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伊嶺區

烏伊嶺區

烏伊嶺區隸屬黑龍江省伊春市,位於伊春市區北端,小興安嶺的東段,橫跨小興安嶺南北兩坡。南與湯旺河區接界,西隔庫爾濱河毗鄰紅星區,西北與遜克縣接壤,東、東北與嘉蔭縣毗鄰,東西長75公里,南北寬65公里,面積3162平方公里,距伊春中心區153公里。截止2006年,烏伊嶺區轄1個街道,10個林場、2個經營所。烏伊嶺區總人口26546人(2004年),GDP40200萬元(2012年)。旅遊景點有開山河瀑布、獨秀峰、湯旺河源頭、清代皇家狩獵場等。

基本信息

概況

烏伊嶺區烏伊嶺區

烏伊嶺區位於黑龍江省東北部小興安嶺頂峰,屬低山丘陵地帶。總面積3081平方公里,人口2.6萬人,有滿赫哲蒙古朝鮮等6個少數民族。有公路與哈伊公路相連,亦可直達遜克、嘉蔭等地。通信設施先進,交通十分便利。烏伊嶺區自然資源豐富,開發潛力較大。有林地面積344.5萬畝,森林覆蓋率74.5%。活立木總蓄積量為1862萬立方米,林木樹種繁多,有落葉松白樺柞樹黑樺及紅松雲杉冷杉榆樹椴樹楊樹等。此外,施業區內有草原35萬畝,可開發水面0.15萬畝,可開墾土地4.5萬畝。礦產資源主要有黃金瑪瑙珍珠岩石灰岩水晶泥炭粘土玄武岩等。現已開採的有黃金瑪瑙石等。動物主要有駝鹿黑熊狍子野兔等。中草藥資源極為豐富,有300多種,尤以黃芪刺五加三棵針五味子等最為有名。山野菜主要有蕨菜刺嫩芽黃花菜猴腿等30餘種;食用菌主要有黑木耳元蘑榛蘑、草蘑、油蘑猴頭蘑等,尤以黑木耳猴頭蘑最多。山野果主要有山葡萄山丁子刺玫果都柿松籽榛子等。

烏伊嶺區開發建設30多年來,經過全區人民的艱苦奮鬥,已成為以營林為基礎,采育結合,多種經營,綜合開發,全面發展的新型林區。特別是近年來,全區上下進一步解放思想,圍繞“搞好二次創業、實現富民興區”的總體目標,確立並實施了“深化改革,調整結構,強化管理,加快發展”的總體思路,全區經濟呈現出快速發展的好勢頭。1997年全區國內生產總值6818萬元,年均遞增9.4%,人均國內生產總值2700元。

森林工業健康發展。改革開放以來,烏伊嶺區始終堅持“以營林為基礎”的方針,抓好木材生產主導產業,大力發展林產工業,基本形成了營林、木材生產和林產加工的區域工業體系。在營林生產上,建立了4個種苗基地和1個天然種子林林場。其中省一級苗圃2個,市標準化苗圃3個。全局累計更新造林84.8萬畝,人工林蓄積34.6萬立方米。在木材生產上,伐區生產、木材運輸、木材貯存三大環節實現了機械化流水作業。13個林場(所)年定產生產木材11萬立方米。在林產工業生產上,已初步形成一個以木材剩餘物為主要加工原料,以地板塊、膠合板、衛生筷子、細木工板、刨光材、板方材和各種小木製品為主要產品的林產工業體系。逐步向原木就地加工增值的方向發展。年產3000立方米的“春翅”牌樺木膠合板,是省優質產品,遠銷省內外,深受用戶歡迎。引進西德、荷蘭等先進設備,以優質白樺、楓樺、柞木、落葉松為原料生產的地板塊暢銷國內外。1994年,獲得中國第二屆“科技之星”國際博覽會金獎。1997年森工企業發展到41戶,實現工業產值9417萬元,上繳利稅403萬元。

