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常市

五常市

五常市是黑龍江省的一個省轄縣級市,哈爾濱市代管,位於黑龍江省南部。北依阿城區,東、東南與尚志市、海林市和吉林省敦化市毗鄰,南、西南與吉林省舒蘭市、榆樹市接壤,西北與雙城區相連。總面積7512平方千米。總人口88萬人(2010年)。轄11個鎮、10個鄉、3個民族鄉。東靠張廣才嶺,西、北接連松嫩平原,地勢東南部較高,層巒疊嶂,多森林,中部丘陵起伏,多溝壑。西北部屬平原地帶。大禿頂子山海拔1696米,為黑龍江省最高峰。拉林河從東南流向西北,斜貫境內。建有龍鳳山水庫、磨盤山水庫。屬中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均氣溫3℃~4℃,年均降水量500~800毫米。森林資源豐富,森林覆蓋率42%。主要礦產有煤、鐵、錳、鋅等。拉濱鐵路、森林鐵路、202國道、203省道、222省道公路穿境而過。景點有鳳凰山國家森林公園、龍江千尺第一瀑、高山濕地等。

基本信息

地理位置

五常市五常市 五常市位於黑龍江省南部。地處北緯44度零4分至45度26分和東經126度33分至128度14分之間。北接松嫩平原,距省城哈爾濱115公里;東南靠張廣才嶺西麓與尚志市相鄰,東北部與阿城市相鄰,西部西南部、南部與吉林省的榆樹、舒蘭、蛟河毗鄰,是黑吉兩省經濟結合部。幅員面積7512平方公里,五常地域呈狹長形,西北傾斜。全市素有“六山一水半草二分半田”之稱。市域內中山面積達481平方公里,占總面積的6.4%,低山面積1653平方公里,占總面積的22%,丘陵面積1118平方公里,占總面積的14.9%,高平原面積2270平方公里,占總面積的30.2%,堆積穀平原面積323平方公里,占總面積4.3%,沖積平原面積1667平方公里,占總面積的22.2%。中山、低山、丘陵面積3252平方公里,占總面積的43.9%,高平原、平原、河谷平原面積4260平方公里,占總面積56.7%,水面183.7平方公里,占全市總面積的2.5%。哈爾濱供水工程磨盤山水庫正興建中。

行政規劃

五常市行政區劃情況:全市現轄11個鎮和13個鄉。五常鎮轄8個街道辦事處、9個行政村。拉林鎮轄4個街道辦事處,13個行政村。山河鎮轄5個街道辦事處、13個行政村。山河鎮轄5個街道辦事處、13個行政村。小山子鎮轄10個行政村。杜家鎮轄12個行政村。向陽鎮轄17個行政村。沖河鎮轄11個行政村。背蔭河鎮7個行政村。安家鎮轄11個行政村。沙河子鎮轄13個行政村。牛家滿族鎮轄15個行政村。龍鳳山鄉轄18個行政村。志廣鄉轄9個行政村。民意鄉轄8個行政村。衛國鄉轄6個行政村。二河鄉轄7個行政村。常堡鄉轄7個行政村。八家子鄉轄13個行政村。興隆鄉轄13個行政村。興盛鄉轄8個行政村。長山鄉轄15個行政村。民樂朝鮮族鄉轄6個行政村。營城子滿族鄉轄7個行政村。紅旗滿族鄉轄12個行政村。

