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定鄉

安定鄉

安定鄉位於台南縣西南端,本鄉略呈楓葉狀,東北西南狹長,屬於嘉南平原的一部份。總人口21746人,彝族人口占97%,是名副其實的彝族鄉。海拔在1460米至2580之間,境內地形複雜,山高谷深,海拔差異大。這裡氣候宜人,民風淳樸,自然資源豐富,茶、烤菸、畜牧、乾鮮果、蠶桑、水電是安定鄉的六大支柱產業。

基本信息

簡介

安定鄉安定鄉

安定鄉位於台南縣西南端,東鄰新市鄉,北接善化鎮,南與台南市安南區連線,西以曾文溪為界與西港鄉相對。而本鄉略呈楓葉狀,東北西南狹長,屬於嘉南平原的一部份,農田棋布,河流與灌溉河川均呈東北西南走向,地勢東高西低。位於北緯24.37-24.49、東經100.32-100.47之間,東西長25公里,南北寬9.3公里,東與楚雄州南華縣兔街鎮、大理州彌渡縣五頂山鄉山水相連,南面、西面分別同本縣文龍鄉、漫灣鎮相鄰,北與大理州南澗縣無量鄉毗連,自古以來就是滇東南連線滇西各州的陸上交通捷徑的重要站口。鄉人民政府駐地鼠街村與景東縣城相距49公里,是普洱市的北大門。全鄉幅員231平方公里,16個村民委員會,總人口21746人,彝族人口占97%,是名副其實的彝族鄉。海拔在1460米至2580之間,境內地形複雜,山高谷深,海拔差異大。這裡氣候宜人,民風淳樸,自然資源豐富,茶、烤菸、畜牧、乾鮮果、蠶桑、水電是安定鄉的六大支柱產業。
近幾年來,鄉黨委、政府在上級政府部門的正確領導下,不斷最佳化和調整產業結構,創造性的開展了一系列扶貧濟困、愛心幫扶等為民、便民、利民服務,有利的推進了全鄉經濟的全面發展。

民族文化

(圖)雙河溫泉雙河溫泉

安定鄉族民眾世世代代居住在無量山和哀勞山兩大國家自然保護區腹中,保留了“大幫腔”、“羊皮舞”、“跳菜”等優秀的彝族風俗和文化,其中“大幫腔”在景東縣20年縣慶文藝演出活動中榮獲三等獎。這裡的人們心靈手巧,他們編織的竹藍、簸箕、竹桌深受人們的歡迎,其中的簸箕還遠銷到景洪、大理等地。雲南十八怪中的“竹筒當菸袋”這裡處處可見。

安定是一個有著豐富文化底蘊和多彩民間藝術的彝族之鄉,是縣內最具彝族代表性的鄉鎮。鄉人民政府及文化站工作人員不斷挖掘、整理民間文化素材,全力打造我鄉民族藝術。今年3月,我鄉民福村的民間長號隊一行8人,參加了由普洱市人民政府舉辦的“百年貢茶回歸普洱”大型活動,5月,在首屆景東茶葉原料交易會中,我鄉的“跳茶”節目在茶藝表演比賽中榮獲二等獎,下半年,鄉文化站多次帶領我鄉的民間藝術團體迎接外來藝術團隊、中國畫家、作家協會和雲南日報記者等,其中的“大幫腔”、“羊皮舞”、“跳菜”均受到了好評。年內,還完成了15個村民委員會,3526戶的地面衛星接收機的轉星調整工作,使廣大人民民眾能正常的聽到廣播看上電視。

自然資源

(圖)雙河溫泉雙河溫泉

安定鄉是水利資源最豐富的一個鄉鎮,轄區內總建造了8個水電站,裝機流量達4940千瓦,發電量269萬度,總收入670萬元。實現稅收47萬元。全鄉通電率達100%,農網改造50%。

安定鄉積極打造從觀看老倉河水電站、品嘗老倉福德茶、泡雙河溫泉澡、觀光芭蕉河的古茶園、無量山原始森林觀看黑冠長臂猿的無量山生態一日游。安定鄉地處無量山和哀勞山兩大國家自然保護區腹中,氣候宜人,民風淳樸,自然資源豐富,有很多的旅遊資源有待開發。

