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區[黑龍江省大慶市]

大同區[黑龍江省大慶市]
大同區[黑龍江省大慶市]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大同區地處大慶市西南部,是大慶市五個行政區之一,全區總面積26.2萬公頃,耕地64.2萬畝。總人口24.5萬人,其中城鎮人口7.6萬人.2003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2.1億元,比上年增長16.7%。農村合作經濟總收入9.1億元,農民人均收入2,810元,分別比上年增長8.2%和8.1%。實現財政收入2.29億元支出2.29億元,實現了收支平衡。境內中省直企業有:林源煉油廠、新華電廠、採油七廠、八廠、九廠等。大同區作為糧食、蔬菜、副食品的後勤保障區,在全市經濟發展、人民生活中具有自己獨特的地緣優勢和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基本信息

行政區劃

大同區轄6個街道、4個鎮、4個鄉:慶葡街道高平街道林源街道、立志街道、新華街道大同鎮街道、大同鎮、高台子鎮、太陽升鎮林源鎮祝三鄉老山頭鄉八井子鄉雙榆樹鄉和平牧場。共有18個社區、58個村委會。

慶葡街道轄4個社區(葡北社區、葡中社區、葡西社區、葡南社區)。

高平街道轄2個社區(晨光社區、朝陽社區)。

林源街道轄5個社區(連雲社區、紅旗社區、文化社區、樂園社區、輸油社區)。

立志街道轄1個社區(興志社區)。

新華街道轄2個社區(新電社區、新興社區)。

大同區大同區

大同鎮街道 轄4個社區(科技園社區同安社區同心社區、同薩社區)。

大同鎮 轄6個村委會(一村、二村、三村、四村、太安村、民生村)。

高台子鎮轄7個村委會(西太平村東太平村七撮房村永躍村羊草溝村、更新村、老房身村)。

太陽升鎮轄5個村委會(委什吐村、大圍子村、九間村馬營子村、葡萄花村)。

林源鎮 轄8個村委會(常家圍子村、長林村、長發村、對喜村、新華村、新村隆泉村六井子村)。

祝三鄉 轄12個村委會(大青山村聚寶村、民眾村、國強村、雙發村、奮鬥村、祝三村、萬龍泡村、平橋村、建權村、雙城村、日新村)。

老山頭鄉轄16個村委會(老山頭村永龍村永富村、光榮村、永太村、永吉村)。

八井子鄉轄9個村委會(八井子村、民強村、長安村、永和村、杏山堡村、慶陽山村公民村、建立村、國富村)。

雙榆樹鄉轄5個村委會(雙榆樹村、沙家窯村、雙勝村、付源村、向陽村)。

歷史沿革

大同區大同區
大同區名來源於大同鎮名。原屬肇州縣管轄,1946年2月,設定第五區。1955年5月,改為大同區,1956年並村劃鄉撤銷區的建制,鄉、鎮由縣直轄。1959年11月,以“松基三井”所在地(今高台子鎮永勝村)為中心,設立大慶區,隸屬肇州縣,管轄肇州縣所屬.的民眾、新主、中心、聯合、大慶和肇源縣所屬的大官、興隆等7個公社。1960年5月,將大慶區劃歸安達市管轄,1964年2月更名為大同區。

1965年5月,恢復安達縣,撤銷大同區,將原大同區所屬各公社全部劃歸安達縣管轄。1978年4月16日,經省革委會批准,將安達縣所屬的大同鎮高台子、八井子、慶陽山、老山頭葡萄花、興隆泉、祝三、大青山、雙榆樹等10個公社和紅旗林場、立志辦事處劃歸安達市管轄,同時復設大同區(1979年7月16日,省革委會正式批准),管轄原大同區管轄的公社。1979年12月,安達市更名為大慶市,隸屬大慶市管轄。

1992年,大同區位於市境南部,東北與安達市接壤,東南與肇州縣毗鄰,西南與肇源縣分界,西北與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相連。全區總面積2235平方公里。全區共轄新華、高平、慶葡、八村、立志、林源等6個街道辦事處和10個鄉、鎮。1992年末全區總人口22.4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5.05萬人。區政府駐地大同鎮。 (以上摘自《黑龍江省志·地名錄》)