歷史沿革

五常縣名源於儒教“三綱五常”之“五常”,即仁、義、禮、智、信。清鹹豐年間(18 51—1861年)放荒開墾,陸續建立舉仁、田義、崇禮、尚智、誠信五個甲社,遂將此地概稱 “五常堡”,設治時沿襲“五常”之稱。漢晉屬夫余,隋屬靺鞨,唐屬渤海都督府,遼屬東京道,金屬上京會寧府,元屬遼陽行省開元路,明屬奴兒乾都司,清初屬寧古塔將軍轄區。今五常縣北部地區,1684年(清康熙二十三年),為反擊羅剎(沙俄)儲備軍糧,於今五常縣北部的拉林鎮擴建官倉,俗稱“拉林倉”。1744年(清乾隆九年),設定拉林阿勒楚喀副都統,駐拉林城,隸屬寧古塔將軍。1761年(清乾隆二十六年),分設阿勒楚喀副都統,拉林、阿勒楚喀兩副都統分地管轄。1769年(清乾隆三十四年),裁撤拉林副都統,由一協領駐紮該地,由阿勒楚喀副都統兼管。1869年(清同治八年),設定五常堡協領衙門,隸屬吉林將軍統屬。今五常縣南部地區,1881年1月25日(清光緒六年十二月二十六日),吏部轉呈奏準,於五常堡南30里歡喜嶺設定五常廳,並于山河屯設分防經歷,於藍彩橋設分防巡檢,均歸五常廳管轄。隸屬吉林分巡道。自是旗民分治。1882年(清光緒八年),於拉林分設巡檢,歸雙城廳管轄。1909年4月9日(清宣統元年閏二月十九日),吉林行省總督、巡撫奏請,將五常廳升改為五常府,同年6月2日(農曆四月十五日)批准,改廳為府,1910年1月19日(清宣統元年十二月初九日),五常府知府啟用關防。隸屬吉林省西北路道。中華民國成立後,1913年3月2日,吉林行省公署通令,改五常府為五常縣。1914年6月,隸屬濱江道。192 9年2月,裁撤道區,由吉林省直轄。是時,全縣總人口22.7萬人,為三等縣。東北淪陷後,初隸吉林省,1934年12月劃歸濱江省管轄。1945年“九三”抗日戰爭勝利後,初隸哈南專區,後歸松江省直轄。1947年1月,以五常縣山河鎮以南地區與舒蘭縣部分地區設定山河縣,隸屬吉北行政區;同年11月,撤銷山河縣,併入舒蘭縣。1948年6月,將原劃歸山河縣的五常縣部分地區劃回五常縣管轄。1954年8月,松、黑兩省合併為黑龍江省,由黑龍江省直轄。195 6年3月6日,國務院批准,撤銷拉林縣,併入五常縣。1958年8月,劃歸松花江專區管轄。19 60年5月,劃歸哈爾濱市領導。1965年6月,劃歸新設立的松花江專區管轄。

1992年,五常縣位於黑龍江省南部,拉林河上游。北依阿城市,東、東南與尚志市海林市吉林省敦化市毗鄰,南、西南與吉林省舒蘭市榆樹市接壤,西北與雙城市相連。全縣總面積7512平方公里。全縣共轄11個鎮、17個鄉,其中民族鄉(鎮)6個。縣境北部是滿族聚居的地區,有5個滿族鄉(鎮);中部有朝鮮民族鄉1個。1992年末全縣總人口91.4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22 .2萬人;滿朝鮮回族等少數民族人口約占16.2%。縣政府駐地五常鎮

自然資源

五常市五常市
五常市屬中緯度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夏短冬長,寒暑懸殊。初春來臨,祖國南方已綠滿枝頭,這裡依然白雪皚皚,直至5月初,大地始出現初春氣息。全市平均氣溫3--4℃,7月氣溫較高,平均為23℃,最高達35.6℃,1月氣溫較低,月平均為零下19.1℃,最低達零下45.4℃。全年無霜期130天左右。年平均降水量625毫米。
一、土地
五常市在地理構造上,屬大興安嶺與長白山小興安嶺兩個褶縐之間的一個坳陷部。境內地層的構成岩石種類繁多,成土母質複雜,主要類型有:殘積物、河湖相沉積物、淤積物,黃土狀母質等。土壤種類有11個土類33個亞類,主要土壤有暗棕色森林土、白漿土黑土草甸土沼澤土水稻土。暗棕壤主要分布在東部的山區、丘陵地帶,全市共有384.7萬畝,白漿土主要分布於丘陵和山前洪積台地,全市有262.6萬畝。適合於發展林業。黑土主要分布在漫崗和坡地上,全市有127.6萬畝,黑土層厚,基礎肥力高,適合於各種農作物的生長。草甸土主要分布在崗間窪地及拉林河、忙牛河兩岸的漫灘地、低級地上,全市有234.5萬畝,改造後適合種植水稻。水稻土主要二、礦產
分布在拉林河、?忙牛河等河流兩岸,地勢平坦,排灌便利的地區,土質肥沃是水稻的主產地塊。五常市礦產資源豐富,現已發現和探明的礦產20餘種。金屬類有磁鐵鈦鐵黃銅黃鐵沙金;非金屬類有石英長石褐煤水晶石石英砂石墨石棉粘土耐火土;建材類有大理石、建築石、優質工程砂、河流石;化工原料有蛇紋石蘭鐵草炭等
五常市五常市
三、山林
五常境內多林密,山地面積占總面積近60%,長白山系張廣才的主峰老爺嶺(俗名大禿頂子)坐落在五常東南邊境,海拔1696米,是我省最高的山峰,全市有海拔300米以上的山峰271座。林地面積206673公傾,活立要總蓄積量達1225萬立方米;有人參、平貝、黃芪、刺五加等野生藥植物300餘種,蕨菜、薇菜、黃花菜等山菜10餘種,還有木耳、元蘑、黃蘑等菌生植物,山葡萄、獼猴桃等漿果植物,松子、榛子、橡子等野生油料、澱粉植物。野生動物有東北虎、紫貂、鹿、熊、狍子等和鳥類共200餘種。

