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開泰中醫藥傳統技藝

葉開泰中醫藥傳統技藝

傳統醫藥文化,被列入湖北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基本信息

葉開泰--百年老店葉開泰--百年老店
所屬地區:湖北·武漢·江漢區
文化遺產名稱:葉開泰中醫藥傳統
遺產編號:Ⅸ-1
遺產類別:傳統醫藥
申報日期:2007年
申報人/申報單位:江漢區
遺產級別:市

專家點評

曾與北京同仁堂、杭州胡慶余、廣州的陳李濟同為中國四大藥店之一。

漢口葉開泰中藥店

漢口葉開泰中藥店始創於1637年(明崇禎十年),有385年的歷史。葉開泰的先祖葉文機從江蘇來漢口,在大碼頭鮑家巷賃一店屋,懸壺應診,是為“葉開泰”之始。此後相傳17代,前店後廠。從清乾隆鹹豐百餘年間,自設作坊,狠抓質量。所有自製成藥,進藥時無不嚴格把關,使用道地藥材,絕對做到“寧缺勿濫,不好再來”。因而得以暢銷湘、、陝各省和港澳遠至南洋。其特點是葉開泰的藥,一個字--靈。而且越傳越神。作坊屏風上貼有“寧缺勿濫,不好再來”的警示語。

歷史

葉開泰的創始人名叫葉文機,安徽人,其父是一個民間老中醫,號稱葉神仙。明崇禎4年(1631年),因李自成造反,安徽大亂。葉文機隨父逃難到湖北漢口鎮,在今漢陽古琴台附近擺起了藥攤,行醫賣藥,葉氏後裔將此年定為葉開泰藥店創始之年。6年後,葉神仙去逝,葉文機在漢口漢正街一帶的大夾街第23家買了一座青磚古屋,正式掛出了“葉開泰藥鋪”招牌。取名葉開泰,乃葉神仙之囑:“葉家藥鋪開業,只圖國泰民安”,以葉氏之姓加開泰之意,便名為葉開泰。爾後不久,又更名為葉開泰藥店,與當時先後掛牌的同仁堂、陳李濟、胡慶余並稱為中國四大藥店,代代相傳經久不衰。

只是一個老字號中藥店之名━葉開泰藥店。懂點中醫藥歷史的人皆知,中國自明代崇禎以來,產生了四大中藥店,即北京的同仁堂、杭州的胡慶余、廣州的陳李濟、武漢的葉開泰。這四家大中藥店都是以前店後場(前店賣藥,後場製藥)方式經營各自的名牌藥品。近400年過去,滄海桑田,改朝換代,同仁堂、陳李濟、胡慶餘三家藥店招牌依然(雖然實質全變),獨有葉開泰藥店名存,店缺不在了。儘管很多人都記得武漢民眾樂園曾有一個燈迷:“一蓬順風到暹羅”,其迷底為“葉開泰”;知道武漢三鎮曾流傳一首兒歌:“葉開泰,賣得快,金字招牌傳九州。論藥店,它為首,賣的人參燕窩頭,質既真,價又實,不欺童叟。富不驕,濟苦貧,心地仁厚愛同仁;培良材,親員工,寬雅有度;善必報,福澤長,芳名永留。

創始人

開創人,葉文機(葉開泰第一代),葉時芬(葉文機兒子,第二代),葉宏直、葉宏正、葉宏良、葉宏忠、葉宏彥、葉宏庶(第三代)。葉開泰創業時期採取了“軟硬”兼施的經營戰略。“軟”即盡力義務救死扶傷,創建口碑信譽,創建一種經營文化。對無錢買藥的窮人,葉開泰不僅施捨醫藥,而且義務到岳陽等地災民中去義診,同時在漢口設立施粥棚賑災救民。所謂“硬”,乃是力爭炮製天下第一優質的中藥,以“前店後場”,絕不欺人欺世為辦店方針,創造一種社會信得過的必須產品。“前店後場”,就是店鋪前堂是藥店,行醫賣藥,店鋪後面則是中藥加工泡製場。葉開泰的製藥原則是從嚴格購進優質原材料開始,以“修盒雖無人見,存心自有天知”的慎獨精神,一絲不苟地按照中醫藥傳統炮製法製藥,絕不苟且通融。所謂“虔誠修盒,遵古炮製”。葉開泰很快有了良好口碑,在民間傳開了“葉開泰的藥吃死人都是好的”━你吃葉開泰的藥死了,絕不會是藥有問題,而是你病入膏肓,命該去了。幾百年來,民間傳說了葉開泰的許多神話故事。如漢口大夾街失火了,全街都燒光了,唯有街中的葉開泰藥店一絲不損,完好無缺━以此證明救死扶傷行善的葉開泰藥店好心有好報。

傳奇

早在20世紀30年代,漢口葉開泰,就與北京同仁堂、杭州胡慶余、廣州陳李濟齊名,號稱中國四大中藥方。葉開泰中藥店,在漢口有三百多年歷史,它的自製名藥參桂鹿茸丸、八寶光明散、虎骨追風酒、十全大初丸,名聞遐邇,遠銷海外。葉開泰製藥,始終恪守虔誠修合、遵古炮製的傳統。在它的店堂里,高懸兩塊金匾,一邊與著“修合雖無人見”,一邊寫著“存心自有天知”,原來是在憑良心從業。從葉開泰開出來的藥,包包貨真價實,你放心吃好了。三百多年來,葉開泰的信譽,幾乎從來沒有受到過挑戰。因此,喜歡說俏皮話的漢口人,有句口頭禪是:葉開泰的藥——吃死人都是好的。

武漢文史資料》1980年第一輯發表了《中國四大中藥店之一的葉開泰》。這篇文章,由葉氏第16代人葉元同口述,趙鐸於1962年整理,郭友文於1980年第一輯發表了《中國四大中藥店之一的葉開泰》。這篇文章,由葉氏第16代人葉元同口述,趙鐸於1962年整理,郭友文於1980年編改。文章談到選料時寫道:“如制虎骨追風酒的虎骨,要選購前有風眼後有幫骨的腿骨來燉製虎膠,並配用高度汾酒。制參桂鹿茸丸,要選購一等石柱參、正安桂和馬鈮茸,並配以高麗參。制八寶光明散所用的麝香要選購杜聖興的,冰片要選購炒草堂的正大梅。”至於配方和操作規程,都有嚴格規定。制丸藥一定要“炒老烘乾”,如“製藥酒,必須浸泡兩年以上”。

湖北各地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非物質文化遺產”指被各群體、團體、有時為個人所視為其文化遺產的各種實踐、表演、表現形式、知識體系和技能及其有關的工具、實物、工藝品和文化場所。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