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州縣

肇州縣

肇州縣是大慶市的一個縣,地處黑龍江省西南部,松嫩平原腹地,地處東經124°48′12″—125°48′03″,北緯45°35′02″—46°16′08″。全縣幅員面積2445平方公里,耕地222萬畝,草原85萬畝,下轄14個鄉鎮,104個行政村,總人口46.7萬(2013)。境內有大廣高速、203國道和多條高等級公路穿越,交通便利。境內油氣資源豐富,是大慶外圍油田的重要開發區,原油產量100萬噸,慶深氣田探明儲量1000億立方米以上,是中國五大氣田之一。2018年10月22日,入選2018年全國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先導區創建名單。

基本信息

簡介

肇州縣是長春哈爾濱大慶齊齊哈爾黃金經濟帶上的一個重要縣份。農業資源優越,農牧業物產豐富。擁有耕地183.3萬畝、草原85萬畝、水域面積9.4萬畝、林地44.7萬畝,人均占有耕地4.5畝。肇州縣地處黑龍江省第一積溫帶,屬中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均活動積溫2800℃,無霜期143天。全境為衝擊平原,地勢平坦,平均海拔150米。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為大力發展種植業、養殖業提供了先決條件。種植業發達,盛產玉米、甜菜、亞麻、烤菸、葵花、谷糜。先進的種植技術使肇州自1986年以來,糧食總產連續11年突破5億公斤,躋身於全國百個產糧大縣行列,排名第70位,是國家重要商品糧生產基地、國家重點抗旱打井項目區和機械化旱作農業示範縣、黑龍江省高標準節水灌溉示範縣。隨著養殖業規模的不斷擴大,牧業已成為縣域經濟的支柱產業。

近些年來,縣委、縣政府堅持走生態旱作農業及產業化道路,擴大了經濟作物面積。2007年,全縣甜菜瓜菜、烤菸種植面積達29.2萬畝,糧食總產量達6.5億公斤,種植業實現產值8.7億元。牧業經濟實現了“半壁江山”目標,奶牛存欄18 689頭,黃牛11.2萬頭,綿山羊40.6萬隻,生豬65萬頭,家禽692萬隻,肉類總產量4.8萬噸,鮮蛋總產量1.5萬噸,鮮奶總產量6萬噸,牧業產值達9.3億元,占農業總產值的50.2%。建設農業項目18個,其中農產品加工項目11個。促進了農村經濟的全面發展。

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比較完善。大型農機具保有量達到1 557台(套)。2007年全縣更新農用拖拉機1253台。全縣中深機電井達到2 290眼,節灌工程585處,節灌控制面積達63.9萬畝。2007年,全縣森林復蓋率達17.2%,全縣農村經濟總收入實現了17.3億元,農民人均收入達到3 328元。農村轉移勞動力10.3萬人,勞務收入2.5億元。

地名由來

金史載:“天會八年以太祖兵勝遼,肇基王績於此,遂建為州,下轄一縣曰始興。”因名肇州,始有肇州之稱。面積約50000平方公里,治所在今肇源茂興鎮。

歷史沿革

3000年前

的白金堡文化遺址表明肇州的先民已進入了青銅時代。自商周到清朝先後有肅慎、濊貊、扶餘、契丹女真、蒙古、滿族在這裡過著遊牧漁獵生活。金元明清的肇州疆域大體相當,民族略有變化,治所終為一地。