四、農業
五常是黑龍江省乃至全國的重要商品糧基地。2004年,全市糧食喜獲豐收,糧豆薯總產實現31.63億斤,榮獲全國糧食生產十大先進縣稱號。全市農作物播種面積243萬畝,其中水田種植面積已發展到150萬畝,有“張廣才嶺下水稻王國”之稱,已成為全國水稻生產的五強縣之一。玉米種植60萬畝,大豆種植38萬畝,薯類2萬畝。畜牧業發展前景廣闊,產值占農業總產值的比重達到29.6%。

五、水利
五常水系發達,河網密布,年徑流總量為35億立方米,人無水占有量達4200立方米。境遇內地表水資源豐富,有拉林河、阿什河兩大水系,溪浪河、忙牛河等河大小河流397條,自然泡沼400多個,河流總長約2240公里。位於忙牛河上游的龍鳳山水庫是全國大中型水庫之一,蓄水2.7億立方米,水面4萬畝,灌溉面積的40萬畝.拉林河水源充足,位於源頭的磨盤山水庫工程是哈市是最大的水利項目,蓄水可超過4億7千萬立方米,這項工程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河、庫、塘適於水產養殖,有鯉、等淡水魚和草蝦、河蚌等水產品50餘種。
六、旅遊
五常旅遊資源豐富,南部有以鳳凰山、磨盤山、七峰山為重點的生態旅遊線,北部的拉林京旗文化,古蹟繁多,有我國金代古城遺址、古墓葬群,明清時代的石羊、石人、和石刻貞節牌坊,“歷母山”、“三緣寺”、“享安宮”鐘聲悠揚,舊石器晚期的人類遺址和猛瑪化石的發掘地更令中外專家關注和嚮往。目前正在向遊人開放的旅遊景區有龍鳳山月牙湖石刀山、背蔭河山莊等。

基本設施

五常市五常市
一、城鎮基礎設施
城鎮商品房開發突破了35萬平方米;採取多渠道融資辦法,對建設大街、體育場進行了整體改造;建設天寶熱力公司,集中供熱面積達70萬平方米,北部新區人居環境明顯改善;建成了5.6萬平方米休閒廣場並投入使用;編制了城市總體規劃,城區界定為100平方公里,結束了城市建設沒有規劃的歷史,建設了三中荷花池公共綠地;開通城北新區供水幹線,鋪設了建設大街供水主幹線,完成排水管道鋪4230延長米。拉林、山河、小山子等鄉鎮也加大了投入,小城鎮建設步伐明顯加快。
二、公路設施
全市境內現在國道黑大路38.5公里(二級黑色路面),省道黑大路五常支線(拉林至五常)45.9公里(三級黑色油路),省道鐵通路65.3公里(三級砂石路),國省道里程為149.7公里。現有縣級路7條272.3公里,其中蜚拉路16.4公里,拉雙路25.9公里,五向路43.1公里,小向路82.6公里,沖三路24.3公里,紅響路22.1公里,寒小路57.9公里,縣級路均為三、四級砂石路。鄉級路總計27條554公里,重點鄉級路有南環路、中環路、北環路、五二路、石龍路。村屯路總計為134條720公里。
全市擁有公路貨運運輸車1330車,總噸位3578噸,完成貨物運輸量224萬噸,比上年增長1.4%,完成貨物周轉量22366萬噸公里;全市擁有旅客運輸車2695輛,總座位21400位,完成客運量294萬人次,完成客運周轉量24860萬人公里。
四、通信設施
全市郵政和通訊業發展迅速。全年郵政、電訊業務總量12114萬元,函件31.1萬件,特快傳遞4.3萬件,增長10.3%;長途電話384萬次;電報155份,下降18%;報刊發行347.3萬份,下降3.5%;小靈通45859戶,行動電話9.96萬戶,市內電話43074戶,農村電話用戶112946戶。
五、固定資產
2004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72607萬元,比年增長21.1%。50萬元以上投資項目完成56576萬元,牛家工業區建設穩步增長,先後有哈爾濱格悅技術開發公司和哈爾濱啟源生物有限公司入住園區。投資17600萬元改造亞臣路,工程進展順利。
在政府新區的帶動下,先後有6家單位在政府新區新建辦公樓和住宅樓,使五常城市建設邁上一個新的台階。

