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庸言》

1912年12月,梁啓超等人在天津創辦了《庸言》,並擔任主筆,吳貫因擔任本刊協助主編。本刊自始至終都貫穿有梁啓超對政治和社會的改良思想,本刊首要位置“建言”的內容思想雖有偏激和狹隘成分,但也有不少積極的因素。《庸言》在當時的報刊界和社會民眾中有一定的影響力。

基本信息

簡介

《庸言》《庸言》

1912年12月,梁啓超等人在天津創辦了《庸言》,並擔任主筆,吳貫因擔任本刊協助主編,本刊主要撰搞人還有在當時頗具影響的嚴復林紓夏會佑陳家麟丁世峰周善培藍公武麥孟華黃為基等人。本刊自始至終都貫穿有梁啓超對政治和社會的改良思想,本刊首要位置 “建言” 的內容思想雖有偏激和狹隘成分,但也有不少積極的因素。《庸言》在當時的報刊界和社會民眾中有一定的影響力。

名稱

《庸言》的取名源於《荀子·不苟》中“庸言必信之,庸行必慎之”。梁啓超解釋說:“庸之義有三:一訓常,言無奇也;一訓恆,言不易也;一訓用,言其適應也。”庸言,即平允之言,實用之言,獨立之言。梁啓超把刊名題為《庸言》,蘊含著該刊所載內容公正、信實之意,體現了他“獨立不倚”的辦報精神。

欄目

《庸言》的欄目重點在政治、經濟方面,學術論文也占相當篇幅。至1914年6月停刊,歷時一年半,共出版兩卷,三十期。梁啓超在《庸言》上發表文章近三十篇。《庸言》中的《藝林》欄目,多載名人文章及譯作,如連載陳衍的《石遺室詩話》,魏易翻譯狄更斯的《二城故事》(即《雙城記》),此外還有康有為、梁啓超、楊度、鄭孝胥、梁鼎芬等人的詩詞作品,都有著豐富的知識性和較高的文化品位。

創辦人

梁啓超(1873-1929),字卓如,號任公,廣東新會人,近代思想家、文學家、學者,資產階級改良主義者,活躍於歷史舞台達三十年之久。梁啓超自幼聰穎,四歲開始學習四書五經,九歲即能寫出上千言的八股文章,十二歲中秀才,十六歲中舉人,1898年參與“百日維新”,戊戌變法後逃亡日本。

創辦背景

1912年2月15日袁世凱竊取了辛亥革命的勝利果實,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同年10月8日,梁啓超在袁世凱的多次邀請下,在國內各界人士的期盼下,由日本抵達天津。他一回國就表示不入政界,而願意辦報,通過報紙發表政見,指導當局,影響社會。
1912年12月1日,由梁啓超題名的《庸言》(又稱《庸言報》,因當時報紙與雜誌尚未明確區分)在天津問世。報紙先是半月刊,後改為月刊,每期約10萬字,由於梁啓超有著巨大的聲望和刊物內容豐富,《庸言》一創刊就發行1萬份,第七期後激增至1.5萬份,是當時中國發行量最大的刊物,這在新文化運動還在萌芽時期的民國初年可以稱得上一個奇蹟。

