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民國期刊]

《生活》[民國期刊]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鄒韜奮主持的《生活》周刊是民國時期發行量最大的都市通俗文化生活雜誌之一.圍繞青年男女社交公開等問題,刊發了大量文章.這些文章在贊同青年男女社交公開的同時,指出了社會過渡時期男女社交公開所帶來的危險和流弊,並對如何避免異性交往中的危險和流弊提出了相應建議,反映了民國初年《生活》周刊等社會輿論對於這一問題客觀理性、中庸進步的態度和立場。

基本信息


簡介

1937年1月在《生活》雜誌上出現的毛澤東。1937年1月在《生活》雜誌上出現的毛澤東。
《生活》雜誌由《時代》的創辦人盧斯於1936年11月19日在紐約創辦。在創刊兩個月後,於1937年1月25日出版的這期雜誌,從第9頁起用數頁篇幅發表了一組照片,標題是《中國漂泊的共產黨人的首次亮相》。這些照片的作者,是美國記者斯諾,幾個月前他剛完成在陝北“匪區”的探險,從紅色首都保全(今志丹縣)回到北平。
毛澤東的大幅照片在第9頁上發表。在斯諾為毛澤東拍攝的所有照片中,這張頭戴八角帽、神情沉著、面容清瘦的肖像無疑最為著名。毛澤東喜蓄長發,從來不愛戴帽子,斯諾為拍照而特意將自己頭上的八角帽戴在了毛澤東頭上。拍照時,一位來自美國的醫生也在現場,他就是後來長期生活在中國的馬海德。1960年,斯諾重訪中國時,馬海德又回憶起當年情形,“在周圍的人里,只有你給毛澤東戴過一頂帽子。那時,他的頭髮很長,而他又不肯戴帽子。……只有你的那頂帽子還像個軍帽。這就是毛澤東的一幅最好的照片由來。多少年來,它出現在書籍、報刊中,現在它被收藏在革命博物館。”馬海德說得不錯。斯諾拍攝的這張毛澤東肖像,真的成了經典照片。在“文革”中,它在中國廣為印刷發行,到處張貼,家喻戶曉。不過,當它第一次與西方讀者見面時,《生活》只有這樣一個簡略說明:“毛是他的名字,他的頭值25萬美元。”

風骨

民國雜誌民國雜誌

《生活》: “有中國人的地方,就有《生活》周刊”,如此輝煌一舉,傳閱九州,《生活》締造了一個傳奇,而其締造者鄒韜奮自己締造了自己的傳奇。這是一個純粹的雜誌人,一個堅守的言論者,俞月亭在《韜奮論》里說道:“韜奮從1926年10月接辦《生活》周刊,到1944年病逝,18年中,除卻6次流亡,實際從事新聞工作的時間不到12年。而其中,主編《生活》周刊的時間將近7年”。
“暗示人生修養,喚起服務精神,力謀社會改造”。初期不盡人意的現狀,在走韜奮不懈的奮鬥和精明的經營里逐漸舉起了《生活》的大旗。一如地獨出心裁,一如地把握讀者,《生活》周刊在新聞界裡,締造了品質和銷量的神話。貼近民眾的責任感,使得《生活》更加展現出一種獨立的姿態和為民說話的使命。“讓無力者有力”, “依最近趨勢,材料內容尤以時事為中心,希望用新聞學的眼光,為中國造成一種言論公正、評述精當的周刊”。
對貪官腐敗的揭露,對社會弊端的批判,對抗日救國的宣傳、對無力人民的關懷,《生活》周刊的責任和理性樹立起一種雜誌的榜樣,在政府當局加以控制和打壓下,《生活》猶如現在讀者的“翻牆”,通過各種手段,在禁止郵寄的指令以促其衰亡的當局控制下,《生活》在讀者的熱心幫助下,繞過軍警監視,繼續履行著自己的使命。《生活》周刊的“屢屢出軌”,使得其終究面臨了被停刊的命運,在《生活》最後一期——1933年第八卷50期上,胡愈之執筆《最後的幾句話》:“統治者的利劍可以斷絕民眾文字上的聯繫,而不能斷絕精神意識上的聯繫。人類的全部歷史記載著,民眾的利益永遠戰勝了一切”。
為《生活》的精神延續,為自由言論和民眾訴求奮鬥不息,原是實業家,因《生活》而與鄒韜奮結下深厚友誼的杜重遠再次舉起《新生》的大旗,來繼續《生活》。可是正如《雜誌民國:刊物里的時代風雲》作者周為筠在書中所說:“一個敢於直面現實政治的刊物,最終會因觸犯當局而被強行封殺,這是每個專制時代難以逃脫的命運”,《新生》光芒出現就被查封,杜重遠被投入大牢。

