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華》

《月華》

月華,民國18年(即1929年)11月,由位於北平東四牌樓的成達師範學校主辦,北平月華社編輯部編輯,至第三捲起由北平月華報社主編。該刊幾經周折,曾於1937年5月後休刊,1938年4月遷至桂林復刊,1942年12月再次休刊,1946年1月在重慶再次復刊,卷期續前。1947年6月又重新將辦公地點遷至北平。該刊1947年6月以前,為旬刊,後改為月刊出版。該刊出至1948年6月,也即在該刊創辦第20年時,4、5、6三個月合刊出版後終刊。

基本信息

刊物簡介

《月華》創刊號《月華》創刊號

中國伊斯蘭教綜合性學術刊物。1927年1月在北平創刊。原為旬刊,1947年改為月刊,由設在成達師範學校的“月華報社”編輯出版,主編趙振武。抗日戰爭時期曾遷至桂林、重慶,一度停刊。1947年遷回北平繼續出版發行。其第1、2兩卷為報紙形式,8開,4個版面。自第3捲起改作雜誌形式。原以卷期計算,自1947年變月刊後改以年度計算。

內容介紹

該刊主要登載伊斯蘭教學術文化方面的論文和資料,內容包括中國伊斯蘭文化之演進、伊斯蘭學術思想之研究、中國各地穆斯林情況調查、中國伊斯蘭教史料、伊斯蘭國家的歷史及現狀、回民教育問題等,是國內探討伊斯蘭學術文化的一個重要論壇,該刊登載過金吉堂的《中國回教歷史問題》、馬心泉的《中國回教教育的過去、現在與將來》、王靜齋的《中國回教掌故》、馬松亭的《回教與人生》、《中國回教的現狀》、尹伯清的《王浩然阿訇傳》、傅統先的—《追求中的真宰》,以及龐士謙譯作《回教法學史,和馬堅譯作《認主學大綱》等許多重要學術性文章。此外,還連載了《全國清真寺調查表》和《北京市清真寺調查》,收集和保存了大批珍貴的歷史資料.該刊欄目除論著、調查、譯叢外,還辟有社論、時事述評、育論坫壇、學術講座、講演錄、回教世界、筆記、史料及文藝等專欄。每期刊首都刊有一段“古蘭詮注”。

背景資料

1936年曾出過一期《北平教案始末》。該刊還報導海內外專題訊息,篇末附有《中外教聞》和《穆民寫真》。在遷出北平以前,該刊刊首還經常登載學術活動及清真寺照片。在抗日戰爭時期,該刊雖處境困難。但仍刊登了大量宣傳抗日救國的文章和報導,並公布了發表文章的立論原則為:“激勵回民之國民氣節,發揚回教殺身成仁之抗戰美德,說明抗戰建國必能成功之理由,聯絡回教世界,俾得國際上之同情,而予侵略者以政治上、經濟上打擊。”

該刊是辛亥革命後,中國穆斯林先進知識分子為振興民族,弘揚教義,致力文化建設,維護民族合法權益而興辦的輿論陣地。它在介紹伊斯蘭學術文化,啟迪民智,增進民族團結,宣傳愛國主義等方面,做出了很大貢獻。

刊物宗旨

創刊初始就遵循六大宗旨:

發揮回教適合現代潮流之精義;介紹世界各地回民之訊息;增進中國回民之知識與地位;解釋回教新舊派別之誤會;發展中國回民之國家觀念;提倡中國回民之教育及生計。

總之,該刊創刊就是為了宣傳回教文化、介紹回教教義、報導回教世界動態、研究中國回教史。同時,也是更重要的一點,該刊創辦意圖就是倡議中華各民族要團結聯合起來,組成強大的力量,來對付外侵,對付龐大的帝國主義者。該刊反對“民族自決和獨立”,強調共融和合作。該刊將伊斯蘭回教之釋義理解為和平,同時也認為“孫中山先生理想中之大同世界”是為和平,人類最熱切的希望也是為了和平,並提出“如何實現真正和平”是“現代吾人所負最大之責任”。

該刊自始至終都是遵循回教教義,遵循民族團結這一大的基本方向。該刊辦刊之初曾以講述宗教性文章為主,後不斷更新開設了多個欄目,如古蘭譯解、論著、譯叢、回教世界、調查、特載、哲學講座、穆民寫真、教義、紀事、史料、筆記等等。該刊創辦人馬振五先生、馬雲亭先生、馬少雲先生經常為該刊撰寫評論文章。另外,馬毓貴、李廷弼、馬宏毅、士謙、唐柯三、愚公、夢揚、李德俊等也是該刊主要作者。本次收藏了該刊自1929年11月至1948年6月的內容。

