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區[吉林省遼源市]

西安區[吉林省遼源市]
西安區[吉林省遼源市]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西安區位於吉林省中南部,遼源市西北部,地處長白山余脈與松遼平原過渡帶的東遼河畔。位於東經125°2'55″-125°11'06″;北緯42°54'55″-42°59'31″之間。西安區是遼源市轄兩區之一,始建於1983年9月,因1902年設立的西安縣而得名西安區。全區幅員面積180平方公里,下轄1個鎮6個街道(12個社區),全區總人口219188人(2000年)。截止2014年6月末,工業總產值完成74.6億元。中國煤炭行業第10大企業—遼源礦業集團總部坐落在轄區內。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西安區西安區

1983年9月,中共遼源市委、遼源市人民政府決定,成立西安區並組建籌備領導小組;12月22日,吉林省人民政府批准設立遼源市西安區。

2000年,西安區轄6個街道、1個鄉。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區總人口179188人,其中:仙城街道 35550人、太安街道 36274人、東山街道 43975人、安家街道 10139人、先鋒街道 17157人、富國街道 13431人、燈塔鄉 22662人。

2003年底,西安區轄:仙城街道、東山街道、富國街道、先鋒街道、安家街道、太安街道、燈塔鄉

2003年以來,遼源市進行行政區劃調整:將東遼縣建安鎮10個村、白泉鎮3個村併入西安區燈塔鄉。調整後,西安區面積由72平方千米增加到185平方千米,人口由171910人增加到197420人。

區政劃分

西安區西安區
現轄1個鄉、6個街道、24個社區、23個行政村。

仙城街道(Xiancheng Jiedao)
位於西安區中心地帶,面積6.3平方千米。人口37394人。轄6個社區:仙安社區、仙靜社區、仙嘉社區、仙慶社區、仙苑社區、仙賓社區。

太安街道(Tai'an Jiedao)
轄6個社區:隆泰社區、鴻泰社區、永泰社區、民泰社區安泰社區康泰社區

東山街道(Dongshan Jiedao)
遼源礦務局政治、文化的中心,面積13平方千米。人口46854人。辦事處駐礦北大街22號。轄6個社區:東福社區、東盛社區東旭社區東升社區東明社區、東裕社區。

安家街道(Anjia Jiedao)
管轄區域:東至燈塔鄉的燈塔村,西至勝利村;南至礦務局空心磚廠,北至市十二中學。面積7.5平方千米。人口4.4萬人。轄2個社區:安民社區、安仁社區。

先鋒街道(Xianfeng Jiedao)
辦事處駐西安路三號。轄2個社區:豐源社區、豐裕社區。

富國街道(Fuguo Jiedao)
辦事處駐富民社區。轄2個社區:富民社區、富鑫社區。

燈塔鄉(Dengta Xiang)
2003年,將東遼縣建安鎮10個村、白泉鎮3個村併入西安區燈塔鄉。

人口面積 

截止目前,西安區總人口為184,768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55,990人,占總人口的84.42%。幅員面積180.4平方公里,其中城區面積16平方公里,郊區面積164.4平方公里。

自然特徵 

西安區屬半濕潤中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一年四季分明,春季乾燥多風,夏季溫熱多雨,秋季氣爽溫涼,冬季嚴寒低溫長。2003年,年平均氣溫6.4℃,降水量627.8毫米。年極端最高氣溫32.3℃,年極端最低氣溫零下29.8℃。全區平均落霜期為134天。

資源特點 

全區地下蘊藏著大量的煤炭資源,在西北部還埋藏著優質、豐富的建築原材料——玄武岩花崗岩

人民生活 

到2006年末,西安區生產總值實現93,700萬元,工農業總產值177,000萬元。其中工業總產值166,000萬元,農業總產值11,000萬元,農民人均收入4,750元。

經濟發展

西安區西安區
工業 
西安區有工業企業190家,資產總額64,857萬元。初步形成了以健康食品、機械加工、建築開發、煤炭開採、新型材料、建築材料、物流服務七大支柱產業為主的工業體系。

農業 
西安區現有耕地面積 4,597公頃,糧食總產量34,347噸。建成了優質糧食、高檔蔬菜、優良畜禽等生產基地。

財稅金融 
到2006年末,西安區財政收入實現8,000萬元。

商貿投資 
現有各類商業經營網點1,100個,從業人員1,500人,實現全社會消費品零售額12,710萬元。完成第三產業增加值16,636萬元。

十一五經濟情況
“十五”期間,是西安經濟和社會事業發展取得重大歷史性突破的五年,是西安經濟由小到大快速發展的五年,是西安經濟實力大幅度提升的五年,更是西安經濟發展活力充分顯現的五年。“十五”期間,我區立足生存和發展,自我加壓,負重克難,奮力趕超,搶抓國家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等有利契機,乘發展接續產業的大勢,提出了“搶抓機遇,乘勢快上,力爭兩年再造一個新西安”的奮鬥目標。圍繞實現這一目標,超常思維、超常謀劃、超常舉措,確定了科學的發展思路,選擇了正確的發展路徑,以“拼搏、敢為、誠信、奉獻、團隊”的西安精神為動力,凝心聚力、真抓實幹,使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取得了輝煌成就。