停辦

上活生活月刊社出版於民國36年(西曆1947年)出版的《生活》月刊創刊號上活生活月刊社出版於民國36年(西曆1947年)出版的《生活》月刊創刊號

民國15年(1926年)10月起由鄒韜奮接任主編的《生活》周刊,在民國21年(1932年)3月5日,鄒韜奮根據讀者來信,在《生活》周刊第七卷第九期上正式提出《創辦生活日報之建議》,繼之又刊出《生活日報社股分公司章程》,規定由生活周刊社出資3000元,擔任無限責任股東,正式開始集資。讀者聞訊,積極投資。建議書發表僅10天,已認股4萬元,1個月左右,已達15萬元,投資者多數是只認1股2股的下層平民。鄒韜奮等人加緊制定計畫、購置設備配備幹部等準備工作,並隨時將籌備情況在《生活》周刊上報告讀者。擬議中的《生活日報》編撰、經營幹部有戈公振、李公朴、畢雲程、杜重遠、吳頌皋、陳彬龢等7人。正當籌備工作順利進行時,國民黨當局準備採用不準登記、投資收買等方式阻撓《生活日報》的出版,並加緊了對鄒韜奮和《生活》周刊的迫害。考慮到環境的險惡,為了2000多讀者辛勤湊集的股本不致白耗,鄒韜奮等人被迫停辦《生活日報》,通過銀行將股資及利息如數退還讀者。

主編者

《生活》主編《生活》主編

鄒韜奮1926年任《生活》周刊主編。“九一八”事變後,他堅決反對國民黨政府奉行的“攘外必先安內”的不抵抗政策,主編的《生活》周刊以團結抗敵禦侮為根本目標,成為國內媒體抗日救國的一面旗幟。1932年7月成立生活書店,任總經理。生活書店成立後,團結了一大批進步作者,使其在全國各地的分支機構擴展到56家,先後出版數十種進步刊物,以及包括馬克思主義譯著在內的1000餘種圖書。1933年1月,參加了宋慶齡等發起的中國民權保障同盟,並當選為執行委員,不久被迫流亡海外。1935年8月回國後,積極參加抗日救亡運動,在上海創辦《大眾生活》周刊,旗幟鮮明地支持“一二九”學生愛國運動。其間,他擔任上海各界救國會與全國各界救國聯合會的領導工作。1936年11月,因積極宣傳抗日,他被國民黨當局逮捕,成為著名的救國會七君子之一。 1937年全國抗戰爆發後獲釋,在上海創辦《抗戰》三日刊。上海淪陷後,轉至武漢,繼續主編《抗戰》。武漢淪陷後,到重慶創辦和主編《全民抗戰》。 1944年7月24日在上海病逝。9月28日,中共中央根據他生前願望追認其為中國共產黨正式黨員。

