塘角頭“活碼子”燈

塘角頭“活碼子”燈

“活馬子”是塘角頭附近農村民間藝人鄧瑞位自創的一種供人觀賞的活動型花燈,其外觀如小型立櫃式“亭台樓閣”,近似於一種遊藝玩具。它所表現的題材內容豐富多樣,如以農業生產和農村生活習俗為素材的婦女紡線、舂米、趕碾、篩米、炒籽、推磨以及男人打榨、打鐵、車水等,再現了農耕時代的民俗,具有鮮明的地域特色。

簡介

塘角頭“活馬子” 燈塘角頭“活馬子” 燈
塘角頭“活馬子”是一種農耕時代“活化石”式的民間工藝。早在清朝同治年間,鄂州塘角頭村蕭家修建祖祠,祖祠落成後玩龍燈和紙馬龍時,由紙、馬、燈組合成的,以農業生產和農村生活習俗為素材“活馬子”燈就出現了,它展現了農耕時代的民俗文化中典型的活動場面。100多年來,塘角頭“活馬子”以其獨特的製作工藝和自成系列與眾不同的風格傳承至今。

完善

“活馬子”經過不斷的改進和完善,形成了工藝作品系列,它們一共有10個,其中9個表現農活,另一個因時而定,如“武松打虎”、“八仙過海”等,抗日戰爭時曾有“鋤頭挖漢奸”的場景。“活馬子”是當地年節慶典活動時龍燈隊伍中的一部分,又稱之為“散燈”。近幾年來,由於社會現代化進程和農村城市化步伐的加快,製作藝人的單傳,搶救和保護原生態的塘角頭“活馬子’:燈工作迫在眉睫。

湖北各地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非物質文化遺產”指被各群體、團體、有時為個人所視為其文化遺產的各種實踐、表演、表現形式、知識體系和技能及其有關的工具、實物、工藝品和文化場所。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