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周刊》

《故宮周刊》

《故宮周刊》是1929年10月10日故宮博物院院長易培基先生為慶祝故宮博物院建院四周年而出版的刊物。它對故宮珍藏、建築、陳設等都有生動記錄。這裡僅對《故宮周刊》的首任主編吳景洲先生作一簡介。

基本信息

簡介

《故宮周刊》創刊於民國十八年(1929年)十月十日故宮博物院成立四周年之際,由故宮博物院編輯出版,至1936年4月出版到第510期後停刊,合訂本至二十一冊止。道林紙八開平裝,珂羅版精印。周刊文圖並茂,內容豐富,印刷精良,全面報導介紹故宮博物院所珍藏的歷代帝王后妃像以及晉唐宋元時期極其珍貴的書畫,是迄今為止最完備的書畫周刊,具有較大的文獻數據價值。《故宮周刊》曾出增刊六種,均為紀念雙十節特刊。上世紀八十年代,上海書店將全套周刊按原來開本影印成三厚冊精裝本,印量較小,大多為專業機構訂購,時下影印本亦少見。此次陸儼少收藏《故宮周刊》合訂本為民國原版精印,共三冊,分別為第二冊、第十三冊、第十五冊,另有《故宮周刊》雙十號一冊,共四冊,均為民國時原版,封面上還有陸儼少手書要目,極具文獻收藏價值。

封面陸儼少題《故宮周刊》要目: 1.梁楷潑墨仙人 羣峰雪霽 長江萬里 宋人法書 宋元明人畫冊 宋元並欵紈扇 仇英竹下聽泉 文嘉石湖秋色 巨然秋山問道圖 2.唐寅江南農事 崔白蘆汀宿雁 吳鎮秋江漁隱 衛九鼎洛神圖 陳洪綬倚杖閒情圖 宋人捕魚圖 崔子忠蘇軾留帶圖 李衎雙松圖 雍正耕織圖 宋人寒林圖 定武蘭亭 3.宋四家法書 夏珪西湖柳艇 林椿果熟來禽 江參千里江山卷一至十二 李唐乳牛圖4.唐盧鴻草堂十志圖 宋人風水二十景

創刊者簡介

《故宮周刊》《故宮周刊》
吳瀛(1891年---1959年),字景洲,江蘇常州人,出身世代書香家庭,其父吳稚英任職清朝著名洋務派領袖張之洞幕府。景洲先生畢業於張之洞創辦的湖北方言學堂,英文專業。景洲先生不僅有精湛的國學基礎,而且有深厚的西畫及傳統畫功底,可謂學貫中西。他曾任京都市政都辦公署坐辦(相當市府秘書長),27歲便以其出類拔萃的學識參與創建故宮博物院,任常務委員、古物審查專門委員,並擔任《故宮書畫集》、《故宮周刊》首任主編。解放後被陳毅元帥聘為上海市人民政府文物管 理委員會古物鑑別委員,董必武先生曾親自登門拜訪。

進步的思想

《故宮周刊》《故宮周刊》

吳景洲先生早年受孫中山革命的影響,具有強烈的愛國民主思想。景洲先生的舅父莊蘊寬先生曾擔任1925年至1927年故宮博物院臨時董事會董事和“維持會”副會長。由於這一層關係及其後首任故宮博物院院長易培基的邀請,景洲先生被聘到故宮博物院兼職,參與了“清室善後委員會”對清宮財產的清點和博物院的創建工作。1926年,曾任“故宮博物院維持會”常務委員。1928年,南京國民政府特派易培基為“接收北平故宮博物院委員”,易先生因病不克北上,電囑馬衡、景洲先生等為代辦,與奉系軍閥操縱下的“故宮博物院管理委員會”辦理交接。1929年,易培基被正式批准為院長,景洲先生擔任“古物審查會專門委員”。1931年,鑒於日本帝國主義已占我東北,華北危急,為保護文物安全,故宮博物院遂決定精選部分文物南遷,景洲先生參與其事,為首批南遷文物監運員。直至1933年,易院長為人中傷,以“故宮盜寶案”被迫辭職,他才不得已而離開了故宮。

故宮博物院的最初十年,是風風雨雨狂飈迭起的十年。為了保護這個幼弱的民主革命新生兒不致在搖籃里就遭到扼殺,許多愛國民主人士、專家教授及當時故宮同仁,冒著被綁架、坐牢、暗箭中傷等危險,四處奔走呼號,與各種惡勢力展開了不屈不撓的鬥爭。在這場民主與封建、進步與倒退、正義與罪惡的鬥爭中,景洲先生始終是“以保存數千年文化淵藪為職志”,站在鬥爭的最前列,作出了突出的貢獻。他所撰寫的《故宮博物院五年經過記》,不但真實地記述了最初的艱難創業歷史,同時也洋溢著他一片愛國主義的熱忱。

主要成就

《故宮周刊》《故宮周刊》

擅長漫畫、短篇連環畫。曾在上海美專學習,1940年加入新四軍在解放軍中做美術工作。歷任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編輯,《漫畫》編輯部主任,中國美術館展覽陳列部副主任。作品有《紅軍的媽媽》、《抗美援朝的怒火》等。

