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安區

興安區

興安區隸屬,黑龍江省鶴崗市。位於黑龍江省鶴崗市西南部,北面與南山區相鄰,橫跨小鶴立河兩岸。地理坐標東經129°40’~130°57’,北緯47°4’~47°6’之間。總面積259.6平方千米。轄6個街道、1個鎮、21個社區,總人口16.68萬人(2014年)。 興安區是一個以煤炭為主,多種經營並舉的新型城區。區內有興安、峻德礦兩大國有煤礦和16個區屬煤礦。2014年,興安區生產總值達到65841萬元,比2013年下降8.5%。工業增加值完成16411萬元,比2013年下降53.3%。固定資產投資完成23000萬元,比2013年下降73%。

基本信息

區位優勢

興安區興安區

興安區位於鶴崗市西南部,面積16.5平方公里,距市中心16公里,獨產城區,有著獨特的地理位置優勢。是鶴崗伊春佳木斯三市的交匯區,交通便利,有著廣闊的發展空間和美好前景,是鶴崗市政府確定的民營科技企業園區、改革的視窗和日益繁榮的南大門。全區下轄興安路興建路河東路峻德路興長路5個辦事處,20個社區居委會。總人口9.4萬人,有漢、回、滿、蒙古、朝鮮、土家、錫伯、壯族等9個民族。在興安,思想最解放,經濟最活路,政策最寬鬆。

自然資源

興安區魚鱗松
鶴崗市區域遼闊,自然資源十分豐富。礦產資源種類繁多,儲量豐富。已查明礦產資源20餘種,其中尤以煤炭、石墨最為突出。已探明的煤炭總儲量達30億噸,煤種主要為氣煤和1/3焦煤。鶴崗市煤炭儲量、產量和商品量均在全國占有重要位置,是國家重要煤炭生產基地之一。石墨資源得天獨厚,儲量約達6億噸,開發前景十分可觀。另外黃金大理石石灰石等金屬和非金屬也有相當的儲量和較高的開發價值。鶴崗市地處三江平原小興安嶺林區,耕地、森林資源也是鶴崗市的優勢資源。耕地平坦,集中連片,土質肥沃,是我省重要的糧食產區,盛產大豆、水稻、玉米、小麥以及馬鈴薯、甜菜、菸草等糧食、經濟作物,現有耕地37萬公頃。

森林資源豐富,木材品種齊全,林質優良。主要經濟樹種有紅松魚鱗松楊樹水曲柳黃鳳梨等,為木材生產和加工展示了美好的前景。鶴崗市依山傍水,山水美麗,生態良好,野生動植物繁多,旅遊資源豐富。廣大山區、林區生存著馬鹿狍子、熊、野雞等多種野生動物以及中草藥、野生食用山產品。區域內江河、池塘、水庫眾多,魚產豐富。“三花五羅”、鱘、鰉魚等水產品馳名中外。名山口岸,被批准為國家一級口岸。黑龍江沿岸、原始森林風光獨特,景色宜人,是盛夏避暑和休閒旅遊的佳處。

行政區劃

下轄5個街道辦事處,75個居委會:街道辦事處:竣德路街道、河東路街道、興長路街道、興安路街道、興建路街道。

歷史沿革

興安區名來自“興安台”地名。1952年8月,動工興建興安台豎井,並於小鶴立河西岸建設工人新村。1954年設立興安台街道辦事處,隸屬鶴崗市管轄。1956年7月,興安台豎井移交生產,人口迅速增加,逐漸形成以河西轉盤道為中心的居民區,城市建設加快,1960年12月正式設立興安區。1966年8月31日,鶴崗市人民委員會批准,改稱紅旗區。1980年4月24日,省人民政府批准,恢復興安區名稱。

1992年,興安區位於市區西南部,東、南、西三面為紅旗鄉所環繞,北與南山區毗鄰。全境屬丘陵地帶,小鶴立河縱貫區境。全區總面積16平方公里,是一個以煤炭工業為主體的新興工業區,居民大多數居住在興安台和峻德兩個礦區。全區共轄興安路、峻德、興建河東、興長5個街道辦事處。1992年末全區總人口14.7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9.5萬人;少數民族有回族朝鮮族等。區政府駐地興東路。

2000年,興安區轄5個街道。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區總人口94108人,其中:興安路街道21809人、興建路街道20171人、河東路街道12298人、峻德路街道27927人、興長路街道11903人。

