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報》

《申報》

《申報》原名《申江新報》,1872年4月30日(清同治十一年三月二十三日)在上海創刊,1949年5月27日停刊。為近代中國發行時間最久、具有廣泛社會影響的報紙,是中國現代報紙開端和標誌。它前後總計經營了78年,歷經晚清、北洋政府、國民政府三個時代,共出版27000餘期,出版時間之長,影響之廣泛,同時期其它報紙難以企及,在中國新聞史和社會史研究上都占有重要地位,被人稱為研究中國近現代史的“百科全書”。

基本信息

簡要介紹

《申報》原名《申江新報》,1872年4月30日(清同治十一年三月二十三日)在上海創刊,1949年5月27日停刊。為近代中國發行時間最久、具有廣泛社會影響的報紙,是中國現代報紙開端和標誌。它前後總計經營了78年,歷經晚清、北洋政府、國民政府三個時代,共出版27000餘期,出版時間之長,影響之廣泛,同時期其它報紙難以企及,在中國新聞史和社會史研究上都占有重要地位,被人稱為研究中國近現代史的“百科全書”。

簡介

《申報》《申報》

《申報》是舊中國歷史最長、影響最大的一份報紙。是上海歷史上第二個創刊的中文報紙。在外國人辦的報刊中,由中國人主持筆政的,《申報》是第一家。它從1872年4月30日(清同治十一年三月廿三日)創刊,初為雙日刊,從第5號起改為日報。至1949年5月27日停刊,前後辦了77年,共出版25600號。初由英商安納斯·美查(ErnestMajor)同伍華德、普萊爾、麥基洛等人合資創辦,最後產權歸美查一人所有。美查將報名定為《申江新報》(簡稱《申報》)。1909年為買辦席裕福收買,1912年轉讓給史量才,次年由史接辦,先後創辦《自由談》等副刊,發表民主自由言論。1934年史量才被蔣介石派遣特務暗殺後,言論又趨保守。

1937年7月改組為股份有限公司。同年12月15日,因日軍檢查新聞,自動停刊。抗戰期間,曾在日偽控制下出版。抗戰勝利後被國民黨接收,成為CC系報紙。1949年上海解放時停刊。

《申報》前後歷時78年,記錄了從清末到民國近八十年間政治、軍事、經濟、文化、社會各方面的情況,具有很高的史料價值,被稱為“近現代史的百科全書”。

上海圖書館為全國《申報》收藏最全的單位,藏有全套原版《申報》。

1983年,上海書店將《申報》影印出版。

歷史

創刊

美查於同治初年(1860年代)其兄弟菲爾特利克·美查來滬經營茶葉、繅絲等出口貿易,約在1862年前後開辦江蘇藥水廠。他的中國買辦陳莘庚看到《上海新報》銷路好,利潤高,便建議其辦報。

《申報》由英商安納斯·美查(Ernest Major)等人集資1600兩白銀創辦,初由美國人美查、伍華德(C.Woodward)、普萊亞(B.Pryer)和麥基洛(J.Mackillop)4人出資,後產權歸美查一人所有。關於美查辦申報的原因,有兩種說法:一種是其做生意不成,“思改業”。另外一種則是說由於江蘇藥水廠生意興隆,盈利頗豐,美查將多餘資金拿來辦報。

1872年4月30日創刊。初為雙日刊,從第5號起改為日報。早期申報在商業經營和本土化辦報模式上進行了卓有成效的努力。作為外商投資的報紙,《申報》除了美查以外,經營和編輯人員均由中國人擔任。甲午戰爭前,趙逸如、席裕祺先後負責經營,蔣芷湘、何桂笙、錢昕伯、黃式權先後任總主筆。為突出中國特色,將報紙取名為“申”。報紙也沒有採用《上海新報》所採用西式直欄,而繼續沿用符合當時讀寫習慣的書冊式。因為編撰者都為中國傳統文人,報紙的口味和風格都是中國式的。也很注重言論,每天頭版都有評論文章。在新聞報導上也比較注重獵奇性強的社會新聞,創刊之初就公開徵集“令人可驚可愕可喜”的來稿,刊登過很多談神說鬼、志怪述異的新聞。也發表過很有影響力的作品,如楊乃武與小白菜案和楊月樓案的連續報導等。是年11月,出版《瀛寰瑣記》,被認為是中國第一份文藝期刊的出現。在業務經營上,《申報》並未採用進口白報紙,而用土產連史紙,雖然只能單面印刷,但大幅縮減了成本。(每份售價定為8文/10文[外埠],大大低於對手《上海新報》每份30文的售價)。同時在上海設了22個代銷點,並請人給商號上門送報,雇用報童等措施提高銷量。申報的本土化經營和商業措施,很快使得銷量上升,4個月內就使銷量從起初的600份上升到了3000份,只用了半年,就擠垮了《上海新報》,成為當時上海唯一的中文商業報紙。

