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山區[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

松山區[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
松山區[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松山區是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的一個市轄區,是赤峰市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位於內蒙古自治區東部,區域範圍東經117°47′-119°39′,北緯42°01′-42°43′。東西長152.5公里,南北寬77公里。松山區總面積5955平方公里,人口57.36萬(2010年),轄7個街道、9個鎮、5個鄉。2013年,松山區地區生產總值226.7億元。松山區屬北溫帶半乾旱大陸性季風氣候區。松山區地貌屬山地丘陵區。松山區境內分布有萬佛寺、香山寺、古遼瓷缸瓦窯遺址等景區景點。

基本信息

基本概況

松山區原為赤峰縣,總面積5618平方公里,總人口51.6萬,轄5個街道、14個鄉鎮,是赤峰市的政治、經濟、文

松山區松山區
化中心,也是聯結蒙冀遼經濟的重要樞紐地區。南距北京480公里、天津690公里、承德260公里,東距瀋陽570公里、大連970公里。京通(通遼)、赤錦(錦州)、赤沈(瀋陽)鐵路交匯於此;111、306國道縱橫穿越;正在建設的赤大(大板)白(白音花)鐵路和赤大(大板)、赤通(通遼)、赤朝(朝陽)高速公路貫穿境內,四通八達,城區距民航機場僅4公里。
赤峰市松山區地處北緯42°01′-42°43′,東經117°47′-119°39′。位於內蒙古自治區東部,赤峰市中南部,環抱赤峰市中心城區,是聯結東北和華北兩大經濟區的重要樞紐。全境東西長152.5公里,南北寬77公里,總面積5955平方公里。赤峰市松山區是舉世聞名的"紅山文化"和"夏家店文化"的發祥地,有著悠入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猴頭溝鄉缸瓦窯遺址是國內迄今發現的最大的遼代瓷窯遺址,為內蒙古自治區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地名來歷

松山區松山區

遼代開泰二年(公元1013年)設定松山縣,開泰中期改設松山州,至元代大德二年(公元1265年)改設松州,清代乾隆四十三年三月(公元1778年),改烏蘭哈達廳為赤峰縣。建國前後歷經建置變更至1983年10月,赤峰市實行市管縣管理體制,改赤峰縣為赤峰市轄區郊區。1993年7月7日經國務院批准郊區改名為松山區。

行政區劃

松山區轄:鐵東街道、松州街道、振興街道、向陽街道、玉龍街道、穆家營子鎮初頭朗鎮大廟鎮老府鎮哈拉道口鎮當鋪地鎮上官地鎮安慶鎮太平地鎮王府鎮、城子鄉、大夫營子鄉、崗子鄉、夏家店鄉等。

歷史沿革

秦代今區境屬右北平郡地,西漢初屬匈奴左地,後置廷陵縣。隋唐屬饒樂都督府。遼開泰二年(1013年)置松山縣,開泰中期置松山州、高州、三韓縣。金承安二年(1197年)析置靜封縣。元中統三年(1262年)改松山州為松州,領松山縣,至元二年(1265年)松山縣併入松州;大德十一年(1307年)六月,為魯王牧地。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八月,東境屬大寧衛;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西境屬全寧衛;天順元年(1457年)屬兀良哈三衛之朵顏衛地。

松山區松山區

後金崇德元年(1636年)置翁牛特右翼旗。清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置烏蘭哈達理事通判廳,四十三年(1778年)三月改烏蘭哈達廳為赤峰縣。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十二月升赤峰縣為赤峰直隸州。
民國二年(1913年)7月撤州改縣。偽滿康德7年(1940年)1月赤峰縣併入偽翁牛特右旗。1945年8月改偽翁牛特右旗為赤峰縣。1946年10月析置赤西縣,翌年10月赤峰市併入赤峰縣。1948年9月,赤峰縣分置赤峰市,赤西縣併入赤峰縣。1958年10月撤縣設市。1962年9月市縣分治,設赤峰縣。
1983年10月,赤峰市實行市管縣管理體制,改赤峰縣為赤峰市轄區郊區。1993年7月,經國務院批准郊區改名為松山區。