農業多種經營初步形成產業化格局。黨的十四大以來,由於不斷加大產業結構調整力度,大力發展非林替代產業,使農業多種經營得到迅速發展。全區發展以農作物和黑木耳生產為主的種植業,以養蛙、養雞、養豬、養牛為主的飼養業,以採集山野菜、山野果、山藥材為主的採集業,形成種、養、采、加、服各業競相發展,市場牽龍頭,龍頭帶基地,基地連千家萬戶的產業化格局。同年農業多種經營總產值為3151萬元,從業人員達到2181人,形成了一批種植、養殖基地和種養大戶,有力地推動了區域經濟發展。

非國有經濟快速發展。非國有經濟在國內生產總值中所占比重已達40%,成為區域經濟發展的支柱經濟。在非國有經濟中,鄉鎮企業和個體經濟所占比重分別為40%和35%,個體私營經濟達到368戶,從業人員626人;實現產值2132萬元。近兩年,職工家庭經濟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總產值達到5096萬元,有效地增加了職工收入,為緩解企業危困壓力,安置企業富餘人員,保持社會穩定發揮了積極作用。

城鎮建設和人民生活水平明顯提高。近5年來,烏伊嶺區城鎮建設總投資為540萬元,修建水泥路面300延長米;興建住宅樓2200平方米;鋪設自來水管網5000延長米,街巷道路升級2.5萬延長米;投資改造輸電線路7100延長米;新建改建了部分城鎮衛生設施。完成了光纜通信工程,程控電話裝機容量達到5000門。城鎮居民人均收入有所提高,居民儲蓄存款餘額逐年增長,人均居住面積已達7.8平方米。城鎮市場繁榮活躍。全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2221萬元。

科技、教育等社會事業取得一定成績。近幾年,烏伊嶺區認真貫徹“科技興區”的戰略方針,全面推進科技進步,努力抓好科技成果轉化,實施科技項目60項,取得科技成果36項,依靠科技進步創造經濟效益405萬元。認真貫徹落實《教育法》,使教師地位和教育質量明顯提高。這一年已有普通中學2所,職業中學1所,學齡兒童入學率達100%。區有文化館1處,工人文化宮1處,電視差轉台1座。12個林場(所)全部安裝了衛星地面接收站,區內安裝了有線電視,可同時收看16套電視節目。職工醫院、婦幼保健站、衛生防疫站各1所,專業衛生技術人員146人。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千分之3.6。民眾性的體育活動全面開展,全民健康水平明顯提高。

森林旅遊獨具特色。烏伊嶺區具有獨特的林海自然景觀,施業區內有雪噴雲涌的開山河瀑布;有北疆一柱的獨秀峰雄姿;有令人迷醉的湯旺河源頭;有歷史悠久的清代皇家狩獵場,是人們旅遊避暑,森林探幽,領略大自然風光的佳境。

行政區劃

烏伊嶺區轄1個街道,10個林場、2個經營所:烏伊嶺街道;上游林場美峰林場美林林場、建新林場、移山林場、林海林場、桔源經營所、東克林林場、福民林場阿廷河林場永勝經營所前衛林場

歷史沿革

烏伊嶺,蒙古語,意為“長滿樹林的山嶺”。是伊春林區開發建設最晚的地區。1964年籌建烏伊嶺林業局,1967年正式投產,同年10月,設立伊春市烏伊嶺區。

1992年,烏伊嶺區伊春市管轄的市轄區。位於市境最北端,北、東與嘉蔭縣毗鄰,南與湯旺河區相連,西北與遜克縣分界。是南烏鐵路的終點站。區政府駐地距市區中心153公里。全區總面積3162平方公里。區內設有烏伊嶺街道辦事處。1992年末全區總人口2.72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2.57萬人;滿、回、朝鮮、蒙古等少數民族人口約占5%。區政府和烏伊嶺林業局駐地烏伊嶺街。

2000年,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區總人口24743人,其中(人):烏伊嶺街道19050上遊街道439美峰街道606翠峰街道386桔源街道468克林街道417建新街道325移山街道276林海街道517富民街道374阿廷河街道191前衛街道770永勝街道924