人口民族

2011年末,興安縣轄區總人口37.68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7.86萬人,另有流動人口3.5659萬人。總人口中,男性19.53萬人,占51.83%;女性18.15萬人,占48.17%;總人口性別比為107.6;14歲以下5.23萬人,占13.88%;15—64歲28.83萬人,占76.51%;65歲以上3.62萬人,占9.61%。2012年末,興安縣戶籍常住人口38.1797萬人。2013年末,興安縣戶籍常住人口38.12萬人。2014年末,該縣戶籍常住總人口達38.40萬人。
截至2011年末,興安縣境內主要民族為漢族,另有瑤族、壯族、回族等27個少數民族,過千人的少數民族有瑤族、壯族和苗族。

經濟發展

興安區興安區
礦務局所屬的興安、峻德兩大煤礦位於區域東南部,興安煤礦為東北第一大礦,峻德煤礦是八十年代由鶴崗礦務局自行設計的現代化大型豎井。距區域中心9公里的將軍石山莊,群山環抱,水清浪靜,令無數遊客流連忘返,是旅遊、觀光、娛樂、度假休閒的理想去處。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堅持“深化改革、科技領先、依法治區、加速發展”的16字方針。以民營工業為重點,突出科技興區戰略,堅持區辦、街辦、商辦、校辦、聯辦、民辦六輪驅動戰略,向改革要出路、向社會要投資、向規模要速度、向科技要檔次、向廣告要銷路、向管理要效益,使全區經濟和各項事業蓬勃發展,湧現出以盛德家俱廠昌晉源有限責任公司等骨幹企業為龍頭的木材加工業;以新亞乳膠漆、玻璃鋼製品廠等骨幹企業為龍頭的化工業;以食品釀造廠、人和糧油加工等骨幹企業為龍頭的糧油食品加工業;以美達皮業有限公司為骨幹企業的皮革加工業;以區屬4個煤礦和2個民營煤礦為龍頭的煤炭開採深加工業。使全區工業總產值逐年增長,1997年國內生產總值實現2700萬元,比上年增長44.8%。其中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增加值分別為99萬元、1286萬元、1314萬元;地方財政收入為652.6萬元,年均增長16%。

社會事業

文化科技
2014年,興安縣擁有公共文化場館和設施240個,包括縣文化館1個,圖書館1個,縣博物館1個,鄉(鎮)文化站10個,村級公共服務中心55個,農家書屋或圖書室126個。全年共獲上級審批科技項目6項,項目經費共313萬元。全年開展各種科普活動78場(次)。完成專利申請量158件。
教育事業
2014年,興安縣有3所普通高中,共有在校學生3791人。有初級中學13所(含民辦國中2所),在校學生為7181人。有國小111所,其中縣城完全國小4所,鄉(鎮)寄宿學校27所(含民辦國小3所),村國小及教學點80所,在校國小生19508人(其中在校住宿就讀6896人)。有公辦幼稚園75所,民辦幼稚園120所,在園幼兒14442人。
醫療衛生
2014年,興安縣有衛生工作人員2027人,其中衛生技術人員1629人(註冊醫師550人、註冊護士808人、藥劑人員130人、檢驗人員76人、影像技師65人),其他398人。全縣醫療衛生機構實際開放床位1777張。年內,醫療機構完成診療總數95.31萬人次,其中門診91.76萬人次。病人入院3.55萬人次,出院3.54萬人次。全縣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農民31.94萬人,參合率99.6%。
社會保障
2012年,興安縣城鄉困難居民大病救助671人,救助資金190.91萬元;資助19462人五保戶、低保戶參加新農合,救助資金97.31萬元;資助3079人城市低保護參加城鎮居民醫療保險,支出資金15.395萬元。全年低保所共審批臨時救助360人次,發放臨時救助金20多萬元。救助街邊流浪人員40多人次,開支6000元;妥善安置2名外地流浪精神病人到桂林市福利醫院和安置2名流浪精神病人到興安縣醫療進行治療,共支付費用2萬餘元;安置8名縣肇事精神病人到桂林市社會福利醫院治療,支付費用18萬多元。全年共有五保對象2573人,發放供養資金578.723萬元。全縣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參保職工人數達到13473人,收繳基金10120萬元,退休人員11432人,發放養老金17183萬元。全縣新農保繳費和發放的農村居民共有156656人,發放待遇人數47759人;收繳基金1259.94萬元,發放養老金3141.17萬元。參加城鎮居民養老保險共936人,其中:繳費年齡段的有48人,60歲以上的老年人有888人,收繳基金1.85力元,全縣發放養老金58.94萬元。

