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力資源
主流長度共142公里,流域面積1244平方公里,年平均流量約31立方米/秒,主要支流有合歡溪、志樂溪、匹亞桑溪、小雪溪、鞍馬溪、馬侖溪、稍來溪、良屏溪、十文溪、東卯溪、橫流溪、阿寸溪、麻竹坑溪、石角溪、中嵙溪及沙連河等。
目前有石岡水庫、德基水庫、谷關水庫、天輪水庫等水庫提供用水及水力發電。
全溪水力資源居台灣各水系之首,已建成的水電站有天輪、谷關、德基等處。大甲溪上源游七家灣溪、南湖溪,特產一種鮭鱒科魚類,曾被稱“撒拉矛鱒”,可能為北太平洋南移的冰期殘留生物,已成為現今世界上此種魚類最南的分布區。在大甲溪沿線有谷關溫泉、德基水庫、佳陽、梨山、環山等重要遊覽區。大甲溪上游南北山地皆有台灣重要林區分布,南為八仙山林區,北為大雪山林區。自大雪山至雪山迤東北一帶,為北台灣海拔3000米以上高峰聚結區,冬季群峰映雪,自然景色至為壯觀。
地理位置
大甲溪,位於台灣本島中部(大約北緯24°9'20"至24°24'4"之間),發源於雪山山脈之雪山(海拔3886公尺)及中央山脈之南湖大山(3740公尺)等高山。大甲溪全流域北鄰大安溪,南倚烏溪,由東往西橫貫台中縣境,於大甲與清水間注入台灣海峽。大甲主流全長140.21公里,為本島第四長河;流域面積約1235.73平方公里,占全台中縣總面積62%,為全省第八大流域。 在大甲溪流經的行政區域上,除了合歡溪上游流經南投縣仁愛鄉、有勝溪上游流經宜蘭縣大同鄉外,皆屬於台中縣境內。大甲溪流域方向除新社鄉境內由南向北外,概由東往西,橫貫台中縣境內,經和平鄉、新社鄉、東勢鎮、石岡鄉、豐原市、后里鄉、神岡鄉、外埔鄉、大甲鎮、大安鄉與清水鎮等十一鄉鎮市後,於南埔(大安鄉)和北投厝(清水鎮)附近注入台灣海峽。
水資源環境
流域集水區
大甲溪流域,可以視為一個主要集水區;但亦可依經營管理需要,進一步劃分為數個次集水區。政府依據治山防洪和水利建設的需要,在台灣地區河川流域圖中,將大甲溪流域上至下游分為:「德基水庫集水區」、「谷關調整池集水區」、「天輪調整池集水區」、「大甲溪集水區」、「大甲沿海集水區」等五個詳細集水區。簡言之,大甲溪流域即是由五個集水區及其支流水系所匯集而成。
大甲溪集水區
大甲溪集水區內之重要水系計有:稍來溪、十文溪、里冷溪、東卯溪、橫流溪、阿寸溪、麻竹坑溪、沙連溪、抽藤坑溪。本集水區位於台中縣和平鄉、新社鄉、東勢鎮、石岡鄉、豐原市、后里鄉、神岡鄉、大甲鎮、外埔鄉、大安鄉、清水鎮境內。地轄谷關、麗陽、里冷、白冷、和平、馬鞍寮、大茅埔、石岡等地點。
本集水區內有峽谷、曲流、礫岩、水棱石、河階地形、龍谷瀑布、谷關溫泉、新社河階群、河濱休閒公園、石岡水庫、后里台地、大甲扇狀平原、清水隆起海岸平原、后豐大橋、大甲溪橋白鷺保護區、南埔堤、河口等代表景
觀。本集水區主要為流域之下游,區內有天輪電廠、新天輪電廠、馬鞍壩、馬鞍電廠、社寮電廠、石岡壩、后里電廠等大型水利設施。
大甲沿海集水區
本集水區在流域下游北方之臨海地帶,本區位於台中縣大安鄉,區內無大型河川水系分布與水利設施。
水資源開發