清代時期

風光風光
1644年,清軍滿蒙八旗大舉入關,雖然旗人離開了東北但不許漢人進入東北生活,遂開始長達200多年的“北大荒”歷史。直到清末光緒年間,為屯田充實邊疆,組織了四次大規模的移民,山東等地的漢人紛紛闖關東,來到東北乃到肇州。自此肇州的民族以山東移民的漢族為主體,其經濟由牧業向農耕轉變,開始了開放蒙荒時期。內地的漢族文化更多地被帶到肇州。光緒三十二年設肇州直隸廳同知,沈崇綬出任第一任知縣。1904年10月14日(光緒三十年九月初六日),設立北郭爾羅斯荒務行局。翌年10月5日(光緒三十一年九月初七日),於察布奇爾台(今肇源縣二站鎮)設立郭爾羅斯後旗巡防局。勘定“安字十二井子中心”城基地(肇州正式設治後稱“老城基”或“老街基”),備添官設署之用。1906年2月1日(光緒三十二年正月初八日),黑龍江將軍奏準,設定肇州廳,選駐“駱駝脖子”(今肇源鎮),轄境包括今肇州、肇源、肇東3縣(市),並於昌五城設肇東分防經歷。同年7月9日(農曆五月十八日),肇州廳同知於巡防局啟用肇州廳同知關防。隸屬黑龍江分巡道。

民國時期

1903年,穿越肇州境內的中東鐵路正式通車,肇州東部地區的地位日益重要。1914年,民國政府劃出鐵路兩側的肇州轄地約1700平方公里設肇東縣。至此,肇州一縣分為兩縣。1912年11月,將肇州廳東部劃出,於昌五城設定肇東設治局。1913年1月23日,黑龍江省都督令各府、廳、州均改為縣。同年3月1日,啟用肇州縣關防,縣址“駱駝脖子”。隸屬黑龍江省。1914年6月,設定龍江道,歸龍江道管轄。1929年2月,撤銷道的建制,由省直轄。時為二等縣。東北淪陷後,隸屬黑龍江省。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日本大舉入侵東北。1932年,肇州淪陷。1934年8月,因松花江水再度泛濫,縣城全部被淹,偽縣公署遷至老城基(今肇州鎮)。同年12月,改隸濱江省管轄。1935年,偽濱江省又劃出沿嫩江、松花江兩岸各站及老縣城歸郭爾羅斯後旗所屬。
1945年“九三”抗日戰爭勝利後,初隸哈西專區,1946年3月劃歸吉江行政區,同年6月劃歸嫩江省管轄。1947年2月至9月,由黑嫩聯合省第四專區管轄。黑嫩聯合省分開後,仍歸嫩江省管轄。1949年5月,黑、嫩兩省合併後,歸黑龍江省管轄。1946年,肇州縣人民政府成立。1992年,劃歸大慶市。
1934年,因水患,肇州公署遷至老街基。

新中國成立以後

1958年8月,劃歸松花江專區管轄。1959年11月,以大同、民眾、新生、聯合、中心5個鄉鎮和肇源縣的大官、興隆兩個鄉合併,設立大慶區。1960年5月,將北部大慶區劃歸新設立的安達市管轄。1965年6月,改隸綏化專區管轄。1992年8月21日,國務院批准,劃歸大慶市領導;省政府9月26日下發通知,從12月1日起變更隸屬關係。
1992年末,肇州縣位於黑龍江省西南部,松嫩平原中部。東鄰肇東市,南與肇源縣接壤,西界大慶市,北與安達市毗連。全縣總面積2392平方千米。總人口41.67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6.97萬人;滿、蒙古、回族等少數民族人口約占0.5%。轄5鎮、11鄉。縣政府駐地肇州鎮。(以上摘自《黑龍江省志·地名錄》,有改動)
1996年,肇州縣面積2393平方千米,人口38.5萬人。5個鎮、11個鄉:肇州鎮、豐樂鎮、興城鎮、朝陽溝鎮、永樂鎮、托古鄉、萬寶鄉、永勝鄉、豐林鄉、二井鄉、朝陽鄉、雙發鄉、杏山鄉、榆樹鄉、雙龍山鄉、新福鄉。縣政府駐肇州鎮。

地理位置

肇州縣位於黑龍江省西南部,松花江之北,松嫩平原腹地,背靠大慶油田,東部與肇東市比鄰,西部與大同區交界,南部與肇源縣接壤,北部與安達市相連。

地形地貌

肇州縣屬於低山丘陵平原區,海拔高度在134-578米之間,平均海拔150米左右,農業區平均海拔167米左右。

氣候

肇州縣氣候屬中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一年四季分明,春季多風乾旱;夏季溫熱多雨;秋季溫涼適中;冬季寒冷乾燥。年均活動積溫2800℃,無霜期143天。

