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造業

製造業

製造業是指對製造資源(物料、能源、設備、工具、資金、技術、信息和人力等),按照市場要求,通過製造過程,轉化為可供人們使用和利用的工業品與生活消費品的行業。包括扣除採掘業、公用業後的所有30個行業。作為我國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製造業是我國經濟成長的主導部門和經濟轉型的基礎;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依託,製造業是我國城鎮就業的主要渠道和國際競爭力的集中體現。

基本信息

分類

概括

製造業製造業
製造業是指對製造資源(物料、能源、設備、工具、資金、技術、信息和人力等),按照市場要求,通過製造過程,轉化為可供人們使用和利用的大型工具、工業品與生活消費產品的行業。
製造業直接體現了一個國家的生產力水平,是區別開發中國家和已開發國家的重要因素,製造業在世界已開發國家(developedcountries)的國民經濟中占有重要份額。
根據在生產中使用的物質形態,製造業可劃分為離散製造業和流程製造業。
製造業包括:產品製造、設計、原料採購、倉儲運輸、訂單處理、批發經營、零售。在主要從事產品製造的企業(單位)中,為產品銷售而進行的機械與設備的組裝與安裝活動。
2012年下半年由於日貨在國內被第二次抵制,加上國內爆發的大規模抵制日貨行為。因此,中國製造業感受到了來自外界和內界的巨大生存壓力,包括員工的分配壓力,員工數量上的缺失雙重壓力,因此,中國開始注重培養製造業的員工,並大力扶植中國的製造產業。
在中國,由於汽車的價格較昂貴,又不環保。因此,多數中國青年小伙子喜歡上了一些包裝精緻、使用方便的越野機車。因此,大多數中國製造業將市場重點放在了製造越野機車以及普通機車上。

主要分類

01農副食品加工業
02 食品製造業
03酒、飲料和精製茶製造業
04菸草製品業
05 紡織業
06紡織服裝、服飾業
07皮革、毛皮、羽毛及其製品和製鞋業
08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製品業
09 家具製造業
10造紙和紙製品業
11印刷和記錄媒介複製業
12文教、工美、體育和娛樂用品製造業
13 石油加工、煉焦和核燃料加工業
14 化學原料和化學製品製造業
15 醫藥製造業
16 化學纖維製造業
17 橡膠和塑膠製品業
18 非金屬礦物製品業
19 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
20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
21 金屬製品業
22 通用設備製造業
23專用設備製造業
24汽車製造業
25鐵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交通運輸設備製造業
26電氣機械和器材製造業
27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
28儀器儀表製造業
29其他製造業
30廢棄資源綜合利用業
31金屬製品、機械和設備修理業

生產類型

1.按定單設計(EngineerToOrder,簡稱ETO)或按項目設計(EngineerToProject)
2.按定單裝配(AssembleToOrder,簡稱ATO)或按定單製造(MakeToOrder)
3.按庫存生產(MakeToStock,簡稱MTS)
4.重複生產(Repetitive)
5.批量生產(Batch)
6.連續生產(Continuous)

用電量統計

製造業製造業
中電聯22日公布的1-4月份電力工業運行簡況顯示,4月份,全社會用電量增速環比有所提高,城鄉居民生活用電量增速明顯放緩;日均製造業用電量創月新高,四大高耗能行業用電量增速同比略有回升,環比較3月份有所回落。就電力行業本身而言,水電錶現優異,火電的投資也在增加。
4月份,全國製造業用電量2354億千瓦時,同比增長5.4%;全國製造業日均用電量78.5億千瓦時/天,比上月增加12.7億千瓦時/天,創製造業日均用電量新高。
值得慶幸的是,四大高耗能行業4月用電量增速同比略有回升,環比較3月份有所回落。4月份,四大高載能行業用電量合計1362億千瓦時,同比增長4.2%。
就電力行業本身而言,受上年基數偏低影響,1-4月份,全國規模以上電廠水電發電量1809億千瓦時,同比增長20.4%,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15.2個百分點。這也意味著,水電公司1-4月將有不錯的業績表現。
水電設備利用小數增加越多的公司,業績表現可能更佳。中電聯的統計顯示,在水電裝機容量最大的12個省份中,廣西水電設備利用小數同比增加454小時,貴州增加401小時,青海增加241小時,湖南、四川、雲南的增加數也都超過150小時,只有湖北同比減少116小時。
與此同時,由於煤價下跌,而電價依然維持穩定,因此1-4月火電的投資出現了增長。據中國產業洞察網統計數據顯示,在電源完成投資中,火電完成投資225億元,同比增長7.9%。不過,火電在建規模同比繼續下降,比上年同期減少600萬千瓦。