社會事業

五常市五常市
一、科技
五常以“科技興市”為戰略。2004年科學事業蓬勃發展,組織實施各級科技計畫項目8項,其中:創新基金項目1 項。堅持依託科技,與大專院校科研所全面合作,為產業結構調整、經濟成長方式轉換、市場競爭能力提高注入了新的活力。先後與14所大專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了協作關係,科研經費支出占全市財政支出的1.1%,已成為全國科技工作先進縣。

二、教育
全市共有普通中學41所,在校學生46577人;國小362所,在校學生57867人;幼稚園51所,在園10780人;2004年全市聯考升入大學本科1252人,升入大學專科716人。

三、文化
全市共有文化管理機構1個,文化館(站)12個,音像娛樂場所57處。電視轉播台35座,發射機動率4038千瓦,衛星地面接收站102座,電視覆蓋率達100%,24個鄉鎮全部實現了有線收視,入網戶達3.8萬戶。

四、衛生
全市各種衛生機構發展到35個,擁有病床940張,專業技術人員742人。農村衛生所251個,從醫人員1303人,全市個體診所43個,醫生136人。

五、人口與社會
截止2004年末全市人口為967684人,人口出生率8.4‰,人口死亡率3.5‰,人口自然增長率4.9‰。全部人員年平均工資6076元,全部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7271元;全部企業從業人員年平均工資4001元,全部在崗企業職工年平均工資5426元。城鎮人均可支配收人5117元,農民人均純收人3899元。

國民經濟

到2006年底,五常市生產總值預計實現100.5億元,比2002年增長54.3 %;財政收入預計實現3.12億元,是2002年的1.2倍;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預計實現20.5億元,比2002年增長3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預計實現29億元,比2002年增長 49%;城鄉各項儲蓄存款餘額預計達到38.9億元,比2002年增長65.2 %;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預計實現6631元,比2002年增長72.4%;農民人均純收入預計實現4561元,比2002年增長79.2 %。

地方特產

五常大米

五常市是我國著名的大米產區,其良好的自然環境、悠久的種植歷史及先進的生產技術,造就了五常大米的優良品質。五常最著名的當是大米。五常在黑龍江省的最南部,距離哈爾濱120公里左右,屬於哈爾濱管轄的一個縣級市,面積7512平方公里,是全國最大的水稻田超百萬畝的縣級市之一。國際權威人士說,在同緯度地區五常的水稻第一位。五常市地處黑龍江省南部,屬於中溫帶大陸氣候,無霜期140天,平均年降水量608毫米,年日照2629小時。溪浪河、拉林河、牤牛河貫穿全境,水系縱橫。充沛的日照,天然河水灌溉,加上種植的成熟期長的優質晚熟品種的水稻,使五常大米與眾不同的特點。
五常大米受產區獨特的地理、氣候等因素影響,乾物質積累多,直鏈澱粉含量適中,支鏈澱粉含量較高。由於水稻成熟期產區晝夜溫差大,大米中可速溶的雙鏈糖積累較多,對人體健康非常有宜。五常大米成飯食味 清淡略甜,棉軟略粘,芳香爽口,飯粒表面油光艷麗, 剩飯不回生,是百姓餐桌上的首選。
五常大米顆粒飽滿,質地堅硬,色澤清白透明;飯粒油亮,香味濃郁,是日常生活中做米飯的佳品。五常大米素有“貢米”之稱。

