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與民眾》

《教育與民眾》創刊於1929年5月,終刊於1948年4月,由江蘇省立教育學院創辦。該刊以“研究民眾教育之學理與實施方法而求於學術上有所貢獻”為宗旨,號召熱心民眾教育事業的海內外教育家以“風雨如晦,雞鳴不已”的精神,去努力研究民眾教育學理和實施方法。

基本信息

簡介

《教育與民眾》《教育與民眾》

《教育與民眾》創刊於1929年5月,終刊於1948年4月,由江蘇省立教育學院創辦。該刊以“研究民眾教育之學理與實施方法而求於學術上有所貢獻”為宗旨,號召熱心民眾教育事業的海內外教育家以“風雨如晦,雞鳴不已”的精神,去努力研究民眾教育學理和實施方法,每月一期(暑假停刊),10期為一卷,雷沛鴻(賓南)、傅葆琛俞慶棠、鄭一華(冠兆)、邵曉堡等先後擔任該刊主編,1938年因遷校短暫停刊,1939年在廣西桂林復刊,1941年江蘇省立教育學院停辦而停刊。1945年在原址復刊。

從1929年到1948年,《教育與民眾》月刊共出版12卷114期。在前8卷中,該刊辟有插圖、專論、譯述、計畫、調查報告、書評、講演、國內外民眾教育信息、民眾教育書報近訊等欄目,每期約20餘萬字,報導國內外民眾教育的動態,傳播交流民眾教育的理論及經驗,是當時國內民眾教育的權威刊物,影響很大。《教育與民眾》作為一份民眾教育專門刊物,其譯述、書評欄目以刊登西方成人教育制度和理論為主,並先後出版四次成人教育專號,著力於國外成人教育制度和理論的引進和轉化,為當時國內民眾教育、成人教育的發展提供了借鏡和幫助。我們在研究西方教育制度在中國傳播史以及中外教育交流與近代中國教育變遷時,不應該忽視其地位和作用。

辦刊宗旨

《教育與民眾》發刊詞開宗明義,“民眾教育,就方法言之,……東西洋提倡之成人教育,民眾大學,社會服務科,及大學推广部等,皆為民眾教育所當採用,與民眾教育有密切關係”。[加上第一任主編雷沛鴻本人便是當時國內著名的成人教育專家,故此《教育與民眾》在創刊之初,大量刊登世界各國成人教育制度和理論成為該刊的一個特色。其創刊號前三篇文章都是有關成人教育的文章,童潤之在《為什麼要提倡成人教育》一文中,指出成人教育的目標是要救目前的國家,而相對世界各國來講,中國一般成人更缺乏基本的能力,原因便是大多數別國重視成人教育,並從事實上和學理上兩個方面,說明現在中國開展成人教育的必要,呼籲要和兒童教育並重。[ii]雷沛鴻、鄭曉滄《成人教育的世界大會》和《成人教育在將來的地位》緊隨其後,從不同角度闡述在中國發展成人教育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刊登內容

在《教育與民眾》1-2卷開闢的八個欄目中,不僅譯述、書評兩個欄目以刊登國外成人教育為主要內容,還有專論、插圖欄目,有關世界各國成人教育的內容也占了相當比例。這些文章涉及面廣,對世界各國成人教育制度作了大量、深入的介紹,並結合中國當時現狀,對西方成人教育制度作出本土化的改進,提出符合中國成人教育、民眾教育發展的建議和措施,為當時處於起步階段的民眾教育提供了很好的參照系。

《教育與民眾》刊登的國外成人教育的文章,國別涉及較多,不僅對成人教育比較發達的英國、美國、德國、蘇俄、丹麥濃墨重彩,還對成人教育不發達的國家,如波蘭、愛斯多尼亞、南非進行了介紹。從文章的譯者和作者來看,譯者大多具有留學背景並素對成人教育有所研究,作者多為英美德等國著名成人教育社團和人物的調查或會刊、著作等,這樣便在很大程度上保證了資料的準確性和權威性。在或詳或略的介紹各國的成人教育制度後,譯者大多會以中國現狀所需為標準,來考校它國成人教育制度的得失.