當前狀況

製造業 2008年,我國工業增加值129112億元,比2007年增長9.5%。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2.9%,其中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增長9.1%;集體企業增長8.1%,股份制企業增長15.0%,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資企業增長9.9%;私營企業增長20.4%。分輕重工業看,輕工業增長12.3%,重工業增長13.2%。
2008年
規模以上工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是指:全部國有企業(在工商局的登記註冊類型為“110”的企業)和當年產品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上(含)的非國有工業企業。工業(industry)是社會分工發展的產物,經過手工業、機器大工業、現代工業幾個發展階段。
2008年,我國建築業實現增加值17071億元,比2007年增長7.1%。全國具有資質等級的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築業企業實現利潤1756億元,增長12.5%,其中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509億元,增長21.8%;上繳稅金2058億元,增長20.0%,其中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771億元,增長24.7%。
利用外資方面,一直以來製造業均居於主導地位。2008年,製造業利用外資項目個數達到11568個,占全部利用外資項目個數的42.04%,比2007年減少39.73%;實際使用外資金額498.9億美元,占全部實際利用外資額的54%,比2007年減少22.10%。

製造環境

製造業的製造活動是多樣的,根據生產製造的目的和前提,製造環境以分為定貨生產、裝配生產、工程生產和備貨生產等4種製造方法。
工程生產的交貨時間通常比定貨生產、裝配生產和備貨生產都長。
這也就是製造業的生產銷售環境,它們提前期的長短和工廠的製造配置方式是不同的。
有時在一個公司里,同時混合存在著多種製造方法。
1.訂貨生產(Make-To-Order,簡稱MTO)
訂貨生產:能夠製造多種產品,只保持少量產成品庫存,生產提前期短,交貨期也短。
訂貨生產主要關心生產計畫與控制。因為在訂貨生產中,大部分是新的訂單,重複作業的比率不高,所以迅速地報告問題與更快地作出反應,以解決機器安裝、物料計畫更改等問題就變得非常重要了。
2.裝配生產(Assembly-To-Order,簡稱ATO)
裝配生產是訂貨生產中的一種特例。即訂單上所需要的最終產品是由庫存中現有的零部件組裝而成的,它往往用於系列可選產品的訂貨生產中。這些零部件一般是通用的零部件,並且是事先生產好之後存入倉庫的,當客戶需要時,將它們裝配起來就行了。
3.工程生產(Engineer-To-Order,簡稱ETO)
工程生產是以工程項目來組織生產的,如電梯、鍋爐、造船等生產。一般產品結構複雜,通用件和標準件少。先要進行產品設計,因此提前期長,交貨期也長。
面向工程項目的企業通常給計畫者提供不變的積壓訂單來進行生產日程的安排。
4.備貨生產(Make-To-Stock,簡稱MTS)
備貨生產:接受訂單之前,就開始組織生產。一般有多種產品、多個地點的產成品庫存,供客戶選擇。
在備貨生產中,由於掌握了生產計畫和控制的主動權,所以提前期較短,交貨準時。
生產計畫比較正確有效,庫存為需求與供應的變化提供了緩衝,客戶服務可得到相當大的改善,設備維護可採用計畫維護方式。生產銷售環境受兩種周期的制約。
一是從客戶簽訂銷售契約開始,到客戶收到訂購的產品或貨物為止的時期,稱之為需求周期(demandcycle,用D表示),也稱客戶交貨提前期(customerdeliveryleadtime,簡稱CDL)。
另一種是從設計、生產準備開始到客戶收到貨物為止的時期,稱為生產周期(productioncycle,用P表示)。
兩種周期之比稱為P/D值。