2000年,松山區轄10個鎮、23個鄉,260個行政村,11個居委會,2102個村民小組。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區總人口538176人,其中各鄉鎮人口(人):穆家營子鎮118767初頭朗鎮21209大廟鎮24528紅花溝鎮11411老府鎮20170哈拉道口鎮15169當鋪地鎮14319五三鎮28404上官地鎮6359安慶鎮29052三眼井鄉13754柳條溝鄉7090打糧溝門鄉9546關家營滿族鄉9841城子鄉14271碾坊鄉6429猴頭溝鄉9122孤山子鄉7897大夫營子鄉10015東山鄉4929大碾子鄉6552王府鄉15565姜家營子鄉9937木頭溝鄉12085鹼場鄉11101崗子鄉9295大六份鄉5727王家店鄉13318水地鄉18637太平地鄉15347忙牛營子鄉11742河南營子鄉15129波羅和碩鄉11459 

2001年6月,鄉鎮行政區劃調整:撤銷柳條溝鄉、打糧溝門鄉、三眼井鄉,設文鍾鎮;撤銷波羅和碩鄉,併入哈拉道口鎮,撤銷鹼場鄉,併入上官地鎮。調整後,全區轄29個鄉鎮,其中18個鄉,11個鎮。2002年年末,全區總人口53.3萬人。

自然資源

土地森林資源
全區有耕地面積194萬畝,草場面積285萬畝,林地面積268萬畝,森林覆蓋率達30%,木材總蓄積量360萬立方米。

松山區松山區

生物資源

本區屬於華北向東北過渡地帶。兩者野生植物兼有,木本、草本植物種類繁多。其野生甘草防風桔梗知母苦參遠志柴胡黃氏益母草苦杏仁等多種大宗中草藥材享有盛譽。

礦產資源

境內礦產資源豐富,開發潛力巨大。現有探明金屬和非金屬有石油玄武岩大理石水晶膨潤土高嶺土矽石等30餘種,開發利用23種。其中已探明黃金儲量810公斤,煤碳儲量1800萬噸,石油儲量2億噸,膨潤土儲量500萬噸,沸石2億噸。

人力資源

全區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勞力39萬人,每年向國內大專院校輸送5000學生餘人,可為本區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提供充足勞力和人才。

經濟產業

農業

農業以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大力推廣農牧林各業適用科學技術為主,全區初步形成了糧食,甜菜,烤菸、蔬菜、養殖林木等六大主導產業,農牧業綜合效益有了較快提高。糧食總產量名列全市榜首。先後成為全國500個商品糧大縣之一、全國重點農業開發區、全國鄉鎮企業東西部合作示範區和科技星火密集區、自治區商品糧基地和瘦肉型商品豬基地,1997年被國家列為山區綜合開發示範縣。

工業

松山區工業以冶金、食品化工、機械、紡織、建材行業為主,近幾年,隨著工業

松山區松山區
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全區工業生產正在穩步增長。1999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15.28億元。鄉鎮企業和個體私營業已成為松山區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99年,鄉鎮企業總產值達到60.2億元,以商業、飲食業、服務業、交通運輸和防地產業等為重點的第三產業發展迅速,年內第三產業的增加值達到4.4億元,全區鄉鎮企業從業人員達12.3萬人。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截至2009年末,松山區共有普通高中5所,在校生14835人;國中學校15所,在校生18920人;普通國小86所,在校生34085人;國小學齡兒童入學率100%。幼稚園19所,在校人數為4871人。成人教育學校261所。
文化事業
截至2009年末,松山區擁有文化館站共15個,公共圖書館1個。松山區下轄所有鄉鎮、街道均實現了光纜聯網,光纜總里程達到2600公里。截至2009年,松山區有線電視用戶近10萬戶,新增用戶4500戶,其中農村用戶達到8萬戶,有線電視入戶率達到85%,廣播電視混合覆蓋率達到98%。
衛生事業
截至2009年末,松山區共有衛生機構42個,其中醫院4個,衛生院28個,婦幼保健院1個,專科疾病防治院1個,健康教育所1個,合管辦1個,中等醫院教育機構1個,社區衛生服務站5個。截至2009年末,松山區共有床位數1057張,新增265張。職工人數1438人,新增158人,其中衛生技術人員1220人,新增126人。截至2009年末,松山區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農民達到39.5萬人,參合率為96.1%,完成了農村合作醫療資金二次補償工作。

