峽江號子

峽江號子

峽江號子,是指流傳在灘多水急的長江三峽西陵峽一帶行船過程中船工呼喊的號子,以及裝卸、泊船時呼喊的碼頭號子和搬運號子。長江峽江號子是湖北民歌號子類中最富特色、最具代表性的歌種,是船工在對生命極限的考驗中產生的,是群體勞作創造的生命樂章。

基本介紹

所屬地區: 湖北 · 宜昌文化
峽江號子王峽江號子王

遺產名稱:峽江號子
遺產編號:Ⅱ-17
遺產類別:民間音樂
申報日期:2007年
申報人/申報單位:宜昌市夷陵區、秭歸縣、宜昌市伍家
遺產級別: 省

曲目介紹

峽江號子峽江號子
峽江號子現存126首,其中船工號子94首,包括拖扛、搬艄、推橈、拉縴、收纖、撐帆、搖櫓、喚風、慢板等9種;搬運號子32首,包括起艙、出艙、發籤、踩花包、抬大件、扯鉛絲、上跳板、平路、上坡、下坡、搖車和數數等。峽江號子在峽江上下廣為流傳。

表現形式

峽江號子峽江號子
峽江號子,伴隨著勞動節奏而歌,以高亢、渾厚、雄壯、有力,節奏鏗鏘,表現形式為一領眾合,有喊唱、呼嘯、翻唱等。音樂鏇律與內容融為一體,音調與語言聲調相結合,自由行腔,節奏、速度視具體活路(活計)而定。“腔鏇律”居多,也有“韻調鏇律”,別具古老的徵羽樂風,音樂呈現出力度感與節奏性強的突出特點,氣勢磅礴,有疾勁、悠揚的號子,也有抒情的民歌。結構多為聯曲體,也有單曲體,抒展自由,靈活多變。具有獨特的文化藝術價值和音樂史、心理學等研究價值以及合理開發的可利用價值。

藝術影響

峽江號子峽江號子
峽江號子是人與自然抗爭而又和諧共處的結果,已成為該地域人民中最富凝聚力、最具標誌性的文化符號,具有持續認同感,是人們在適應周圍環境以及與自然和歷史的互動中,不斷再創造的精神文化遺產。

藝術現狀

由於交通運輸工具和勞動方式的改變,且長江三峽已建壩蓄水,峽江號子因木船在峽江逐漸停用而隨之消亡。

湖北各地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非物質文化遺產”指被各群體、團體、有時為個人所視為其文化遺產的各種實踐、表演、表現形式、知識體系和技能及其有關的工具、實物、工藝品和文化場所。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