交通

興安縣境內有國道322線一級公路和湘桂鐵路、衡柳鐵路以及衡昆高速公路縱貫,距桂林兩江國際機場75公里,僅一小時車程。衡昆高速公路在興安有4個出入口,湘桂鐵路、衡柳鐵路分別在興安境內設有興安站和興安北站。
截至2011年末,興安縣境內有公路里程654.534公里,其中國道48公里,省道43.07公里,縣道231.216公里,鄉道332.248公里,實現鄉鄉通油路、95%以上行政村通等級路,行政村客運班線通達率達94%。

地方文化

方言俚語
興安是西南官話和湘方言交匯之域。境內漢語方言主要是西南官話,興安鎮、護城鄉、嚴關鄉、溶江鎮、金石鄉、崔家鄉、白石鄉、漠川鄉都是西南官話語區,華江、湘漓、高尚諸鄉也都有西南官話分布。湘方言主要分布在縣東北的界首鎮,護城鄉北部部分村和縣東面的湘漓鄉的北部也是湘方言語區。在高尚鄉,還有一種漢語方言,屬桂北地區區域廣大的“土話”系統。除漢語方言外,興安縣境內還有少數民族語言,主要是瑤語。華江鄉北部是瑤語最集中的區域。高尚、崔家、漠川等鄉也有零星的瑤語村落。
生活習俗
服飾
民國初期,興安縣境內居民一般人常穿的是棉布唐裝。冬天有錢男人多穿長袍,外套長衫和馬褂;女穿旗袍。夏天穿紡綢、雲紗。民國十八年(1929年)以後,城鎮居民多穿中山裝,但仍有穿長衫的;農民多穿中式服裝。瑤族穿瑤裝,境內瑤族有頂板瑤、過山瑤等,各種瑤族服裝有異,但衣褲各邊均繡花邊,均頭扎包巾、腰捆腰帶。解放後,城鄉男穿中山裝、解放裝、工人裝,學生裝;女穿中裝、青年裝,中老年仍有穿唐裝。60年代至70年代,男女青年流行穿綠軍裝。20世紀80年代以後,男女青年流行穿西裝。瑤族中老年婦女仍穿瑤裝,青年男女穿著逐漸和漢族相同。
飲食
興安縣境內居民歷來多以稻米為主食,輔以玉米、蕎麥、紅薯、芋頭、豆類、瓜菜和肉類、魚類等。解放前,除富裕家庭及市鎮商人三餐吃白米飯外,絕大多數貧苦農民一年到頭多以稀粥雜糧當餐。解放後,20世紀50年代、60年代和70年代,在正常情況下,人們的飲食仍以稻米為主,雜糧、蔬菜為輔。特別是80年代以後人民生活普遍富裕起來,農村人口一日三餐白米飯,城鎮人口早餐一般吃米粉、包子等,中晚餐以大米飯為主食。雞、鴨、肉、魚、蛋品已不罕見。
特色節慶
土地神誕辰
農曆二月初二日為土地神誕辰,農村各家各戶宰雄雞(不殺白色雄雞),祭土地神。
佛誕節
農曆四月初八是牛王生日,農村用楓葉及其他雜木染烏米煮烏飯,並以酒肴祀牛神。有用烏米送親友的,這天農村忌用牛。
嘗新
農曆六月初六(或選擇寅卯日)為“嘗新”,此時早稻開始成熟,各家各戶煮新米飯,宰雞鴨,先祭天地祖先,接著讓狗嘗新,然後才按老幼尊卑次序嘗新米飯。
中元節
農曆七月十五日為中元節,又稱七月半。自十一至十六日,家家戶戶將祖先靈位安於堂前,每日三餐以牲醴酒肴及糖果祭祖先。十五日或十六日晚,焚化香燭、紙錢,全家老少送祖先歸天。解放前,大族巨姓等還要聚集於祠堂祭祖、飲宴。解放後聯宗送祖先的事很少見。
立夏節
立夏節這天,興安縣境內居民喜煮荷包蛋過節;殺鴨、殺狗吃,有“立夏不吃蛋,莫在世上站;立夏不吃狗,莫在世上走”的民間諺語。立夏也是趕插早稻的節氣。

