一,是廣大讀者了解世界的一個視窗。主要內容表示了世界各大洲、大洋的總體分布;採用分國設色方法表示各國家和地區的精確地理位置;表示了其國名、首都、水系、居民點、境界、交通等基本內容。北極地方,北極全圖。南極地方,表示了南極洲地理概況及相關國家在南極設立的科學考察站的名稱和位置等。

通行分類

目前國際上通行的世界地圖有兩種,一種是以大西洋上的經線為分割線的太平洋格局的世界地圖,也可稱為“太平洋版世界地圖”,它完整表達環太平洋地區的地理關係,將大西洋分割在圖幅兩邊;另一種是以太平洋上的經線為分割線的大西洋格局的世界地圖,也可稱為“大西洋版世界地圖”,它完整表達環大西洋地區的地理關係,將太平洋分割在圖幅兩邊。
世界地圖世界地圖

這兩種版本的世界地圖之所以成為世界通行版本,就在於它們遵循了編制世界地圖的兩個重要原則,即不切割或少切割陸地的原則和採用整15°經緯線劃分圖面的原則。
世界地圖的表示比較重要的一點就是選定中央經線,中央經線既是投影到地圖上的中心線,也是投影的對稱軸。世界地圖上要表示整個球面的要素,相當於將球面沿一個方向切割後展開鋪平。中央經線選定後,其相隔180°的對應面即切割線也相應選定了,這個切割線就是地圖上的圖幅邊線,因此,選中央經線時,不能單純考慮要表示的重要內容分布在中央經線附近,使其變形最小,還要兼顧考慮其對應的切割線要不切割或儘量少切割陸地,以避免大塊陸地被分割在圖幅兩邊而影響閱讀效果和圖面的整體美。
“太平洋版世界地圖”常以西經30°經線為切割線;“大西洋版世界地圖”常以180°經線為切割線,當然,若以西經170°經線為切割線,則該圖上的陸地可完全不切割,這樣雖滿足了編制世界地圖的第一個原則,但表達時區時又會出現困難,因為世界時區是按照15°經線劃分的。
縱觀世界地理分布,毫無疑問,國際上通行的“太平洋版世界地圖”和“大西洋版世界地圖”,它們分別在大西洋和太平洋上的切割線,堪稱黃金分割線。這也是它們能夠通行的關鍵所在。
世界地圖世界地圖

通行代表著一種流行的趨勢、一種相對的穩定性和持久性。對於地球本身的客觀描述而言,地圖的表示不僅取決於人們對地球的認識程度,還取決於人們的價值取向和價值選擇。當今的世界地圖的表現形式各種各樣,常用的地圖投影就有二三十種。各國繪製世界地圖時,在力求準確的基礎上也儘可能使自己的國家處於比較突出的、易於充分直觀本國地理環境的中心位置上,以方便使用,充分體現了“以我為主”、“以我為中心”的價值取向。
中國現行的世界地圖就是國際上通行的“太平洋版世界地圖”模式,它以東經150°為中央經線、以西經30°為左邊經線和右邊經線,完整表達環太平洋地區的地理關係,加入了更多技術上的考慮。實際上,若選擇東經105°為中央經線,則中國的位置更為居中,但那樣的話,美洲大陸就被分割在地圖的兩邊,為保持世界各大洲的完整,因此較好、合理地選擇了目前這種中國偏左、日本偏中的圖面配置。

早期地圖

坤輿萬國全圖坤輿萬國全圖

《坤輿萬國全圖》是義大利耶穌會的傳教士利瑪竇在中國傳教時所繪製的世界地圖,該圖於明萬曆三十年在北京付印後,刻本在國內已經失傳。南京博物院所藏《坤輿萬國全圖》為明萬曆三十六年(1608)宮廷中的彩色摹繪本,是國內現存最早的、也是唯一的一幅據刻本摹繪的世界地圖。