行政區劃

截至2014年初,肇州縣共6個鎮、6個鄉,2個場。104個行政村,732個自然屯。

行政劃分
肇州鎮 永樂鎮 豐樂鎮 朝陽溝鎮 興城鎮 二井鎮 雙發鄉
托古鄉 朝陽鄉 永勝鄉 榆樹鄉 新福鄉 樂園良種場 衛星畜種場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肇州縣幅員面積2445平方公里,除基本農田外,還有大量的鹽鹼地、荒廢地尚未開發利用。

礦產資源

肇州縣是大慶外圍油田的重要開發區,油田探明儲量為1.56億噸,年可產原油100萬噸。大慶油田採油十廠、八廠,頭台油田、中亞油田、榆樹林油田、油田位於興城鎮徐家圍子的慶深氣田天然氣探明儲量1175億立方米,為全國五大氣田之一。

生物資源

藥用類有山龍、地龍、蒼朮、五味子等。

獸類有豬、奶牛、黃牛等。

人口民族

肇州縣總人口46.7萬,1948年3月,48.5萬人(2013)。1949年約61萬人。1956年70多萬人,1959~1961年,出現負增長。1961~1971年,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長。1967年,自然增長率28.9‰。[5]
截止至2014年,有漢族、回族、滿族、壯族、彝族、蒙古族、朝鮮族、錫伯族、鄂倫春族、達斡爾族、鄂溫克族等17個民族。

經濟建設

第一產業

青馬湖垂釣青馬湖垂釣

肇州縣盛產玉米高粱大豆、甜菜、亞麻、烤菸、葵花谷糜、瓜菜等農作物,是全國重要的商品糧生產基地,糧食總產量連續11年突破10億斤,是全國百個產糧大縣之一。肇州縣是全省農業高科技示範園區之一,是國家重點抗旱打井項目區和機械化旱作農業示範縣。肇州縣擁有生豬、奶牛、黃牛、大鵝四大養殖生產基地,畜牧業已經成為縣域經濟的支柱產業。

2003年,肇州縣奶牛、黃牛、生豬、鵝和羊的飼養量分別達到1.6萬頭、8.8萬頭、65.3萬頭、150萬隻和33.7萬隻,畜牧業產值實現69596萬元,占農業總產值的46.4%。

第二產業

肇州縣工業以資源型企業為主體。形成食品、紡織、輕工、化工、機械、建材6大行業,擁有亞麻紗、焰花、啤酒、食糖、乳粉、味素等主要產品500多個品種,其中國優、部優、省優品種有21個;遠銷法國、比利時、日本、韓國、香港等國家和地區。

交通

肇州縣交通圖肇州縣交通圖

肇州縣的交通以公路運輸為主,公路境內有203國道、省道305綏肇公路、大廣高速公路、縣道104大肇路通

過。以肇州縣城為中心,向南距離吉林省長春市235公里,向北距離大慶市130公里,向東距離哈爾濱市148公里經哈大高速公路到哈市只需1個半小時;鐵路,肇州境內尚無鐵路交通,經縣城向東80公里可到達肇東火車站,向北130公里可到達大慶火車站,向北81公里可到達安達火車站,向南129公里可到達新肇火車站。水運,肇州境內無水運交,向南30公里可至松花江肇源碼頭。航空,肇州縣尚無飛機場,經縣城向東148公里到達哈爾濱太平國際機場。向北130公里到達大慶薩爾圖機場。

社會建設

城鄉建設

2012年6月編制完成了肇州縣總體規劃修編方案和南城新區規劃初步方案,累計投入城鎮建設資金140億元,2013年1月改造棚戶區20個區塊70萬平方米,建築面積165萬平方米。2013年5月改造農村泥草房3.5萬戶。實施了朝陽溝、興城、永樂等小城鎮建設,重點推進二井鎮實現村、雙發鄉雙發村、肇州鎮趙家圍子等市級示範新村建設。