《教育與民眾》在發表文章的同時,注意到圖片的直觀性的影響,在該刊第一卷所刊登的插圖中,有關西方成人教育開展情況的攝影,占了不少的分量。在刊登的這些圖片中,以英、美、俄、丹麥、瑞典等國的成人教育為對象,包括開展的活動、校舍、學生來源以及著名教育協會的領導人等。這些圖片豐富了國人對西方成人教育制度的認識和理解。

刊登對英美著名成人教育家的思想進行述評和研究的文章,也在《教育與民眾》中占有一定的分量。

因故停刊

1939年,由於戰亂遷校、經費等影響,《教育與民眾》兩次停刊。第一次比較短暫,停刊5個月後在桂林七星岩復刊,第二次是在1941年,江蘇省立教育學院停辦,隨之停刊,1945年復刊。在此期間,共出版4卷34期,由於人才、經費、信息來源等原因,刊登的文章無論從質從量上來講,都難以和前期相比,且常常出現合刊、拖刊現象,一期常常不足5萬字。《教育與民眾》9卷2期出版了“成人教育專號”,內容就以國內成人教育為主。但在這種情況下,該刊還設法刊登西方成人教育制度方面的文章,先後刊登了邱陰孝和時青有關德國和丹麥著名成人教育家文章,強調成人教育在民族復興中的作用。

主編教育觀

《教育與民眾》主編《教育與民眾》主編

雷沛鴻是我國第一位系統論述成人教育問題的教育家,是我國成人教育運動的先驅。他對中外成人教育進行了長時間的研究,考察後,認為丹麥的中興和英國民主政治的推行主要是他們實施成人教育的結果。他在《教育雜誌》和《教育與民眾》等刊物上發表了很多成人教育的學術論文,如《成人教育概觀》、《英國成人教育運動的起源與發展》、《丹麥成人教育》、《瑞典成人教育概觀》、《北歐的成人教育》、《成人教育的哲理研究》。在這些論著中,他多次闡述成人教育的重要性。他斷言“一個國家有大多數民眾都是文盲,都是‘不識不知,順帝之則’,這個國家便不配做現代國家——事實上它也做不了”。
雷沛鴻認為,成人教育對於促進社會的改造、國家的改造,必然會發揮巨大的作用。他大聲疾呼:“如果我們要急救目前在急轉直下的中華民國,我們必須要依賴現有的青年婦女以至青年男子”,以應抗日戰爭所急需要。雷沛鴻對成人教育的高度重視,不僅對成人教育的發展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也為我國抗日救國戰爭做出了重要貢獻。

評價

《教育與民眾》儘管不是一份成人教育專門期刊,但它是近代中國教育界介紹和引進西方成人教育制度和理論的一個重要媒介。對於世界各國當時成人教育發展狀況、成人教育界較有影響的機關、人物及其著作,該刊或開闢專號集中發表,或請專人翻譯連載,或作廣告宣傳,其主要目的是為國內民眾教育發展提供借鏡,因此注重西方成人教育制度在中國的轉化成為了該刊一個突出的特色。

民國期刊

“民國雜誌”指1912年至1949年10月1日前出版發行的雜誌、期刊等。它的內容反映了我國近現代政治、經濟、文化、科技、軍事等諸領域的歷史發展軌跡。20世紀50年代的北京琉璃廠和上海福州路文化街上,民國雜誌賣價只有幾角、幾分錢一本,如今作為收藏品已升值到十幾元至近百元,且堂而皇之進入拍賣殿堂,成了收藏家手中的珍品,其價值亦隨之登上新台階,令人刮目相看。
《科學畫報》
《觀察》
《時與文》
《展望》
《國訊》
《柯達商報》
《孔教會雜誌》
《國際新聞周報》
《浙江潮》[民國期刊]
《不忍》
《文學界》
《時與潮》
《時代精神》
《大眾》
《南風》
《月華》
《再生》[民國期刊]
《青年界》
《每周情報》
《風雨談》
《金鋼鑽》
《黑白》[民國期刊]
《天地人》[民國期刊]
《文潮》
《文友》[民國期刊]
《永安月刊》
《作家》
《孤軍》[民國期刊]
《禮拜六》
《學燈》
《新壘》
《史地學報》
《人世間》
《新醫藥刊》
《小說大觀》
《生活教育》
《國藥新聲》
《讀書與出版》
《拓荒者》[民國期刊]
《紫羅蘭》[韓雪歌曲]
《紅玫瑰》[民國期刊]
《南國》[民國期刊]
《文章》[民國期刊]
《宇宙風》
《晨報副鐫》
《新語林》
《郵友》
《中國紡織學會會刊》
《經濟導報》
《教育與民眾》
《經濟導報周刊》
《經濟周刊》
《時與文》
《評論報》
《文萃》
《社會新聞》
《新社會半月刊》
《新月》
《新潮》
《新青年》
《月月小說》
《金剛鑽》
《矛盾》
《香艷雜誌》
《金屋》
《眉語》
《海潮音》
《民間報》
《集美周刊》
《民俗》
《正中》
《社會之花》
《北洋周刊》
《抗戰》
《烽火》[民國期刊]
《海燕》
《中國工人》
《青鶴》
《戰士》[民國期刊]
《經史關係》
《燕京學報》
《小說林》
《中國評論周報》
《水產月刊》
《秦鍾》
《犁頭》
《上海醫報》
《文藝陣地》
《百病自療》
《農業論壇》
《總動員》
《生存》[民國期刊]
《夜鶯》[民國期刊]
《中國學生》
《政治周報》
《社會科學論叢》
《醫事雜誌》
《新中華》
《音樂教育》
《旅行雜誌》
《禹貢》[民國期刊]
《新生》[民國期刊]
《食貨》
《主日學校期刊》
《近思》
《青年公論》
《中央周刊》
《曙光》[民國期刊]
《魯迅風》
《古今》
《世紀評論》
《故宮周刊》
《政衡》
《飯後鍾》
《上海無線電》
《故宮》[民國期刊]
《文學周報》
《紅旗周報》
《工程界》
《南洋史料》
《國際文化》
《大眾醫學》
《國風》[民國期刊]
《中國童子軍》
《青運文獻》
《立言畫刊》
《新潮》
《友誼》[民國期刊]
《萬象》
《文瀾學報》
《生活》[民國期刊]
《啟示》[民國期刊]
《南京中央日報》
《茶話》
《南社湘集》
《實報》
《出版周刊》

