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溪川

清溪川

清溪川(韓文:청계천)是韓國首爾市中心的一條河流,位於首爾市中區太平路1街 31(서울시 중구 태평로1가 31),全長10.84公里,總流域面積59.83平方公里,匯入中浪川後流往漢江。

歷史沿革

正在嬉水的遊客 正在嬉水的遊客

韓國在1950至1960年代,由於經濟成長及都市發展,清溪川曾被覆蓋成為暗渠,清溪川的水質亦因廢水的排放而變得惡劣。在1970年代,更在清溪川上面興建高架道路。2003年7月起,在首爾市長李明博推動下進行重新修復工程,不僅將清溪高架道路拆除,並重新挖掘河道,並為河流重新美化、灌水,及種植各種植物,又徵集興建多條各種特色橋樑橫跨河道。復原廣通橋,將舊廣通橋的橋墩混合到現代橋樑中重建。修築河床以使清溪川水不易流失,在旱季時引漢江水灌清溪川,以使清溪川長年不斷流,分清水及污水兩條管道分流,以使水質保持清潔。工程總耗資9000億韓圓,在2005年9月完成。清溪川現已成為首爾市中心一個休憩地點。

地理環境

每年舉行的清溪川燈祭 每年舉行的清溪川燈祭

清溪川復原工程是首爾建設“生態城市”的重要步驟,其景觀設計在直觀上給人以生態和諧的感受。河道設計為複式斷面,一般設2-3個台階,人行道貼近水面,以達到親水的目的。高程是河道設計最高水位,中間台階一般為河岸,最上面一個台階即為永久車道路面。隧道噴泉從斷面直接躍入水中,行走在堤底,如同置身水簾洞中,頭上霓虹幻彩,腳下水聲淙淙,清澈見底的溪水觸手可及。

清溪川上的景觀沿著河道形成了空間序列。河道雖長,但處處有景,讓人在欣賞的過程中忘記了途中的寂寞。上下游高程差約15米,由多道跌水銜接起來。在較緩的下遊河段,每兩座橋之間設一道或二道跌水,在靠近上游較陡的河段處,兩座橋之間採用多道跌水,形成既有涓涓流水、又有小小激流的自然河道景觀。跌水全部都用大塊石修築,間隔布置。作跌水的大石塊表面平整,用垂直木樁將大石塊加固在河道內。踏著橫在河中的大石塊,可躍過溪水,跳到對岸。

清溪川上14座形態各異的橋,是物質外衣下的文脈符號。廣通橋是其中唯一的古橋,也是西部商務區與中部商業區的分界點。坐落在上游的現代化樓群中,她不但不顯得突兀,反而作為一個歷史的接力點和激勵點,時刻提醒著韓國人民回顧過去、面對現在、構想未來。下流的存置橋則是首爾工業化的記念碑,設計師以殘缺的景觀與強烈的對比激起人們對清溪川復興工程意義的思索。

清溪川地理位置:

清溪川中文地圖位置 清溪川中文地圖位置

發展歷史

城市中心的小溪

夏日的清溪川 夏日的清溪川

在首爾的鬧市里,我們看到一條流水淙淙的小河。那兒有帶著孩子的父母在徜徉漫步,有年輕的情侶把腳浸在溪水裡,坐在岸上談天,輕鬆又自在。小河上方點綴著一座座形態各異的橋,和兩岸鱗次櫛比的摩天高樓相映成趣。真是一個休閒放鬆的好地方!這條河叫清溪川,曾經是一條臭水溝,後來被填埋,上面造起了高架橋。高架橋為人們進出首爾提供了很大便利,卻破壞了城市的美麗景觀,大量汽車經過時產生的廢氣和噪音也污染了環境。2002年,首爾市政府決定改造清溪川,拆除高架橋,開挖河道,還清溪川一個清秀怡人的面貌。去年10月1日晚上,首爾市中心上空禮花綻放,二十萬市民在兩岸歡呼,共同慶祝清溪川修復工程的竣工。當導遊說起這一切的時候,臉上不由流露出自豪的表情。

清溪川俯瞰 清溪川俯瞰

一條印證朝鮮王國500年間發展歷史的河流,一條因河床被污泥和垃圾所覆蓋,沿著河邊胡亂支起的骯髒的木棚以及所排放的污水嚴重污染了的河流,一條大量的污水流淌於市中心,發出的惡臭令周邊居民痛苦不堪,城市的整體形象也受到了損害的河流,在被整體覆蓋後建成柏油路,兩側商鋪林立成為商業中心後消失的河流,在2003年又被從新開挖,歷經數年整治,恢復了它原有的生命的河流,它就是韓國首爾的清溪川。