利瑪竇繪製《坤輿萬國全圖》時,以當時的西方世界地圖為藍本,並改變了當時通行的將歐洲居於地圖中央的格局,而是將亞洲東部居於世界地圖的中央,這樣,中國就自然而然位於該圖的中心。此舉開創了中國繪製世界地圖的模式。

這幅地圖所繪五大洲中,各洲以不同顏色區分。山脈以寫景法描繪,河流以雙曲線繪寫,海洋則以深綠色繪出水波,整幅地圖和諧而又富有層次感。在地圖圈外還繪有九重天圖、天地儀圖、日蝕圖、月蝕圖、赤道北地半球圖、赤道南地半球圖、中氣圖等小圖,包羅了天文地理方面的知識,開拓了當時國人的眼界。地圖中的插圖具有明顯的時代特色。在各大洋中,繪有16世紀不同類型的帆船9艘,在各個海域中,還繪有鯨、鯊、海獅等海生動物15頭,南極大陸上還繪有陸上動物大象、獅子、駝鳥、恐龍等8頭。這幅地圖還保留了母本的全部序跋,具有珍貴的史料價值。

現代地圖

世界地圖世界地圖

世界地圖是指地球表面的地圖,一般畫有經緯線、地名等資料,使用者可以籍經緯線在世界地圖上找出各地方,也可以知道南極、北極的位址。有多種方法把地球表面投影到平面上。

地球的表面大部分是海洋,陸地只占一少部分。地表的總面積約51,000萬平方公里,其中海洋的面積約36,000萬平方公里,占地表總面積的70.8%;陸地面積約14,900萬平方公里,占地表總面積的29.2%。也就是說地球的表面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陸地。地表的陸地被海洋分隔成大小不等的許多塊,通常人們把海洋所包圍的大面積陸地叫做大陸,小塊陸地叫做島嶼。大陸及其附近的島嶼合稱為洲。這樣,地表的陸地共分6塊大陸:亞歐大陸、非洲大陸、北美大陸、南美大陸、南極大陸和澳大利亞大陸。地表的海洋是相互溝通的,形成了統一的世界大洋。

根據海陸分布形勢,可把世界海洋分為四部分: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其間沒有什麼天然的界線,通常以水下的海嶺或某條經線為分界的。地球表面高低相差懸殊,形態變化多端。

世界陸地地圖世界陸地地圖
陸地地形通常分為平原、高原、盆地、山地和丘陵等類型。它們以不同的規模在各大陸上互動分布,共同構成表面崎嶇不平的外貌。陸地上的山地,有兩條巨大的高山帶:一條為環太平洋高山帶,沿太平洋兩岸作南北向分布,即縱貫美洲大陸西部的科迪勒拉-安第斯山系和亞洲及澳大利亞太平洋沿岸與東亞島弧上的山脈。另一條略成東西向,橫貫亞歐大陸中南部及非洲大陸北緣。其西部即阿爾卑斯山系及阿特拉斯山脈,進入亞洲後,與土耳其高原南北兩側的山脈、興都庫什山脈、喀喇崑崙山脈、喜馬拉雅山脈等連為一體,又經中南半島西部山地,一直延續到巽他群島的南列島弧和環太平洋高山帶相接。兩大高山帶,是阿爾卑斯運動的產物,地勢高峻、雄偉,多火山、地震。

陸地上的平原,一般分布在大陸的中部,其東西兩側多被高山環繞,形成南北縱列的三大地形帶,以美洲大陸為最顯著,澳大利亞大陸也有類似的地形結構。但在亞歐大陸上,平原主要展現在東西向高山帶以北,如中歐平原、東歐平原、西西伯利亞平原、土蘭平原等;南面,平原多為大河沖積而成,並分布於高原之間,如美索不達米亞平原、印度河-恆河平原,以及我國的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等。陸地上還廣泛分布著大片隆起的高原,它們一般以前寒武紀古陸塊為核心,地殼相對較穩定,地面起伏不大。如非洲大陸的高原,亞歐大陸的中西伯利亞高原、蒙古高原、阿拉伯高原、德乾高原,南美大陸的巴西高原,澳大利亞大陸的西北部高原等。南極大陸與非洲大陸相似,也以高原為主,但上覆巨厚的冰層。此外,在陸地上還有一些鑲嵌在年輕山脈之間的高原,地殼活動比較強烈,海拔較高,地面起伏也很大,如青藏高原、安納托利亞高原、伊朗高原,以及分布於科迪勒拉-安第斯山系中的一些山間高原等。