——經濟實力顯著提升
到2005年末,地區生產總值實現66,000萬元,年均遞增33.1%.其中:一、二、三產業增加值分別實現3,229萬元、45,527萬元、17,244萬元,年均遞增37.5%、96.2%和22.6%。三次產業比例為4.9∶69∶26.1。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實現3864元,年均遞增33.6%,全口徑財政收入實現7,018萬元,年均遞增20.7%,全口徑工業總產值實現136,000萬元,年均遞增48.8%。固定資產投資實現86,000萬元。各項主要經濟指標增長幅度連續四年位居全市第一。

——農業經濟穩步發展
依託龍頭企業,引導農民調整了種植、養殖結構,提高了農業規模化、專業化、集約化和產業化水平,延長了產業鏈條,加快了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轉變;大力發展鄉村工業、增強集體經濟實力;加大了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力度,促進了“農業工業化、農村城市化、農民市民化”進程。農民人均收入達到 4,260元,年均遞增12.2%。

西安區西安區
——項目建設進展順利
堅持“項目立區、項目興區、項目強區、項目富區”的發展戰略,狠抓項目建設,新上了投資千萬元以上的項目56個,計畫總投資274,118萬元,累計完成投資138,590萬元,已有38個項目建成投產,成為推動區域經濟發展的有力支撐。

——招商引資再創新高
堅持實行全員招商戰略,努力創造招商引資條件、創新招商引資舉措,構築招商引資載體,做到了大招商、招大商。五年累計實現招商引資到位資金11億元,極大地擴充了經濟總量。

——產業格局初步形成
加大對企業服務力度,甘當企業的“110”、“預警隊”,扶持企業做大做強,大力培育優勢產業,構建了健康食品、機械工業、建築開發、新材料、建築材料、煤炭開採和物流服務等七個支柱產業為主體的新的產業格局。

——城區品位不斷提升
搶抓修建北環路和治理沉陷區的機遇,積極修建城鄉水泥路,率先在全市實現了“村村通”,通過多方努力,積極爭取,建成了我區第一個小康示範村,並在全省綜合考核驗收中名列全市前列。不斷改善城鄉居民人居環境,有效治理了半截河水患,塌陷區改造初見成效,萬戶居民喜遷新居,城鄉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城區品位得到進一步提升。

——社會事業全面進步
科技進步推動了社會各項事業的發展。科技、教育、文化、體育、衛生、民政、殘聯、計畫生育、勞動就業、街政建設等方面都有了較快發展。精神文明建設進一步提高,依法治區、法制宣傳、民事調解、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和安全生產等各項工作得到了加強,社會更加穩定。“十五”期間,我區的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蓬勃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明顯提高,政治安定,社會穩定,為“十一五”規劃的順利實施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十一五發展規劃
2006-2010年,是我區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努力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時期,是我區經濟社會協調快速發展,大力發展接續產業,實現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建立規範化市場經濟秩序的重要時期。按照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省委八屆八次、市委四屆七次和區委六屆九次全會精神,結合區情實際,制定《西安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 (草案)。

西安區西安區
一、“十一五”時期的發展背景

1、“十一五”期間的發展基礎。“十五”期間,是西安經濟和社會事業發展取得重大歷史性突破的五年,是西安經濟由小到大快速發展的五年,是西安經濟實力大幅度提升的五年,更是西安經濟發展活力充分顯現的五年。“十五”期間,我區立足生存和發展,自我加壓,負重克難,奮力趕超,搶抓國家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等有利契機,乘發展接續產業的大勢,提出了“搶抓機遇,乘勢快上,力爭兩年再造一個新西安”的奮鬥目標。圍繞實現這一目標,超常思維、超常謀劃、超常舉措,確定了科學的發展思路,選擇了正確的發展路徑,以“拼搏、敢為、誠信、奉獻、團隊”的西安精神為動力,凝心聚力、真抓實幹,使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取得了輝煌成就。

——經濟實力顯著提升

到2005年末,地區生產總值實現66,000萬元,年均遞增33.1%.其中:一、二、三產業增加值分別實現3,229萬元、45,527萬元、17,244萬元,年均遞增37.5%、96.2%和22.6%。三次產業比例為4.9∶69∶26.1。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實現3864元,年均遞增33.6%,全口徑財政收入實現7,018萬元,年均遞增20.7%,全口徑工業總產值實現136,000萬元,年均遞增48.8%。固定資產投資實現86,000萬元。各項主要經濟指標增長幅度連續四年位居全市第一。