行業現狀

製造業製造業
全球製造業美國:數據不樂觀
6月美國製造業活動從5月份的意外萎縮中恢復擴張,6月製造業指數從上個月的49回升至50.9,增幅略高於預期。其中新訂單分項指數從48.8升至51.9,生產分項指數從48.6跳漲至53.4。製造業成本壓力小幅上升,支付價格指數從5月的49.5升至52.5。與此同時,製造業的就業分項指數從5月的50.1下跌到48.7,行業的就業情況是2009年9月來最差,經濟復甦仍可能受到製造業復甦不力的挑戰。
歐元區:整體仍萎縮
市場機構馬基特(Markit)數據顯示,歐元區6月PMI由5月的48.3升至48.8,顯示出改善跡象,整體製造業創下近一年半以來的最樂觀水平,但仍繼續萎縮,尚未步入擴張。
多數歐元國家製造業在6月份的下降幅度均小於前幾個月。西班牙製造業則從48.1上升到50,這是26個月以來首次沒有萎縮擴張。希臘製造業創下兩年來最小萎縮幅度;法國從46.4上升到48.4,義大利也從47.1上升到49.3。不過,歐元區頭號經濟大國德國的製造業PMI略有下降,從48.7微幅下跌至48.6。
製造業數據進一步表明,歐元區的經濟困境正在見底回升,但短期內不太可能實現強勁的復甦。
英國:兩年來最強
Markit公布的數據顯示,由於海內外訂單增加,6月歐元區外主要國家英國的製造業表現呈現出連續第三個月來的上升,當月數據為52.5,是25個月來最強勁的數據,高於5月份的51.5,也高於路透社調查的經濟學家們的預測值。Markit表示,第二季度英國的製造業增長了0.5%。
製造業的上升趨勢和近幾個月來英國經濟加速的走勢十分吻合。因此,英國央行在本周再推更多量化寬鬆措施幾無可能。而製造業的數據提升人們對英國經濟正在重新獲得動力的預期。
日本:製造商信心明顯改善
調查顯示,6月份日本製造業大企業信心指數為4,比3月份上次調查的-8大幅上升12點,也是2011年9月以來該數據首次出現正值。該指數為時隔1年9個月首次出現正值,表明這些企業正受到貨幣寬鬆政策帶來的日元貶值、出口形勢好轉等積極因素的提振,商業信心明顯增強。
市場人士強調,一系列數據都顯示出製造業的回暖態勢。不過彭博社援引前高盛經濟學家太久保卓治(TakujiOkubo)說:“儘管近期數據喜人,企業管理者們知道無法確保數據持續向好。”
亞洲多數國家:製造業活動放慢
周一發布的數據顯示,除日本外,亞洲其他地區6月製造業活動數據透露的信息並不樂觀。有些國家製造業活動放慢,有些已陷入衰退。這表明未來幾個月經濟成長可能疲軟,直到今年晚些時候西方國家經濟復甦能夠帶來提振。
我國製造業
2008年,我國工業增加值129112億元,比2007年增長9.5%。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2.9%,其中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增長9.1%;集體企業增長8.1%,股份制企業增長15.0%,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資企業增長9.9%;私營企業增長20.4%。分輕重工業看,輕工業增長12.3%,重工業增長13.2%。
2008年規模以上工業中,煤炭開採和洗選業增加值比2007年增長19.1%,石油和天然氣開採業增長6.1%,文教體育用品製造業增長18.2%,燃氣生產和供應業增長26.8%,農副食品加工業增長15.0%,通用設備製造業增長16.9%,交通運輸設備製造業增長15.2%,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它電子設備製造業增長12.0%,電氣機械及器材製造業增長18.1%,化學纖維製造業增長2.2%。
6大高耗能行業比2007年增長10.0%,其中,非金屬礦物製品業增長16.9%,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增長8.2%,化學原料及化學製品製造業增長10.0%,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增長12.3%,電力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業增長8.6%,石油加工煉焦及核燃料加工業增長4.3%。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比2007年增長14.0%。