氣候環境

烏伊嶺(局)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由於受海洋環流和西伯利亞冷空氣影響,四季氣候呈明顯特點。冬季漫長而寒冷,多西北風;春季來得遲,解凍晚,季風大,降水少;夏季短促而燥熱;多東南風和大暴雨,降水量大而且集中;秋季降溫迅速,霜來的早,多大風。溫度垂直變化明顯,商度每增百米,積溫減少167℃;無霜期減少15天,因此形成了施業區內氣溫北港市低的特點。北部長青、福民、阿廷河、力爭4個林場,年平均氣溫比南部增高,積溫2000℃,無霜期110天左右。北部邊緣地帶年平均氣溫-0.4℃,無霜期達115天。南部的10個林場年平均氣溫-1.2℃,積溫1800℃,無霜期95天左右。烏伊嶺區年平均氣溫-1.1℃,歷年平均最低氣溫-8.5℃,最高氣溫6.1℃;極端最低氣溫-479℃(I98O年1月13日),極端最高氣溫34.6℃(1982年7月8日)。1月份

氣溫最低,平均氣溫-24.6℃。7月份氣溫最高,平均氣溫19.1℃。年平均降水量585.7毫米,一般初霜花9月上旬,終霜在5月中旬,無霜期97天,全年大於或等於10℃的積溫在1700一2000℃之間。封凍期在10月中下旬,結冰期為6個月,凍層最深可達2.5米,平均積雪厚27厘米,年平均日照2254.3小時。年晴天數平均71天(按總雲量),年陰天數平均83天(按總雲量)。大風天數年約平均9次(6級以上,12米/秒),風向多為東南和西北,雨天年約種天,雪天年約74天,雹天年約2天,霜天年約149天。

本區四季氣候差異如下:
春季(3-5月)為多風少雨期,氣溫變化較大,日照漸長,氣溫逐漸升高,中午解凍,早晚結冰,至5月份無結冰現象。季平均氣溫-9·3C。時有小雨,降雨量較小,多風乾燥,風力最大可達8級,有時持續3-5天。空氣乾燥易釀成山火,故定為春季森林防火戒嚴期。全季日照597小時左右。夏季(6-8月)為炎熱多雨期,從立夏之日起,陽光直射北回歸線,氣溫較高。雨水多,時有暴雨,降水量在195-457毫米之間。季平均氣溫15℃,極端最高氣溫可達34.6℃。日照可達637小時左右,適合林木和農作物生長。

秋季(9—11月)太陽幅射逐漸減弱,秋風漸緊,氣溫下降,天氣轉涼,季平均氣溫9.5℃。8月下旬個別地方出現早霜與輕霜。降水量減少,全季降水量在122.8毫米左右,日照500/小時左右。冬季(1-2月)太陽幅射較弱,加之光照時間短和西北冷空氣環流的影響,寒冷異常。季平均氣溫-19.1℃,1月份平均氣溫達-24.6℃,極端最低氣溫可達-47.9℃。晴日少,陰天多,日光不足,凍層最深可達2.78米(1977年)。該季是本局木材生產的黃金季節。全季日照在421小時左右。

自然資源

植被資源

烏伊嶺施業區屬小興安嶺北部邊緣地帶,北部和嘉蔭、遜克兩縣農業區交錯,也是農林的過渡地段。本區屬北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植被區域屬於溫帶針闊葉混交林區域。據幾次森林普查證明,歷史上山火曾經漫遍這片原始林區。長期多次過火,造成森林不斷的逆行演替。殘存的原始高產林分較少,代之而來的是樺樹林、柞矮林、落葉松幼壯林。建局後,由於集中過量採伐,致使可采林木資源日趨枯竭。到1985年,原始森林植被保存面積很少。

