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拜六》

《禮拜六》

1914年6月6日是個星期六,鴛鴦蝴蝶派的重要刊物《禮拜六》在上海創刊了,由王鈍根和周瘦鵑分任編輯。《禮拜六》雜誌作為鴛鴦蝴蝶派的代表刊物,在民初文壇顯赫一時,影響極大。

基本信息

簡介

http://ent.sina.com.cn/x/2006-04-05/03271038966.html《禮拜六》

《禮拜六》周刊是鴛鴦蝴蝶派的代表性刊物。《鴛鴦蝴蝶派》亦名《禮拜六派》,是一個約定俗成的文學流派,它誕生於清末,興盛於民國初年,在二十世紀中國文學史上,鴛鴦蝴蝶派是一個不容忽視的重要存在。鴛鴦蝴蝶派是中國現代文學的重要一脈,始興於清末民初至五四新文化運動前夕。鴛鴦蝴蝶派的作品以反映都市戀愛生活及其情調的小說為主,還有武俠、偵探、黑幕、軍事、歷史、滑稽等多方面的題材,頗受市民歡迎。

歷史

《禮拜六》《禮拜六》

《禮拜六》周刊共出版二百期。創刊於一九一四年六月,至一九一六年四月初滿百期停刊。一九二一年三月復刊,又出滿百期後徹底停刊。其中所刊登的作品體裁形式多樣,作品內容以哀情及社會性質者居多數,以長篇和中篇為主。主要作者有周瘦鵑李常覺姜杏痴程小青陳小蝶王鈍根等等。
《禮拜六》為周刊,每周六準時出刊,在民國初期休閒文學刊物相對匱乏的背景下,它的問世無疑引來了讀者的濃厚興趣。每逢周六清早,《禮拜六》編輯發行部門前總是熙攘熱鬧,讀者翹首以待。周瘦鵑曾回憶:“門一開,就爭先恐後地湧進購買。這情況倒像清早爭買大餅油條一樣。”很多人在油墨散香的紙頁間和引人入勝的文字中度周末。
《禮拜六》從創刊到1916年4月出滿百期停刊,時隔5年,1921年3月復刊,又出滿百期告終。

內容

《禮拜六》《禮拜六》

1914年6月6日是個星期六,鴛鴦蝴蝶派的重要刊物《禮拜六》在上海創刊了,由王鈍根和周瘦鵑分任編輯。王鈍根在創刊號的開篇就雜誌的取名和主旨談到:“一周5天大家都在忙於職業,惟禮拜六與禮拜日乃得休暇,而讀小說也然……一編在手,萬慮都忘,勞瘁一周,安閒此日,不亦快哉!”長期以來,《禮拜六》網羅雲集了不少鴛鴦蝴蝶派的知名作家,如張恨水、周瘦鵑、李常寬、姜杏痴、陳小蝶、包天笑李涵秋等,他們的作品以長篇或中篇為主,代表作有《啼笑因緣》、《孽海疑雲》、《劍膽蕭心》、《恐怖窟》、《大千世界》、《讀書小記》、《靜香樓筆記》等,中國都市通俗文學由此濫觴。另外,雜誌上還經常可見歐美名家優秀短篇小說的翻譯作品,這在當時具有一定的開創性。因《禮拜六》的誕生及其重要地位,所以鴛鴦蝴蝶派又被俗稱為“禮拜六派”。

言情小說是《禮拜六》的主打品種,還分出了“艷情”“哀情”“怨情”“懺情”“苦情”“俠情”等等名目,翻開任何一期《禮拜六》,都是“痴情一片”,迎合了普通市民的閱讀趣味。

創辦背景

《禮拜六》的產生,與都市讀者群的產生,有著很大的關係。都市市民不同於鄉村農民,眼界相對開闊,生活相對獨立,求知慾望增強,又有固定的下班和周末時間,而文化程度也相對高一些,這就有了以文學閱讀消遣娛樂的需求。

發刊詞

《禮拜六》《禮拜六》

在《禮拜六》創刊號的第一面,有一篇發刊詞性質的文字,這樣寫道:
或問子為小說周刊,何以不名禮拜一、禮拜二、禮拜三、禮拜四、禮拜五,而必曰禮拜六也?余曰:禮拜一、禮拜二、禮拜三、禮拜四、禮拜五,人皆從事於職業,惟禮拜六與禮拜日,乃得休暇而讀小說也。然則何以不名禮拜日,而必名禮拜六也?余曰:禮拜日多停止交易,故以禮拜六下午發行之,使人先睹為快也。或又曰:禮拜六下午之樂事多矣,人豈不欲往戲園顧曲,往酒樓覓醉,往平康買笑,而寧寂寞寡歡踽踽然購讀汝之小說耶?余曰:不然,買笑耗金錢,覓醉礙衛生,顧曲苦喧囂,不若讀小說之省儉而安樂也。且買笑覓醉顧曲其為樂轉瞬即逝,不能繼續以至明日也。讀小說則以小銀元一枚,換得新奇小說數十篇,游倦歸齋挑燈展卷,或與良友抵掌評論,或伴愛妻並肩互讀。意興稍闌,則以其餘留於明日讀之。晴曦照窗,花香入坐,一編在手,萬慮都忘,勞瘁一周,安閒此日,不亦快哉!……
這段文章實在是好,既做了廣告,又渲染了讀小說之佳妙,更寫出了當時新興的都市市民理想的周末情狀。那時還無新式標點,只以圈點斷句,標點是筆者抄錄時所加的。它雖為淺近文言,其實與白話已無多大區別,抄下這么多,也可與林語堂一派的文風相比照。當然,更重要的,是它明白無誤地寫出了自己的辦刊宗旨——這樣的文學,正是用以與“戲園顧曲”“酒樓覓醉”“平康買笑”爭奪市場的。

