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年台

萬年台

萬年颱風景區,位於安徽省無為縣鶴毛鄉萬年台行政村,景區內具有奇山異石、蒼松翠竹、藍天綠水、鳥語花香等獨特的原始自然風光和歷史悠久的人文景觀,最有特色的每年清明左右滿山遍野的杜鵑花開得如火如荼,令遊客沉醉不知歸路。

風景區:萬年台

景區概況

萬年颱風景區,位於安徽省無為縣鶴毛鄉萬年台行政村,景區內具有奇山異石、蒼松翠竹、藍天綠水、鳥語花香等獨特的原始自然風光和歷史悠久的人文景觀,最有特色的每年清明左右滿山遍野的杜鵑花開得如火如荼,令遊客沉醉不知歸路。

主要景點

水簾洞
位於萬年台景區山澗中,洞深5米、寬數十米,洞口距山頂近百米,上有飛瀑從洞口飛流直下,洞瀑相

無為縣萬年颱風景區無為縣萬年颱風景區
映,故名水簾洞。
鼻洞
位於萬年台景區,洞口4平方米,洞內面積30多平方米,因形如牛鼻而得名。
二郎神石
 位於萬年颱風景區內兩塊巨石,每塊高約20多米,直徑約5米,呈不規則圓形,相傳二郎神去西天,一傘肩挑二塊巨石,路過此地,突遇狂鳳,傘斷石落,由此得二郎神石。
滴水岩
為萬年颱風景區山頂絕壁處一長形巨石,上面長年滴水不斷,永不枯竭。傳說古代有一端莊美貌女子,剛完婚不久,一天夫君上山打柴,不幸被一餓狼叼走,只遺下一隻草鞋,從此,該女子每天坐在此地盼夫歸來,傷心落淚,後化為“滴水岩”。
新月湖
湖面約80畝,坐落於兩山之間,湖水清澈見底,湖面碧波蕩漾,湖岸綠草茵茵,兩岸松濤陣陣,春天竹影婆娑,秋天野鴨成群。遊人身臨此處,加入詩畫入境。
鴛鴦谷
位於新月湖東側。相傳古時有一對青年男女自小在此放牛,青梅竹馬,漸生愛慕之情,但男青年的父母百般阻止二人來往,說該女子有克夫相,二人被迫跳崖殉情,故稱鴛鴦谷。谷內有一鴛鴦池,由二塊巨石靠立而成。池水清澈可掬,湍流不息,是為該青年男女洗浴之地。鴛鴦谷內,泉水叮咚,懸崖上青藤纏繞,奇樹蒼翠,野果搖動。每年清明前後,峭壁上的映山紅,團團如火如荼。谷內“一線天”深邃幽靜,“巨蟬撲食”石惟妙惟肖。
延壽寺
坐落於靜屏山之峰,據寺經專家考證,該寺始建於公元1173年宋徽宗年間,當時宋徽宗巡遊私訪於廬州,途徑靜屏山小憩,即興“此乃延壽佳境”而得名。後經戰火、匪盜,幾度廢毀,於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重建,是善男信女信佛聖地。

古戲台:萬年台

位置概況

萬年台是一座古戲台,位於四川省成都市雙流縣黃龍溪古龍寺內。

古龍寺古龍寺
古龍寺正門上為戲台,名為萬年台,占地103平方米,高8米,建於清初,距今已有三百多年歷史,是黃龍溪九個戲台僅存的一個。據了解,舉凡寺廟、會館、場鎮修建萬年台,其功用都是酬神、娛賓。黃龍溪的這座萬年台,全木結構,保存完好,在全省已不多見。台前300平方米的院壩,過去是一座廣場,是古鎮歷史上集會、交易、看戲的場所。周邊看點

萬年台院壩南北,各有一棵古榕樹(也稱黃葛樹、黃桷樹),據考已有900多年歷史。傳說這兩棵樹

萬年台萬年台
是黃龍祖師來此普化百姓脫離苦海時親手所植。據說過去兩樹樹冠一度遮蔽了整個院壩。北邊古榕樹幹分岔處中央,有約二尺見方的小廟,供奉“黃桷大仙之神位”,傳說只要摸摸樹身,即能祛病消災。南邊古榕樹,盤根錯節,嚴密包裹著一座小土地廟。這兩棵古樹,廟騎樹、樹裹廟,堪稱天下一絕。可惜現在綠蔭不再,騎樹廟也正在修繕之中。
萬年台正對面,是彌勒殿,彌勒殿前,矗立著一座立千佛鐵塔。

紹興古蹟:萬年台

萬年台位於紹興市紹興縣東周村,又叫紹興瓜田廟戲台,建於明代。戲台兩面背水,戲班班船可直接靠近和戲台緊接的廂房,在水鄉舞台中獨具特色。
明朝時當地的言、余、劉、宋、繆、周共六姓重修瓜田廟(寺),並在廟(寺)建了一戲台,取名萬年台(又有稱瓜田戲台的),好稱六社笙歌,萬年台前“六社笙歌”四字便由此而得名。

紹興古蹟:萬年台紹興古蹟:萬年台
該戲台座南朝北,歷經修繕,雖遭文革,但仍保存完好。瓜田戲台為單檐歇山頂,抬梁式結構,前、後兩台,進深10.1米,面寬5.45米。前台為演員表演節目之場所,後台即為工作人員休憩換服之地。戲台四角立石質台柱,柱上置牛腿,浮雕花草文飾,台旁有眾多詩文題字,台頂還雕塑有眾多人物塑像,奇珍異獸,以致寶劍玩物,看到這些,不得不讓人讚嘆先人們的智慧。
另外,萬年台正前兩旁柱子寫有一幅對聯:五更天萬古千秋,數尺地五湖四海。戲台中間是一幅八仙過海圖,圖旁另一幅對聯寫著:瓜田舊容起新貌,太史湖畔聰漁唱。(出風)上面寫著:當代無前化事,觀中常有劇中人。(入雅)下面寫著:晉代衣冠唐代曲,古人容貌今人裝。萬年台朝南,即後台對面有河,河中船上、台旁岸邊,是看戲的好地方。此處看戲,別有一帆風味。電影《阿Q正傳》中許多背景就取鏡於此。另有紹劇等名角在此現場登台演出。港澳歸僑,觀瞻不絕。它是我們當地居民休閒娛樂的好地方。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