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陂榨油技藝

已列入湖北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該項手工工藝已失傳。

簡介

楊樓子灣榨油坊於明嘉靖年間由先祖開創。其榨油生意,以挑油轉鄉、以籽換油循環進行。此後,四鄉效法,建起了油榨坊,並逐步走向半機械化,待現代機械化榨油出現以後,傳統的手工榨坊走向消亡。

相關

一座4米長、2米高的原木古榨,被埋進了廢墟中。2008年6月1日上午,一夥不明身份者衝進黃陂盤龍城的楊家榨坊打砸,並將楊家19歲的兒子打傷。
東西湖的羅師傅,上午將1600多斤油菜籽運至楊家榨坊,準備請榨坊代為加工。他沒想到,會親眼見證這場打砸:一夥不明身份的人,手持洋鎬把,將榨坊內的人全部趕出來,楊家19歲的兒子也被這夥人打傷,後被前來榨油的鄉親們搶出來送往醫院救治。
據楊家榨坊第13代傳人楊德元介紹,楊氏古榨坊,創立於明嘉靖年間,所產壽康坊小麻油曾為明皇宮貢品,現已被列為武漢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這座古榨(古代用於榨油的木製機械),是其先祖所傳下來的文物。

湖北各地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非物質文化遺產”指被各群體、團體、有時為個人所視為其文化遺產的各種實踐、表演、表現形式、知識體系和技能及其有關的工具、實物、工藝品和文化場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