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家麟

陳家麟,字瑞微,雲南墨江縣玖聯鎮,墨江後在縣城國小任教。

基本信息

革命烈士

簡介

陳家麟(1905~1932)字瑞微,出生於雲南墨江縣玖聯鎮。
1921年國小畢業後,被學校推薦到普洱省立第四師範學校第七班讀書。參加了普洱第四師範學校“學生讀書會”,大量閱讀了《新青年》、《新潮》、《嚮導》、《唯物史觀》、《學生愛國會》等進步書籍,思想有了很大觸動。
1924年,陳家麟從普洱師範畢業,回墨江後在縣城國小任教。

革命經歷

1928年底,經衛秉禮介紹,陳家麟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後來, “墨江風俗改良會”成立,陳家麟任改良會會長。改良會制訂了《墨江縣風俗改良暫行細則》,提倡解放婦女,男女平等,從儉辦婚事喪事,不鋪張浪費。 1931年,在中共墨江黨支部的領導下,墨江的農民運動、學生運動、工商業者運動蓬勃地開展。地下黨支部經過調查認為,武裝暴動的條件已基本具備,時機已成熟,決定在當年的冬至節舉行武裝暴動。機密泄露,國民黨墨江縣政府掌握了農民武裝暴動的計畫,縣長王瀅借組織“抗日救國會”之機,於1931年11月22日在縣政府教育局會場上逮捕陳家麟,不屈就義,年僅26歲。

揚州大學教授

簡介

陳家麟,男,1949年2月生於江蘇泰州,1982年華東師範大學心理學系本科畢業後分配到揚州師範學院從事心理學教學工作,1987年華東師範大學心理學碩士研究生畢業,1988~1989年在蘇聯基輔大學訪學進修,1995年晉升為教授。現任揚州大學教授、揚州大學心理科學研究所所長。
此外,陳家麟還兼任江蘇省心理學會常務理事、江蘇省親職教育研究會理事、江蘇省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會副會長、江蘇省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專業委員會副理事長、揚州市心理學會理事長等職務。

研究方向

自1982年以來,在從事教育、教學工作,學科建設工作和院、系的創建與管理工作的同時,在大陸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論建設和實踐推廣方面作出了一系列開創性和奠基性的工作,產生了良好的學術影響和社會反響。

研究成果

已出版《學校心理衛生學》(教育科學出版社,1991)、《學校心理教育》(教育科學出版社,1995)、《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教育科學出版社,2002)、《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原理、操作與實務》(教育科學出版社,2010)等個人著作10部,主編、合編、合譯《班主任工作研究》、《走出青春的沼澤——青少年性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基礎心理學》等20餘部,在《心理學報》、《心理科學》、《教育研究》、《哲學研究》、《人口研究》、《中國心理衛生雜誌》等刊物上發表論文100餘篇。

個人榮譽

論著除被多種報刊介紹、摘登、收錄、複印外,還先後獲得全國師範院校基礎教育改革實驗研究項目優秀成果獎、江蘇省第4、5、6、7、8次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甘肅省第二屆優秀圖書獎、江蘇省和浙江省教育科學優秀成果獎、揚州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等獎勵,並被授予高等師範院校教師獎(曾憲梓基金會)、全國親職教育園丁獎(國家教委、全國婦聯、共青團中央)、江蘇樹勛教師教育科研獎等獎勵。

心理健康是社會和諧的重要保證

陳家麟認為,心理健康是指旨在充分發揮個體的內部心理協調與外部行為適應相統一的良好狀態。“心理健康是一種既自我快樂又適應環境的心理狀態兩者相統一。”陳家麟表述,兩者相統一的結果有著縱向上的不同層次。其一,是沒有心理疾病,這是心理健康最起碼的含義,如同身體沒有疾病是身體健康的最基本條件一樣;其二,良好的適應狀態即感到精神愉快,能有效地對付各種心理壓力;其三,是高心理效能的理想狀態即人們在智力、道德方面最大限度地發揮心理潛能。
“心理健康是社會和諧的重要保證。”陳家麟說。
從1982年到2012年,他已經整整當了三十年的老師。談起自己的這份工作,他還是充滿自豪,“也許就是桃李滿天下的那種感覺吧,讓人覺得很欣慰。”
那不長不短的三尺講桌,他一站就是三十年。自1982年以來,在從事教育、教學工作,學科建設工作和院、系的創建與管理工作的同時,他在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論建設和實踐推廣方面作出了一系列開創性和奠基性的工作,產生了良好的學術影響和社會反響。
此外,在學術研究上可謂是著作等身。他先後出版《學校心理衛生學》、《學校心理教育》等20餘部專著,發表論文100餘篇。三十年到底培養了多少學生?陳家麟也算不出來。但據他知曉的,很多學生在不同領域早已經充當著頂樑柱的作用。陳教授的學生和別人的有何不同呢?他說,他都會嚴格要求自己的學生的學術規範,嚴謹、認真的態度得到了很多用人單位的肯定。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