地方特產

興安區馬鈴薯
馬鈴薯:茄科茄屬一年生草本。又稱土豆、洋芋山藥蛋薯仔(香港廣州人的慣稱)等。塊莖可供食用,是重要的糧食、蔬菜兼用作物。有的學者認為馬鈴薯共有7個栽培種,主要分布在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脈及其附近沿海一帶的溫帶和亞熱帶地區。最重要的馬鈴薯栽培種是四倍體種。四倍體栽培種馬鈴薯向世界各地傳播,最初是於1570年從南美的哥倫比亞將短日照類型引入歐洲的西班牙,經人工選擇,成為長日照類型;後又傳播到亞洲、北美、非洲南部和澳大利亞等地。馬鈴薯產量高,營養豐富,對環境的適應性較強,現已遍布世界各地,熱帶和亞熱帶國家甚至在冬季或涼爽季節也可栽培並獲得較高產量。世界馬鈴薯主要生產國有前蘇聯波蘭中國美國中國馬鈴薯的主產區是西南山區、西北、內蒙古和東北地區。其中以西南山區的播種面積最大,約占全國總面積的1/3。山東滕州素有“魯南糧倉”之稱,農作物有323個品種,動物有145個品種。被國家和山東省列為商品糧基地、優質蔬菜基地,是全國最大的蔬菜集散地和“青山羊基地”,是中國農業部命名的“中國馬鈴薯之鄉”黑龍江省則是全國最大的馬鈴薯種植基地。

普通栽培種馬鈴薯由塊莖繁殖生長,形態因品種而異。株高約50~80厘米。莖分地上莖和地下莖兩部分。塊莖圓、卵圓或長圓形。薯皮的顏色為白、黃、粉紅、紅或紫色;薯肉為白、淡黃或黃色。由種子長成的植株形成細長的主根和分枝的側根;而由塊莖繁殖的植株則無主根,只形成鬚根系。初生葉為單葉,全緣。隨植株的生長,逐漸形成羽狀複葉。聚傘花序頂生,有白、淡藍、紫和淡紅等色。漿果。

興安區馬鈴薯
世界各地馬鈴薯的栽培技術因地理氣候條件不同而異。主要利用塊莖進行無性繁殖。為避免切刀傳染病毒(紡錘塊莖、X和S花葉病毒)和環腐病,應選用直徑為3~3.5厘米的健康種薯進行整薯播種。馬鈴薯最易感染病害,真菌病有晚疫病瘡痂病早疫病。細菌病有環腐病青枯病。病毒病有花葉病卷葉病、類病毒病以及支原體病害等。蟲害有塊莖蛾、線蟲、地老虎和蠐螬等。大部分栽培品種是通過雜交育種選育成的。鑒於普通栽培種馬鈴薯品種資源的貧乏,近年來尤其重視綜合馬鈴薯的近緣栽培種,包括普通栽培種及二倍體栽培種的染色體組,以利於選育高產、高抗和高澱粉、高蛋白質含量的新品種。選育途徑主要有:①利用產生2n配子的二倍體雜種與普通栽培種雜交。②利用新型栽培品種與普通栽培種雜交。

馬鈴薯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和藥用價值.一般新鮮薯中所含成分:澱粉9~20%,蛋白質1.5~2.3%,脂肪0.1~1.1%,粗纖維0.6~0.8%。100g馬鈴薯中所含的營養成分:熱量66~113J,鈣11~60mg,磷15~68mg,鐵0.4~4.8mg,硫胺素0.03~0.07mg,核黃素0.03~0.11mg,尼克酸0.4~1.1mg。除此而外,馬鈴薯塊莖還含有禾穀類糧食所沒有的胡蘿蔔素和抗壞血酸。從營養角度來看,它比大米、麵粉具有更多的優點,能供給人體大量的熱能,可稱為“十全十美的食物”。人只靠馬鈴薯和全脂牛奶就足以維持生命和健康。因為馬鈴薯的營養成分非常全面,營養結構也較合理,只是蛋白質、鈣和維生素A的量稍低;而這正好用全脂牛奶來補充。馬鈴薯塊莖水分多、脂肪少、單位體積的熱量相當低,所含的維生素C是蘋果的10倍,B族維生素是蘋果的4倍,各種礦物質是蘋果的幾倍至幾十倍不等,食用後有很好的飽腹感。馬鈴薯鮮薯可供燒煮作糧食或蔬菜。但鮮薯塊莖體積大,含水量高,運輸和長期貯藏有困難。為此,世界各國十分注意生產馬鈴薯的加工食品,如法式凍炸條、炸片、速溶全粉、澱粉以及花樣繁多的糕點、蛋卷等,為數達100多種。馬鈴薯的鮮莖葉通過青貯,可作飼料,但其中含龍葵鹼,須防止引起牲畜中毒。中國一些地區利用馬鈴薯莖葉做綠肥,其肥效與紫雲英相似。