散布在海洋、河流或湖泊中的小塊陸地叫做島嶼。世界島嶼面積約占陸地總面積的7%,最大的島嶼是處在北美洲東北部的格陵蘭島。彼此相距很近的許多島嶼合稱為群島,如馬來(南洋)群島、西印度群島等。半島是伸入海洋或湖泊中的陸地,三面臨水,一面與陸地相連,如阿拉伯半島、中南半島等。

世界地圖史

世界地圖史世界地圖史
地圖是一門很古老的學問,幾乎和世界最早的文化同樣悠久。目前已經被發現的最古老地圖是巴比倫地圖,出現在古代的美索不達米亞一帶,也就是現在中東的伊拉克境內。

托勒密世界地圖

著名的數學、天文、地圖學家托勒密(公元87-150年)著寫了8部地圖學著作《地理學指南》是對地圖學發展的極大貢獻。所附27幅地圖,是世界最早的地圖集。他創造普通圓錐投影和球面投影兩種世界地圖的新投影。所繪的地圖在西方地圖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且一直使用到十六世紀。

中世紀的大倒退

在托勒密時代以後,即公元300至1300年前後(中世紀),羅馬成為西方世界的政治文化中心,宗教力量主導了政治和社會發展,神話代替了科學,是歷史上,也包括地圖科學史上一個漫長的黑暗時代。歐洲的地圖製圖發展進入了大中斷時期,這時科學的地圖學幾乎完全被宗教寰宇觀製圖傳統所取代,地圖不再是反映地球的地理表象,而是成為神學著作中的插圖。

地理大發現及墨卡托時代

地理大發現及墨卡托時代地理大發現及墨卡托時代
達加馬、麥哲倫等先後完成了環球航行。隨著歐洲進入文藝復興,航海事業日愈發達,航海家們探索了海路與各洲的沿海海灣與海港,新大陸南、北美洲的歐洲地理大發現,使人們對世界地理有了新的較完整的認識、成為完善世界地圖的基礎,也成為地圖發展的動力。16世紀,荷蘭出現了一個偉大的地圖學家墨卡托GerardusMercator1512-1594),他編制了新的《世界地圖》、《地球一覽》圖集,發明了等角正軸圓柱投影——墨卡托投影。這不僅把人們對世界逐漸完善的認識反映到地圖上,而且其等角航線為直線的特性,給當時歐洲航海事業巨大支持。墨卡托於1538年繪製了第一張世界地圖,這是從北極的角度俯視繪製而成。貼在他擁有的托勒密地圖集內。

亨利庫斯-馬特魯斯世界地圖

據說,15世紀90年代初期,哥倫布就是用這張地圖或者類似這樣的地圖,說服亞拉貢的斐迪南和卡斯提爾(古代西班牙北部一王國)的伊莎貝拉女王支持他的航海計畫的。這張地圖由生活在佛羅倫斯的德國製圖師亨利庫斯-馬特魯斯(HenricusMartellus)繪製,反映了當時有關世界形成的最新理論,以最為準確的方式將地球在一個平面上勾畫出來。這似乎證明,通過海路,歐洲和中國相距並不遙遠,這也正是哥倫布的主張。此外,該圖還首次記錄了葡萄牙航海家在1488年發現的南非好望角,證明在南面沒有陸地與亞洲相連,歐洲人可以通過海上抵達東印度,而不必繞道穆斯林控制的土地。

