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蘭武術

木蘭武術

木蘭文化源遠流長,木蘭武術更是木蘭文化中一朵絢麗的奇葩,已被列入湖北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黃陂是著名的武術之鄉。

歷史

木蘭武術圖片木蘭武術圖片

“木蘭從軍”講的是北魏末年一位巾幗英雄的故事。木蘭據說姓花,商丘(今河南商丘縣南)人,從小跟著父親讀書寫字,平日料理家務。她還喜歡騎馬射箭,練得一身好武藝。有一天,衙門裡的差役送來了徵兵的通知,要征木蘭的父親去當兵。但父親年紀老邁,又怎能參軍打仗呢?木蘭沒有哥哥,弟弟又太小,她不忍心讓年老的父親去受苦,於是決定女扮男裝,代父從軍。木蘭父母雖不捨得女兒出征,但又無他法,只好同意她去了。

木蘭隨著隊伍,到了北方邊境。她擔心自己女扮男裝的秘密被人發現,故此處處加倍小心。白天行軍,木蘭緊緊地跟上隊伍,從不敢掉隊。夜晚宿營,她從來不敢脫衣服。作戰的時候,她憑著一身好武藝,總是衝殺在前。從軍十二年,木蘭屢建奇功,同伴們對她十分敬佩,讚揚她是個勇敢的好男兒。戰爭結束了,皇帝召見有功的將士,論功行賞。但木蘭既不想做官,也不想要財物,她只希望得到一匹快馬,好讓她立刻回家。皇帝欣然答應,並派使者護送木蘭回去。木蘭的父母聽說木蘭回來,非常歡喜,立刻趕到城外去迎接。弟弟在家裡也殺豬宰羊,以慰勞為國立功的姐姐。木蘭回家後,脫下戰袍,換上女裝,梳好頭髮,出來向護送她回家的同伴們道謝。同伴們見木蘭原是女兒身,都萬分驚奇,沒想到共同戰鬥十二年的戰友竟是一位漂亮的女子。木蘭代父從軍的故事很快就傳開了。後人更將此編成歌謠廣泛流傳。這些歌謠最後更成為一部長篇敘事詩〈木蘭詩〉,並流傳至今。

發展

近幾年來,湖北黃陂投入數億萬元,打造出以木蘭山為中心的“木蘭生態旅遊區”,修建了“木蘭將軍廟”、“花木蘭收藏館”、“木蘭文武學校”等旨在弘揚木蘭文化的場館。對大余灣民俗文化村和田家灣土家風情村進行了全面規劃、整理修繕和宣傳推介,讓民俗風情得充分延續與展示。根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不同類型,在鄉鎮建起了一批傳統手工技藝展示廳,如李集街的“黃陂泥塑”展示廳,武湖街的“重糖烘糕”展示廳,長嶺街的“木版年畫”展示廳,王家河街的“八卦行爐”展示廳等。先後舉辦了兩屆黃陂民俗展演、三屆舞龍舞獅大賽、兩屆農村“金秋文藝”會演,並舉辦了黃陂區首屆民眾文化藝術節和首屆木蘭群星獎評選活動,流傳久遠的“西陵勞動號子”、“雙龍武術”、“木蘭武術”、“高橋故事亭子”、“黃陂花鼓戲”、“竹馬”、“蝦子燈”、“鰲魚燈”、“鑼鼓牌子家業”、“彈弓絕活”等一一登台亮相,近萬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播者活躍在全區的民俗舞台上,既豐富了城鄉文化生活,也使一系列的優秀民間文化形式在傳承和弘揚中煥發出新的藝術活力與人文光彩。

黃陂區有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加強對優秀傳承人的關注、支持與保護,充分調動傳承人的傳承積極性和藝術創造力,用更加豐富多彩的活動形式,讓廣大人民民眾充分享受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人文魅力和切身感受其精湛的藝術成果。讓非物質文化遺產成為推動先進文化發展的不竭力量。

湖北各地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非物質文化遺產”指被各群體、團體、有時為個人所視為其文化遺產的各種實踐、表演、表現形式、知識體系和技能及其有關的工具、實物、工藝品和文化場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