民國期刊

“民國雜誌”指1912年至1949年10月1日前出版發行的雜誌、期刊等。它的內容反映了我國近現代政治、經濟、文化、科技、軍事等諸領域的歷史發展軌跡。20世紀50年代的北京琉璃廠和上海福州路文化街上,民國雜誌賣價只有幾角、幾分錢一本,如今作為收藏品已升值到十幾元至近百元,且堂而皇之進入拍賣殿堂,成了收藏家手中的珍品,其價值亦隨之登上新台階,令人刮目相看。
《科學畫報》
《觀察》
《時與文》
《展望》
《國訊》
《柯達商報》
《孔教會雜誌》
《國際新聞周報》
《浙江潮》[民國期刊]
《不忍》
《文學界》
《時與潮》
《時代精神》
《大眾》
《南風》
《月華》
《再生》[民國期刊]
《青年界》
《每周情報》
《風雨談》
《金鋼鑽》
《黑白》[民國期刊]
《天地人》[民國期刊]
《文潮》
《文友》[民國期刊]
《永安月刊》
《作家》
《孤軍》[民國期刊]
《禮拜六》
《學燈》
《新壘》
《史地學報》
《人世間》
《新醫藥刊》
《小說大觀》
《生活教育》
《國藥新聲》
《讀書與出版》
《拓荒者》[民國期刊]
《紫羅蘭》[韓雪歌曲]
《紅玫瑰》[民國期刊]
《南國》[民國期刊]
《文章》[民國期刊]
《宇宙風》
《晨報副鐫》
《新語林》
《郵友》
《中國紡織學會會刊》
《經濟導報》
《教育與民眾》
《經濟導報周刊》
《經濟周刊》
《時與文》
《評論報》
《文萃》
《社會新聞》
《新社會半月刊》
《新月》
《新潮》
《新青年》
《月月小說》
《金剛鑽》
《矛盾》
《香艷雜誌》
《金屋》
《眉語》
《海潮音》
《民間報》
《集美周刊》
《民俗》
《正中》
《社會之花》
《北洋周刊》
《抗戰》
《烽火》[民國期刊]
《海燕》
《中國工人》
《青鶴》
《戰士》[民國期刊]
《經史關係》
《燕京學報》
《小說林》
《中國評論周報》
《水產月刊》
《秦鍾》
《犁頭》
《上海醫報》
《文藝陣地》
《百病自療》
《農業論壇》
《總動員》
《生存》[民國期刊]
《夜鶯》[民國期刊]
《中國學生》
《政治周報》
《社會科學論叢》
《醫事雜誌》
《新中華》
《音樂教育》
《旅行雜誌》
《禹貢》[民國期刊]
《新生》[民國期刊]
《食貨》
《主日學校期刊》
《近思》
《青年公論》
《中央周刊》
《曙光》[民國期刊]
《魯迅風》
《古今》
《世紀評論》
《故宮周刊》
《政衡》
《飯後鍾》
《上海無線電》
《故宮》[民國期刊]
《文學周報》
《紅旗周報》
《工程界》
《南洋史料》
《國際文化》
《大眾醫學》
《國風》[民國期刊]
《中國童子軍》
《青運文獻》
《立言畫刊》
《新潮》
《友誼》[民國期刊]
《萬象》
《文瀾學報》
《生活》[民國期刊]
《啟示》[民國期刊]
《南京中央日報》
《茶話》
《南社湘集》
《實報》
《出版周刊》

《小說月刊》
《中流》
《譯文》
《現代評論》
《光明》
《國文月刊》
《文學》
《太白》
《現實文學》
《詞學季刊》
《東方雜誌》
《譯報周刊》
《逸經》
《中國新書月報》
《讀書生活》
《星期六》[民國期刊]
《世界知識》
《大道》[民國期刊]
《制言》
《吾友》
《平明雜誌》
《國民雜誌》
《紅雜誌》
《麒麟》
《聖經報》
《東北文化月報》
《庸言》
《農業通訊》
《農報》
《進展月刊》
《我存雜誌》
《中原》[民國期刊]
《新生路》
《文壇》
《學林雜誌》
《更生》
《大中華》
《砥柱》
《新認識》
《橄欖月刊》
《新光雜誌》
《莽原》
《中國建設》
《增濤》
《質文》
《實業金融》
《文藝月報》
《中國工業》
《說文月刊》
《希望月刊》
《金屋》
《文華》
《矛盾》[民國期刊]
《中建半月刊》
《長壽》
《時兆》
《高爾基研究年刊》
《文藝春秋》
《中華圖書館協會會報》
《人物雜誌》
《廣西文獻期刊》
《氣象研究所集刊》
《中華英文周報》
《統計月報》
《統計界簡訊》
《化學世界》
《中國文摘》
《快樂家庭》
《新少年》

《敬佛月刊》
《觀宗概況》
《大乘月刊》
《中日密教》
《佛學周刊》
《連漏聲》
《大佛學報》
《宜昌佛教居士林林刊》
《西藏班禪駐京辦公處月
《威音》
《頻伽音》
《仁智林叢刊》
《佛化周刊》
《微妙聲月刊》
《弘慈佛學院年刊》
《南瀛佛教會會報》
《北平佛教會月刊》
《東方文化》
《建設》
《亞洲世紀》
《創造月刊》
《中央邊報》
《現代法學月刊》
《朝花》
《新學生》
《千秋》[民國期刊]
《見聞》
《永生》[民國期刊]
《小說季報》
《染化》
《台樟通訊》
《中堅》
《土本工程》
《五洲》
《健美運動》
《生活星期刊》
《軍聲》
《氣象季刊》
《突進》
《風土什志》
《海濤》
《進步青年》
《勵志》
《讀書通訊》
《大俠魂》
《政治周刊》
《國聞周報》
《川康建設》
《西北風》
《時事類編》
《野草》[民國期刊]
《大千》
《航務通訊》
《科學》[民國期刊]
《水星》
《英語周刊》
《西風》[民國期刊]
《土書集刊》
《共產黨人》
《中國稻作》
《突崛》
《地質評論》
《家庭周刊》
《學藝彙刊》
《廣播周報》
《教育通訊》
《中學生》
《科學大眾》
《時代》[民國期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