1876年3月3日面向中下層讀者群出版通俗副刊《民報》(周三刊),被認為是中國最早的白話報紙。

1882年10月,曾用電報傳送北京順天鄉試的榜文,次日見報,引起轟動。

1884年5月8日增辦中國第一份時事畫報《點石齋畫報》(旬刊),創設申昌書局並出版《古今圖書集成》等圖書,進行多種經營。

1899年美查將申報改組為股份有限公司,售出自己的股份,得銀10萬兩,返回英國,《申報》事務由董事會主持。董事會中有一位中國人梁金池。改組後的報館買辦為蓆子眉(原買辦趙逸如病故),主筆黃協塤。蓆子眉病故後,買辦一席由其弟蓆子佩承乏。英籍董事埃波諾特(E. O. Abufhnot)總攬館務。

中興

1909年5月,該報華人買辦蓆子佩出資7.5萬購進《申報》。

1911年《申報》日銷量7000份左右。

漢口路漢口路

1912年9月,因經營不善,席將《申報》售予史量才、張謇、應德閎、趙鳳昌和陳冷五人。史量才任總經理,陳冷為總主筆,席裕福仍任經理(年餘解職,由張竹平繼任)。三年後張謇等人相繼退出,《申報》歸史量才一人所有。史全面接手《申報》後,聘用張竹平擔任經理,在館內設廣告推廣科和報紙推廣科,大力拓展廣告業務。1916年,發行量達2萬份。

1918年斥資70餘萬興建《申報》新大樓,又先後從國外購入新式印報機、制銅版機等先進設備,使報館在國內硬體設施方面首屈一指。同時由於在業務上的提高,《申報》蒸蒸日上,利潤逐年攀升,成為上海乃至國內大報。

1922年,創刊五十周年時,申報發行量達到5萬份。在國內時局混亂的情況下,《申報》以政治態度保守著稱,為在各種政治勢力混戰的局勢下避免麻煩,對於一些敏感問題,申報採取少評論或是不評論的策略。

1929年冬,總主筆陳冷、經理張竹平等相繼辭職,事業發展因人事變動面臨危機。史量才任用張蘊和繼任總主筆,馬蔭良繼任經理,同時醞釀改革。1931年1月,《申報》成立總管理處,統轄一切館務。史量才自任總經理兼總務部主任,聘請黃炎培、陶行知、戈公振等民主派人事入館,參與報紙改革。

1932年11月30日,《申報月刊》發表《申報六十周年革新計畫宣言》,提出在新聞和廣告編排、國內外通訊、《自由談》副刊等12個方面進行全面改革。此次改革在副刊《自由談》方面最為顯著。《自由談》創刊於1911年,一直是鴛鴦蝴蝶派文人的重要陣地,此次改革,史量才撤換任12年主編的周瘦鵑,啟用曾留學法國的青年黎烈文。黎烈文的主持下,大量左翼作家(以魯迅為代表)發表文章,時評緊扣時事,尖銳潑辣,風格多樣,很受讀者歡迎。言論在《申報》的地位上升到重要地位。

此外,《申報》還積極拓展公益性文化事業,從1932年到1933年12月,報館相繼創辦了流通圖書館、婦女補習學校、新聞函授學校,出版《申報月刊》、《申報年鑑》、《申報叢書》、《中華民國新地圖》等。

九一八事變後,《申報》對不抵抗政策大肆抨擊。此做法很快引起當局不滿,1932年8月,蔣介石下令“禁止郵送”《申報》。最後申報與政府達成妥協,辭退陶行知、黃炎培等人,但拒絕了“由國民黨中宣部派員進駐報社指導”的條件。35天后,《申報》解禁。