民國期刊

“民國雜誌”指1912年至1949年10月1日前出版發行的雜誌、期刊等。它的內容反映了我國近現代政治、經濟、文化、科技、軍事等諸領域的歷史發展軌跡。20世紀50年代的北京琉璃廠和上海福州路文化街上,民國雜誌賣價只有幾角、幾分錢一本,如今作為收藏品已升值到十幾元至近百元,且堂而皇之進入拍賣殿堂,成了收藏家手中的珍品,其價值亦隨之登上新台階,令人刮目相看。
《科學畫報》
《觀察》
《時與文》
《展望》
《國訊》
《柯達商報》
《孔教會雜誌》
《國際新聞周報》
《浙江潮》[民國期刊]
《不忍》
《文學界》
《時與潮》
《時代精神》
《大眾》
《南風》
《月華》
《再生》[民國期刊]
《青年界》
《每周情報》
《風雨談》
《金鋼鑽》
《黑白》[民國期刊]
《天地人》[民國期刊]
《文潮》
《文友》[民國期刊]
《永安月刊》
《作家》
《孤軍》[民國期刊]
《禮拜六》
《學燈》
《新壘》
《史地學報》
《人世間》
《新醫藥刊》
《小說大觀》
《生活教育》
《國藥新聲》
《讀書與出版》
《拓荒者》[民國期刊]
《紫羅蘭》[韓雪歌曲]
《紅玫瑰》[民國期刊]
《南國》[民國期刊]
《文章》[民國期刊]
《宇宙風》
《晨報副鐫》
《新語林》
《郵友》
《中國紡織學會會刊》
《經濟導報》
《教育與民眾》
《經濟導報周刊》
《經濟周刊》
《時與文》
《評論報》
《文萃》
《社會新聞》
《新社會半月刊》
《新月》
《新潮》
《新青年》
《月月小說》
《金剛鑽》
《矛盾》
《香艷雜誌》
《金屋》
《眉語》
《海潮音》
《民間報》
《集美周刊》
《民俗》
《正中》
《社會之花》
《北洋周刊》
《抗戰》
《烽火》[民國期刊]
《海燕》
《中國工人》
《青鶴》
《戰士》[民國期刊]
《經史關係》
《燕京學報》
《小說林》
《中國評論周報》
《水產月刊》
《秦鍾》
《犁頭》
《上海醫報》
《文藝陣地》
《百病自療》
《農業論壇》
《總動員》
《生存》[民國期刊]
《夜鶯》[民國期刊]
《中國學生》
《政治周報》
《社會科學論叢》
《醫事雜誌》
《新中華》
《音樂教育》
《旅行雜誌》
《禹貢》[民國期刊]
《新生》[民國期刊]
《食貨》
《主日學校期刊》
《近思》
《青年公論》
《中央周刊》
《曙光》[民國期刊]
《魯迅風》
《古今》
《世紀評論》
《故宮周刊》
《政衡》
《飯後鍾》
《上海無線電》
《故宮》[民國期刊]
《文學周報》
《紅旗周報》
《工程界》
《南洋史料》
《國際文化》
《大眾醫學》
《國風》[民國期刊]
《中國童子軍》
《青運文獻》
《立言畫刊》
《新潮》
《友誼》[民國期刊]
《萬象》
《文瀾學報》
《生活》[民國期刊]
《啟示》[民國期刊]
《南京中央日報》
《茶話》
《南社湘集》
《實報》
《出版周刊》

《小說月刊》
《中流》
《譯文》
《現代評論》
《光明》
《國文月刊》
《文學》
《太白》
《現實文學》
《詞學季刊》
《東方雜誌》
《譯報周刊》
《逸經》
《中國新書月報》
《讀書生活》
《星期六》[民國期刊]
《世界知識》
《大道》[民國期刊]
《制言》
《吾友》
《平明雜誌》
《國民雜誌》
《紅雜誌》
《麒麟》
《聖經報》
《東北文化月報》
《庸言》
《農業通訊》
《農報》
《進展月刊》
《我存雜誌》
《中原》[民國期刊]
《新生路》
《文壇》
《學林雜誌》
《更生》
《大中華》
《砥柱》
《新認識》
《橄欖月刊》
《新光雜誌》
《莽原》
《中國建設》
《增濤》
《質文》
《實業金融》
《文藝月報》
《中國工業》
《說文月刊》
《希望月刊》
《金屋》
《文華》
《矛盾》[民國期刊]
《中建半月刊》
《長壽》
《時兆》
《高爾基研究年刊》
《文藝春秋》
《中華圖書館協會會報》
《人物雜誌》
《廣西文獻期刊》
《氣象研究所集刊》
《中華英文周報》
《統計月報》
《統計界簡訊》
《化學世界》
《中國文摘》
《快樂家庭》
《新少年》

《敬佛月刊》
《觀宗概況》
《大乘月刊》
《中日密教》
《佛學周刊》
《連漏聲》
《大佛學報》
《宜昌佛教居士林林刊》
《西藏班禪駐京辦公處月
《威音》
《頻伽音》
《仁智林叢刊》
《佛化周刊》
《微妙聲月刊》
《弘慈佛學院年刊》
《南瀛佛教會會報》
《北平佛教會月刊》
《東方文化》
《建設》
《亞洲世紀》
《創造月刊》
《中央邊報》
《現代法學月刊》
《朝花》
《新學生》
《千秋》[民國期刊]
《見聞》
《永生》[民國期刊]
《小說季報》
《染化》
《台樟通訊》
《中堅》
《土本工程》
《五洲》
《健美運動》
《生活星期刊》
《軍聲》
《氣象季刊》
《突進》
《風土什志》
《海濤》
《進步青年》
《勵志》
《讀書通訊》
《大俠魂》
《政治周刊》
《國聞周報》
《川康建設》
《西北風》
《時事類編》
《野草》[民國期刊]
《大千》
《航務通訊》
《科學》[民國期刊]
《水星》
《英語周刊》
《西風》[民國期刊]
《土書集刊》
《共產黨人》
《中國稻作》
《突崛》
《地質評論》
《家庭周刊》
《學藝彙刊》
《廣播周報》
《教育通訊》
《中學生》
《科學大眾》
《時代》[民國期刊]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