興安區水稻
水稻:禾本科,屬鬚根系,不定根發達,穗為圓錐花序,自花授粉。。一年生栽培穀物。稈直立,高30~100厘米。葉二列互生,線狀披針形,葉舌膜質,2裂。圓錐花序疏鬆;小穗長圓形,兩側壓扁,含3朵小花,穎極退化,僅留痕跡,頂端小花兩性,外稃舟形,有芒;雄蕊6;退化2花僅留外稃位於兩性花之下,常誤認作穎片。穎果。原產亞洲熱帶。是世界主要糧食作物之一。我國水稻播種面占全國糧食作物的1/4,而產量則占一半以上。栽培歷史已有6000~7000年。為重要糧食作物;除食用穎果外,可制澱粉、釀酒、制醋,米糠可製糖、榨油、提取糠醛,供工業及醫藥用;稻桿為良好飼料及造紙原料和編織材料,谷芽和稻根可供藥用。

水稻是一年生禾本科植物,高約1.2米,葉長而扁,圓錐花序由許多小穗組成。所結子實即稻穀,去殼後稱大米或米。世界上近一半人口,包括幾乎整個東亞和東南亞的人口,都以稻米為食。稻的栽培歷史可追溯到約公元前3000年的印度,後逐漸向西傳播,中世紀引入歐洲南部。除稱為旱稻的生態型外,水稻都在熱帶、半熱帶和溫帶等地區的沿海平原、潮汐三角洲河流盆地的淹水地栽培。種子播在準備好的秧田上,當苗齡為20至25天時移植到周

興安區水稻
圍有堤的水深為5至10厘米的稻田內,在生長季節一直浸在水中。收穫的稻粒稱為稻穀,有一層外殼,碾磨時常把外殼連同米糠層一起去除,有時再加上一薄層葡萄糖滑石粉,使米粒有光澤。碾磨時只去掉外殼的稻米叫糙米,富含澱粉,並含約8%的蛋白質和少量脂肪,含硫胺煙酸核黃素、鐵和鈣。碾去外殼和米糠的大米叫精米或白米,其營養價值大大降低。米的食用方法多為煮成飯。在東方、中東及許多其他地區,米可配以各種湯、配菜、主茶食用。碾米的副產品包括米糠、磨得很細的米糠粉和從米糠提出的澱粉,均用作飼料。加工米糠得到的油既可作為食品也可用於工業。碎米用於釀酒、提取酒精和製造澱粉及米粉。稻殼可做燃料、填料、拋光劑,可用以製造肥料和糠醛。稻草用作飼料、牲畜墊草、覆蓋屋頂材料、包裝材料,還可制席墊、服裝和掃帚等。稻的主要生產國是中國、印度日本孟加拉國印度尼西亞泰國緬甸。其他重要生產國有越南巴西韓國菲律賓美國。上個世紀晚期,世界稻米年產量平均為4000億公斤左右,種植面積約1.45億公頃。世界上所產稻米的95%為人類所食用。

水稻喜高溫、多濕、短日照,對土壤要求不嚴,水稻土最好。幼苗發芽最低溫度10~12℃,最適28~32℃。分櫱期日均20℃以上,穗分化適溫30℃左右;低溫使枝梗和穎花分化延長。抽穗適溫25~35℃。開花最適溫30℃左右,低於20℃或高於40℃,受精受嚴重影響。相對濕度50~90%為宜。穗分化至灌漿盛期是結實關鍵期;營養狀況平衡和高光效的群體,對提高結實率和粒重意義重大。抽穗結實期需大量水分和礦質營養;同時需增強根系活力和延長莖葉功能期。每形成1千克稻穀約需水500~800千克。

