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報》

《京報》

《京報》最初是清朝在北京出版的半官方性質的中文期刊,也稱“邸報”。由官方特許經營的報房投遞。由於《京報》只是從政府專設機構中謄抄官方擬向公眾傳遞的資訊,只能起到公告板的作用,故不能算作現代意義上真正的報紙。民國初年影響巨大的《京報》則由邵飄萍創刊於1918年10月5日。1926年4月,《京報》揭露事件真相惹怒了當權軍閥,招致邵飄萍被殺害而停刊。1929年,在邵飄萍夫人湯修慧女士的主持下,《京報》得以復刊,並一直堅持到“七七事變”後而正式停刊。

正文

中國北洋政府時期在北京出版的進步報紙。1918年10月5日創刊。日出對開4版。創辦人兼社長邵飄萍。注重對政局、戰局的報導和評述,講求新聞時間性,反帝反軍閥的旗幟鮮明。1919年曾因載文反對曹汝霖親日賣國行為被查封。1920年9月7日復刊後,支持馮玉祥建立國民軍, 支持中蘇建交, 支持孫中山領導的國民革命,稱讚國共合作的南方革命政府“治績為全國第一”。此外,還出過“列寧專刊”和“馬克思紀念特刊”,並介紹社會主義理論。1925年“五卅”運動期間, 持論激烈,曾刊出“‘打倒外國強盜’帝國主義”的口號。所出副刊曾發表魯迅《可慘與可笑》《如此討赤》《大衍發微》等文,對製造“三一八”慘案的皖系軍閥進行猛烈抨擊。《京報》還為中國共產黨北方區黨委做了許多工作,積極支持《工人周刊》《京漢工人流血記》等小冊子的出版發行工作。此報所辦《莽原》 (魯迅主編 )、《京報》副刊(孫伏園主編)等23種副刊,深受讀者歡迎,在社會上有較大影響。
《京報》《京報》
1926年 4月, 邵飄萍被奉系軍閥槍殺, 被迫停刊。1928年 6月,在邵夫人湯修慧主持下恢復出版。1937年7月終刊。

新聞傳播史

中國近代新聞事業的歷史始於1866年,一名德國傳教士在廣州創辦了《東西洋考每月統紀傳》。在此後半個世紀裡,外商和傳教士在中國創辦了近300種報紙,最著名的為1872年在上海創辦的《申報》。“五四”運動爆發,全國各地出現了大量的進步報刊。新中國建立後,新聞事業開始新的歷程,特別是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中國的新聞事業大幅發展,媒體數量大量增加,形成了一個大規模、科學化的新聞宣傳網。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