五常的水稻五常的水稻

為充分發揮五常大米的品牌優勢,五常市於1999年成立了大米協會,同時組建了大型產業化龍頭———綠風優質米開發集團。大米協會依法註冊了“五常大米”產地證明商標。2001年,五常市開始整合稻米資源及品牌,凡是在五常劃定產區所產稻穀,集中打“五常大米”一個品牌,根據不同品種,分別註冊“五常大米”、“五常香米”、“五常糯米”和“五常黑米”四個商品名稱,同時對全市稻米產業實行規範管理,從而使“五常大米”產生了巨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2003年,五常大米商品量達4億多公斤,每公斤比其他大米售價高出0.12元,稻農增收5000多萬元。
據悉,“五常大米”成為黑龍江省第一個證明商標。為依法制止商販假冒“五常大米”現象,五常市大米協會在哈爾濱市工商局指導下,於1997年向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商標局申請註冊可保護原產地名稱的證明商標,2000年得到受理,今年7月21日獲正式核准註冊。
據介紹,根據產品的品質特徵,國家工商局商標局對“五常大米”證明商標使用地域作了明確劃定:溪浪河、拉林河流域至紅旗鄉西城子村以東,葦沙河以 西,磨盤山以北,碩大戶山以南。這個範圍覆蓋了五常市150萬畝大米產區。
目前,五常市具備使用“五常大米”證明商標條件的大米加工企業共446家。為確保該商標使用中不失控、不挪用、不流失,大米協會指定廠家統一印製了不得做商品流通的包裝和標誌,並對這些包裝和標誌實行封閉式管理,將具備使用條件、獲使用許可證的加工企業編成號,統一配送。與此同時,他們還對市場上帶有“五常”字樣的雜亂包裝大米進行了依法清理。如今,帶有“五常大米”字樣的統一包裝、統一標誌的大米已陸續進入市場,起價每公斤就比去年高
出0.3元錢,仍供不應求。
據了解,中國名牌產品評選活動是由國家質檢總局和國家名牌戰略推進委員會共同組織的,是中國最具權威性的名牌產品評選機構。
五常市是我國著名的大米產區,其良好的自然環境、悠久的種植歷史及先進的生產技術,造就了五常大米的優良品質。為充分發揮五常大米的品牌優勢,五常市於1999年成立了大米協會,同時組建了大型產業化龍頭———綠風優質米開發集團。大米協會依法註冊了“五常大米”產地證明商標。2001年,五常市開始整合稻米資源及品牌,凡是在五常劃定產區所產稻穀,集中打“五常大米”一個品牌,根據不同品種,分別註冊“五常大米”、“五常香米”、“五常糯米”和“五常黑米”四個商品名稱,同時對全市稻米產業實行規範管理,從而使“五常大米”產生了巨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2003年,五常大米商品量達4億多公斤,每公斤比其他大米售價高出0.12元,稻農增收5000多萬元。

民間傳說

五常市五常市
1、龍鳳山的傳說
相傳在隋朝時期,上八仙張果老駕祥雲從此路過,俯瞰這裡風水很好,景色秀麗。正駐足觀望間,突見一隻金翅鳳凰正與九條巨龍在水上爭鬥,金鳳凰正展翅俯衝,欲嘴銜龍頭,九條巨龍同時在水上躍起,將金鳳凰團團圍住,大有吞沒金鳳凰之勢。在這緊急關頭,張果老將佛塵一甩,九條巨龍同時伏臥於河東岸,化作九座山峰,金鳳凰因與九條巨龍搏鬥而筋疲力盡,隨即也落於西岸,化作一座山峰。後人將東山稱之龍山,西山稱之鳳山,龍鳳山因此而得名。

2、五龍山的傳說
據傳說,忙牛河上游沿岸有個村莊,村頭有一戶姓杜的人家,全家三口人,年過古稀的老母和兒子、媳婦相依唯命。兒子、媳婦非常孝心,平日裡靠種田、捕魚奉養老母,一家人過得衣食無憂的日子,頗得鄰居稱讚。有一年,老天連降大雨,洪水突然泛濫,一家人在睡夢中驚醒,兒子慌忙背起老母、拉著媳婦推門外逃,可是來不及了,眼瞅著洪峰奔騰而至,三口人都驚呆了,心想,這回惡運臨頭了,三人抱成一團,閉目等死之際,只覺得水聲從身邊咆哮而過,不一會,洪水退下,三人起身看見鄰居家的房子已被洪水沖毀,而自家的房子一點水的痕跡也沒有,覺得奇怪。這時,走來一位道士說,剛才你家周圍有五條巨龍保護,將水分開,致使洪水繞房而過,幸哉幸哉。這真是“孝感天地,得此正果”。從此以後,人們把杜家居住的後山稱為五龍山,此地為“龍脈之地”,流傳至今。