旅遊景點

貓兒山
貓兒山位於興安縣西北部,跨興安、資源2縣,面積5.3萬公頃,是五嶺之一的越城嶺主峰,最高海拔2142米,因山頂峰酷形似蹲伏的貓兒而得名。
樂滿地主題樂園
樂滿地主題樂園(樂滿地度假世界)為首批國家5A級旅遊景區,占地6000多畝,整個項目計畫投資達31億元人民幣。其主題樂園包括歡樂中國城、美國西部區、夢幻世界區、海盜村、南太平洋區、歐洲區,並有曼陀羅園。
榜上村
榜上村位於興安縣漠川鄉政府所在地,四面環山。榜上村古民居後靠青山,左右兩側有青山,村前是一片開闊的田園,兩條河流在村前交匯,村中有千年古樟和古銀杏。
秦家大院
秦家大院位於興安縣城東南25公里“湘江源”白石鄉的秦家大院,是歷史悠久的水源頭古村落。整個大院古色古香,院裡有保存完好的明清時期的建築,古宅四角屋檐飛翹。
紅軍突破湘江烈士紀念碑園
紅軍突破湘江烈士紀念碑園座落於興安縣城西南1公里的獅子山,占地8萬平方米,由大型群雕、主碑、紀念館組成。群雕為灰白花崗岩雕鑿,長46米,高11米,主碑高34米,聳立於獅子山頂。
靈渠景區
靈渠景區位於興安縣境內,北距桂林市50餘公里。靈渠全長37.4公里,是秦始皇於秦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為一統中國大業而建的水利工程。
四賢祠
四賢祠距南渠入口的南陡約半里,座落南渠北岸。建於元“至正”十五(公元1355)年,原名靈濟廟。據元人黃裳《靈濟廟記》稱,原來有座四賢祠,因“廟貌簡陋,不稱神棲”,因而新建此廟於渠邊。
乳洞岩
乳洞岩在興安縣城東南七公里靈渠南岸。洞分上、中、下三層。下洞名噴雷洞。洞口高廣,入洞為20多米寬,60多米深,高約10餘米的大廳。

中國縣市二

中國的耕地不到美國的1/3,而中國的人口是美國的4倍以上,人多地少是中國的基本國情,人口對應的就是城市的規劃問題,了解中國的城市區劃,了解各地的風土人情。

黑龍江省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地級市地區市轄區縣級市自治縣
哈爾濱市松北區 |道里區 | 南崗區 | 平房區 | 香坊區 | 道外區 |呼蘭區 | 阿城區| 雙城市 | 尚志市| 五常市 | 賓縣 | 方正縣 |通河縣 | 巴彥縣 |延壽縣 | 木蘭縣 |依蘭縣
齊齊哈爾市龍沙區 |昂昂溪區 |鐵鋒區 | 建華區 | 富拉爾基區 | 碾子山區 | 梅里斯達斡爾族區 | 訥河市 |富裕縣 | 拜泉縣 | 甘南縣 | 依安縣 | 克山縣 | 泰來縣 | 克東縣 | 龍江縣
鶴崗市興山區 | 工農區 | 南山區 | 興安區 | 向陽區 | 東山區 | 蘿北縣| 綏濱縣
雙鴨山市尖山區 |嶺東區| 四方台區 | 寶山區 | 集賢縣 | 寶清縣 | 友誼縣 | 饒河縣
雞西市雞冠區 |恆山區 | 城子河區 | 滴道區 | 梨樹區 | 麻山區 | 密山市 |虎林市 | 雞東縣
大慶市薩爾圖區 |紅崗區 | 龍鳳區 | 讓胡路區 | 大同區 | 林甸縣 |肇州縣 |肇源縣 | 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
伊春市伊春區 | 帶嶺區 |南岔區 | 金山屯區 | 西林區 | 美溪區 | 烏馬河區 | 翠巒區 | 友好區| 上甘嶺區 | 五營區 | 紅星區 | 新青區 | 湯旺河區 | 烏伊嶺區| 鐵力市| 嘉蔭縣
牡丹江市愛民區 | 東安區 | 陽明區 |西安區 | 綏芬河市 | 寧安市 | 海林市 | 穆稜市 |林口縣 | 東寧縣
佳木斯市前進區| 向陽區 |東風區 | 郊區佳木斯市) | 同江市 |富錦市 | 樺川縣 | 撫遠縣 | 樺南縣 | 湯原縣
七台河市桃山區 | 新興區 | 茄子河區 | 勃利縣
黑河市愛輝區 | 北安市 | 五大連池市 | 遜克縣 | 嫩江縣 | 孫吳縣
綏化市北林區 |安達市 | 肇東市 | 海倫市 | 綏稜縣 | 蘭西縣 | 明水縣 | 青岡縣| 慶安縣 | 望奎縣
大興安嶺地區呼瑪縣 | 塔河縣 | 漠河縣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