大同區大同區
?年,大同區轄4個街道、2個鎮、8個鄉:慶葡街道、新華街道、林源街道、立志街道、大同鎮、高台子鎮、老山頭鄉、慶陽山鄉、祝三鄉、大青山鄉、興隆泉鄉、八井子鄉、雙榆樹鄉、葡萄花鄉

2000年,大同區轄3個街道、4個鎮、6個鄉。總人口233580人;其中各鄉鎮(街道)人口為:林源街道16865慶葡街道14102新華街道5078大同鎮34724高台子鎮33926太陽升鎮13360林源鎮19181八井子鄉12732大青山鄉12339祝三鄉12141慶陽山鄉13141老山頭鄉20242雙榆樹鄉15706和平種畜場虛擬鄉10043(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單位:人)

2001年,撤銷慶陽山鄉,併入八井子鄉;撤銷大青山鄉,併入祝三鄉。將86個行政村調整為58個。2001年底,大同區轄3個街道、4個鎮、4個鄉:慶葡、立志、新華3個街道,大同鎮、高台子鎮、太陽升鎮、林源鎮,八井子鄉、祝三鄉、老山頭鄉、雙榆樹鄉。面積2372平方千米。

基礎設施

基礎設施配套完善。濱洲鐵路從市中心穿過,濱洲線、讓通線在市內交會,形成鐵路樞紐。公路總里程達8200公里,哈大汽車專用公路使哈爾濱到大慶的行程僅需一個多小時,大慶哈爾濱齊齊哈爾兩個飛機場只有兩個多小時的路程。境內還有內河碼頭,可沿松花江直航中俄邊境口岸。嫩江水已引入油田。國內、國際直播電話早已開通。實現了全方位的對外開放。現已與美國日本香港台灣東南亞獨立國協西歐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經濟技術合作與經貿往來。大慶市竭誠歡迎國內外賓朋前來投資合作。相信在這片充滿希望的土地上,您將會收到友誼與合作的累累碩果。

現代工業

工業經濟發展加快。積極推進工業園區和項目建設,工業立區戰略得到較好實施。林源園區基礎設施建設逐步完善,同達、同鑫、新華三個園外園建設穩步推進;項目建設取得新進展,開發論證、儲備項目200個,建設項目11個,引進資金7.2億元。實現工業增加值3.3億元,利稅9964萬元,同比增長6.9%和8.2%。

農業經濟

農業是大同區的支柱產業,農業經濟獲得豐收。通過加強服務、政策扶持、典型引路等措施,種植業結構調整取得成效,糧經飼比例達到49.1:48.9:2。突出基礎設施、生態經濟和牧業產業三項重點,水源建設、植樹造林和畜牧業發展實現新突破。全區打機電井428眼,農田小井6064眼;造林5.1萬畝,綠化村屯100個,其中處級領導綠化點31個;放養大鵝157萬隻,牛、豬、羊32.5萬頭(只),實現牧業產值3.2億元,創歷史最好水平。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3.6億元,同比增長39.5%,農業經濟增幅較大。

交通郵電

交通通訊方面,讓通鐵路貫通全區,區域內有八個火車站點。有薩大、大肇、明沈、同昌等四條主幹路和鄉鎮公路,大慶油田專用公路等,構成了全區四通八達的交通網路。通訊裝機總量2萬門,實現了光纜、微波通訊。

社會事業

區委、區政府在拓寬國際市場同時,抓住了改革開放、油田開發的有利契機,加快鄉村、城鎮建設,使大同區的政治經濟呈現出一片生機昂然的景象。城區建設煥然一新、醫院、學校、銀行、通訊等社會事業配套齊全社會科技市場秩序井然。美麗的城區,一片片充滿生機的田野和向你頻頻點頭的石油開採機械構成了大同的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物產資源

市場培育見到成效。在鞏固已有市場基礎上,重點開發建設了大慶農用物資批發大市場、太陽升鎮糧食批發大市場、高台子鎮集貿大市場、雙榆樹鄉農貿綜合大市場,擴建了舊物交易市場、瓜菜市場,初步形成以瓜菜、建材、生姿市場為骨幹,以各鄉鎮集貿市場為補充的市場格局。通過加強中介組織和經紀人隊伍建設,組建中藥材、紅乾椒等協會組織,流通體系進一步完善。城鄉經濟日趨活躍。全區個體工商戶增加到6452戶,實現產值4020萬元,營業額1.13億元,個體私營經濟有了新進展。