2002年7月,清溪川復原本部在李明博就任首爾市長的同時開始工作,沿線6萬多家店鋪、1500多個攤位的搬遷,橋樑、人造景觀的設計在店鋪主的反對聲中陸續展開。2003年7月,復原工程正式開工。兩年零三個月後,一條清澈、整潔的河川就取代了老化、殘破的高架公路,展現在首爾市民和全球遊客的面前。

無論從哪個角度講,首爾清溪川的整治復原都堪稱水環境治理的典範。一是工程大,項目全長8.12公里,拆除原有被高架橋覆蓋的部分長5.84公里,還恢復和整修了22座橋樑,修建了10個噴泉、一座廣場、一座文化會館,總投入達3900億韓元(約合31.2億元人民幣)。二是用時短,從2003年7月1日動工,到2005年10月1日完工對外開放,僅花了兩年零三個月的時間。三是市民認同,清溪川復原開放後的兩年多時間裡,接待遊客6200萬人次,平均每天7.7萬人次。日前,記者專程到韓國首爾,親身體驗了這條歷史之川、文化之川和自然之川。

(象徵清溪川的雕塑“Spring”經過1年多的製作終於於2005年9月29日在清溪川廣場亮相。這座塔呈螺鏇狀,形似螺螄,高20米。不僅象徵著清溪川源源不斷地噴涌而出的形狀,而且也象徵著首爾無窮無盡的發展。該雕塑是由世界著名雕塑家克萊斯-奧登堡(Claes Oldenburg)設計的作品, 總製作費高達340萬美元。)

2006年秋,我在韓國對首都首爾的生態河流清溪川做了簡單的調研,對首爾市政府立下決心,歷經數年整治,恢復清溪川河流生命的重大舉措表示由衷的欽佩。

清溪川的誕生和治理歷史

清溪川美景 清溪川美景

清溪川在朝鮮王朝時代名為“開川”。日本占領朝鮮後開始被冠之以“清溪川”,這一新的名稱,大致應該是1914年日本重新命名朝鮮的河川之時。

在1394年首爾還沒有被指定為首都之前,清溪川尚屬自然河川。四周環山的地理特點,使水流自然而然匯聚於首爾這座地勢較為低平的都城中心,因此在朝鮮王朝還未對都城水路進行修整之前,已有自然河川流淌其中。現代的清溪川,全長約5.8公里,自西向東,注入漢江。

由於受季風的影響,首爾的春秋兩季乾燥,夏季高溫潮濕。因此,在雨水較少的春秋兩季,清溪川大部分時間便成為乾川,相反,在雨水較多的夏天雨季,稍有降雨就會洪水泛濫,河水水量也隨乾期、雨期出現較大的起伏。由於清溪川位於城市中心,周邊商店和民宅密集,因此當洪水泛濫時,房屋被淹、橋樑被毀、溢死等現象時有發生,因此,朝鮮王朝初期城市建設事業及以排水為目的的河川整治便成為一項非常重大的事業

1394年,韓國遷都首爾,清溪川成為首爾城市形態的中軸。清溪川是穿越市中心的城市河川,作為城市中心河,清溪川自然而然的功能就是下水道功能。事實上,首都首爾在朝鮮王朝500年間,之所以能夠維持韓國歷史文化中心的地位,正是因為清溪川起到了下水道作用。另外,清溪川也是首爾人的公共休閒場所。每逢過節時,這裡就成了進行踏橋遊藝、放風箏、蓮燈活動、石戰遊戲(兩邊分伙兒,相互投擲石頭的遊戲)等民俗遊戲的場所。

真正意義上的清溪川治理工程始於朝鮮王朝第三代國王朝鮮太宗,主要是在1406年至1407年,將呈自然形態的河床加以清理、拓寬、在兩岸築壩等工程,分幾次進行治理工程,營造了河川的形態。然而,由於治理不夠徹底,每逢大雨便會水災連連。

因此,1411 年設立了治理河川的臨時機構“開渠都監”,自第二年即 1412 年 1 月 15 日 起截止到 2 月 15 日,共投入 52 , 800 名勞工下大力氣進行整治,在主要河川的兩岸築石,修建廣通橋、惠政橋等橋樑。所謂“開川”原指開挖河川,也就是指對自然形態的河川加以治理的土木工程。然而自開川工程開始之時,當時的“開川”便成為專指清溪川的專有名詞。

如果說太宗時期的開川工程是對開川主流的治理,那么到朝鮮第四代國王世宗時,主要是對支流和細川的治理,目的是防止支流的水流同時流入開川上游,避免洪水在市中心泛濫。 1441 年在馬前橋西側水中設了標石,在這個標石的石柱上刻上尺、寸、分等標度,用於測量水位,這就是所謂的水標。水標對開川的水位進行了量化,有助於預防洪水泛濫。