大甲溪流域的水利設施最早屬農田灌溉,其開發利用始於清雍正年間,葫蘆墩下埤的修築,從朴子口(今豐原市朴子里)築埤,引大甲溪水使用,灌溉今台中縣神岡鄉及大雅一帶土地。日治時期,日人進行大規模開發計畫,最初著手進行八寶圳,其後陸續社是許多埤圳,較具規模的為白冷圳(創建於1928年),用以解決新社台地水源不足的問題,白冷圳特別之處在於,圳的設計完全利用自然水及虹吸管原理,讓幾座山外的水源,得以順利引至高地使用,白冷圳總長約十七公里,虹吸管共有三地,其中修建於現今新社鄉中和村的抽藤坑二號虹吸管,全長346公尺,高地落差90公尺,為國內及遠東地區最大的虹吸管。
大甲溪上最早完成的大型水庫是天輪壩,之後石岡、谷關、青山及德基等大型水庫陸續落成。50年代起,台電公司為了開發大甲溪上游的電力,進行一連串的水力發電計畫。至今已經完成的有德基、青山、谷關、天輪、社寮角、新天輪、馬鞍七個發電廠。其中德基水庫興建完成於民國58年,為大甲溪最大的水力發電廠,拱壩高180公尺,是世界10大水壩之一。
水系主要河川
以下由下游至源頭列出水系主要河川,其中粗體字為主流河道。
大甲溪
舊庄溪:台中市清水區
旱溝:台中市后里區
食水嵙溪:台中市石岡區、新社區
沙連河:台中市東勢區、和平區
石角溪:台中市東勢區、和平區
中嵙溪:台中市東勢區、和平區
抽藤坑溪:台中市新社區
麻竹坑溪:台中市新社區
橫流溪:台中市和平區
沙蓮溪:台中市和平區
東卯溪:台中市和平區
里冷溪:台中市和平區
佳保溪:台中市和平區
十文溪:台中市和平區
佳保溪:台中市和平區
稍來溪:台中市和平區
鞍馬溪:台中市和平區
馬侖溪:台中市和平區
小雪溪:台中市和平區
石山溪:台中市和平區
久良屏溪:台中市和平區
匹亞桑溪:台中市和平區
登仙溪:台中市和平區
志樂溪:台中市和平區
伊卡丸溪:台中市和平區、宜蘭縣大同鄉
司界蘭溪:台中市和平區
有勝溪:台中市和平區、宜蘭縣大同鄉
七家灣溪:台中市和平區
高山溪:台中市和平區
南湖溪:台中市和平區、南投縣仁愛鄉
合歡溪:台中市和平區、南投縣仁愛鄉
碧綠溪:台中市和平區、南投縣仁愛鄉
耳無溪:台中市和平區
米米拉喜溪:台中市和平區
中央尖溪:台中市和平區
主要橋樑
以下由河口至源頭列出主流上之主要橋樑:
[編輯] 大甲溪河段
大甲溪橋(省道台61線)
大甲溪大橋(省道台1線)
台鐵海線大甲溪橋(台鐵西部幹線(海線))
國道3號大甲溪橋(國道3號)
高鐵大甲溪橋(台灣高鐵)
國道1號大甲溪橋(國道1號)
后豐大橋(省道台13線)
台鐵山線大安溪橋(台鐵西部幹線(山線))
大甲溪鐵橋(后豐鐵馬道)
埤豐大橋
長庚大橋(鄉道中44-1線)
東勢大橋(省道台3線)
龍安壩
天福大橋(省道台21線)
白鹿吊橋
天輪吊橋
永安吊橋
里冷吊橋
里冷橋(里冷溪林道)
博愛橋(德芙蘭橋)
長青橋
篤銘橋
彩虹吊橋
青山橋
德基吊橋
南湖溪河段
清泉橋(730林道)
資源利用
大甲溪的發源地海拔超過3500公尺,河川坡度陡急,平均坡降為百分之二點六,因此富含豐富的水力資源,目前有石岡壩水庫、德基水庫、谷關水庫、天輪水庫等水庫提供用水及水力發電。
石岡壩水庫
