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欄回族婚俗

回族青年男女,經過各種場合的互相接觸和了解,認為對方是自己的心上人,那么小伙子就會把真情坦率地告知雙親,接著便請求族中德高望重的長者為介紹人往姑娘家求親。如果雙方對這門親事都滿意,下一步便是抉擇吉日舉行訂婚儀式。
按照習俗,訂婚吉日大都選在“主麻日”(星期五)的夜晚。小伙子的家長在德高望重的長者與親朋好友的陪同下,攜帶聘金1000元、麵條800斤、檳榔1000個、手鐲一對以及糕點等禮品前往姑娘家,並由姑娘親自接待和接受禮品。這就標誌著男女雙方情願結為終身伴侶。交完“女卡銀”(彩禮)後,雙方家長就商定完婚良辰吉日。檳榔饋贈左鄰右舍與親朋好友,便是向大眾宣布婚事告成。女方將男方提供的“女卡銀”作為添置嫁妝與舉行婚禮之用。麵條是對女方父母表示敬意。
婚禮亦選在“主麻日”舉行。婚禮上按照伊斯蘭教儀式舉行。前三天,雙方家庭在房前的空敞平地上用帆布搭成大傘形臨時柵屋,作為“迎賓堂”,接待前來祝賀的親朋好友。這一天,他們稱之“作鍋”,意謂洗頭。新娘要在是日挨家逐戶邀請全鄉的婦女(主要是年青婦女)來她家洗頭。
前二天,男女雙方得全身沐浴,俗稱“大、小淨”。同天下午,鄉里男女青年分別宴請新郎、新娘(女請新娘、男請新郎)。同時請本鄉老婦為新娘梳妝打扮。晚上,新郎、新娘各在自家“迎賓堂”接待賓客,筵席排列成雙,以示新婚成雙成對。在宴席上,年青人盡情歌唱,念清真教道,直至深夜。這一天叫“阿斗格”。
前一天,回族人稱為“邀”。當天,新娘家宰屠羊,擺設餐席,招待前來賀喜的賓客。賓客按照習俗向新娘饋贈現金、日用品和廳堂擺設。晚上,新娘重更新裝(大淨)以示潔淨無穢,熱情邀請賓客喝茶和娛樂活動。
婚禮是在吉日凌晨舉行:新郎家設“餐會”,招待賓客,送與檳榔。晨禮後,賓客進新郎家饋贈賀禮。“餐會”結束,由年青朋友、新郎哥哥或叔舅組成迎親隊伍,前往迎親。新娘頭戴黑面紗,身穿結婚禮服,放聲嚎哭對父老兄妹和親朋好友表示惜別,隨迎親隊伍來到新郎家。迎親隊伍回到家時,鞭炮齊鳴。新娘在鄉鄰與親友的擁簇中邁進婆家大門。接著便是新郎家人請阿訇主持婚禮儀式。
下午三時,新郎家再設宴席請阿訇、鄉親為新郎和新娘念“尼卡哈”,舉行婚禮的宗教儀式。婚禮儀式比較簡單——新郎、新娘頭戴禮拜帽(男戴白帽,女戴蓋頭),面對阿訇坐著,阿訇分別問男女雙方是否相愛,獲得肯定答覆之後阿訇便念著“尼卡哈”,鄭重其事地祝福新郎新娘百事和睦,白頭偕老。然後,新郎在膝上鋪一塊紅綢,接阿訇拋磅紅棗、花生、糖果和檳榔等禮品和食品。這些禮品與食品由新郎分給圍觀的小孩與人群。當晚,新郎以喜糖、喜茶、吉餐熱情地招待所有親朋好友和鄰里父老,人們亦相應地盡情獻詞、唱歌、做遊戲,祝賀婚禮成功,歡宴直至東方破曉才結束。
第二天,新娘清晨起身,打掃屋前屋後及鄰近大街小巷,然後自己出資買羊或鴨做頓豐盛的飯菜款待全家,並把由娘家帶來的鞋靴送給新郎的父母兄弟姐妹,表示今後是婆家的人,希望能受到歡迎與和睦相處,至此婚事活動全部結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