——農業經濟穩步發展

依託龍頭企業,引導農民調整了種植、養殖結構,提高了農業規模化、專業化、集約化和產業化水平,延長了產業鏈條,加快了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轉變;大力發展鄉村工業、增強集體經濟實力;加大了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力度,促進了“農業工業化、農村城市化、農民市民化”進程。

農民人均收入達到 4,260元,年均遞增12.2%。

——項目建設進展順利

堅持“項目立區、項目興區、項目強區、項目富區”的發展戰略,狠抓項目建設,新上了投資千萬元以上的項目56個,計畫總投資274,118萬元,累計完成投資138,590萬元,已有38個項目建成投產,成為推動區域經濟發展的有力支撐。

——招商引資再創新高

堅持實行全員招商戰略,努力創造招商引資條件、創新招商引資舉措,構築招商引資載體,做到了大招商、招大商。五年累計實現招商引資到位資金11億元,極大地擴充了經濟總量。

——產業格局初步形成

加大對企業服務力度,甘當企業的“110”、“預警隊”,扶持企業做大做強,大力培育優勢產業,構建了健康食品、機械工業、建築開發、新材料、建築材料、煤炭開採和物流服務等七個支柱產業為主體的新的產業格局。

——城區品位不斷提升

搶抓修建北環路和治理沉陷區的機遇,積極修建城鄉水泥路,率先在全市實現了“村村通”,通過多方努力,積極爭取,建成了我區第一個小康示範村,並在全省綜合考核驗收中名列全市前列。不斷改善城鄉居民人居環境,有效治理了半截河水患,塌陷區改造初見成效,萬戶居民喜遷新居,城鄉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城區品位得到進一步提升。

——社會事業全面進步

科技進步推動了社會各項事業的發展。科技、教育、文化、體育、衛生、民政、殘聯、計畫生育、勞動就業、街政建設等方面都有了較快發展。精神文明建設進一步提高,依法治區、法制宣傳、民事調解、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和安全生產等各項工作得到了加強,社會更加穩定。

“十五”期間,我區的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蓬勃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明顯提高,政治安定,社會穩定,為“十一五”規劃的順利實施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十一五”期間的發展機遇。“十一五”期間,隨著國家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戰略的深入實施,一些有利於區域經濟發展的政策將給我區帶來更多的實惠;國家支持以資源開採為主的資源型城市經濟轉型,將給我區這樣的採煤沉陷區帶來更多的有利條件和發展機遇;省委、省政府擴大城區經濟和社會管理許可權,將吸引更多外部生產要素流入我區;我市被確定為國家食品安全信用體系建設試點城市,為我區發展建康產業創造了有利條件;棚戶區改造工程全面鋪開,又為我區帶來了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我區開發區的規劃建設,為今後經濟發展提供了蓄勢平台;行政區域的擴大,進一步拓展了發展空間。這些機遇,為西安區經濟和社會發展迎來了更加有利的黃金機遇期,增加了區域經濟“由快走變快跑”的外在動力。

3、“十一五”時期制約發展的因素。“十五”期間,全區經濟和社會發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由快走變快跑”的要求,我們又站在了新一輪快速發展的起跑線上,一些加快發展的客觀條件和生產要素我們還不十分完備。主要表現在:經濟總量小,財政支撐能力弱,人才匱乏,就業壓力較大,城市基礎設施相對落後。這些問題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經濟和社會事業的快速發展。

“十一五”時期,將是我區經濟全面提速的關鍵時期,面對眾多大好的發展機遇,我們必須充分利用好各種有利條件,勇於面對各種挑戰,搶抓機遇,堅定信心,克難制勝,規劃好、建設好、發展好西安區的美好未來。

二、“十一五”規劃的指導思想、目標和原則

4、指導思想。西安區“十一五”時期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指導思想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圍繞推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實現強區富民的目標,搶抓發展機遇,夯實發展基礎,增強發展後勁,加快發展速度。堅持以項目建設為載體,增強綜合經濟實力;以培育優勢產業為重點,提升產業發展層次;以自主創新為動力,加快新型工業化進程,努力建設一個和諧穩定、充滿生機和活力的新西安。

5、主要目標。“十一五”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是:到2010年,地區生產總值實現38億元,年均遞增41.9%;全口徑財政收入2.7億元,年均遞增31%;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完成64億元,是“十五”時期的3.6倍;農民人均收入達到6,800元,年均遞增11.4%。全區綜合經濟實力進一步增強,產業格局進一步最佳化,人民生活水平和質量明顯提高,社會各項事業全面進步,生態環境得到改善,人與自然協調發展,基本達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