考慮市場

《禮拜六》在辦刊的過程中,不斷調整自己,以向新的讀者趣味靠攏;而新文學陣營中人卻在辦刊時,不自覺地吸取了“禮拜六派”的種種舊習,從而受到了更廣泛的讀者群的青睞。這裡肯定有一隻“看不見的手”在操縱——這不是上帝,不是宿命,而是市場。辦刊者多少總要考慮到市場,市場則更會誘人改變。

評價

《禮拜六》《禮拜六》

《禮拜六》是鴛鴦蝴蝶派的大本營。它的出版贅言也可以是鴛鴦蝴蝶派的創作宣言。文學本來有教化功能、認識功能、審美功能,而它強調的是其娛樂功能,意在充分發揮文學讀物的消遣作用。所謂"一編在手,萬慮都忘,勞瘁一周,安閒此日,不亦快哉",便是它的出版宗旨。
《禮拜六》多刊登才子佳人的言情小說,投合市民口味。每期銷行兩萬份,成功地實現了我國早期雜誌的商業運作。《禮拜六》兩度在雜誌界中出現,兩度引起上海小說雜誌的中興。
《禮拜六》雜誌及鴛鴦蝴蝶派的創作,20世紀20年代和80年代兩度在文學界和期刊界引起較大爭議。對外界關於這個雜誌有淫穢內容的非議,王純銀曾大聲痛斥:"有人以禮拜六與市上淫穢小說等量齊觀,我直欲抉其眸子!"周瘦鵑幾十年後還力言"並沒有把誨淫誨盜的來毒害讀者"。

目錄

《禮拜六》《禮拜六》

禮拜六:第一冊《第一期小說》
禮拜六:第二冊《第十一期小說》
禮拜六:第三冊《第二十一期小說》
禮拜六:第四冊《第三十一期小說》
禮拜六:第五冊《第四十一期小說》
禮拜六:第六冊《第五十一期小說》
禮拜六:第七冊《第六十一期》
禮拜六:第八冊《第七十一期》
禮拜六:第九冊《第八十一期》
禮拜六:第十冊《第一百零一期》
禮拜六:第十一冊《第一百十一期》
禮拜六:第十二冊《第一百二十一期》
禮拜六:第十三冊《第一百三十一期》
禮拜六:第十四冊《第一百四十一期》
禮拜六:第十五冊《第一百五十一期 復活紀念號增刊》
禮拜六:第十六冊《第一百五十六期》
禮拜六:第十七冊《第一百六十一期》
禮拜六:第十八冊《第一百七十五期》
禮拜六:第十九冊《第一百八十一期》
禮拜六:第二十冊《第一百九十一期》