基礎設施

松山區地處紅山區外圍,交通便利,是赤峰市中心通往外界的交通要道。京通鐵路橫貫全區,集赤、綏經、莊林、錦赤、赤承、赤喜、平雙等眾公路幹線均從境內經過,形成四通八達的交通網。全區郵電通信實現了自動化,縣鄉村通信全部進入國內國際直撥網。隨著松山區經濟進一步發展,其文教衛生,科研等事業也得到了有利的改善。

節慶活動

禮儀習俗
婚俗蒙古族舊時青年男女婚事亦多由父母包辦,除少數王公貴族外,均一夫一妻制。同姓禁婚。赤峰地區蒙古族婚俗,除保留了本民族的傳統習俗,又吸收了漢、滿族部分禮節,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禮儀程式。婚俗整個過程有求婚、許婚、訂婚、下聘禮、舉行婚禮幾道程式。主要特點體現在迎送親上。舊時迎親新郎親自率隊,路遠的還要帶上蒙古包、肉食、乳酪和酒等,到女方家不準直入其家,須在附近選一吉地安營紮寨,然後新郎、伴郎打扮整齊,率迎親隊伍,去新娘家,到後不進屋,先乘馬繞房一周,此時女方家邀請的4位博日根(嫂子)出來攔住新郎進行對詞,形成有說有唱,所提問題皆稀奇古怪,難以對答,以試新郎學識、機敏水平。答詞後才準新郎進屋排宴招待。送親起程時,女方家選4位歌手,唱4首歌,每人向新郎敬4杯酒。出門時,新郎新娘還要圍門口在點上香的香爐繞三圈,以示淨身,除去穢物。
漢族,舊時赤峰地區青年男女婚俗是"父母包辦","媒妁之言"。20世紀30年代後,提倡婚姻自主,然真正自主的只是些青年學生和知識階層,農村仍實行封建婚姻制度。解放後,國家頒布了婚姻法,在婚姻上才真正得到了自由。婚姻程式仍有托媒、訂親、下聘禮、娶親、婚禮等多項。但漢族婚姻很注重一個"雙"字。如托媒,要男女兩家,聘禮有"酒肉麵米"四合禮,娶親人講究"去單回雙",婚禮也要選"雙日子"等等。
回族婚俗,一是主張回民族間婚配,如與他族結婚,雙方必須尊從回族一切風俗習慣。二是禁忌骨血倒流(姑家女兒不能嫁舅家男兒)。回家辦婚事,要請阿訇寫"依扎布"作為宗教內法定的結婚證明。參加婚禮者,要沐浴盛裝,阿訇作司儀,當眾宣布某子與某女成婚,遞過"依扎布"後,向新郎扔紅棗,連扔三次,以示祝賀。然後同眾親友一起吃"九大碗席"。有趣的是婚禮過後要戲耍"公婆",一些愛開玩笑的客人給公婆抹黑臉,穿紅掛綠,逗其說笑話,扭秧歌,詼諧熱鬧。
朝鮮族分新郎婚禮和新娘婚禮。新郎迎親到女家後,女家單騰一房間,把新郎迎入後,新娘亦隨入,男女對面跪拜,彼此敬酒,互換酒杯。然後擺婚宴,宴終上"長壽麵",新郎碗裡要埋3枚去皮雞蛋,新郎只吃1枚,剩兩枚留給新娘。新郎婚宴更豐盛,桌上必擺一隻燒熟直立完整的"雄雞",雞嘴銜有紅辣椒或紅棗數枚。晚間鬧房時,大家用笤把或木板抽打新郎腳板心,新娘出面說情,許以錢財或東西。婚後3天新娘下櫥持家,做的第一頓飯的米是新娘從娘家帶來,以示帶來財富,將來能過好日子。