一、主要植被類型
(一)木本類
主要樹種有:落葉松、白樺、紅松、雲杉、冷杉、樹、椴樹、柞樹、山楊、青楊、榆樹、黑樺。此外有少量的水曲柳、黃鳳梨、柳樹等,高山上還有極少的樟子松。其它樹種有:赤楊(水冬瓜)、山桃、暴馬子、花楷子、山槐、青楷子、山丁子等。這些喬木

和亞喬木構成森林的主體。

主要灌木有:榛子、矮樺(叢樺)、沼柳、刺五加、紅瑞木、暖木莢、忍冬、胡枝子、稠李、柿、藍靛果、山梅花、達子香、山高梁等。

(二)藤本類
主要有:山葡萄、五味子、狗棗子等。

(三)草本類
主要草本植物:在山中下腹有大小葉樟、蚊子草等;在山上腹有羊鬍子草、蕨類等;在溝谷平坦地多生長苔草等;低洼地帶生長苔鮮、地衣、上馬蹤等。

(四)菌類
主要有:棒蘑、油蘑、猴頭蘑、元蘑、草蘑、松耳蘑等。還有一些不能食用的有毒菌類,如毒傘。

二、分布
森林植被與土壤密切相關,並隨著海拔升高而變化,本區植被在各類土壤上分布狀況如下:
暗棕壤上的植被有:以紅松為主的針闊混交林,分布於陽坡的山脊和各個坡位。還有柞樹、楓樺、落葉松、白樺、灌木,分布在山的中上斜坡及中下腹。伴生有胡枝子、榛子、叢樺、苔草、小葉樟、刺五加、忍冬、輪葉百合、水賊、羊鬍子草等。

草甸土上植被有:五花草塘、叢樺、柳毛子等。

沼澤土上植被有:水蘚——沼澤植物群落;大葉樟——赤楊——森林沼澤植物群落;苔草——白樺群落;落葉松——杜香——泥炭辭群落;落葉松——苔蘚——沼澤植物群落。

泥炭土上植被有:落葉松、雲冷杉林、臭松排子以及塔頭草、杜香越桔、大、小葉樟、赤楊。

動物資源

截止2011年,烏伊嶺區有白鸛、金雕、黑嘴松雞、狗魚、鯉魚、中華大蟾蜍、中國林蛙等野生動物352種,其中國家Ⅰ級和Ⅱ級保護動物51種。

礦產資源

截止2011年,烏伊嶺區有瑪瑙石、矽石、黃金、鐵礦等礦產資源。
人口民族編輯
2004年,烏伊嶺區總人口26546人。有漢族、滿族、回族、朝鮮族、蒙古族等民族。

經濟建設

概況

2012年,烏伊嶺區地區生產總值完成40200萬元,同比2011年增長12%;非公有制經濟增加值完成17828萬元,同比2011年增長12.7%;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5050萬元,同比2011年增長30.7%;財政收入實現1502萬元,同比2011年增長191.5%;城鎮人均可支配收入與農民純收入分別比2011年增長5%和13%;職工自營經濟增加值實現21404萬元,同比2011年增長11.1%。

第一產業

2001年,烏伊嶺區發展以農作物和黑木耳生產為主的種植業,以養蛙、養雞、養豬、養牛為主的飼養業,以採集山野菜、山野果、山藥材為主的採集業,形成種、養、采、加、服各業競相發展,市場牽龍頭,龍頭帶基地,基地連千家萬戶的產業化格局。2001年農業多種經營總產值為3151萬元,從業人員達到2181人,形成了一批種植、養殖基地和種養大戶,有力地推動了區域經濟發展。
2012年,烏伊嶺區完成木材生產任務19700立方米,伐區作業合格率達到98%;完成更新造林35300畝,紅松果林4000畝,造林合格率100%,成活率97%,完成森林撫育24萬畝。

