滙豐銀行大樓

滙豐銀行大樓

滙豐銀行大樓,指在中國上海的滙豐銀行大樓。在上海外灘中山東一路12號,又名市府大樓,1925年建造,今天是上海浦東發展銀行的總部駐地。滙豐在1990年代曾經與上海市政府接觸,想購回大樓,但最終因價格原因沒有實現。滙豐銀行大樓除了華麗,這還是一幢充滿歷史感的建築,滙豐銀行,市政府和浦東發展銀行曾先後使用過此樓。

簡介

滙豐銀行大樓滙豐銀行大樓
滙豐銀行大樓,指香港上海滙豐銀行於1923年至1955年在中國上海的分行大樓,位於上海外灘12號,又名市府大樓,今天是上海浦東發展銀行的總部駐地。1921年5月5日大樓開工,1923年6月23日建成,被認為是中國近代西方古典主義建築的最高傑作。大樓的設計者是著名的英資建築設計機構公和洋行(Palmer & Turner Architects and Surveyors)。 初成立時滙豐銀行設在外灘南京路口,即今和平飯店南樓舊址。

歷史 

滙豐銀行,也就是HSBC(Hongkong and Shanghai Banking Corporation),是現今全球最大的跨國銀行集團之一,正如同其名稱中的提示,滙豐銀行最初成立於1865年的香港和上海。初成立時滙豐銀行設在外灘南京路口,即今和平飯店南樓舊址。1865年4月3日,香港上海滙豐銀行上海分行開業。辦公地點在外灘南京路的中央飯店(後名匯中飯店)底層。
滙豐銀行大樓滙豐銀行大樓
1874年,其業務已相當發達,房屋面積不夠使用,遂以6萬兩銀子,購下海關大樓南面西人俱樂部的房屋和大草坪,並進行改建和裝修,成為當時還算豪華的一座3層樓房。到了1921年,此樓顯得陳舊和落伍,於是,以每畝4000兩銀子的價格買下其南面11號別發洋行、10號美豐洋行的房產,將老房拆除,委託公和洋行設計,英商德羅·可爾洋行承建。於1921年5月5日開工,工程歷時25個月,於1923年6月3日竣工。1923年6月23日封頂,歷時25個月竣工。占地17畝,建築面積23415平方米。
一九一七年的滙豐銀行一九一七年的滙豐銀行
二戰爆發後,日本橫濱正金銀行佔用此樓,戰爭結束,滙豐銀行遷回此樓。 1949年後,滙豐銀行在華的分支機構停業,上海分行設立清理處,與麥加利銀行一起搬到圓明園路蘭心大樓內。1955年,滙豐撤出上海,大樓歸國有。上海市政府進駐,將其改名“上海市人民政府大樓”,簡稱“市府大樓”。副樓在1956年改為上海市檔案館。1990年,滙豐曾經與上海市政府接觸,想購回大樓,但最終因價格原因沒有實現。 1995年,上海市政府撤出大樓,上海浦東發展銀行通過置換購得該大樓。大樓壁畫在翻新工程中被重新發現。1997年,上海市政府撤出大樓,上海浦東發展銀行通過置換購得該大樓的使用權。大樓壁畫在翻新工程中被重新發現。 2000年5月,滙豐將其中國業務總部移至上海的浦東。

評價

滙豐號稱“從蘇伊士運河遠東白令海峽最講究的建築”,建築面積23415平方米,是遠東最大的銀行建築,也是世界上第二大銀行建築,僅次於英國的蘇格蘭銀行大樓。至今依然被公認為是外灘建築群中最漂亮的建築。

建築風格

右圖為建設中的滙豐銀行大樓圓形穹頂銅框架結構右圖為建設中的滙豐銀行大樓圓形穹頂銅框架結構
外灘滙豐銀行大樓是幢仿古典主義風格的建築。平面接近正方形,占地面積 9338平方米,建築面積23415平方米。占地面積和建築面積均居當時外灘建築的首位。建築主體5層,中部7層,地下1層,1樓四面有夾層。大樓以正大門與正大門上面的穹頂為中軸線,兩側形成嚴格對稱。主立面成橫5段、豎3段的格式。6扇花飾細膩的銅質大門,為羅馬石拱券樣式。券門左右置高低圓柱燈各一,銅獅一對。大石塊作外牆貼面,寬縫砌置。2至4層中段中部慣以6根愛奧尼克立柱,其中2排為雙柱,貼牆石塊則為細縫砌置。5層上面的圓形穹頂是銅框架結構,成為該幢大樓的標誌。正門處,裝有 3扇銅鑄轉門,兩側是玻璃門。進入大門,是八角形門廳,上面是穹頂。從地坪到頂部,約20米高,分上下兩層,下層有8根大理石柱,每面有較大的券門,上層壁面及穹頂均嵌有氣勢宏大的精美玻璃馬賽克壁畫。由八角廳入內便是當年1500平方米的營業大廳,有2排用大理石圓柱作支撐。大廳中央是柚木地板,四周皆是大理石地坪,櫃檯內外的分界線及四壁也以大理石砌成。大廳的牆沿及暗角有暖氣設備與冷排風系統。大廳的屋頂為巨大的玻璃天棚,天棚用小塊玻璃鑲拼,十分牢固。