6、指導原則。實現我區“十一五”期間的主要目標,必須牢牢把握以下指導原則:

——堅持發展不動搖。從一切有利於發展的角度出發,用足、用好、用活國家政策,立足高起點,追求大目標,超常舉措,不唯上、不唯書,只唯真、只唯實,加速區域經濟快跑。

——堅持對外開放。以對外開放的廣度,體現加快發展的速度,靠大聯強,攀高結貴,拓寬視野,眼睛向外,借時、借勢、借智、借力發展自己。

——堅持科技創新。依靠科技進步,提高項目科技含量,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提高區域經濟核心競爭力。

——堅持以人為本。把人民民眾的根本利益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在加快物質文明建設的同時,加快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設,推動社會和諧發展。
——堅持弘揚西安精神。唱響主鏇律,追求大作為,實現快發展。用西安精神凝聚人、鼓舞人、激勵人,增強發展合力,使之成為加快發展的不竭動力。

三、“十一五”期間的發展任務

西安區西安區
7、提升新型工業化水平

堅持實施工業突破戰略,以項目建設為重點,以產業集群為基礎,大力培育優勢產業,構建區域經濟發展新格局。

(1)項目強區。繼續堅持“項目立區、項目興區、項目強區、項目富區”的發展戰略,努力提高項目建設的成功率,以項目建設的成效推動經濟的大發展、快發展。重點抓好中老年日化用品、凍乾食品等30個投資億元以上的大項目。做到謀劃一批,儲備一批,建設一批,投產一批,達效一批。

(2)產業立區。充分利用現有產業集群的基礎和條件,做大做強骨幹企業,培育壯大支柱產業。

——做大做強健康業。圍繞擴大企業規模,提高生產能力,延長產業鏈條,提升產品檔次,打造名牌產品。加快發展德春米業集團、天人牧業集團,把我區建設成為全省最大的綠色食品加工基地。積極開發生物製藥項目和醫療保健品,重點抓好雙龍集團百上藥業、雅億集團醫療保健品、希瑪食品公司玉米活性多糖膨潤片等項目的投產、達產,將我區建設成為全市較大規模的藥品和保健品生產加工基地。

——最佳化機械工業。充分利用我區機械工業的比較優勢,沿北環路規劃建設礦山設備園區,以亞星電控設備公司為龍頭,扶持和培育全市最大的煤機配套產業集群,發展以東嶽工礦設備公司、黎明礦山機械廠為代表的機械製造加工業集群。發揮汽車配套產業聯盟的引領作用,加強與國內外大中型汽車製造企業的協作配套,提高整體競爭力,努力把汽車零部件加工業建設成為全市最大的生產基地。

——壯大建築開發業。抓住“十一五”時期城市建設和棚戶區改造的有利機遇,堅持以質量求生存,以信譽求發展,重點抓好“星河灣”、“隆基寶典”、“百樂二期”和棚戶區改造等項目工程建設,保持我區建築開發業的強勁優勢。

——打造新材料業。發揮新材料產業的基礎優勢,藉助有利條件,立足現有基礎,重點抓好超濾膜、活性碳纖維氈民品開發等項目的實施,加快新材料科技項目和成果的吸納、消化和創新。

——開發新型能源業。著眼於未來社會對能源的需求,積極發展新型能源產業,將惠宇能源公司的生物質燃氣擴產項目和尾氣發電項目及龍鳳化工廠生物柴油項目儘快投產達效,使其成為我市重要的新型能源基地。

——夯實煤炭開採業。提高資源利用率,強化安全生產管理,加大安全投入,改善生產條件,加強稅費徵收,把煤炭開採業做實做強。

——搞活物流服務業。以仙城物流園區為龍頭,發展商貿物流業,把我區建成全市最大的水果蔬菜、建築材料、物流配送集散中心。充分利用北環路以及即將修建的北出口高速公路形成的交通優勢,發展運輸業和餐飲服務業。

——發展特色旅遊業。緊緊抓住國家對塌陷區、棚戶區改造的契機,加大土地復墾力度,開發建設森林式公園、水上樂園項目。利用遼源太信煤礦(八中大泡子)地面塌陷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的有利條件,建設全市最大的集養殖垂釣、綠色景觀、休閒娛樂於一體的礦山地質公園,大力發展特色旅遊業。

8、構築區域經濟發展平台

著眼於激活區域發展的動力和活力,採取有效措施,進一步最佳化和提升我區發展環境,加快園區建設,構築區域經濟發展平台。

(1)招商活區。不斷最佳化發展環境,聚合生產要素,堅持把招商引資作為引資、引智的平台,集聚總量的載體,加快發展的途徑。進一步加大宣傳力度,不斷創新招商引資工作舉措,重點引進外埠資金,著力發展“樓宇經濟”、“總部經濟”。充分藉助南資北移的契機,實行走出去的招商戰略,堅持做到吸引外資與利用內資相結合、爭取國家投資與社會融資相結合,在新一輪招商引資熱潮中搶占先機,贏得主動,實現招商引資的新突破。