民國期刊

“民國雜誌”指1912年至1949年10月1日前出版發行的雜誌、期刊等。它的內容反映了我國近現代政治、經濟、文化、科技、軍事等諸領域的歷史發展軌跡。20世紀50年代的北京琉璃廠和上海福州路文化街上,民國雜誌賣價只有幾角、幾分錢一本,如今作為收藏品已升值到十幾元至近百元,且堂而皇之進入拍賣殿堂,成了收藏家手中的珍品,其價值亦隨之登上新台階,令人刮目相看。
《科學畫報》
《觀察》
《時與文》
《展望》
《國訊》
《柯達商報》
《孔教會雜誌》
《國際新聞周報》
《浙江潮》[民國期刊]
《不忍》
《文學界》
《時與潮》
《時代精神》
《大眾》
《南風》
《月華》
《再生》[民國期刊]
《青年界》
《每周情報》
《風雨談》
《金鋼鑽》
《黑白》[民國期刊]
《天地人》[民國期刊]
《文潮》
《文友》[民國期刊]
《永安月刊》
《作家》
《孤軍》[民國期刊]
《禮拜六》
《學燈》
《新壘》
《史地學報》
《人世間》
《新醫藥刊》
《小說大觀》
《生活教育》
《國藥新聲》
《讀書與出版》
《拓荒者》[民國期刊]
《紫羅蘭》[韓雪歌曲]
《紅玫瑰》[民國期刊]
《南國》[民國期刊]
《文章》[民國期刊]
《宇宙風》
《晨報副鐫》
《新語林》
《郵友》
《中國紡織學會會刊》
《經濟導報》
《教育與民眾》
《經濟導報周刊》
《經濟周刊》
《時與文》
《評論報》
《文萃》
《社會新聞》
《新社會半月刊》
《新月》
《新潮》
《新青年》
《月月小說》
《金剛鑽》
《矛盾》
《香艷雜誌》
《金屋》
《眉語》
《海潮音》
《民間報》
《集美周刊》
《民俗》
《正中》
《社會之花》
《北洋周刊》
《抗戰》
《烽火》[民國期刊]
《海燕》
《中國工人》
《青鶴》
《戰士》[民國期刊]
《經史關係》
《燕京學報》
《小說林》
《中國評論周報》
《水產月刊》
《秦鍾》
《犁頭》
《上海醫報》
《文藝陣地》
《百病自療》
《農業論壇》
《總動員》
《生存》[民國期刊]
《夜鶯》[民國期刊]
《中國學生》
《政治周報》
《社會科學論叢》
《醫事雜誌》
《新中華》
《音樂教育》
《旅行雜誌》
《禹貢》[民國期刊]
《新生》[民國期刊]
《食貨》
《主日學校期刊》
《近思》
《青年公論》
《中央周刊》
《曙光》[民國期刊]
《魯迅風》
《古今》
《世紀評論》
《故宮周刊》
《政衡》
《飯後鍾》
《上海無線電》
《故宮》[民國期刊]
《文學周報》
《紅旗周報》
《工程界》
《南洋史料》
《國際文化》
《大眾醫學》
《國風》[民國期刊]
《中國童子軍》
《青運文獻》
《立言畫刊》
《新潮》
《友誼》[民國期刊]
《萬象》
《文瀾學報》
《生活》[民國期刊]
《啟示》[民國期刊]
《南京中央日報》
《茶話》
《南社湘集》
《實報》
《出版周刊》

《小說月刊》
《中流》
《譯文》
《現代評論》
《光明》
《國文月刊》
《文學》
《太白》
《現實文學》
《詞學季刊》
《東方雜誌》
《譯報周刊》
《逸經》
《中國新書月報》
《讀書生活》
《星期六》[民國期刊]
《世界知識》
《大道》[民國期刊]
《制言》
《吾友》
《平明雜誌》
《國民雜誌》
《紅雜誌》
《麒麟》
《聖經報》
《東北文化月報》
《庸言》
《農業通訊》
《農報》
《進展月刊》
《我存雜誌》
《中原》[民國期刊]
《新生路》
《文壇》
《學林雜誌》
《更生》
《大中華》
《砥柱》
《新認識》
《橄欖月刊》
《新光雜誌》
《莽原》
《中國建設》
《增濤》
《質文》
《實業金融》
《文藝月報》
《中國工業》
《說文月刊》
《希望月刊》
《金屋》
《文華》
《矛盾》[民國期刊]
《中建半月刊》
《長壽》
《時兆》
《高爾基研究年刊》
《文藝春秋》
《中華圖書館協會會報》
《人物雜誌》
《廣西文獻期刊》
《氣象研究所集刊》
《中華英文周報》
《統計月報》
《統計界簡訊》
《化學世界》
《中國文摘》
《快樂家庭》
《新少年》

《敬佛月刊》
《觀宗概況》
《大乘月刊》
《中日密教》
《佛學周刊》
《連漏聲》
《大佛學報》
《宜昌佛教居士林林刊》
《西藏班禪駐京辦公處月
《威音》
《頻伽音》
《仁智林叢刊》
《佛化周刊》
《微妙聲月刊》
《弘慈佛學院年刊》
《南瀛佛教會會報》
《北平佛教會月刊》
《東方文化》
《建設》
《亞洲世紀》
《創造月刊》
《中央邊報》
《現代法學月刊》
《朝花》
《新學生》
《千秋》[民國期刊]
《見聞》
《永生》[民國期刊]
《小說季報》
《染化》
《台樟通訊》
《中堅》
《土本工程》
《五洲》
《健美運動》
《生活星期刊》
《軍聲》
《氣象季刊》
《突進》
《風土什志》
《海濤》
《進步青年》
《勵志》
《讀書通訊》
《大俠魂》
《政治周刊》
《國聞周報》
《川康建設》
《西北風》
《時事類編》
《野草》[民國期刊]
《大千》
《航務通訊》
《科學》[民國期刊]
《水星》
《英語周刊》
《西風》[民國期刊]
《土書集刊》
《共產黨人》
《中國稻作》
《突崛》
《地質評論》
《家庭周刊》
《學藝彙刊》
《廣播周報》
《教育通訊》
《中學生》
《科學大眾》
《時代》[民國期刊]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