裝飾風格

壁畫

在滙豐銀行大樓八角形門廳上方,原有八幅馬賽克鑲嵌的大型壁畫,穹頂上另有黃道十二宮及太陽神、月神的天頂畫。1956年蘇聯艦隊訪上海,為了用大廳接見外賓,要做適當改造。當時有人認為,這一大塊壁畫太商業化,太西方化,建議敲掉。上海民用建築設計院的陳植院長知道馬賽克是經過特殊處理不會腐蝕,遂主張以刷上塗料代替敲掉。隨後經市政府批准,壁畫遂遭塗料覆蓋,從此銷聲匿跡,並因此躲過日後文革的浩劫。1996年,浦東發展銀行通過置換購得大樓後,即耗用重金重新修繕大樓。1997年11月維修時壁畫才被修繕人員發現。當工人除去八角形門廳上原有牆面塗料時,意外地在其上層壁面和穹頂上發現一組被塗料覆蓋的大型馬賽克鑲嵌壁畫。原來,這些塗料是1954年裝修大樓時,出於某種原因而被加蓋的,以至壁畫一度被人遺忘。壁面上共有8幅畫,每幅寬4.3米,高2.4米。畫面內容分別是滙豐銀行在上海、香港倫敦、巴黎、紐約、東京曼谷加爾各答等8個城市分行的建築和所在的城市為背景、象徵這個城市的一個女神為主體,如上海的畫面中,背景是以滙豐銀行大樓、海關大樓為中心的外灘建築群,主體是航海女神及2個象徵長江與海洋的神。 穹頂的大型鑲嵌畫,內容取自古希臘神話,畫面中心為巨大的太陽和月亮,並有太陽神、月亮神、穀物神。畫面外圈的12個星座則分別對準穹頂下的8幅壁畫。由當年義大利工匠製作的這組壁畫,氣勢宏大、構圖巧妙、造型優美、栩栩如生。修繕後的壁畫,在某些局部被作改動,如滙豐行的行標都被改成了浦發行的行標。 八幅壁畫以滙豐設有分行的八座城市為主題,圖案依次為上海:圖案主體為中國航海保護神天妃,兩側為象徵長江和東海的神話人物,背景為上海外灘。畫面下方兩側紋飾為英國商船旗(Red Ensign)。 香港:圖案主體為身披英國國旗的女神,前方人物象徵珠江及南海,手持書板,上為羅馬數字MDCCCXLII,意為“1842年”,即香港割讓給英國之年份。背景為香港島。紋飾為香港殖民地旗和英國領港旗。 東京:主體人物為象徵“學習”的女神,兩側為象徵“進步”和“科學”的人物。背景為東京皇宮外壕、霞關官廳建築群和富士山。紋飾為日本國旗和皇室旗。 倫敦:主體人物為不列顛尼亞女神,前方人物分別象徵倫敦守護神和泰晤士河。背景為泰晤士河、威斯敏斯特宮、聖保羅大教堂。紋飾為英格蘭、蘇格蘭、威爾斯和愛爾蘭徽章。 紐約:主體人物為自由女神,前方人物為商業、通訊的守護神赫爾墨斯,以及聯邦守護神。紋飾為紐約市徽、美國國旗及鷹旗。 谷:主體人物為象徵肥沃和豐饒的女神,前方為象徵勞動和豐收的神話人物,背景為湄南河和曼谷王宮。紋飾為泰國國旗、王室旗、國徽和王徽。 巴黎:主體人物為手持“自由、平等、博愛”書板的法蘭西共和女神,前方人物為勝利女神和共和國保護神,背景為塞納河和城島,紋飾為百合花。 加爾各答:主體人物為加爾各答守護神Kali,前方為象徵恆河的人物,背景為恆河和加爾各答市區。紋飾為蓮花、獅子和白鷺。
滙豐銀行大樓滙豐銀行大樓壁畫
穹頂的天頂畫圖案為太陽神、月神和豐收女神,下部圍繞以黃道十二宮的圖案。