瓦爾德塞米勒世界地圖

在這張由馬丁-瓦爾德塞米勒(MartinWaldseemüller)繪製、洛林公國一個智囊團拼湊的世界地圖上,“美洲”首次以單獨大洲的名稱出現。該圖還附有馬蒂亞斯-林曼(MatthiasRingmann)製作的說明小冊子。由於深受佛羅倫斯航海家亞美利哥-韋斯普奇(AmerigoVespucci)著作的影響,林曼提出,正如哥倫布所想,美洲並不是亞洲的一部分,而是一個獨立的大陸,因此,也應該像其他大洲一樣,有一個正式名稱,並最終以韋斯普奇的名字將其命名為“美洲”。或許是為了強調美洲的獨立存在,這張地圖顯示太平洋與南美洲西海岸重疊在一起,雖然太平洋的存在直至幾年後才得到證實。

實測成圖和專業地圖

實測成圖實測成圖
17世紀以後,為了國家管理、瓜分控制殖民地以及戰爭的需要,大規模的三角測量和基本地形圖測繪逐漸形成地圖科學發展的主流。各方面技術的進步如望遠鏡的發明改進了羅盤儀、平板儀和經緯儀;微積分等數學的成就,促進了地圖投影學的發展;具有計量概念的等高線成為壓倒優勢的地形表示方法,地圖要素和符號比例分級概念逐漸加強。這一切奠定了近代地圖學的初步基礎。地形圖測繪以西歐各國為最早,其中卡西尼兄弟1730-1780年在法國測繪的地圖,精度最高。在大革命之後不久,法國即完成了全國1:50000的地形圖,在當時已是最精詳的地形圖了。

中國發展史

至今為止,有確切的地圖實物證明,是公元前168年西漢時期,當時中國的地圖就已經編製得十分精美。中國神話傳奇式地圖:《山海經圖》這是中國對世界最早的認識。中國的地圖繪製到了明朝發展到一個高峰時期。

《大明混一圖》

《大明混一圖》《大明混一圖》
《大明混一圖》繪製於明洪武二十二年,即公元1389年。該圖長3.87米,寬4.75米。這幅極其珍貴的古代寶圖是世界上最早、最大的世界地圖,也是迄今為止我們能見到的最早描繪非洲的世界地圖。

《大明混一圖》向世人表明,這幅由中國人繪製的地圖比西方探險家到非洲早了100年,所謂歐洲人最早發現非洲的歷史需要改寫。

《鄭和航海圖》

在明朝的眾多地圖中,《鄭和航海圖》就是其中一幅具有重大影響的航海圖,共包括20頁航海地圖、109條針路航線和4幅過洋牽星圖,航海地圖高20.3厘米,全長560厘米,包含500個地名。鄭和七次航海,是我國航海史上的偉大創舉,在世界上也是一次罕見的大舉,從公元1405年到1433年,前後近30年訪問了亞洲、非洲等30餘國,對促進我國與世界的交往,對政治、經濟和文化均有極大的作用。這其中據鄭和航海經歷編成的航海圖,是中國地圖學史上的一大創作,更是一部專為指導航海用的地圖。

坤輿萬國全圖

坤輿萬國全圖坤輿萬國全圖
明代的地圖較發達,尤其到了明末,西方新興的自然科學技術由一些傳教士逐步在華傳播,地圖製圖術更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
當時,義大利人利瑪竇來華,第一次把西方繪製的世界全圖傳入中國,把中國的資料補充進去,充實豐富了地圖內容,坤輿萬國全圖是當時世界上最詳細,最準確的世界地圖。續此之後,西方傳教士也陸續來華繪製了一些,這些世界地圖經過修編後,不僅打破了中國傳統的繪圖成規,而且逐漸形成了一個新的特點:

1.把地圖的中央經線置於中國,形成以我國為中心的圖面配置
2.採用測量出地球表面的經緯度繪製地圖。
3.把地球以赤道為中心,平分為南北兩半球,劃出了南北二回歸線與南北二極圖線。相應形成氣候的帶、溫帶與寒帶。
4.擴大了對中國以外的世界各地的地理知識的了解與掌握。
5.對外國地名的翻譯起了一個譯定作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