(2)創業壯區。堅持把全民創業作為加快發展的原動力,大力弘揚“創業光榮、發展光榮、納稅光榮”的創業理念,認真落實全民創業各項措施,為創業者提供平等競爭的發展平台,努力培育一批高素質、具有自主創新能力的企業家隊伍,壯大一批支撐區域經濟的骨幹企業,發展一批特色鮮明的經濟板塊,新上一批實效顯著的致富項目。切實增強全民創業意識,形成人人想創業、會創業、能創業、創大業的良好社會氛圍。

(3)平台興區。堅持“統籌規劃,分步實施”的原則,加快工業集中區發展步伐,重點把遼源健康產業開發區建設成為西安快速發展的大基地、大本營、大平台,堅持高標準規劃,使園區建設與完善城區功能相結合,與城區建設相配套,採取多種融資渠道,儘快實現七通一平。同時,利用區劃調整後的空間優勢,城區放權的政策優勢,不斷加大工作力度、服務力度,加快北環路兩側礦山設備園區、農產品加工園區、生態園區、新產業園區的建設步伐,逐步形成條塊結合、各具特色、集群發展的工業板塊,以園區為載體,不斷提高資本聚集和項目承載能力。

(4)人才旺區。堅持實行保護和開發並重,引進和培育並重的人才興業戰略,建立有利於人才輩出、人盡其才的機制。加強各類人才隊伍建設,逐步推進專業人才的市場化和職業化。加大對技術工人的培訓力度,提高職工隊伍的專業素質,積極吸引高新技術人才,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形成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良好社會氛圍。

西安區西安區
9、加快農村“三化”進程

農業工業化、農村城市化、農民市民化是我區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點。堅持統籌城鄉發展,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建立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長效機制,堅持以工業帶動農業、以城市帶動農村、以產業拉動農村經濟發展,提高農業效益,增加農民收入,增強村級實力,實現“三化”富民。

(1)加快農業工業化。堅持用工業化思維謀劃農村工作,充分利用區域布局調整後的有利條件,利用鄉村水泥路交通成網的新優勢,大力興辦鄉村工業;抓住國家扶持資源型城市轉型和我市建設食品安全信用體系試點城市的重大發展機遇,依託我區健康產業基礎,大力發展糧食深加工,逐步建立龍頭牽基地、基地聯農戶的產業化經營模式,培植一批規模較大、科技含量較高的骨幹企業,形成集生產基地、精深加工、儲運銷售為一體的產業化集群。

(2)加速農村城市化。加強農村公路、水、電、氣和信息通訊等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農民生產生活條件和農村整體面貌,逐步實現近郊村與城市接軌;紮實開展文明村組建設,全面推動農村城市化建設進程。

(3)推進農民市民化。以小康示範村建設為統領,擴大小康示範村規模,增強帶動作用,大力支持和鼓勵農民發展種植、養殖、農產品加工,引導農民自主投資,發展多種經營,形成“一村一業,一屯一品”的發展格局,全方位增加農民收入,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步伐。

10、建設和諧西安

大力發展經濟,努力改善人民民眾生活質量,切實維護好、實現好、發展好廣大人民民眾的根本利益,努力建設和諧西安。

(1)努力擴大就業。把擴大就業擺在經濟社會發展更加突出的位置,用加快經濟發展解決就業問題。發展壯大支柱產業,進一步擴大就業空間。積極鼓勵全民創業,扶持勞動者自主擇業。認真落實各項就業、再就業的政策,加大職業技能培訓和勞務輸出的力度,廣辟就業門路,拓寬就業渠道。

(2)強化社會保障。建立和完善有效的社會救助體系和優撫安置保障體系,保障城鄉特殊困難群體的基本生活權益;堅持“低水平,廣覆蓋”的原則,加大養老、失業、醫療、工傷和生育保險的覆蓋面。逐步提高城鎮低保標準,落實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養老保險制度,實現城鄉居民老有所養,老有所依。

(3)加強環境保護。實施黑土地保護、水土保持等生態環境建設工程,減少工業污染、生活污染。加強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實施農村小流域、半截河上游的綜合治理工程,修築富安水庫,擴建龍頭水庫,增加雨水庫容,增強農業防災、抗旱能力。

(4)建設節約型社會。以發展循環經濟為重點,加大企業技術改造力度,堅決杜絕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率的產業和項目,大力發展生態經濟產業、高新技術產業和環境友好型產業。嚴格節約和集約利用土地,科學合理利用資源。強化節約意識,鼓勵生產和使用節能、節水產品,形成健康文明節約資源的生產與消費觀念。