喪俗蒙古族喪俗病人死後7個時辰不準移動,以乞"回生"。之後著手準備安葬。弔唁方式,王公貴族死後,全族百姓穿喪服致哀。並請喇嘛誦經超度。平民富戶停屍3~7天,亦作道場,由喇嘛誦經。出殯時,屍身不得從門抬出,要走窗戶。清以前蒙古族葬俗有野葬、火葬、土葬三種。野葬葬俗更遙遠一些,即人死後用一輛勒勒車裝上,任牛在芒芒草原游移,經過顛簸掉在哪裡就埋在哪裡。火葬多用於喇嘛。人死後用棉布纏身,灑上黃油或酒焚燒,燒後撿出屍骨埋葬,如是活佛築以白塔以待祭祀。土葬為多數,早期西拉沐淪河以北多無棺,人死後用白布纏身,頭北腳南仰臥,以石為枕埋葬,不起墳堆。男屍將其右手枕在頭下,中指插入耳中,左手夾在雙膝間,雙腿微曲;女屍則正相反。清中後期,赤峰南部敖漢等地仿漢族入棺土葬,亦起墳堆。
漢族葬俗有些紛繁縟節,主要是殮、殯、葬三關。人死後裝棺入殮後,孝子孝女孝婦以哭欞為主要形式招待弔唁親友,一般停屍1-3天,多者7天。出殯時舊時要請陰陽,看陰宅,富有人家棺木沉重者要由16到32人抬欞。起棺時長子要摔葬盆。陰陽散發紙錢,兒女哭送,講究莊重體面。葬時由長子先鏟土掩埋。葬後晚間要到廟送"盤串"。先讀祭文,然後孝子站在高處手舉木棒向西方指路:"西天大路,金馬寶船,靜處安身,苦中使錢"!呼畢,將用寫給死人的文書(路條)、結桿、紙紮成的車馬紙人如金童玉女、九箋聯燈、紙錢等焚燒,並擺上水餃、白酒肉菜等食品的祭祀,此時,親人大哭,送喪期完畢。一般情況下,人死第三天上午出殯。此後,為悼念死去的人,還要燒紙節、頭期(葬後七天)紙節,五期(葬後5個七天)紙節,百日紙節,隨後,一、二、三周年燒紙節。
回族葬俗為從速、深埋、省儉、簡便,通常由阿訇辦理一切。人死後白布裹身,放入"淨匣",抬入庭院,由子女守護。親友弔唁時繞"淨匣"三圈。葬前由阿訇主持舉行追悼會,作"討白"懺悔後,抬入墓地進行安葬。無棺,多用磚砌券墳。
朝鮮族人死後弔唁人要帶一壇酒和一盆大米粥,停欞期間喪家不再燒飯,以粥充飢。送葬時,柩前有一隊人,手擎寫有死者姓名的紅布挽幛,柩後有一人領喪,裝作死者的靈魂替死者說話,他邊舞邊唱,詞隨口而編,大意是留戀人生,抒發對家鄉山川的懷念、親友的眷顧及對子女後人的囑託,以喚起哀思,另外,朝鮮族葬俗,夫妻各埋一墳,不合葬。
通禮蒙古族素有敬老佳風。路遇長者,須垂手立於路邊,待長者允許方可走開;父母在,晚輩不得對面而坐,異輩食不同席,尤忌同桌飲酒、吸菸。男性晚輩為長輩遞茶要作單腿彎曲姿式,兒媳給公婆遞茶要雙膝彎曲,遞酒要下跪拜禮。蒙古族所居以左為尊,來客長輩坐北面南;迎客時男施打千禮,女施襝衽禮,主人向客人敬灑後,客人用右手無名指蘸酒向上向下各彈一次,向自己額部抹一次再喝,以敬天敬地,感謝主人盛情招待。
漢族有見面禮、待客禮、家族禮、饋贈禮之俗。舊時見長官叩頭,平輩行拱手(作揖)禮。辛亥革命後,叩頭改為鞠躬禮,解放後一律改為握手禮,20世紀80年代後,有的還實行擁抱禮,但在農村牧區逢年過節,晚輩對長輩還實行磕頭跪拜禮。
回族禮俗,在拜真主、父母、婚喪時行跪拜禮。平時兩人相遇,互相"拿手",四人相遇,同時向後撤步問安。今回民相遇,亦實行握手禮。

射箭

是蒙古族最古老的體育項目之一。蒙古族民族向以高超的善射技藝而著稱。蒙古族的射箭比賽分騎射和靜射。射手身穿窄袖緊身短袍,身背弓箭,策馬到起跑線,令發後,射手起路,抽弓搭箭,瞄準射靶。靜射一般皆規定距離,比賽時射手立於固定地點發射。三箭射完,以中靶箭數評定優勝,並頒獎.