3、神仙洞的傳說
磨盤山西南角下有弧形山環,山環右彎處有一石洞。洞高約1米,寬約1.6米,深2米。洞前有約1米見方的草坪,四周松林掩映,環境幽僻恬靜。山北坡有一洞,高2米,寬2.5米,深4米。洞中有炕,石板鋪就,可容10餘人偃臥。兩扇木製洞門、上有橢圓形玻璃。洞上端約6米處又有一洞,成為洞上洞,深2米,寬、高各1.5米,有山崖小徑與洞口相通。相傳,此3洞為偽康德元年(1934年)一馬姓道士鑿建,歷時數年,完工後,馬道士在洞中修身養性。從此,人稱3洞為神仙洞。

五常市五常市
4、鳳凰山的傳說
相傳,盤古開天之期,遠代洪荒之時,女媧鍊石補天。乃巧施玉手,將穹窿抹平,未留意指邊余石紛紛墜入東勝神州,疊於渤海北面。仙子乘騎白鵠(北鳳),陡見奇巒聳立,遂振羽歡鳴,戀戀迴旋,由此乳稱鵠山。
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之後,天天笙歌,日日醉宴,樂不思返。奈時深日久,漸滋煩言。韓湘子樂於雲遊,當下自薦,獨往東北方另覓世外桃園。忽一日游至鵠嶺,駐足細看,但見山勢雄闊,接地連天,極頂罕為萬丈平原;杜鵑托著偃松,奇卉伴著怪樺,千頃連綿;更有那長峽幽谷,瀉出鳳瀑龍泉;淌石巨流成河,白去浮起翠峰,盪起漫天波瀾……不禁失聲驚嘆:莫非謠池遷此?美哉空中花園!當即喚來眾友,皆大喜歡。湘子興悅之際,席坐山峰,抽出寶蕭,一曲“鳳求凰”妙韻,直引得靈霄百鳳偕各路大側蹁然而至。剎時霓裳起舞,鳳鳥和弦,好一場神鳳歌舞盛會,懸於天上人間。自此,每每邀聚,歲歲同歡,因是韓湘子第一發現,故由韓湘子易賜正號鳳凰山。
高山偃松之側,時為鳳巢,得鮮花相伴;高山草原之中,時為鳳台,有仙座鑲嵌;高山稻田之處,時為鳳池,絨草撫幔。
山不在高,有仙則靈;水不在深,有龍則名。鳳凰山蓋因女媧“遺石戀鳳”與韓湘子“吹蕭引鳳”而千古流傳。

5、石刀山的傳說。
金太祖完顏阿骨打很小的時候,遼國經常派銀牌天使到完顏部征貢品,這裡的好馬、海東青(一種鷹)、北珠、貂皮、人參都被掠去,女真人稍有不滿,遼兵便用鞭子抽打。阿骨打為了給女真人報仇,進深山拜師學藝。三年後,阿骨打長成一個壯實小伙子,而且武藝高強,精通排兵布陣之法。到了秋天,阿骨打學會各種兵書戰策,被長白老祖打發下山,臨行送他一寶刀,叮囑他路砍不平,為民除害。阿骨打回家心切,曉行夜宿,來到一條河邊的小屯子,看見三戶人家門口放著三塊門板,上面躺著三個胸部受傷的小阿哥,打聽才知是被一頭毀款莊稼的怪物咬傷的。阿骨打想起長白老祖的話,決心幫助屯裡人除掉這個怪物。第二天清早,阿骨打隨同兩個小阿哥藏在莊稼地里,不一會聽到哞!哞!的叫聲,把山谷震得直響。不一會兒,只見怪物從山林里跑出來,原來是一頭又高又大的忙牛精。兩個犄角又長又尖,它一溜煙跑過很大一片莊稼地,跑過的地方,莊稼便只剩下桿了。阿骨打一見便提著師傅的寶刀沖向忙牛精,與忙牛精搏鬥起來,幾個回合,忙牛精搖晃了幾個倒在河邊一動不動了。得知阿骨打殺死忙牛精,屯裡跑出來,上前行抱腰禮,敬上米爾酒,阿骨阿趁酒興之時,為顯神勇,將寶刀劈向河對岸的石砬,只聽轟隆一聲巨響,從石縫中閃出一道金光,原來是一把神斧,上面寫著“劈定遼國”四個大字。阿骨打喜出望外,為保百姓平安,將寶刀拋上河岸的牡丹峰上,變成了石刀立於山腰,攜定國神斧去打天下,石刀山和忙牛河由此而得名。