(5)推進科技創新。突出企業在科技創新中的主體地位,鼓勵企業與院校建立研發機構,增強企業核心技術創新能力和新產品的開發能力。加強科技人才儲備建設,建立和完善科技中介服務體系,推進科技成果轉化。加大科技培訓力度和科學技術普及工作,增強全民科學意識和創新意識,促進科技工作向組織網路化、能信息化、服務產業化方向發展。

(6)發展教育、文化和體育事業。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統籌最佳化教育資源;堅持高標準、高質量辦學模式,提升學校的辦學水平;大力發展桌球等特色教育,建設標準化的桌球學校;加快學校信息化建設步伐,全面普及信息技術教育,建立信息網站,實現城區國小“校校通”;深化農村義務教育改革,落實好“兩免一補”政策;大力發展文化事業,提高城鄉居民精神生活質量,加強文化市場管理,逐步形成與現代化進程相適應的文化設施體系;深入貫徹全民健身計畫和奧運爭光計畫,搞好全民健身組織網路建設。

西安區西安區
(7)協調發展衛生、人口等事業。堅持“預防為主”的方針,建立綜合性預防保健體系,健全公共衛生應急處理機制,提高應對突發性傳染性疾病的能力,著力推動城鄉居民健康工程,加強社區衛生服務站和鄉村兩級衛生機構的基礎建設,推廣實施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制度,積極開展健康教育普及工作,提高全民的衛生健康知曉率,推動農民健康工程,強化農村改水改廁工作;落實計畫生育政策,提倡優生優育,提高人口素質,最佳化人口結構,穩定人口低生育水平,自然增長率控制在2.66‰以內;重視保障婦女、兒童權益,積極發展殘疾人保障事業。

(8)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認真貫徹落實《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 ,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切實提高全區人民民眾思想道德素質,培養良好的道德品質和文明風尚。加強國防教育,履行國防義務,做好“雙擁”工作。大力弘揚“拼搏、敢為、誠信、奉獻、團隊”的西安精神。進一步增強全區各級幹部和廣大人民民眾的凝聚力和創造力,始終保持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為加快經濟發展、構建和諧西安提供思想保證和精神動力。

(9)加強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加強和完善社會主義民主,推進政務公開,發展基層民主,推動決策科學化、民主化、透明化。大力推進依法治區進程,全面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進一步強化法律監督職能,做好普法工作,為全區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法律保障。

(10)加強社會綜合治理。創新社會管理方式,逐步推行“條塊結合,以塊為主”的社會管理新體制,依法、及時、合理地處理民眾信訪問題,切實維護社會穩定;加強社區建設,完善社區整體功能,提升服務民眾的水平;建立健全各種應急體系和機制,提高應對重大經濟社會突發事件和自然災害的能力;加強安全生產管理,堅決遏制一般事故,杜絕重大安全事故;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繼續推進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深入開展“平安西安”創建活動,保障人民民眾安居樂業。

四、“十一五”規劃實施的保障措施

11、進一步解放思想、轉變觀念。堅定不移地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堅持以人為本,轉變發展觀念、創新發展模式、提高發展質量,把經濟社會發展切實轉入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軌道。積極推進體制創新、管理創新、科技創新、服務創新,克服等、靠、要的思想,增強機遇意識、競爭意識、發展意識和敢為人先的意識。用好、用足、用活國家給予的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一系列優惠政策,創造性地開展工作。

12、加強人才隊伍建設。人才是實現“十一五”規劃目標的決定性因素。按照培養和引進相結合的原則,建立適應市場經濟和“十一五”規劃需要的培養引進人才機制。加強人力資源能力建設,實施人才培養工程,建設學習型社會。加強黨政人才、企業經營管理人才和專業技術人才三支隊伍建設,抓緊專業化高技能人才和農村實用人才的培養力度。重視對現有人才的繼續教育,不拘一格使用人才,最大限度地發揮他們的積極性和創造力。加速培養、選拔一批德才兼備的高素質公務員和懂經營會管理的高層次企業家隊伍,在全社會形成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圍,保障“十一五”規劃的人才需求。

西安區西安區
13、改進工作作風,改善投資軟環境。進一步強化服務意識,簡化辦事程式;改革行政審批制度,規範審批程式,減少審批環節。推進政府決策的民主化、科學化、制度化,建立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的政務公開、辦事高效、運轉協調、行為規範、公正廉潔的行政管理體系,充分發揮政府的調控、監管、服務作用。

14、建立規劃目標責任制。為確保“十一五”規劃的順利實施,必須建立相應的組織保證體系。在區委的領導下,區政府負責組織總體規劃和專項規劃的實施工作,組織上報重大項目,做好重大項目的前期工作,協調推進大項目建設,積極爭取國家、省、市在項目布局、對外開放、產業政策及資金政策等方面的支持,組織實施技術改造、招商引資、結構調整等重要工作。

