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店蝦燈

葛店蝦燈

“葛店蝦燈”是一種古老的民間舞蹈藝術。葛店蝦燈又名葛店蝦舞。竹製布綴約兩米長彩蝦數個、鯰魚一條,由男女手持蝦、鯰組成表演群體,並隨著打擊樂器的節奏翩翩起舞,通過舞蹈動作,藝術地表現了蝦、鯰的水中生活,讓人看了眼花繚亂。

歷史

葛店蝦燈葛店蝦燈
明萬曆年間,葛店名建築萬年台修建落成,葛店蝦燈參加了慶典。修建萬年台工匠齊某將蝦燈這一藝術形式帶回原籍安徽蕪湖。清乾隆年間,葛店船商塗德志駕船至蕪湖,在其友人處學到“五蝦鬧鯰”,回葛店後將這一藝術活動教給女婿王某。1939年王某將蝦燈傳給內侄塗克明。塗克明15歲時,不僅會玩蝦燈,而且會製作。塗克明老人現已年逾八旬,又將蝦燈下傳三代,終將這一獨特的民間藝術活動形式傳承下來(至於明萬曆以前,葛店蝦燈又從何處而來,有待再考)。1943年,國難當頭,塗克明帶著夥伴製作“五蝦鬧鯰”上街遊玩,“鯰”喻示日本人,“蝦子”喻廣大人民民眾團結斗敵。1945年秋歡慶抗戰勝利、1949年歡慶全國解放、1959年歡慶建立人民公社、1976年粉粹“四人幫”、1978年歡慶分田到戶等每次重大政治活動和民間傳統節目,葛店蝦燈就歡騰在鎮上。

動作

葛店蝦燈又名葛店蝦舞。竹製布綴約兩米長,彩蝦數個,鯰魚一條,由男女手持蝦、鯰組成表演群體,並隨著打擊樂器的節奏翩翩起舞。其情節有水面遊動、水中遊動、水底遊動以及跳躍、穿花等,通過舞蹈動作,藝術地表現了蝦子、鯰魚的水上生活。基本動作有:“枯樹盤”、“雪花蓋頂”、“左右插花”、“前後跳躍”、“對絞麻花”、“鷂子翻身”等,異彩紛呈,讓人看了眼花繚亂。

特徵

葛店蝦燈自明初形成以來,至今已有500多年的歷史。經過多年的發展,形成了一些基本特徵:
(1)鄂州系百湖之市,葛店近臨長江,蝦魚習性於水,葛店蝦燈具有鮮明的地域性:
(2)伴隨民俗活動產生和發展而形成的民間習俗的喜慶性:
(3)百年來,每逢重大社會活動,葛店蝦燈就會活躍在民眾中間,具有一定的規律性;
(4)每次蝦燈活動民眾踴躍參加,具有民眾的凝聚性。

湖北各地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非物質文化遺產”指被各群體、團體、有時為個人所視為其文化遺產的各種實踐、表演、表現形式、知識體系和技能及其有關的工具、實物、工藝品和文化場所。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