民國期刊

“民國雜誌”指1912年至1949年10月1日前出版發行的雜誌、期刊等。它的內容反映了我國近現代政治、經濟、文化、科技、軍事等諸領域的歷史發展軌跡。20世紀50年代的北京琉璃廠和上海福州路文化街上,民國雜誌賣價只有幾角、幾分錢一本,如今作為收藏品已升值到十幾元至近百元,且堂而皇之進入拍賣殿堂,成了收藏家手中的珍品,其價值亦隨之登上新台階,令人刮目相看。
《科學畫報》
《觀察》
《時與文》
《展望》
《國訊》
《柯達商報》
《孔教會雜誌》
《國際新聞周報》
《浙江潮》[民國期刊]
《不忍》
《文學界》
《時與潮》
《時代精神》
《大眾》
《南風》
《月華》
《再生》[民國期刊]
《青年界》
《每周情報》
《風雨談》
《金鋼鑽》
《黑白》[民國期刊]
《天地人》[民國期刊]
《文潮》
《文友》[民國期刊]
《永安月刊》
《作家》
《孤軍》[民國期刊]
《禮拜六》
《學燈》
《新壘》
《史地學報》
《人世間》
《新醫藥刊》
《小說大觀》
《生活教育》
《國藥新聲》
《讀書與出版》
《拓荒者》[民國期刊]
《紫羅蘭》[韓雪歌曲]
《紅玫瑰》[民國期刊]
《南國》[民國期刊]
《文章》[民國期刊]
《宇宙風》
《晨報副鐫》
《新語林》
《郵友》
《中國紡織學會會刊》
《經濟導報》
《教育與民眾》
《經濟導報周刊》
《經濟周刊》
《時與文》
《評論報》
《文萃》
《社會新聞》
《新社會半月刊》
《新月》
《新潮》
《新青年》
《月月小說》
《金剛鑽》
《矛盾》
《香艷雜誌》
《金屋》
《眉語》
《海潮音》
《民間報》
《集美周刊》
《民俗》
《正中》
《社會之花》
《北洋周刊》
《抗戰》
《烽火》[民國期刊]
《海燕》
《中國工人》
《青鶴》
《戰士》[民國期刊]
《經史關係》
《燕京學報》
《小說林》
《中國評論周報》
《水產月刊》
《秦鍾》
《犁頭》
《上海醫報》
《文藝陣地》
《百病自療》
《農業論壇》
《總動員》
《生存》[民國期刊]
《夜鶯》[民國期刊]
《中國學生》
《政治周報》
《社會科學論叢》
《醫事雜誌》
《新中華》
《音樂教育》
《旅行雜誌》
《禹貢》[民國期刊]
《新生》[民國期刊]
《食貨》
《主日學校期刊》
《近思》
《青年公論》
《中央周刊》
《曙光》[民國期刊]
《魯迅風》
《古今》
《世紀評論》
《故宮周刊》
《政衡》
《飯後鍾》
《上海無線電》
《故宮》[民國期刊]
《文學周報》
《紅旗周報》
《工程界》
《南洋史料》
《國際文化》
《大眾醫學》
《國風》[民國期刊]
《中國童子軍》
《青運文獻》
《立言畫刊》
《新潮》
《友誼》[民國期刊]
《萬象》
《文瀾學報》
《生活》[民國期刊]
《啟示》[民國期刊]
《南京中央日報》
《茶話》
《南社湘集》
《實報》
《出版周刊》

《小說月刊》
《中流》
《譯文》
《現代評論》
《光明》
《國文月刊》
《文學》
《太白》
《現實文學》
《詞學季刊》
《東方雜誌》
《譯報周刊》
《逸經》
《中國新書月報》
《讀書生活》
《星期六》[民國期刊]
《世界知識》
《大道》[民國期刊]
《制言》
《吾友》
《平明雜誌》
《國民雜誌》
《紅雜誌》
《麒麟》
《聖經報》
《東北文化月報》
《庸言》
《農業通訊》
《農報》
《進展月刊》
《我存雜誌》
《中原》[民國期刊]
《新生路》
《文壇》
《學林雜誌》
《更生》
《大中華》
《砥柱》
《新認識》
《橄欖月刊》
《新光雜誌》
《莽原》
《中國建設》
《增濤》
《質文》
《實業金融》
《文藝月報》
《中國工業》
《說文月刊》
《希望月刊》
《金屋》
《文華》
《矛盾》[民國期刊]
《中建半月刊》
《長壽》
《時兆》
《高爾基研究年刊》
《文藝春秋》
《中華圖書館協會會報》
《人物雜誌》
《廣西文獻期刊》
《氣象研究所集刊》
《中華英文周報》
《統計月報》
《統計界簡訊》
《化學世界》
《中國文摘》
《快樂家庭》
《新少年》

《敬佛月刊》
《觀宗概況》
《大乘月刊》
《中日密教》
《佛學周刊》
《連漏聲》
《大佛學報》
《宜昌佛教居士林林刊》
《西藏班禪駐京辦公處月
《威音》
《頻伽音》
《仁智林叢刊》
《佛化周刊》
《微妙聲月刊》
《弘慈佛學院年刊》
《南瀛佛教會會報》
《北平佛教會月刊》
《東方文化》
《建設》
《亞洲世紀》
《創造月刊》
《中央邊報》
《現代法學月刊》
《朝花》
《新學生》
《千秋》[民國期刊]
《見聞》
《永生》[民國期刊]
《小說季報》
《染化》
《台樟通訊》
《中堅》
《土本工程》
《五洲》
《健美運動》
《生活星期刊》
《軍聲》
《氣象季刊》
《突進》
《風土什志》
《海濤》
《進步青年》
《勵志》
《讀書通訊》
《大俠魂》
《政治周刊》
《國聞周報》
《川康建設》
《西北風》
《時事類編》
《野草》[民國期刊]
《大千》
《航務通訊》
《科學》[民國期刊]
《水星》
《英語周刊》
《西風》[民國期刊]
《土書集刊》
《共產黨人》
《中國稻作》
《突崛》
《地質評論》
《家庭周刊》
《學藝彙刊》
《廣播周報》
《教育通訊》
《中學生》
《科學大眾》
《時代》[民國期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