15、建立規劃實施的監督評估機制。認真制定執行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年度計畫與預算,分年度實施好綱要提出的目標和任務。切實發揮人大的法律監督和政協的民主監督職能作用,加強對規劃的實施監測和監督檢查,跟蹤分析規劃執行情況,完善考核評價機制。特別是要加強對關係大局和長遠發展的重大戰略任務落實情況的考評,針對問題提出對策,調整目標和政策措施,保證綱要的整體執行成效。16、強化規劃實施的嚴肅性。一是各街鄉、區直各部門保持區域、行業規劃與全區“十一五”計畫的一致性。二是強化對規劃實施的監督檢查和信息反饋。三是確保規劃實施的連續、科學。四是提高規劃實施的可靠性和支撐力量。五是《綱要》確定的各項目標和任務,要在年度計畫中具體部署落實,使規劃得到順利的實施。

17、 堅持黨對“十一五”規劃實施的領導。在區委的領導下、在人大、政協、紀檢的支持下,按照市場經濟規律的要求,把握方向和重點,統一思想、凝聚力量,加強隊伍建設,不斷提高駕馭市場經濟的能力。充分調動方方面面的積極性,齊心協力,奮發進取,追求作為,全面實現“十一五”規劃奮鬥目標。

各位代表:做好“十一五”規劃責任重大,意義深遠。讓我們在區委的正確領導下,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用發展和改革的辦法解決前進中的問題,堅持以人為本,轉變發展觀念,創新發展模式,提高發展質量,團結一致,銳意進取,開拓創新,紮實工作,確保“十一五”期間經濟快速發展,為全面實現小康社會目標而努力奮鬥!

交通通訊 

全區陸路交通四通八達,新建北環路環繞我區與各主要公路幹線相接,礦務局鐵路運輸線橫貫全境4公里,同“四梅線”鐵路相接,境內一條二級公路與東遼縣建安鎮相接。近年來共修建鄉村水泥路164.6公里,全區24個村基本實現了“村村通”。

文化教育 

西安區西安區
全區現有國小校31所,在校學生8,002人,國小入學率達100%,鞏固率達100%,畢業率達100%,十五周歲完成率達100%,體育健康測試達標率達98.6%。

一、文化體育事業發展現狀

1、西安區文化氛圍已初步形成
文化館各項設施日趨完善;各街道都有居民自發組織的秧歌隊適時參加全市及全區秧歌匯演;東山街成立的小樂團,不僅豐富民眾文化生活,在區里組織的各種演出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由民政部門扶持,在仙苑社區成立了文化站、文化活動室和圖書室,極大豐富了社區居民的業餘文化生活;民間藝術如剪紙、泥塑、根雕等文化品種多種多樣;農村文化得到高度重視,西安區在燈塔鄉設立了文化站並配備了專業人員進行指導,西安區的農村文化建設已經從東孟小康示範村入手,以點帶面,逐步推進。

2、體育事業蓬勃發展
西安區體育事業已取得了很大成就。民眾性體育活動蓬勃開展,各種體育協會相繼成立,參加體育活動的人數不斷增加,人民體質與健康狀況有了很大改善。全民健身工作日益受到社會的重視和支持,西安公園全天免費為鍛鍊的人開放;民眾性體育活動的內容和形式更加豐富多彩,機關籃球賽、老年體協的門球賽、趣味運動會等活動定期舉行,豐富了民眾業餘生活;政府出資在東山廣場和煤城新村建立了兩處大型室外活動廣場,健身器材應有盡有,深得百姓讚許;煤城國小的桌球教育多次在省、市及國家獲獎,已成為該校特色;文體局成立機關桌球室,為機關工作人員提供了一個放鬆的空間。