第二產業

2011年,烏伊嶺區開展森林食品質量體系認證和北藥GAP認證,完善森林食品安全監管體系;圍繞藍莓、藍靛果、榛子、松子、木耳、蘑菇、山野菜、北藥等系列資源,擴大改培和種植規模,將福民林場打造成全省最大的榛子林基地。2011年,哈爾濱雙藍集團擬在烏伊嶺投資350萬元、開發年產200噸山野果果汁項目。北京維京公司投資6000萬元港幣、建設藍莓和堅果原料生產基地和生產車間。安徽亳州中草藥材經銷大戶計畫投資2000萬元、建設500噸中藥材加工廠。
2012年,烏伊嶺區完成了5萬畝榛子林區劃和1萬畝市級榛子林改培實驗基地建設。按照伊春市戰略性產業發展規劃,在榛子林、“雙藍”、北藥、黑木耳、山野菜採集加工、生態農業等方面推行產業合作社模式,全區參與森林食品產業的職工民眾達到12136人,森林食品產業實現產值13000萬元,年人均增收1865元。

第三產業

2010年,烏伊嶺區濕地景區就接納遊客6500人次。
2011年,烏伊嶺區依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水濕地的稀缺性和唯一性,著力發展森林生態旅遊業,開展觀光探秘旅遊項目,並建立度假村、別墅區、迷你高爾夫球場、百鳥園、採摘園等。2011年濕地景區要進入省級濕地公園,並力爭達到國家“AA”級景區。以山、林、峰、洞、峽、湖為總體設計框架,打造“水鄉石海”旅遊業品牌,舉辦“漁獵節”、釣魚大賽、烏雲河探險漂等活動。烏伊嶺區通過建立商務賓館、小型會議中心等項目,增強服務功能。建立瑪瑙及山核桃工藝品加工園區,實行前店後坊、園區旅遊參觀購物的經營方式。
2011年,烏伊嶺區按照伊春市建設大風場,融入大電網的思路,重點建設區址東山和阿廷河兩個風場,烏伊嶺區已與中國大唐公司初步達成了投資20億元,建設20萬千瓦風力發電場的意向,並在哈洽會上籤訂了先期投資5億元,建設5萬千瓦風電的契約。風力發電項目已被省發改委列為2011年預核准項目上報國家發改委。

社會事業

科技事業

截止到2001年,烏伊嶺區實施科技項目60項,取得科技成果36項,依靠科技進步創造經濟效益405萬元。

教育事業

截止到2001年,烏伊嶺區有普通中學2所,職業中學1所,學齡兒童入學率達100%。2012年,烏伊嶺區投資1363萬元,實施了中國小校舍安全工程、完成了中學搬遷配套工程和公辦幼稚園改擴建工程,中學達到標準化。

社會保障

2012年,烏伊嶺區棚戶區改造配建了廉租住房202套,發放廉租住房補貼171萬元,新增就業912人,城鎮低保2409戶4528人、農村低保65戶132人,全部做到應保盡保。發放獨生子女獎勵費63萬元。

醫療事業

截止到2012年,烏伊嶺區有烏伊嶺區區職工醫院一家公立醫院。2012年,烏伊嶺區投資200萬元,為區職工醫院增添診療儀、全自動生化儀、化學發光儀、麻醉機、牙科X射線機、電子胃鏡機等多台(套)診斷診療儀器,修繕疾控中心用房,完成社區衛生所達標工程,全面推行了醫療機構績效工作考核機制。

基礎設施

2012年,烏伊嶺區完成了林場(所)文化站和農家書屋建設。區內安裝了有線電視,可同時收看16套電視節目。配套完成了新建小區的供水供熱設施,並對原有供熱管網進行維修改造。投資87萬元,購置清冰雪設備和舉高車。