1934年史量才被蔣介石派遣特工暗殺,震動全國,一時輿論譁然。史量才身亡後,《申報》產業由其子史泳賡繼承。《申報》言論又趨於保守。

晚年

抗戰期間,《申報》數度停刊復刊,歷經波折。

民國晚期《申報》民國晚期《申報》

上海淪陷後,日方企圖控制該報,《申報》拒絕其新聞檢查,於1937年12月14日宣布停刊。1938年1月、3月,漢口版、香港版先後復刊,但漢口版不久停刊,香港版也於次年7月停刊。1938年10月10日,《申報》借美商之名在上海租界復刊。1941年12月8日,日軍開進上海公共租界,申報再次停刊。一周后,在日軍威脅下,《申報》復刊,完全為日軍報導部所控制。1942年日軍軍部突然派人查封《申報》。12月6日,日本海軍派漢奸陳彬和以“軍管會”的名義接管《申報》,並任命陳為社長。日本投降當天,陳彬和潛逃,《申報》停刊。

戰後,國民黨以《申報》“附逆”為名,成立以CC系要員潘公展為主任的申報報務管理委員會,對其實施接管,將設備封存。1945年12月22日《申報》復刊,潘公展任指導員,立法委員陳訓悆為總經理兼總編輯。從此,《申報》完全被國民黨控制。1946年5月,國民政府強迫史泳賡出讓51%股份給政府,實行官商合辦,改變了申報的民營性質。在此基礎上,改組董事會,調整報社工作機構,杜月笙任董事長,陳冷任發行人,潘公展任社長兼總主筆,陳訓悆任總經理兼總編輯。

1949年5月25日,上海解放,中共派工作組進入報館。5月27日,《申報》出至第25599號終刊。5月28日,上海市委機關報《解放日報》在原申報館原址上出版。

如今

漢口路309號(原申報館),已經改為新旺茶餐廳。《解放日報》地址由原申報館遷往漢口路300號。

上海解放日報社創立了《申江服務導報》,現今多被簡稱為“申報”。

保存歷史

《申報》是舊中國在上海出版的歷時最久、影響最大的報紙。它的創辦是中國新聞史掀開了新的一頁。《申報》打破了《上海新報》獨家經營的格局。呈現出近代報紙比較完備的形態,確立了“新聞、評論、文藝(副刊)和廣告”的辦報模式。

在《申報》生存的78年間,除歷經了清朝同治、光緒和宣統三個朝代,世界還發生了兩次世界大戰,發生了具有歷史意義的俄國十月革命,發生了中法戰爭,甲午戰爭,日俄戰爭以及戊戌維新,義和團運動,八國聯軍入侵北京和“四·一二”叛變等重大歷史事件。此外,還有許多市井瑣聞和社會事件,如晚清四大奇案之一的楊乃武與小白菜,楊文道冤獄案等。因此,以新聞、評論、廣告為內容的報紙,不管其記載是有意還是無意,觀點是否客觀、公正,但以文字記錄下豐富的史料素材其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但由於年代久遠,僅上海圖書館藏有全份(略有缺失),也因紙質泛黃髮脆,不易保存,難以使用。為此50年代至60年代中央和上海市文化宣傳部門曾多次想將它影印,終因各種原因未能實現。

1981年上海市出版局批准由上海書店影印。自1982年開始籌備,至1987年10月全部完成。上海書店為了把《申報》印好,曾投入大量人力物力。除得到上海圖書館的大力支持外,還向北京、南京、桂林、常熟等地圖書館配補齊全,又對原報油跡、污損之處進行修描。為了使影印本能長期保存,又向有關廠商專門訂製了優質紙和優質裝訂材料。

《申報》影印本比原報縮小一半,為8開本,全套400冊,正文164824頁,合41206印張,每套用紙41.2令,是建國以來最大的一部紙質出版物。影印本共印550套,實得578套。發行以後受到各方面的歡迎和好評。1989年獲得上海市優秀圖書一等獎。

新聞傳播史

中國近代新聞事業的歷史始於1866年,一名德國傳教士在廣州創辦了《東西洋考每月統紀傳》。在此後半個世紀裡,外商和傳教士在中國創辦了近300種報紙,最著名的為1872年在上海創辦的《申報》。“五四”運動爆發,全國各地出現了大量的進步報刊。新中國建立後,新聞事業開始新的歷程,特別是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中國的新聞事業大幅發展,媒體數量大量增加,形成了一個大規模、科學化的新聞宣傳網。

解讀代表老上海的50個符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