地方特產

敖漢細毛羊

產於赤峰市敖漢旗、翁牛特旗、松山區、喀喇沁旗及寧城縣等旗縣區。中心產區為敖漢羊場。1982年6月自治區人民政府驗收命名為“敖漢肉毛兼用細毛羊”新品種,1985年後導入澳美羊血液,數量巳達90萬隻。成年公羊平均產污毛19.26公斤。毛長12.1厘米,母羊產污毛8.0公斤,毛長9.03厘米,羊毛細度以64支,淨毛率44.7%,剪毛後體重公羊101.8公斤,母羊8.4公斤,屠宰率46%,產羔率132.7%。

雪原牌羊絨衫

由赤峰羊絨衫廠生產的雪原牌羊絨衫,是選用馳名遐邇的赤峰白山羊絨為原料精製而成,具有光澤好、手感舒適、抗拉耐磨、保暖性強等特點。雪原牌羊絨衫以其精良的做工、新穎的圖案、絢麗的色彩和繁多的款式贏得了中外用戶的歡迎,暢銷歐洲、亞洲、美洲的38個國家和地區。
赤華牌鹽酸麻黃素

赤峰製藥廠生產的赤華牌鹽酸麻黃素,是從天然藥材麻黃草中提煉出來的精華素,屬擬腎上腺素藥。有鬆弛支氣管一滑肌、擴張支氣管、收縮黏膜血管、興奮大腦皮層及抗過敏等作用。

風景名勝

萬佛寺:萬佛寺位於松山區大夫營子鄉,始建於清康熙年間(1680年),是集佛教、道教及民間崇拜於一體的寺廟,現存歷史廟宇30餘間,壁畫20餘平方米。逢農曆四月十八、六月十三、九月初九等廟會期間遊人進行廟會朝拜活動。
香山寺:香山寺位於松山區城子鄉境內,始建於遼代統和七年(989年),歷經千餘載,在關內外久負盛名。香山寺建築面積620平方米,四周為石砌地基建築群。香山寺位於香山中峰上。景區內除了香山寺主建築外,還包括青龍洞、黃龍洞、觀音洞、皇姑洞、龍泉等景點。
古遼瓷缸瓦窯遺址:古遼瓷缸瓦窯遺址位於香山寺向東3公里。缸瓦窯遺址經過三次考古挖掘,已發現15座馬蹄形窯呈南北排列,還有一處龍窯,窯室長達20餘米,窯壁用石塊砌成。
盔甲山:盔甲山原始次生林生態旅遊區,距香山地8公里,近萬公頃的山地都被原始次生林所覆蓋,有二十多個樹種,在林區活躍著狐、狍、獾、山兔、雉雞、鵪鶉等十幾種飛禽走獸。野生植物資源豐富,有柴胡、黃芩、防風、五味子、刺五加等數十種藥材,有蕨菜、蘑菇、木耳、松子、榛子、黃花、野韭菜等10多種特產。
太平莊遺址群:太平莊遺址群位於城子鄉鄉太平莊自然村村北的山崗上,是夏家店文化類型遺址在半支箭河流域分布的較為集中、完整的聚落遺址,由六處遺址組成,即廟東山遺址、老爺廟後山遺址、太平莊後山遺址、石砬子遺址、岱王山遺址,它們分布於相互臨近的6個山崗上。
古松州城遺址:古松州城遺址位於松山區城子鄉城子村,面積50000平方米,城址呈“日”字形,分東、西兩城,周長3公里,南、北兩道各長1000米,東、西各長500米,西、北牆保存較好。城址地表暴露大量的磚、瓦、瓦當、脊瓦等建築材料,還有黃、綠釉筒瓦及大量碎瓷片,另有冶鐵遺址及糧倉遺址。遺址中發現的“東營”字樣的木印章、兔紋石印具有開發潛力。

地方榮譽

2013年,松山區獲全國綠化模範單位稱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