民國期刊

“民國雜誌”指1912年至1949年10月1日前出版發行的雜誌、期刊等。它的內容反映了我國近現代政治、經濟、文化、科技、軍事等諸領域的歷史發展軌跡。20世紀50年代的北京琉璃廠和上海福州路文化街上,民國雜誌賣價只有幾角、幾分錢一本,如今作為收藏品已升值到十幾元至近百元,且堂而皇之進入拍賣殿堂,成了收藏家手中的珍品,其價值亦隨之登上新台階,令人刮目相看。
《科學畫報》
《觀察》
《時與文》
《展望》
《國訊》
《柯達商報》
《孔教會雜誌》
《國際新聞周報》
《浙江潮》[民國期刊]
《不忍》
《文學界》
《時與潮》
《時代精神》
《大眾》
《南風》
《月華》
《再生》[民國期刊]
《青年界》
《每周情報》
《風雨談》
《金鋼鑽》
《黑白》[民國期刊]
《天地人》[民國期刊]
《文潮》
《文友》[民國期刊]
《永安月刊》
《作家》
《孤軍》[民國期刊]
《禮拜六》
《學燈》
《新壘》
《史地學報》
《人世間》
《新醫藥刊》
《小說大觀》
《生活教育》
《國藥新聲》
《讀書與出版》
《拓荒者》[民國期刊]
《紫羅蘭》[韓雪歌曲]
《紅玫瑰》[民國期刊]
《南國》[民國期刊]
《文章》[民國期刊]
《宇宙風》
《晨報副鐫》
《新語林》
《郵友》
《中國紡織學會會刊》
《經濟導報》
《教育與民眾》
《經濟導報周刊》
《經濟周刊》
《時與文》
《評論報》
《文萃》
《社會新聞》
《新社會半月刊》
《新月》
《新潮》
《新青年》
《月月小說》
《金剛鑽》
《矛盾》
《香艷雜誌》
《金屋》
《眉語》
《海潮音》
《民間報》
《集美周刊》
《民俗》
《正中》
《社會之花》
《北洋周刊》
《抗戰》
《烽火》[民國期刊]
《海燕》
《中國工人》
《青鶴》
《戰士》[民國期刊]
《經史關係》
《燕京學報》
《小說林》
《中國評論周報》
《水產月刊》
《秦鍾》
《犁頭》
《上海醫報》
《文藝陣地》
《百病自療》
《農業論壇》
《總動員》
《生存》[民國期刊]
《夜鶯》[民國期刊]
《中國學生》
《政治周報》
《社會科學論叢》
《醫事雜誌》
《新中華》
《音樂教育》
《旅行雜誌》
《禹貢》[民國期刊]
《新生》[民國期刊]
《食貨》
《主日學校期刊》
《近思》
《青年公論》
《中央周刊》
《曙光》[民國期刊]
《魯迅風》
《古今》
《世紀評論》
《故宮周刊》
《政衡》
《飯後鍾》
《上海無線電》
《故宮》[民國期刊]
《文學周報》
《紅旗周報》
《工程界》
《南洋史料》
《國際文化》
《大眾醫學》
《國風》[民國期刊]
《中國童子軍》
《青運文獻》
《立言畫刊》
《新潮》
《友誼》[民國期刊]
《萬象》
《文瀾學報》
《生活》[民國期刊]
《啟示》[民國期刊]
《南京中央日報》
《茶話》
《南社湘集》
《實報》
《出版周刊》

《小說月刊》
《中流》
《譯文》
《現代評論》
《光明》
《國文月刊》
《文學》
《太白》
《現實文學》
《詞學季刊》
《東方雜誌》
《譯報周刊》
《逸經》
《中國新書月報》
《讀書生活》
《星期六》[民國期刊]
《世界知識》
《大道》[民國期刊]
《制言》
《吾友》
《平明雜誌》
《國民雜誌》
《紅雜誌》
《麒麟》
《聖經報》
《東北文化月報》
《庸言》
《農業通訊》
《農報》
《進展月刊》
《我存雜誌》
《中原》[民國期刊]
《新生路》
《文壇》
《學林雜誌》
《更生》
《大中華》
《砥柱》
《新認識》
《橄欖月刊》
《新光雜誌》
《莽原》
《中國建設》
《增濤》
《質文》
《實業金融》
《文藝月報》
《中國工業》
《說文月刊》
《希望月刊》
《金屋》
《文華》
《矛盾》[民國期刊]
《中建半月刊》
《長壽》
《時兆》
《高爾基研究年刊》
《文藝春秋》
《中華圖書館協會會報》
《人物雜誌》
《廣西文獻期刊》
《氣象研究所集刊》
《中華英文周報》
《統計月報》
《統計界簡訊》
《化學世界》
《中國文摘》
《快樂家庭》
《新少年》

《敬佛月刊》
《觀宗概況》
《大乘月刊》
《中日密教》
《佛學周刊》
《連漏聲》
《大佛學報》
《宜昌佛教居士林林刊》
《西藏班禪駐京辦公處月
《威音》
《頻伽音》
《仁智林叢刊》
《佛化周刊》
《微妙聲月刊》
《弘慈佛學院年刊》
《南瀛佛教會會報》
《北平佛教會月刊》
《東方文化》
《建設》
《亞洲世紀》
《創造月刊》
《中央邊報》
《現代法學月刊》
《朝花》
《新學生》
《千秋》[民國期刊]
《見聞》
《永生》[民國期刊]
《小說季報》
《染化》
《台樟通訊》
《中堅》
《土本工程》
《五洲》
《健美運動》
《生活星期刊》
《軍聲》
《氣象季刊》
《突進》
《風土什志》
《海濤》
《進步青年》
《勵志》
《讀書通訊》
《大俠魂》
《政治周刊》
《國聞周報》
《川康建設》
《西北風》
《時事類編》
《野草》[民國期刊]
《大千》
《航務通訊》
《科學》[民國期刊]
《水星》
《英語周刊》
《西風》[民國期刊]
《土書集刊》
《共產黨人》
《中國稻作》
《突崛》
《地質評論》
《家庭周刊》
《學藝彙刊》
《廣播周報》
《教育通訊》
《中學生》
《科學大眾》
《時代》[民國期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