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面窩製作技藝

傳統手工技藝,列入湖北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簡介

面窩系武漢特有,它創始於清光緒年間。當時有個賣燒餅的,名叫昌智仁,看到賣燒餅生意不好,就想辦法創製新的早點品種。經過反覆琢磨,他請鐵匠打制一把窩形中凸的鐵勺,內澆用大米、黃豆混合磨成的米漿,撒上黑芝麻,放到油鍋里炸,很快就作出一個個邊厚中空、兩面金黃、外酥內軟、中間脆的圓形米餅。因形似麵餅,中間有窩,便取名“面窩”。

湖北各地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非物質文化遺產”指被各群體、團體、有時為個人所視為其文化遺產的各種實踐、表演、表現形式、知識體系和技能及其有關的工具、實物、工藝品和文化場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