台灣台中地區的石崗壩水庫位於大甲溪下游,其流域面積合計1061平方公里,約占大甲溪全流域面積的85%,該工程於1977年正式竣工,服務於台中地區的220萬人口。其主要功效是向台中地區供水、電力尖峰發電、灌溉計畫實施及觀光旅遊等。但1999年9月21日台灣南投大地震,使該水壩受到地震斷層地表破裂帶影響,壩體及消能池開裂,部分閘門變形無法開啟與關閉,右岸溢洪道門、18號堰體錯動了8米,造成蓄水全部流失,已無法調蓄大甲溪上游發電,另外水隧道末端亦燭裂3.5米,從而使石崗壩無法正常引水。為確保台中地區水源供給與調配,這裡採取了有效的應急防災措施,包括——緊急通水應變措施:災後緊急調度鯉魚潭水庫每日供水50萬噸及地下水10萬噸,實施分區輪流供水對策,並配合自來水系統乾管的搶修工程,快速恢復水廠供水生產能力,從而做到一周內恢復震前每日110萬噸之正常供水量。
穩定供水應變措施:完成了南乾渠暗隧道緊急搶修工程,恢復石崗壩引水功能,取代臨時性引水工程,並引大安溪水源供應鯉魚潭水廠,以替代枯竭的鯉魚潭水庫水源。
強化用水管理措施:大安溪水源由士林堰先期引水到鯉魚潭水庫儲備,大甲溪由電廠調蓄髮電,聯合兩系統水源運用,加強灌溉治理,最大限度減少配水供水損失,從而高質量完成石崗壩替代方案。
據悉,雖然石崗壩震後受損嚴重,各項修復工程複雜及困難重重,但修復工程按應急計畫執行,並保障了供水穩定。目前正在實施更大規模防震減災安全計畫,以應對日後不測。
德基水庫
位於中部橫貫公路西段的台中縣和平鄉,原名達見水庫,為台灣電力公司大甲溪電力開發的主幹。德基水庫除了供應發電廠使用外,還可調節颱風時期的洪水。大甲溪流經至此,被攔截成廣達592平方公里的大湖泊,湖泊長14公里。水壩本身是一個雙曲線美麗薄型拱壩,壩高180米,壩頂寬45米,壩底寬20米,是亞洲數一數二的高壩,也是世界水庫界十大水壩之一。壩後湖面翡翠般色彩由淺而深,四周本為淺綠,漸成墨綠、深藍、藍黑,最深處達240米,宛若一顆超級藍寶石,在大壩的鑲托下,晶瑩閃爍,遠觀近看,都給人一種迫人胸懷的自然力。德基水庫觀壩亭,在距大壩19公里的梨山上,這是眺望水庫的最佳位置,亭子仿茅草亭風格,柱子都漆成杉木的顏色,典雅別致,頗富山中情趣。德基山莊在水庫的西側,建築在公路與水庫之間的斜山坡上,幾排白牆,橘紅色屋頂的建築,豎立在一片蒼山翠谷中間,風光甚美。所有房子皆採用階梯狀沿山坡而建,每一個房間都可以望見德基水庫的晨昏夜景,此處海拔1694米,占地6500平方米,可同時容納252人住宿,環境清幽僻靜,到此投宿可享受難得的勝景。
天輪調整池集水區
天輪調整池集水區內之重要水系計有:小雪溪、馬侖溪、鞍馬溪等。本集水區位於台中縣和平鄉境內。 本集水區內有曲流、峽谷地形、吊橋、馬陵溫泉等代表景觀本集水區主要為流域之中游,區內有谷關電廠、天輪壩等大型水利設施。
發電廠
歷史
台灣電力公司於台灣中部之大甲溪流域設有德基、青山、古關、天輪四座水力大電廠,於民國85年8月1日合併成立為大甲溪發電廠,因此大甲溪大電站是個新的單位,但其內涵卻有40~50年之歷史,其建廠之過程概述如下:
天輪發電廠為大甲溪流域發電系統最先與建之發電廠,該發電工程於民國三十年竣工,至民國三十三年秋,因戰戰爭而停工,民國三十七年底才復工,於民國四十一年九月初第一部機開始發電,第二部機於四十二年七月發電,第三部於四十五年四月發電,第四部機於六十七年十二月發電,第五部機(新天輪機組)於八十五年五月發電:其五部機共可發電十九萬五千瓦。天輪廠於民國六十五年兼併天輪超高壓變電所,大甲溪電廠成立,主控站亦設於天輪,因此天輪發電廠目前為大甲溪系統供電樞紐,發電廠辦公室暫設於天輪。
谷關發電廠於民國四十六年九月開工,於民國五十年十二月完成二部機,另二部機相繼於五十五年二月完成,總裝置容量為十八萬瓦。
青山發電廠於民國五十三年七月開工,五十九年底完成二部機發電,另二部機於民國六十二年六月完工,總裝置容量為三十六萬瓦。
德基發電廠於民國五十八年十二月開工,六十三年六月第一部機完工發電,九月全部完工,總裝置容量為二十三萬四千瓦,共裝三部機。
馬鞍發電工程於民國八十一年四月正式動工興建,裝置二部機容量為十三萬六千瓦,預定於八十七年三月完工交本場運轉。
民國六十三年六月台電公司為精簡用人,將社寮發電廠併入天輪廠管轄,六十六年九月又將后里發電廠併入天盧廠,該廠各裝置1,000瓦發電機組。
民國八十五年八月一日台電公司又將以上各廠合併成立為大甲溪發電廠,總共有二十一部機組,總裝置容量為一百十萬七千瓦,平均年發電量占台電慣常水力之六成,約26億度。
成立宗旨
台電公司至民國85年底全系統裝置容量為二千三百萬千瓦,其中水力占18.5%,核能占22.3%,火力占59.2%,但水力機組又受限於各集水區之雨量,因此實際發電量,水力占7.3%,核能占29.6%,火力占63.1%,全省水力系統總計38座電廠,為降低發電成本,以提供高品質,且價格低廉之電力,將大甲溪流域各電廠設備遙控自動化,經過約十年設備改善,以電腦系統作為控制並經測試,主控站設於天輪,利用遙控遙測設備,以數位傳輪之技術,由主控站得以控制德基、青山、谷關、天輪各電廠之設備遙控及數據收集,工作同仁由420位經過合併作業後,精簡為300人,精簡率為28.6%,節省用人費用來降低成本,工作夥伴則集中處理各項維修工作,縮短作業時間,大甲溪發電廠之成立是台電公司面對民間電業之設立及公營專業民營化之先期作業,證明台電公司可由經營績效的提升,而達到永續經營的目的。
項目及功能
“電”是台電公司唯一產品,也是一種很奇特之產品,“電”無法事先產生、儲存、搬運。“電”必須既產既銷。發電廠是造“電”的工廠,它必須透過輸電線,將電能輸送至變電所,再變壓經過配電線,經過配電變壓器降壓始送到各用戶處,台電為提供良好品質之電力,必須維持發電量和用電量相等才行,但每日每時之用電量都不同,其最高負載與最低負載相距36%,因水力發電機組運用靈活,啟、停時間極短,對整個電力系統而言,可提供良好的尖峰用電及調整功能,大甲溪發電廠最上游之德基分廠為水庫式電廠,下游接著一個調整池式的青山分廠,之後又是調整池式的谷關電廠,再下游又是調整池式的天輪、馬鞍發電廠,上述四個調整池式配合德基水庫使整體調度運用,使大甲溪電廠各機組可依電力系統之需求馬上增減出力,而使驟變的水量得以借各調整池調整緩和,使大甲溪流域各電廠之綜合運用達到最佳之效益。