西安區西安區
二、大力開展文化體育活動,使文體局工作落到實處

(一)文藝活動豐富多彩
文體局去年在成立時間短、人員比較少、工作人員到位時間短的情況下與區機關工委成功承辦了西安區歷史上籌備時間最短、規模最大、節目質量最好、檔次最高的大型春節聯歡晚會,得到了區委、區政府以及各部門各單位的充分肯定。今年,文體局工作在區委、區政府的高度重視下採取文體工作與經濟工作相結合、文體工作與政治宣傳相結合、文體工作與各部門工作相結合的方法,用以點帶面的方式,大力培養社區文化體育的骨幹隊伍16個,骨幹文體活動人員2000多人,他們分別來自機關、學校、企業、社區、農村的各個部門各個行業。我們緊緊抓住這16個不同方面、不同特色的骨幹隊伍及骨幹隊員不放鬆,以骨幹隊伍帶動全區廣大人民全員參與,營造良好的人文氛圍、健康的生活方式,為經濟發展中凝聚人心、提升人氣創造條件。六月份西安區文體局與市安監局、區安監局聯合,在人民廣場、大什街、東山廣場組織了四場主題為“安全發展 國泰民安”的安全生產月大型廣場文藝演出,演出節目除專門創作的以外,其餘均為區裡的骨幹演員參加,觀眾達到上萬人,得到市、區領導和觀眾的一致認可;在與安家街、泰安街、仙城街聯合舉行的三場社區演出中,在我們的策劃、組織、排練、指揮下,調動了區直和社區的大量人員參與,自編、自導、自演、自娛、自樂、自我教育,收到良好效果,並形成了一股全民健身、全民娛樂的積極向上的氛圍;與區紀委、區老年體協聯合,在煤城新村廣場舉行“廉政進社區”文藝演出和全民健身大型展示活動中,我們積極協調、統籌規劃、合理安排,出動各具特色的健身隊伍9個,一台兩個小時的大型文藝演出,參與活動的演職人員達到700多人,是歷年來文體活動參與演職人員最多、特色最明顯的一年。700多演職人員沒有一人是外來人員,全部為西安區居民,演出現場觀眾達到幾千人,區直機關所有人員及區五個班子領導觀看了展示和演出並給予高度評價,掀起了又一輪文體活動高潮。僅六月份一個月,我們的演出場次就達到八場,觀眾人數達到幾萬人,不但娛樂了民眾,還把黨的方針政策帶到民眾中,實現了寓教於樂的目的。在八一節來臨之際,我們又精心準備為消防局的子弟兵送去一台精彩的節目,受到子弟兵的熱烈歡迎。十月,在黨代會勝利閉幕之際,我們又奉獻了一台精彩、喜慶、熱鬧的節目,得到區領導和與會代表的高度評價;11月份,我們又為檢察院參加全市匯演,策劃、組織、排練了一組精彩的節目。

(二)文化建設穩步推進
在西安區社區,文化活動開展的豐富多彩,參與面廣,已經實現了全方位聯動的格局,除此之外,西安區還抓了農村大文化建設,確定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文體活動試點村,具有濃郁鄉土特色的文化大院正在籌建中,西安區還積極運做,向上級主管部門申報村文化活動站一個,解決農村文化活動沒有場地的實際問題。除此之外,西安區還積極參加市里組織的各項活動。在市文化局主辦的廉政文藝作品評選中,我們推薦的小品、戲曲聯唱等節目獲得較好成績。六月,西安區為安家街送了一部科普電影,受到居民的熱烈歡迎。九月末,文體局承擔了在龍首山布置展廳的重任,這次布展規模大、單位多、領導重視、要求質量高,特別是要體現西安特色,我在投入少、時間緊的情況下接受了任務,並且多方協調、積極籌措、廣納賢才、集思廣益,利用十.一長假的機會分秒必爭,在區領導的親自指揮下,布置了具有較高欣賞價值,又能體現西安發展的大型展廳,得到了市、區領導和社會各界的認可和好評。

西安區西安區
(三)認真貫徹全民健身綱要,使學校體育、職工體育、農村體育、社會體育得以全面發展
在西安區市體育局主辦的“凱瑪”杯環城公路越野賽中,我們在經費少、沒有專業隊伍的情況下,在參賽的十四支專業代表隊中取得了前六名的好成績;西安區派出具有特色的大秧歌、陽光健身舞、綢舞、鼓舞參加市里舉辦的紀念建黨85周年全民健身成果展示大會,兩縣兩區及市直的12支隊伍中,西安區就有4支隊伍參加,並且各具特色,他們的表演得到西安區市、區領導的高度評價。2006年,西安區為東山廣場申報體育器材40件,為富國國小申報價值一萬元的體育器材,為高古村申報價值兩萬元的體育器材,實現了農村體育、學校體育、社區體育全面發展的新局面。

社會事業

西安區西安區
體育衛生 
西安區桌球隊在省以上比賽中共獲110金,300餘枚銀、銅;在全國比賽中取得了4金、2銀、3銅,在國際比賽中取得了5金、4銀、3銅的好成績。2006年12月,一名隊員進入國家少年女子集訓隊,一名隊員進入國家男子青年集訓隊。西安區有各類醫療機構97個,專業衛生技術人員348人,平均每萬人擁有醫生8人,每萬人擁有病床位18張。

科技普及 
現有各類科技人員842人,其中高級職稱32人, 中級職稱339人,到2005年底,共建立民辦科研機構35個。

環境綠化 
1998年以來,全區共植樹200萬株,綠化荒山800畝。

保障保險 
現有社會福利院 1所,收養72人,集體社會福利廠17家。固定資產989.2萬元,年產值6366.7萬元,職工總數292人,殘疾職工148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