2008年,我國建築業實現增加值17071億元,比2007年增長7.1%。全國具有資質等級的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築業企業實現利潤1756億元,增長12.5%,其中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509億元,增長21.8%;上繳稅金2058億元,增長20.0%,其中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771億元,增長24.7%。
利用外資方面,一直以來製造業均居於主導地位。2008年,製造業利用外資項目個數達到11568個,占全部利用外資項目個數的42.04%,比2007年減少39.73%;實際使用外資金額498.9億美元,占全部實際利用外資額的54%,比2007年減少22.10%。
數據顯示,4月份我國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PPI)同比下降2.6%,跌幅超出市場預期,該數據也創下11月以來新低。同時發布的消費者物價指數(CPI)較上月略有上浮,同比增速為2.4%。當前CPI數據顯示通脹壓力不大,而PPI的超跌則預示經濟動能不足。
PPI比值出現顯著下降,基本可以確定PPI第一階段上漲已近尾聲,而是否會存在第二段成本推動式上漲,要看後期CPI是否有超預期的表現。
PPI超跌顯示經濟遇冷
在經歷四季度和一季度跌幅短暫收窄後,4月份PPI環比為-0.6%,且翹尾因素-2.48%是2010年以來最低點,較3月下降約0.2個百分點,使得4月PPI同比大幅降至2.6%。
從整個周期來看,我國PPI已經連續14個月負增長,4月PMI中購進價格指數為40.1,環比3月份大幅回落10.3個百分點,連續三個月回落,也意味著PPI短期內將繼續疲軟。
銀河證券董事總經理、首席總裁顧問左曉蕾說,PPI持續為負,這並不是一個好現象,說明上游的原材料加工企業沒有利潤,這對於增加其投資意願不是很有利,但是單月PPI跌幅擴大並不說明趨勢的改變。“國家大宗商品價格下降等給中國生產資料價格帶來輸入型影響,某些行業的產能仍然在調整過程中,尤其是一些上遊行業很難獲得利潤。”
摩根大通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朱海斌也持相同觀點,他表示,在國內製造業持續低迷。部分關鍵行業的產能嚴重過剩,而且庫存重新回到歷史高位,對生產者價格形成下行壓力。在出口方面,近幾個月來全球大宗商品價格則持續下滑。
“隨著後期石油價格、大宗商品、原材料價格的可能上漲,再加上國內鐵路等有效投資的釋放以及改革紅利逐步凸顯,相信PPI逐漸會轉負為正,但這需要一個過程。”左曉蕾說道,長期來看,產業結構要調整,需從製造業轉向服務業,對於落後產能行業也沒必要因為其虧損而去扶持。
同時,交通銀行報告指出,“由於PPI翹尾因素自5月將進入回升通道,短期內PPI同比降幅將有所緩和,但實質性回升仍然取決於國內外需求的持續提振,短期還應關注國際油價異動。”
CPI或將溫和中上行
相比PPI,我國消費者物價指數漲幅較為溫和,國家統計局表示,在4月份2.4%的CPI同比漲幅中,新漲價因素和翹尾因素為1.4和1.0個百分點,分別比3月份增加0.2和0.1個百分點,兩者合計增加0.3個百分點,影響4月份CPI同比漲幅有所擴大。4月份新漲價因素增加,與鮮菜價格上漲密切相關。
楊為斆表示,雖然在3月食品價格超跌的判斷下,4月進行了修複式上漲,但是上漲幅度仍然較低;另外,非食品價格同比數據出現下降,亦對消費品價格有向下的拉動力。除了供給瓶頸緩解帶來的周期弱化效應之外,H7N9禽流感也對消費結構產生影響進而促使肉類價格出現進一步的回落。
中國物價水平較低,但PPI顯示經濟需求偏弱,而外圍市場包括韓國、澳大利亞以及歐盟等經濟體卻紛紛降息以刺激經濟。復旦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孫立堅認為,CPI反彈並不代表實體經濟好轉需求上升,預計我國降息視窗很快打開。
但也有不同觀點,“通脹壓力反彈會使得中國不會放鬆貨幣政策,由於基數等因素的影響,中國未來幾個月的CPI仍將上行,預計5月CPI會至2.7%,而6月則攀升至2.9%。”野村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張智威說,隨著通脹水平逐漸接近一年期存款利率,降息視窗不會打開。
“央行將堅持中性的貨幣政策立場,今年年內將保持利率和存準率不變。貨幣政策操作的重點將是管理金融體系中的流動性。”朱海斌說。