科教文衛

截止到2013年,肇州縣47%以上學校完成了標準化學校建設。

肇州縣“楊小班鼓樂棚”項目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肇州被評為國家民眾體育工作先進縣。

2013年移址新建縣人民醫院,擴建縣中醫院和縣疾控中心,新建改建鄉鎮衛生院12個、村衛生所104個,每萬人擁有衛生技術人員77.38人,鄉村衛生機構復蓋率達到100%。

旅遊

青馬湖青馬湖

肇州縣旅遊景點有青馬湖、法雨寺、薩日湖、烈士陵園,豐樂抗聯十二支隊紀念碑、九烈士紀念碑,太平莊 戰鬥遺址、屯龍江工委所在地舊址等旅遊景點。


青馬湖 薩日湖 烈士陵園 法雨寺
豐樂抗聯十二支隊紀念碑 九烈士紀念碑 太平莊戰鬥遺址 屯龍江工委所在地舊址

城市名片

肇州縣肇州縣
肇州縣先後榮獲“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全國高效節水灌溉示範重點縣”、“全國農業標準化示範縣”、“全國宜居宜業典範縣”、“全國中小企業創新服務縣”、“全省縣域經濟社會發展升級晉位縣”、“全省新農村建設先進縣”、“全省棚戶區改造工作先進縣”、“全省泥草房改造先進縣”、“全省城鎮環衛工作先進縣”、“全省法治先進縣”、“全省平安縣”等榮譽。
一直在進步

在晉位獎和增速獎的背後,我們讀到了兩個字——進步。

2008年,這個縣地區生產總值實現37億元,同比增長35%,是近10年增長最快的一年。其中一、二、三產業增加值分別實現13.8億元、14.7億元和8.6億元。全口徑財政收入實現12.8億元,同比增長68%。

如果“工業強縣、農業穩縣、油氣興縣、商貿活縣”只是喊一喊的空話,就不會有肇州經濟今天這般活力。

只有找準立足點,才有更高層次,甚至是跨越式的發展。然而,肇州人面前的這條發展之路,並不是坦途。

肇州發展還面臨諸多矛盾和問題,最根本的是工業不強、農業不優、商貿不活的結構性矛盾。

問題找出來了,怎么解決?肇州縣上下把解決好這些問題和矛盾當作頭等大事,真下了一番工夫。

肇州縣境內無江無河,地下水資源嚴重缺乏。據專家測算,這裡水資源總量有2.3億立方米,但可利用地表水和地下水總量僅1.4億立方米,地下水可開採量也只有9360萬立方米,在黑龍江,肇州縣是嚴重乾旱縣之一。肇州縣要上項目,把工業做大做強,用水量必然將大大增加,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讓這裡的用水形勢變得十分緊迫。

“蓄留自然水,開發地下水,引進江河水”,採訪中,記者了解到,根據大慶供水系統現狀和該縣地理位置及地面高程,規劃論證東部引松花江、南部引嫩江水和北部引嫩江水三條線路,北部引嫩工程經黑龍江省水利廳、大慶市水務局同意,納入尼爾基水庫配套工程建設規劃;近期推進東部“引松”工程,與省水院簽訂了工程勘測設計契約,已完成68公里輸水管線測繪工作,正進行地質結構勘查。

解決了水資源短缺問題,後面還有如何推進新型工業化,農業現代化、城鄉一體化等一系列難題。現在各地都講科學發展,在這裡,如何做到經濟又好又快、可持續發展?肇州人在動腦筋。

“對肇州來說,科學發展必須是融合內力外力,釋放資源潛能,實現聚變效應的發展。”肇州縣委書記邢志廣如是說。

他認為,在發展過程中,必須藉助外力,善於用“加法”謀劃發展對策,對肇州而言,至少要用好“三個加法”:招商引資要用好“資源+外力”;跑中央、省市有關部門,爭取資金和項目支持要用好“資源+政策”;贏得油田企業的支持,實現合作雙贏,要用好“資源+大企業”。這些“加法”一旦用好了,有可能獲得乘法效應、幾何效應,甚至是聚變效應。