世宗時最值得矚目的是將清溪川的性質定位在市中心生活河川上,朝鮮王朝定都首爾時,從風水學角度充分考慮了圍繞首爾的外水漢江的流向為自東向西,而流淌於城市中心的內川—清溪川的流向則是自西向東。然而由於位於人口密度較大的城市中心,而且沒有如今的下水道等設施,清溪川只能變成垃圾場和污水場。

因此,在清溪川的性質問題上,出現了“作為風水學上的重要之水應保持潔淨”的名分論主張和“由於都城居住著大量人口,將會產生大量垃圾,需要有排污的河川”的現實主義主張。在這場論爭中,世宗接受了後者的主張,將清溪川指定為生活河川。清溪川在朝鮮王朝500年曆程中,發揮了清洗都城排放的生活垃圾的功能,保證了整個都城的清潔。

世宗大王之後,最熱衷於開川整治的大王是朝鮮第21代國王英祖。英祖暗地裡將自己所進行的河川治理與中國古代夏國的皇帝禹以及隋朝的煬帝的運河治理相媲美,達到將其視為自己最大功績之一的程度。

太宗、世宗時營造的開川,至英祖即位為止的50餘年間發生了令人矚目的變化。雖然出現河水泛濫浸淹附近民宅、橋樑被沖毀等大大小小的事故,然而這對於開川來說是非常平常的事情。此外,太宗、世宗時治理的開川,下水處理能力完全可以應付當時都城10萬名人口排放的污水。

1945年解放之際,清溪川的河床被污泥和垃圾所覆蓋,沿著河邊胡亂支起的骯髒的木棚以及所排放的污水嚴重污染了河川。再加上韓國戰爭結束之後,為維持生計而湧入首爾的難民中的許多人都聚居在清溪川邊,他們中的一部分人在地上、一部分人在水上建起木棚艱難度日。

沿著河邊形成的骯髒的木棚村和這裡所排放的生活污水使清溪川加快了被污染的步伐,大量的污水流淌於市中心,發出的惡臭令周邊居民痛苦不堪,城市的整體形象也受到了損害。按照韓國當時的經濟實力,解決清溪川問題的唯一方法就是覆蓋。

清溪川覆蓋工程自1955年廣通橋上游的約136米的地段被覆蓋開始,到1958年才正式開始進行覆蓋工程。此外,從廣橋到馬場洞的總長5.6公里、寬達16m的清溪高架道路於1967年8月15日開工,到1971年8月15日竣工。清溪川周邊的木棚被拆除,建起了現代式樣的商業建築,污水橫流的河川脫胎換骨成為整潔的柏油馬路,修建在其上方的高架道路上,汽車如離弦弓箭般飛馳,每日運送12萬人以上的交通量。

高架道路落成之後,周邊作為市中心產業的中心,道路兩旁聚集著工具商店、照明用具商店、鞋店、服裝商店、舊書攤等大大小小的商鋪,人來人往,道路上每天都有數十萬台車輛穿梭。隨著時間的推移,清溪川周邊逐漸成為首爾的嘈雜地區的代名詞。然而,清溪川濃縮了首爾過去的50年歷史,沒有任何一個地方可與之相提並論。

象徵

海螺形狀的“春之塔” 海螺形狀的“春之塔”

清溪廣場的象徵—清溪廣場最具代表性的景觀是“春之塔”。該塔為前衛藝術家奧登博格的作品,經常成為在廣場上舉辦各種文化活動的舞台背景。“燭光噴泉”是清溪廣場上的又一著名景觀,也是清溪川的發源地。高4米、呈2級瀑布落入清溪川的河水就是從這裡流向漢江的。每逢夜晚,“燭光噴泉”在燈光的映襯下,更是流光溢彩,分外妖嬈。

主要景點

廣通橋

廣通橋是朝鮮時代橫跨清溪川橋樑中最大的橋樑。曾被覆蓋而埋入地下,近年來才重見光明。作為清溪川橋樑中最古色古香的橋樑,外國遊客多在這裡拍照留念。

柳林濕地

合併圖冊 合併圖冊

“柳林濕地”內水生植物種類多樣,是清溪川上最貼近天然的生態 空間。這裡還是大批候鳥的樂園,已被指定為鳥類保護區。“雙水橋”是雙溪會流之意,清溪川支流和“中浪川支流”在這裡交匯,然後流入漢江。兩條水流在這裡交匯的形象恰似戴著戒指的樣子,極富浪漫童話色彩,被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指定為“兒童橋”。

清溪川文化館

清溪川600年歷史風雲,經歷了波瀾壯闊的變化。能夠全面了解這種變化的地方就是2005年9月開放的清溪川文化館。遊客通過微縮模型和視頻資料,可以看到清溪川的歷史和覆蓋過程。該館免費開放。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