智慧型化趨勢

我國製造業作為國家的支柱產業,一直保持較好的發展態勢。然而,隨著我國人口紅利的消失,人工費用的增長,傳統製造業依靠人力發展的道路已經越走越窄。與此同時,以工業機器人為代表的智慧型裝備,正為傳統的裝備製造以及物流等相關行業的生產方式帶來了革命性的產業變革。
觀研天下行業分析師指出:智慧型化是集信息技術、系統控制技術、電子技術、光電子技術、通信技術、感測技術、軟體技術和專家系統等為一體,實現擴展或替代腦力勞動為目的的高層次的控制技術,是實現數位化工廠的重要技術基礎。我國製造業在新時期新形式下的發展必伴隨智慧型化、自動化。
智慧型裝備典型代表是工業機器人,機器人在工業生產中具有很多優點。首先,它們能代替人做某些單調、頻繁和重複的長時間作業,或是危險、惡劣環境下的作業。其次,在重複動作中可以保持較高精度,保證產品質量的穩定。第三,機器人可以連續工作,投資回收期較短。最後,機器人的使用成本較低,且便於控制,可以削減昂貴的人工費用,為企業節約大量的成本。
智慧型裝備正支撐著我國裝備製造業的轉型升級。中國市場對機器人的強勁需求始終保持較高增速,相關數據顯示,到2015年,中國機器人市場有望成為全球規模最大的市場,需求總量將達36000台,占全球比重18%。今後三年我國機器人銷量將累計增長11.8萬台套。以每台30萬元計算,我國機器人單體市場平均每年100-150億元。
觀研天下在《中國機器人行業發展態勢及投資商機研究報告(2013-2017)》中提到:傳統製造企業利潤不斷被壓縮,人口紅利的消失使得勞動密集型企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壓力。加強設備自動化改造,提高生產自動化程度,減小勞動強度,改善作業環境,已經成為製造業的普遍共識。智慧型裝備正在快速有效的拉動傳統製造業的轉型升級。

優勢劣勢

優勢
(1)我國勞動力成本低,在勞動密集型產業、產品領域占優勢,競爭力強。而且中國的勞動力素質也比較高,比如,在廣東、浙江一帶的勞動力一部分是農村出來的高中生,這些人的素質相當不錯;
(2)我國潛在消費市場大,能夠容納這些產品,促進這些產品很快地形成規模經濟。通常,一個國家的產品首先要在國內銷售,取得了一定的經驗,達到一定的產量規模以後,再走向國際市場。中國這么大的國內消費市場為產品的開發、發展創造了基本條件;
(3)製造業基礎比較完善。改革開放20多年來,我國製造業的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作為國民經濟的主體和支柱性產業,製造業為今後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進入二十一世紀,我國製造業的發展面臨的國際和國內環境發生了深刻變化,加入世貿組織,使我國的經濟體制改革和對外開放進入到一個更加廣闊和深層次的階段;
(4)製造業生產比較集中,大部分分布在相關資源較為豐富的地區。國家十分重視製造業相關產業的發展,因此我國好多大型製造業的生產資源基礎比較好,並且在經濟調控中的市場導向作用也很有利於製造業的發展。
劣勢
(1)技術開發與技術創新能力薄弱;
(2)企業缺乏活力;
(3)管理機制、管理思想落後,阻礙了生產力的發展;
(4)市場機制不完善,競爭不完全;我們不具備市場經濟所需的基本的法律
(5)重製造,輕研發;我們許多產品產量都居世界第一位,做得雖然很大,但是研發很多都是從國外引進來的。比如彩色電視機,我們的顯像管都是買進的,雖然對買進的技術作了改進,不會在智慧財產權方面產生糾紛,但是我們沒有原創技術;
(6)產品缺乏世界品牌;
(7)機械化程度不高,效率低下。