服務範圍
水力發電是利用天然水資源,不需燃料費用,在電力系統上運用靈活,可提供良好的尖峰
用電及調整功能,利用水庫蓄水功能,使下游不受水災之侵襲,又可供枯水時發電,並嘉惠下游多目標之用水,自德基水庫建好之後,大台中地區從沒缺水過。當賀伯颱風來襲,由於大甲溪發電廠工作夥伴之認真負責,適當的排洪作業,使大甲溪沿岸之災情減至最少。
本廠德基分廠連續三年榮獲全國工安績優單位,於85年度榮獲五星獎,谷關分廠也獲頒全國工安績優單位獎:工安無事故,除電廠全體同仁之努力消除不安全之行為外,對於電廠工作環境之改善不遺於力,為消除不安全之環境盡力,再加上不斷的施以員工各種安全在職訓練,終獲政府工檢單位之肯定而提報為工安優良單位,今後將本著生命無價,安全第一之原則,繼續保持零災害至永遠。
未來計畫方針
台電公司為推行人力精簡政策,電廠之維修工作採集中保養方式,請工作同仁依各 機組廠家說明書、維護手冊及各種相關技術資料,編妥各分廠之作業標準,使維護品質 提高,延長修護周期,提高機組可用率。
台電公司對於水力電廠之營運理念為“水力電廠永不退休”對於大甲溪電廠設備之 更新、改善將不停止,期望每部機組均能發揮最大功能,為社會大眾盡力。
為因應國發會結論“國營企業五年內民營化”,鼓勵員工利用機會學習第二專長, 期望每位員工為傑出人才、社會之棟樑。
相關
921地震後對大甲溪水資源的影響
88.9.21大地震之後影響最大莫過於石崗壩。石岡壩壩體嚴重受損,喪失蓄水調節及引水功能,那時鯉魚潭水庫越域引水還沒完工,原本供給大台中地區用水就很吃緊,地震之後更是雪上加霜。經濟部水
利處中區水資源局緊急辦理一系列修復工作,包括88.9.28完成八寶圳緊急臨時引水工程,88.11.6完成后里圳緊急抽導水工程,88.12.15完成石岡壩南乾渠緊急搶修工程、大安溪灌區89年一期稻作休耕、89.6.22 士林堰先期酌量引水入庫、89.12.31完成石岡壩右岸緊急復建工程等。雖然修復但是石岡水壩蓄水量由原本地震前的270萬噸劇降為80萬噸,後續的影響包括調節上游發電尾水功能降低、原水水質初步沉砂功能喪失、蓄水範圍周邊防洪安全需重新檢討評估等。而大台中供水每日為120萬噸,為了確保中部地區水資源調度,短期之內石岡水壩仍然需要引水功能,以減少缺水危機,現今為石岡壩及鯉魚潭水庫聯合調度供應。而未來中部科學園區發展的用水要求,以現今的水資源是不夠的。所以水利署規劃石岡壩引水上移,在東勢鎮溪段興建八寶堰而取代石岡壩,以解決大台中地區用水要求,但因地方人士反對,而未能順利進行。未來水利署將持續與地方人士繼續溝通,使地方意見能充分表達,以利計畫之順利進行。
台灣著名溪流一覽
簡介:台灣本島的分水嶺(中央山脈與雪山山脈)主要偏東,故河流東短西長。又因南部的冬夏雨量較為不平均,故南部在冬季時經常因降雨量過少造成枯水期,常形成“野溪”,不適合航行。一般而言,具有下列特徵:河身短、坡度大、水流急,最長的濁水溪長僅186公里,而坡度則達四十六分之一。本期任務我們一起來了解下台灣的著名河流、溪流的情況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