旅遊景區

國家級濕地自然保護區
烏伊嶺國家級濕地自然保護區總面積為43824公頃,於2000年1月被批准為省級濕地自然保護區,2007年4月被批准晉升為國家級濕地自然保護區,2009年9月加入國家生物圈保護區。該濕地自然保護區地處小興安嶺過渡地帶,地理位置十分獨特,是我國高緯度有代表性、典型性和稀有性的林間濕地自然保護區。保護區內森林茂密,河流縱橫,濕地面積廣闊,生態系統保存完好,是松花江及黑龍江流域重要的生態屏障和水源涵養地,是歐亞東北亞水禽遷徙過境的重要通道和野生動植物的重要棲息地和繁殖地,也是伊春市母親河——湯旺河的源頭。濕地內生物多樣性十分豐富,有高等植物895種,有白鸛、金雕、黑嘴松雞、飛龍等鳥類241種,有狗魚、鯉魚等魚類35種,有中華大蟾蜍、中國林蛙等兩棲類9種,有51種國家重點保護動物。
開山河瀑布
開山河瀑布位於烏伊嶺區烏永幹線19公里處,系1964年經人工開鑿而成。雖無“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之氣魄,但逢大雨過後,瀑布飛濺,響聲幾里的氣勢,甚是蔚蔚壯觀。瀑布四周,山巒起伏,松濤陣陣。好一幅“山靜松聲遠,千峰爭秀香”之美景。
獨秀峰
獨秀峰位於烏伊嶺區境內烏永幹線33公里處,烏雲河上游西側。高27.36米,系億萬年自然形成的陡峭、挺拔的一座山峰。獨秀峰三面環水,水繞峰行,峰隨水轉。

中國縣市二

中國的耕地不到美國的1/3,而中國的人口是美國的4倍以上,人多地少是中國的基本國情,人口對應的就是城市的規劃問題,了解中國的城市區劃,了解各地的風土人情。

黑龍江省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地級市地區市轄區縣級市自治縣
哈爾濱市松北區 |道里區 | 南崗區 | 平房區 | 香坊區 | 道外區 |呼蘭區 | 阿城區| 雙城市 | 尚志市| 五常市 | 賓縣 | 方正縣 |通河縣 | 巴彥縣 |延壽縣 | 木蘭縣 |依蘭縣
齊齊哈爾市龍沙區 |昂昂溪區 |鐵鋒區 | 建華區 | 富拉爾基區 | 碾子山區 | 梅里斯達斡爾族區 | 訥河市 |富裕縣 | 拜泉縣 | 甘南縣 | 依安縣 | 克山縣 | 泰來縣 | 克東縣 | 龍江縣
鶴崗市興山區 | 工農區 | 南山區 | 興安區 | 向陽區 | 東山區 | 蘿北縣| 綏濱縣
雙鴨山市尖山區 |嶺東區| 四方台區 | 寶山區 | 集賢縣 | 寶清縣 | 友誼縣 | 饒河縣
雞西市雞冠區 |恆山區 | 城子河區 | 滴道區 | 梨樹區 | 麻山區 | 密山市 |虎林市 | 雞東縣
大慶市薩爾圖區 |紅崗區 | 龍鳳區 | 讓胡路區 | 大同區 | 林甸縣 |肇州縣 |肇源縣 | 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
伊春市伊春區 | 帶嶺區 |南岔區 | 金山屯區 | 西林區 | 美溪區 | 烏馬河區 | 翠巒區 | 友好區| 上甘嶺區 | 五營區 | 紅星區 | 新青區 | 湯旺河區 | 烏伊嶺區| 鐵力市| 嘉蔭縣
牡丹江市愛民區 | 東安區 | 陽明區 |西安區 | 綏芬河市 | 寧安市 | 海林市 | 穆稜市 |林口縣 | 東寧縣
佳木斯市前進區| 向陽區 |東風區 | 郊區佳木斯市) | 同江市 |富錦市 | 樺川縣 | 撫遠縣 | 樺南縣 | 湯原縣
七台河市桃山區 | 新興區 | 茄子河區 | 勃利縣
黑河市愛輝區 | 北安市 | 五大連池市 | 遜克縣 | 嫩江縣 | 孫吳縣
綏化市北林區 |安達市 | 肇東市 | 海倫市 | 綏稜縣 | 蘭西縣 | 明水縣 | 青岡縣| 慶安縣 | 望奎縣
大興安嶺地區呼瑪縣 | 塔河縣 | 漠河縣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