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碗

頂碗

頂碗,是中國傳統雜技節目。演員頭部頂一摞瓷碗,表演劈叉、金雞獨立、別元寶、倒立等技巧動作。

基本信息

簡介

頂碗頂碗
頂碗,中國傳統雜技節目,20世紀50年代以後發展了對手頂碗軟腰頂碗高梯頂碗、四人造型頂碗等形式。近年創造的高難動作有:拐子倒立腳面夾碗、蹬碗單臂倒立拉叉、探海腳舉碗變單臂倒立回碗、腳舉碗烏龍絞柱、單腿舉碗站頭射雁、旱地拔蔥舉單手頂、雙尖頭腳舉碗打滾頂、三尖雙重卡脖頂掛人等。

歷史

早在二千年前的漢代,中國就有頂碗表演。河南南陽漢墓出土的石磚上,刻有“頂碗單手倒立”的生動形象。

表演形式

頂碗頂碗
頂碗在表演形式上,分為單人表演和多人(雙人或三人)表演兩種類型。廣州雜技團表演的三人頂碗頗具新意。他們用“A”形梯串連三人頂碗的技巧,把多種對手頂碗的動作展現於高梯之顛。尤其在完成三人相疊頂碗過梯這一高難技巧時,頂端演員離地六米多高,她頭頂一摞瓷碗,雙手按住中間演員的肩部倒立,中間演員也頭頂瓷碗,雙手按住底座演員的頭頂倒立。底座演員既要承擔頭頂上兩名演員的體重,又要協調好三人的重心,攀著梯格上上下下,甚為驚險。夏菊花與李莉萍的單人頂碗1960年,武漢雜技團著名演員夏菊花把柔術與頂碗結合起來,第一次用腳頂碗。1963年她表演的雙腿抬過後背,雙腳夾住頂在頭頂的碗向前伸出的動作震驚了觀眾。
五次在國際上獲得金獎的《頂碗》,早在漢代“百戲”中就已表演,河南南陽漢墓出土的畫像磚中,就有“項碗單手倒立”的形像。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夏菊花在全面繼承頂技技巧的基礎上,大膽創造了倒立夾碗過頭的柔術與頂技結合的新穎技巧,突破了傳承千年的古老形式。
1983年12月在摩納哥舉行的第九屆國際馬戲比賽,來自中國武漢雜技團的青年演員李莉萍仰臥在圓台桌上,隨著悠揚的樂曲,左腳托舉起一摞彩繪瓷碗,輕抬臀部,連續做著鏇轉360度的滾翻動作,在鏇轉速度極快、弧度極大的高難動作中,那一摞瓷碗卻仿佛貼在她的腳掌一樣,使物我一體,令四座驚起。
她榮獲“金小丑獎”,揭開了中國雜技在蒙特卡洛賽場取得勝利的第一頁。李莉萍是第四代頂碗演員,她所表演的這個動作在中國戲曲、古典舞中被稱為“烏龍絞柱”,高難技藝與傳統舞藝結合,又經過幾代人的努力,這是中國雜技日新月益的原因。

湖北各地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非物質文化遺產”指被各群體、團體、有時為個人所視為其文化遺產的各種實踐、表演、表現形式、知識體系和技能及其有關的工具、實物、工藝品和文化場所。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