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州牌子鑼

鄂州牌子鑼

鄂州牌子鑼是流傳於湖北省鄂州市城區及其周邊農村的民間吹打樂種,其歷史悠久,傳統深厚,是當地民俗活動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該文化已列入湖北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簡介

鄂州牌子鑼鄂州牌子鑼
鄂州是牌子鑼傳承要地。1644年,義軍張獻忠揮師進攻武昌進入鄂城後,廣大農民夾道歡迎。當時葛店姚湖附近楊姓、羅姓及其他村民們紛紛以吹喇叭、敲鑼鼓的方式歡迎義軍。後來,楊姓以“楊喇叭灣”定村名,而羅姓則因諧音“鑼”便取了個“上屋羅”的村名。這段佳話後被載入地方志。三百多年來,它紮根鄉土與民同樂,伴隨著生產生活、民風民俗延存至今。20世紀80年代,鄂州市民眾藝術館文化幹部在全市民間文化普查中發現了1916年手抄本的牌子鑼工尺譜,曲牌156個,其中工尺譜曲牌(含變體)277首,注有打法的鑼經99首。同時發現梁子湖區陳太村相傳七代的牌子鑼世家。

特色

牌子鑼曲目繁多,被廣泛運用於民間的紅白喜事、迎神賽會、賀喜祝壽及傳統節日等活動中。牌子鑼樂聲宏亮,節奏鮮明,氣氛熱烈,其曲牌是在民間戲曲音樂的基礎上發展演變而來,具有獨特的地方特色。演奏牌子鑼的樂器由吹管樂和打擊樂兩部分組成。多種吹管樂、打擊樂和弦樂合在一起演奏,具有悠揚流暢、活潑舒展的音樂效果。演奏根據環境、氣氛、時間長短即興發揮自由聯綴,與節奏多變、音色豐富的鑼鼓一起匯成“田園交響曲”。牌子鑼的各種曲牌,其主調風格鮮明、吹打節奏嚴謹,手法經濟,含義明確,能充分展示山野湖區人民那種安逸祥和的情景,以及人們對“風調雨順”、“人壽年豐”的強烈祈望與追求。

湖北各地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非物質文化遺產”指被各群體、團體、有時為個人所視為其文化遺產的各種實踐、表演、表現形式、知識體系和技能及其有關的工具、實物、工藝品和文化場所。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