旅遊景點

松基三井
大慶油田有很多值得人們懷念的地方,其中松基三井就是最好的地方。

1958年9月,松遼石油勘探局最早提出在肇州縣“大同鎮電法隆起”上安置“松基三井”的井位,蟛位的旁邊有一個名叫高台子的小村莊。鑽井隊於1959年4月11日在那裡開鑽,從井深1050米處開始,連續在6個井段取出粉砂岩和細砂岩岩芯,都見到了油浸和含油現象。在場和趕來的專家經過認真的研究,果斷地決定用原鑽試油。

到9月26日下午4時,松基三井噴出了工業油流,從此中國石油工業歷史上掀開了新的一頁。

松基三井作為大慶油田最最的出油井,幾十扯為受到很好的保護。最初在在井側建了一座“松基三井完鑽噴油紀念碑”。1986年該碑被定為黑龍江省重點保護單位,1999年重修後改稱為“松基三井紀念地”。它設在一個高0.9米的平台上,東邊是松基三井所用的大羅馬型採油樹,兩橫一豎3根3寸管上有6個節門,綠色的管,紅色的節門手輪。採油樹西側是一個用30噸重不規側六面體開然花崗岩建造的“松基三井”紀念碑,寓意在大慶油田發現30周年時所建。碑形似臥虎,正面向東,象徵中國石油工業如東方紅日蓬勃向上。碑體正面陰刻“大慶油田發現井一松基三井”,背面陰刻松基三井打井過程的碑文,兩則陰刻油砂體示意圖及慶祝的燈籠和井口噴發的油花。碑體坐落在兩層漿砌花崗岩條石碑座上,上層碑座北高南低,下層碑座平面吐近似橢圓形,平面上鑲嵌著小卵石,寓意大慶石油工人艱苦奮鬥、堅韌不拔、敢於戰勝任何困難的氣質和性格。下層碑座正面和背面各鑲一塊大理石碑,上面刻有一些為發現大慶油田作出了卓越貢獻的地球科學工作者的名字。

鐵人紀念館
鐵人紀念館位於大慶市解放二街8號,是1989年在“鐵人王進喜同志英雄事跡陳列室”舊址上新建的。全館總占地面積5.4萬平方米,其中綠地面積3萬平方米,主館建築面積1240平方米。在主館前面廣場平台上,兩大片草坪間,聳立著一尊鐵人王進喜手持剎把的高大塑像。繞過塑像,進入展覽室,室內開放三個展廳,共陳列了200餘幅照片和300多件珍貴實物,展示出了鐵人的主要經歷,他在大慶石油會戰中的英雄業績和大慶人的35年來學習鐵人精神的情況。

王進喜原是甘肅省玉門人,1949年進玉門油礦,1959年9月被評為全國勞動模範。1960年3月19日王進喜率1205鑽井隊從玉門出發赴薩爾圖參加大慶石油會戰,一下火車,由於設備和鑽機未到,他就率領井隊在火車站義務卸車。鑽機到後,但又缺乏起重設備,他就組織大家人拉肩找把五六十噸重的鑽機卸下了火車,運到井場,在平地挖一簸箕形的槽,建一土卸車台,將鑽機卸下汽車,架起鑽機。

從安裝鑽機到第一口井完鑽,他一連7天7夜沒有離開會戰現場,困了冰倒在成排的鑽桿上打個盹兒,餓了就吃幾口隨身帶的涼饃,渴了喝幾口涼水。那年5月1日,王進喜指揮工人放倒井架,準備打第二口井時,腳被鑽桿砸傷,疼得暈過去。第二口井鑽到700米深處時,突然出現井噴的先兆,當時井場未準備壓蟛的重晶石和攪攔器。為了防止井噴,王進喜在沒有攪拌設備的情況下,第一個跳進泥漿池,用身體攪拌泥漿,一直堅持了兩個多小時。井噴避免了,他全身卻被活鹼燒了了大泡。當時他說過這樣一句話“寧肯少活20年,也要拿下大油田”!,這句朴的話至少鼓舞了一兩代人,他的這種吃苦耐勞的精神,感動了當地民眾,有個老太太動情地說“王隊長可真是個鐵人啊”!從此,“鐵人王進喜”便傳遍了大慶油田,後來在全中國也是家喻戶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