《小說月刊》
《中流》
《譯文》
《現代評論》
《光明》
《國文月刊》
《文學》
《太白》
《現實文學》
《詞學季刊》
《東方雜誌》
《譯報周刊》
《逸經》
《中國新書月報》
《讀書生活》
《星期六》[民國期刊]
《世界知識》
《大道》[民國期刊]
《制言》
《吾友》
《平明雜誌》
《國民雜誌》
《紅雜誌》
《麒麟》
《聖經報》
《東北文化月報》
《庸言》
《農業通訊》
《農報》
《進展月刊》
《我存雜誌》
《中原》[民國期刊]
《新生路》
《文壇》
《學林雜誌》
《更生》
《大中華》
《砥柱》
《新認識》
《橄欖月刊》
《新光雜誌》
《莽原》
《中國建設》
《增濤》
《質文》
《實業金融》
《文藝月報》
《中國工業》
《說文月刊》
《希望月刊》
《金屋》
《文華》
《矛盾》[民國期刊]
《中建半月刊》
《長壽》
《時兆》
《高爾基研究年刊》
《文藝春秋》
《中華圖書館協會會報》
《人物雜誌》
《廣西文獻期刊》
《氣象研究所集刊》
《中華英文周報》
《統計月報》
《統計界簡訊》
《化學世界》
《中國文摘》
《快樂家庭》
《新少年》

《敬佛月刊》
《觀宗概況》
《大乘月刊》
《中日密教》
《佛學周刊》
《連漏聲》
《大佛學報》
《宜昌佛教居士林林刊》
《西藏班禪駐京辦公處月
《威音》
《頻伽音》
《仁智林叢刊》
《佛化周刊》
《微妙聲月刊》
《弘慈佛學院年刊》
《南瀛佛教會會報》
《北平佛教會月刊》
《東方文化》
《建設》
《亞洲世紀》
《創造月刊》
《中央邊報》
《現代法學月刊》
《朝花》
《新學生》
《千秋》[民國期刊]
《見聞》
《永生》[民國期刊]
《小說季報》
《染化》
《台樟通訊》
《中堅》
《土本工程》
《五洲》
《健美運動》
《生活星期刊》
《軍聲》
《氣象季刊》
《突進》
《風土什志》
《海濤》
《進步青年》
《勵志》
《讀書通訊》
《大俠魂》
《政治周刊》
《國聞周報》
《川康建設》
《西北風》
《時事類編》
《野草》[民國期刊]
《大千》
《航務通訊》
《科學》[民國期刊]
《水星》
《英語周刊》
《西風》[民國期刊]
《土書集刊》
《共產黨人》
《中國稻作》
《突崛》
《地質評論》
《家庭周刊》
《學藝彙刊》
《廣播周報》
《教育通訊》
《中學生》
《科學大眾》
《時代》[民國期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