肇州縣決策者們根據縣內企業規模不大、輻射帶動能力不強的問題,立足優勢種植業資源,抓住英糖公司在黑龍江省擴大投資,開拓東北亞市場的機遇,引進了英糖公司子公司——博天集團在肇州投資建廠。英糖公司是英聯食品集團公司(世界500強企業)的分公司之一。博天集團出資1645萬元買斷慶豐糖廠資產,同時支付1700萬元,該項目建設規模為日處理甜菜7500噸,項目總投資為11.6億元,其中固定資產投資6.68億元。項目建成投產後,全糖期可加工甜菜100萬噸,年可實現銷售收入7.37億元,利潤9703萬元,稅金4128萬元,可安置2400人就業。

正是明確了什麼是肇州的科學發展,怎樣實現肇州的科學發展,紮實地解決一個又一個問題,才有了肇州經濟社會一年比一年的進步。

中國縣市二

中國的耕地不到美國的1/3,而中國的人口是美國的4倍以上,人多地少是中國的基本國情,人口對應的就是城市的規劃問題,了解中國的城市區劃,了解各地的風土人情。

黑龍江省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地級市地區市轄區縣級市自治縣
哈爾濱市松北區 |道里區 | 南崗區 | 平房區 | 香坊區 | 道外區 |呼蘭區 | 阿城區| 雙城市 | 尚志市| 五常市 | 賓縣 | 方正縣 |通河縣 | 巴彥縣 |延壽縣 | 木蘭縣 |依蘭縣
齊齊哈爾市龍沙區 |昂昂溪區 |鐵鋒區 | 建華區 | 富拉爾基區 | 碾子山區 | 梅里斯達斡爾族區 | 訥河市 |富裕縣 | 拜泉縣 | 甘南縣 | 依安縣 | 克山縣 | 泰來縣 | 克東縣 | 龍江縣
鶴崗市興山區 | 工農區 | 南山區 | 興安區 | 向陽區 | 東山區 | 蘿北縣| 綏濱縣
雙鴨山市尖山區 |嶺東區| 四方台區 | 寶山區 | 集賢縣 | 寶清縣 | 友誼縣 | 饒河縣
雞西市雞冠區 |恆山區 | 城子河區 | 滴道區 | 梨樹區 | 麻山區 | 密山市 |虎林市 | 雞東縣
大慶市薩爾圖區 |紅崗區 | 龍鳳區 | 讓胡路區 | 大同區 | 林甸縣 |肇州縣 |肇源縣 | 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
伊春市伊春區 | 帶嶺區 |南岔區 | 金山屯區 | 西林區 | 美溪區 | 烏馬河區 | 翠巒區 | 友好區| 上甘嶺區 | 五營區 | 紅星區 | 新青區 | 湯旺河區 | 烏伊嶺區| 鐵力市| 嘉蔭縣
牡丹江市愛民區 | 東安區 | 陽明區 |西安區 | 綏芬河市 | 寧安市 | 海林市 | 穆稜市 |林口縣 | 東寧縣
佳木斯市前進區| 向陽區 |東風區 | 郊區佳木斯市) | 同江市 |富錦市 | 樺川縣 | 撫遠縣 | 樺南縣 | 湯原縣
七台河市桃山區 | 新興區 | 茄子河區 | 勃利縣
黑河市愛輝區 | 北安市 | 五大連池市 | 遜克縣 | 嫩江縣 | 孫吳縣
綏化市北林區 |安達市 | 肇東市 | 海倫市 | 綏稜縣 | 蘭西縣 | 明水縣 | 青岡縣| 慶安縣 | 望奎縣
大興安嶺地區呼瑪縣 | 塔河縣 | 漠河縣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