6、“南蠻子“探寶的傳說
清朝年間,杏花山北麓,最先來這裡居住的是一戶張姓人家,以後陸續進戶居住,大家都叫南張,有一年,一天來了10餘人的駱駝隊,都是南方口間,屯裡人叫他們“南蠻子“駱駝隊。就在南張屯老張家下榻休息。他們看見眼前的杏花山,雖然不是名山大谷,但卻滿山蒼翠,山間雲霧繚繞,不時發出一道金光。南蠻子看後說這是寶貴吉祥之兆,山里埋藏18缸金子,一匹金馬駒,附近將有貴子出世。
歲月匆匆,十年後,“蠻子“駱駝隊又來到這裡。目睹眼前的山依然如故,但卻不見祥雲瑞靄,也看不到閃閃金光,他們匆忙去張家詢問,張家主人說:“自多你們走後,我家的馬生駒,豬下崽,都象妖怪,很快都列掉了,生了個兒子七歲也死掉了┅┅”。駱駝隊聽後拍一下大腿說:馬生麒麟豬生象,是賢達貴人將要降生的預兆,怎么說成是妖怪呢?“蠻子”心裡暗想,十八缸金子和金馬駒是得不到了,這么辦吧,你在山下開一條道,把龍爪斬斷,再在山上劃一座墳塋,把龍頭壓住。“蠻子”如此吩咐完了,他們騎著駱駝從張家走出,去西北團山子不知住了多少日子,在山上修了一座廟宇,把鳳尾壓住了。
以後傳說,杏花山下出生一個男孩,長大唱戲專飾皇帝,團山子同生一個女孩,長大唱戲專飾娘娘,後來人們才明白,因為“蠻子”沒得到金銀財寶,一氣之下把真龍真鳳給壓在山裡,用假龍假鳳應付時運。又過了些年,張家出了一名讀書人,中了秀才。傳說是“蠻子”駱駝從張家選定墳塋,沾一點風水,作為在他家吃住的微薄報答。

7、滿族男子留髮辮子的傳說
明朝那年男人時興留全發,叫做“留頭落髮”。到了清朝一下全改了,只留辮頂,就是頭頂當腰的那一塊,不再留全發,當時取的意思是掃去邊緣、保留中央,清朝主張留這樣髮辮的皇帝,即講迷信,又有貪心,他想征服轉圈所有的地盤,擴大他的疆場,後一直延續多年之久。

8、滿族人為啥不吃狗肉
老罕王領兵打伏,被敵人攆到一座山上,身邊只有一條狗跟著。這山很險要,敵人對他毫無辦法,最後想了一個絕招??放火燒山。老罕王躲在山頭上,人困馬管,迷迷糊糊睡著了。他醒來一看山都燒光了,還昌著熱氣呢,那條狗已經死在他的跟前,累得全身是汗,周圍的火都讓狗給撲來了。老罕王含著眼淚把狗埋了,還對著狗拜了三拜,因為這隻狗對他有救命之恩,他就告訴子孫後代,誰也不許吃狗肉,連狗皮帽子也不許戴,這個風俗習慣一直流傳於今天。