差距

結構不合理
我國裝備製造業普通產品總量過剩,而體現競爭力的重大技術裝備卻不能滿足要求。機械產品進出口逆差逐年加大,長期以來缺乏具有工程設計、系統成套和工程總承包能力的工程公司,致使大量附加值較高的成套裝備市場不得不讓給外商。
我們很多單體設備做得不錯,但缺乏成套設備,系統設計不行。比如在寶鋼,設備都是國內生產的,但整個系統卻標著SMS(德國西馬克)。這種整個系統的成套所攝取的附加值一般是20%以上,也就是說,我們有20%以上的這種高附加值都被國外的公司白白拿走了。這就是結構問題,單體設備做得很好,但成套能力差,這就是真實的差距。
生產效率低
我國製造業產品技術、生產技術和管理技術的研究、套用與工業已開發國家相比有較大差距,特別是在勞動生產率、工業增加值率、能源消耗等方面的差距更大。2000年,我國製造業的勞動生產率為3.82萬元/人年,約為美國的4.38%、日本的4.07%、德國的5.56%;我國製造業的增加值率為26.23%。自動化和生產率的提高和就業率沒有關係。 技術創新薄弱已成為制約我國由世界加工基地轉變為世界製造基地的關鍵因素。
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
第一,大部分技術依賴從國外引進。
主要機械產品的大部分技術依靠從國外引進,原創性產品和技術極少;而企業又不能處理好引進、消化、吸收和自主創新的關係,缺乏消化吸收及創新的資金和優秀人才,基本停留在仿製、實現國產化的低層次階段,尚未形成自主開發的良性循環,有些技術經過一段時間後還要重複引進。
第二,裝備製造業發展嚴重滯後。
裝備製造業是製造業的核心,製造業技術水平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裝備的現代化。我國裝備製造業占製造業的比重明顯偏低,發展嚴重滯後,已帶來嚴重後果。
其嚴重滯後有兩個突出的表現:
(1)國民經濟和高技術產業發展所需要的裝備已形成依賴進口的局面。2001年,全國進口裝備製造業產品額1100億美元左右,占全國外貿進口總額的48%左右,出口為1000億美元左右,占全國外貿出口總額的38%左右,進出口逆差為100億美元左右。2001年當年進口用匯折合人民幣9130億元左右,加上各種費用可達10000億元左右,而當年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中設備、工具、器具購置費只有8834億元。雖然進口設備不完全用於固定資產投資,但進口設備仍占國家建設投資中的很大部分。據統計,光纖製造裝備的100%、積體電路晶片製造裝備的85%、大型成套石油化工裝備的80%、轎車工業裝備、數控工具機、紡織機械和膠印設備的70%由進口產品占領。
(2)系統設計,成套能力薄弱。成套能力和成套水平是裝備製造技術水平最直觀、最集中的表現。改革開放20年來,通過引進技術、合作設計、合作生產、自主開發等多條途徑,已能生產大批高水平、高質量的單機產品,但由於對工藝流程研究不夠,沒有掌握系統成套技術,缺乏一批具有系統設計、系統成套和工程總承包能力的供應商,大量的成套設備市場不得不拱手讓給外商。常常是大部分,甚至90%的單機由國內企業製造,但大部分利潤卻被外商拿走。

人才短缺

目前我國製造業高級人才不足有三大原因:
第一,上世紀90年代後期對製造業重新定位後,發現製造業對人才的需求是“量”上不足而忽視了“質”。
第二,就業觀念存在問題。許多青年人認為從事製造業就是“苦力工”,不願將其作為職業。
第三,高職院校作為大量培養製造業人才的“孵化器”,其本身對工科類人才培養資金投入不夠。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