鄖山祭祀歌

被列入湖北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簡介

“鄖山祭祀歌”是流傳於隨州市曾都區南部大洪山一帶的打鼓祭祀歌。她唱出了地球的形成,生命的起源和遠古華夏民族的繁衍;融匯了鴻蒙、混沌、盤古女媧、伏羲、炎帝黃帝等眾多英雄人物在洪荒年代艱難創世的神話傳說,生動地再現了史前民俗風情。其傳唱形式與莊子“擊盆而歌”類似,音調以古代五聲音階宮、商、角、徵、羽為主。

現狀

據曾都區群藝館幹部劉大業介紹,“鄖山祭祀歌”是上世紀80年代發現的。十多年來,經多方蒐集整理,於去年9月出版了《溳山祭祀歌》一書。有關專家稱,“溳山祭祀歌”與在神農架蒐集整理的《黑暗傳》相比,所載歷史向前推進幾千年。據介紹,“溳山祭祀歌”立項後,將採取一系列搶救性保護措施。一是對其進行全面普查,確認和登記;二是進行整理、研究和出版;三是通過建立文化生態保護區,命名民族民間文化藝術之鄉,進行動態的持續性保護;四是對傳承人進行資助和扶持,建立民族民間文化傳承機制。

湖北各地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非物質文化遺產”指被各群體、團體、有時為個人所視為其文化遺產的各種實踐、表演、表現形式、知識體系和技能及其有關的工具、實物、工藝品和文化場所。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