9、永海重修拉林城的傳說
傳說同治年間,拉林大旱,數日無雨,禾苗樹木乾枯。拉林城南門裡有一農民,燒香化紙祈雨引起大火,這場火從南到北越燒越大,城內居民房屋、店鋪化為灰燼,只剩下協領衙署和關帝廟沒焚。全城男女老少只好搭草棚居住。此時拉林佐領永海剛剛到位,見此情景,憂心如焚,幾次寫奏摺,申報朝廷請銀兩,重修拉林。奏摺沒復前,他便到京旗24個旗屯,向各位佐領求援捐助,沒有錢,只好求助旗民富戶。永海吃不下,睡不著,每天騎馬或坐轎到各屯求助鄉親,餓了啃幾塊黃麵餅子,渴了就在路邊溝里喝髒水,困了就在樹下睡。一邊幾個月,瘦骨如柴,佐領和旗民深受感動,都紛紛捐款,出勞動力,重修了拉林城。朝廷聽說此事,又撥給一些銀兩,終於在同治7年,把拉林城重修起來,居民有了房住。當進民眾對永海父母官的行為所感動,紛紛上奏朝廷,朝廷聞後,升永海為拉林協領,從鎮安民。

10、荷塘書院的傳說
在大金國初期,南宋派到金國的使臣洪皓不願在北國為官,金國皇帝一怒之下將其流放在冷山(今五常沖河鎮南城子一帶),有一年春天,他來到淶流域(拉林城),發現城北有一大平湖,波平如鏡,四周萬花盛開,風光秀美。於是就往下來,他發現住在城外的女真人只有語言,沒有文字,對中原文化一無所知,於是決定在此辦一書院。教授女真人識字,傳播中原文化。在猛安謀克官員支持下,在湖的西岸建起了一座仿宋朝風格的建築,辦起了書院。又將從臨安(杭州)帶來的荷花籽撒入水中,入夏後荷花出水,一片嬌艷,與書院相映交輝,十分典雅,洪皓便將書院命名為“荷花塘書院”,女真貴族的子女都在這裡讀書,學習女真文字,了解中原文化歷史,很多人讀了《春秋》《左傳》《史記》《三國志》等漢族史籍,後來這些人都成了金國上下的棟樑。幾年後,洪皓辭別金國,回到了離別多年的南宋九江。

黑龍江省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地級市地區市轄區縣級市自治縣
哈爾濱市松北區 |道里區 | 南崗區 | 平房區 | 香坊區 | 道外區 |呼蘭區 | 阿城區| 雙城市 | 尚志市| 五常市 | 賓縣 | 方正縣 |通河縣 | 巴彥縣 |延壽縣 | 木蘭縣 |依蘭縣
齊齊哈爾市龍沙區 |昂昂溪區 |鐵鋒區 | 建華區 | 富拉爾基區 | 碾子山區 | 梅里斯達斡爾族區 | 訥河市 |富裕縣 | 拜泉縣 | 甘南縣 | 依安縣 | 克山縣 | 泰來縣 | 克東縣 | 龍江縣
鶴崗市興山區 | 工農區 | 南山區 | 興安區 | 向陽區 | 東山區 | 蘿北縣| 綏濱縣
雙鴨山市尖山區 |嶺東區| 四方台區 | 寶山區 | 集賢縣 | 寶清縣 | 友誼縣 | 饒河縣
雞西市雞冠區 |恆山區 | 城子河區 | 滴道區 | 梨樹區 | 麻山區 | 密山市 |虎林市 | 雞東縣
大慶市薩爾圖區 |紅崗區 | 龍鳳區 | 讓胡路區 | 大同區 | 林甸縣 |肇州縣 |肇源縣 | 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
伊春市伊春區 | 帶嶺區 |南岔區 | 金山屯區 | 西林區 | 美溪區 | 烏馬河區 | 翠巒區 | 友好區| 上甘嶺區 | 五營區 | 紅星區 | 新青區 | 湯旺河區 | 烏伊嶺區| 鐵力市| 嘉蔭縣
牡丹江市愛民區 | 東安區 | 陽明區 |西安區 | 綏芬河市 | 寧安市 | 海林市 | 穆稜市 |林口縣 | 東寧縣
佳木斯市前進區| 向陽區 |東風區 | 郊區佳木斯市) | 同江市 |富錦市 | 樺川縣 | 撫遠縣 | 樺南縣 | 湯原縣
七台河市桃山區 | 新興區 | 茄子河區 | 勃利縣
黑河市愛輝區 | 北安市 | 五大連池市 | 遜克縣 | 嫩江縣 | 孫吳縣
綏化市北林區 |安達市 | 肇東市 | 海倫市 | 綏稜縣 | 蘭西縣 | 明水縣 | 青岡縣| 慶安縣 | 望奎縣
大興安嶺地區呼瑪縣 | 塔河縣 | 漠河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