農村經濟

(圖)桑園桑園

畜牧業是我鄉的支柱產業,2006年全鄉共有豬存欄26724頭,大牲畜7166頭,羊11325隻,家禽62780羽。全鄉出欄18007頭,大牲畜1735頭,6047隻,家禽13260羽。2006年畜牧總收入達860萬元。

全鄉共有茶葉面積20240.5畝,百年古茶8000畝,50年—70年左右的有5000畝。2006年實現總產量615噸,產值達922.5萬元。計畫從2007年開始到2010年每年新栽3000畝,實現總面積35000畝,預計實現總產值3500萬元。

安定鄉的氣候、海拔適宜種植泡核桃,泡核桃產業已成為我鄉的特色產業,全鄉種植核桃3萬畝,2006年實現產量151噸,產值271萬元,2007年預計收入達400萬元。

2006年,全鄉農村經濟總收入達5710萬元,農民人均收入達1789元,鄉財政收入達235.1萬元,比2002年181.6萬元增加了53.5萬元,自取消農業稅以來,我鄉財政收入首次超過200萬元大關,取得了突破性進展,鄉鎮企業總收入達1441萬元,實現產值1375萬元,利潤總額105萬元,產業結構調整後我鄉的糧食播種面積減少,導致糧食總產和人均口糧與往年相比有所下降,全年完成糧食總產7577噸。

人口衛生

(圖)衛生院全貌衛生院全貌

全鄉轄16個村民委員會,190個村民小組,常住戶數5213戶,常住人口21746人,全鄉以彝族為主,彝族占總人口的97%。有1個衛生院,有14名醫務人員12床病床,有15個村衛生室,每個村分別有男女村醫各2名。

2006年開始啟動新農村合作醫療,全鄉參合率達91.2%。2007年1至9月共減免醫療費總計23萬多元,住院人次達200餘人,受益2萬多人次,個人減免最高達3000多元。極大的改善了農民看病難、看病貴的局面。

文化教育

(圖)鄉中學全貌鄉中學全貌

全鄉共有18所學校,其中國小17所,其中完小6所,初小11所,2007年在校小學生1354人,初級中學1所,2007年在校學生477人,共有中國小教職工154人,中學教職工45人,國小教職工109人,退休教師59人。全鄉中、國小占地面積78166平方米。適齡兒童入學率達99%。

基層組織

全鄉共有19個黨支部(有農村支部16個),黨員792人(女黨員有138人),其中少數民族黨員729人。2007年發展黨員33人(女黨員6人),其中少數民族30人。

扶貧開發

我鄉扶貧工作以改善民眾生產生活條件和增加農民收入為核心,不斷創新扶貧機制,採取資源、資金的有效整合,認真組織實施整村推進、產業開發、安居溫飽等項目,努力加大扶貧工作力度,使全鄉貧困面貌有了較大改善。

2005年共解決了380年人的溫飽問題,投資36萬元完成茅草房改造工程,使90戶農戶的住房條件得到了改善,完成了芹河村推進項目工程,啟動民福村上海對口“白玉蘭”項目,共實現勞務輸出1430人,創造勞務收入達317萬元,人均2216.8元。

2006年共解決699人的溫飽問題,投資68萬元完成170戶的茅草房改造工程,投資65萬元完成鳳梨村上下羊小組、鳳梨林小組、河底村羊皮庫小組、青雲村下吳家小組的整組推進工程,共實施安居工程59戶。

2007年,累計投入資金95萬元, 通過安居住房改造、村組公路建設、人畜飲水工程、發展核桃、蠶桑等產業、建沼氣、節能灶、太陽能、科技培訓等措施實施民福、河底2個村,4個重點組的扶貧工程,包括山背後、河底下社、舊地基、繞馬路,在外倉村火炭組實施白玉蘭項目1個,受益3個村民委員會,221戶,925人。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