撲蝴蝶[廣場舞]

撲蝴蝶[廣場舞]
撲蝴蝶[廣場舞]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撲蝴蝶是山東省沂蒙地區另一種極具特色的傳統民俗廣場舞。男青年右手滿握竹劈抖動蝴蝶,女青年平時雙手交替前後甩動彩巾,撲蝴蝶時將彩巾甩向蝴蝶,動靜對比十分鮮明。是古代勞動人民在生活中發現並創作的直接反映勞動人民生活、思想、情感的藝術表現形式,具有濃郁的民族特色,它與人們的精神生活密切相關。

基本信息

文化遺產名稱:撲蝴蝶

所屬地區: 山東 · 臨沂 · 臨沭縣

申報人/申報單位:臨沭縣

遺產級別: 市

廣場舞蹈

撲蝴蝶是沂蒙地區另一種極具特色的廣場舞蹈。其中臨沭縣韓村鎮李介前村的表演遠近聞名。該村的表演隊伍龐大。每逢春節至正月十五,他們不僅在本村,還經常到鄰村和縣城獻藝。參加表演的多則百餘人,少則幾十人,男女成隊而舞,表現了青年人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對家鄉的讚美之情。在烽火硝煙的戰爭歲月里,撲蝴蝶對宣傳黨的方針政策、推動“減租減息”、“土地改革”、“動員參軍”、“交送公糧支援前線”等工作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十字路鎮的耍馬燈、峨莊的舞蹈大竹馬也是盛名遠揚。 撲蝴蝶的表演以跑場子走隊形為主,動作比較簡單。男、女腿部動作基本統一,只是上身動作稍有差異。男青年右手滿握竹劈抖動蝴蝶,女青年平時雙手交替前後甩動彩巾,撲蝴蝶時將彩巾甩向蝴蝶,動靜對比十分鮮明。

撲蝴蝶的隊形以“單趟”、“雙趟”為主線,跑場圖案繁多,大都取材於日常生活和勞動工具,如“剪子股”、“跑四門”、“金鎖鏈”、“跑葫蘆”、“龍捆珠”、“跑漢紋”、“蝴蝶展翅”、“滿場歡”等。所有跑場圖案之間都用“圓場”、“行進步”連線。

湖北各地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非物質文化遺產”指被各群體、團體、有時為個人所視為其文化遺產的各種實踐、表演、表現形式、知識體系和技能及其有關的工具、實物、工藝品和文化場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