銅獅

上海滙豐大樓門前的“史提芬”上海滙豐大樓門前的“史提芬”
上海滙豐銀行大樓興建的同時,出於風水考慮,向英國訂購了兩尊青銅獅,安放於大樓正門前,作為鎮獸。兩尊銅獅分別以當時滙豐香港總經理A. G. Stephen和上海分行總經理G. H. Stitt命名,雕塑者為W.W. Wagstaff,鑄造者為Chou Yin Hsing。1935年滙豐仿照這兩尊銅獅又鑄造了兩尊同樣的獅子,安放於新建的香港德輔道中(Des Voeux Road Central)香港滙豐總行大廈前。 1941年日本占領上海(公共租界)和香港,在1943年物資緊張時,曾試圖將兩地的銅獅運至日本回爐取銅。滙豐在香港的兩尊銅獅連同維多利亞女王和香港上海滙豐銀行大班昃臣(Sir Thomas Jackson)的銅像被運至橫濱,存放於碼頭倉庫,1945年被美軍發現,在麥克阿瑟命令下運回香港。滙豐在上海的兩尊銅獅遭日軍鋸割,但沒有被拆走。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發後,這兩尊銅獅被上海市文管會移至上海滑稽劇團倉庫,1980年代轉交上海博物館。1997年浦東發展銀行獲得滙豐銀行大樓的使用權後,曾希望將原獅移回銀行大門前,後經協商,由浦東發展銀行出資仿照原樣鑄造了兩尊新銅獅。鑄造過程中,出於對歷史的尊敬,原日軍破壞的鋸痕也一併保留呈現。
印刷在滙豐1993年版千元港幣上的“施迪”印刷在滙豐1993年版千元港幣上的“施迪”
駐守在外灘中山東一路的12號大樓門前的這對銅獅是滙豐銀行的重要象徵物。這兩頭雄獅之中,張嘴吼叫的是“史提芬”,此名得自 1920-1924 年的香港分行總司理史提芬(A. G. Stephen),而鑄造銅也來自他的倡議。另一頭銅獅稱為“施迪”,是當時上海分行經理施迪(G. H. Stitt)的名字。
“史提芬”和“施迪”一共有三個版本,除了在上海外灘滙豐大樓門前的這對最早的滙豐銅獅外,滙豐銀行還先後仿製其式樣,另外鑄造了兩對滙豐銅獅,他們分別於1935年被安放在香港皇后大道中1號滙豐銀行大廈入口,和於 2001 年被安放在倫敦金絲雀碼頭(Canary Wharf, London)的滙豐集團新總部大廈門前。但事實上,現在我們在外灘中山東一路的12號大樓門前所看到的“史提芬”和“施迪”並不是1923年的原物。解放後,大樓前的這對銅獅曾一度被挪走,而現在的銅獅是大樓的新主人浦東發展銀行於1996年出資複製的,由於其背上同樣留有日本侵略者侵占上海時留下的鋸痕,以至真假難辯。真正的滙豐銅獅原物現收藏於上海市歷史博物館內,並可供大家參觀。

壓勝

據滙豐銀行大樓施工時的上海報紙記載,施工時聘請風水師,選擇動土時辰及方位,並依中國傳統,在地基下埋設壓勝錢及世界各國銀幣,同時在房梁、樓角等暗處也安放了特地鑄造的“上樑錢”。

評價

這幢號稱“從蘇伊士運河到遠東白令海峽最講究的建築”,建築面積2.3萬平方米,至今依然被公認為是外灘建築群中最漂亮的建築。

意義

滙豐銀行在舊中國的銀行中,是沒有任何一家銀行可以與它相匹的。舊中國,上海就已是遠東金融中心之一,有人稱外灘是“東方華爾街”。開辦最早的外資銀行是英國的麗如銀行,以後有阿加剌匯隆麥加利(又稱渣打銀行)在外灘開業。再後來法、德、美、俄、日、荷、比諸國也搶灘上海開銀行。有名的外資銀行除麗如、麥加利銀行外,還有法國的東方匯理、日本的橫濱正金、俄國的華俄道勝、比利時的華比、比法合資的義品、荷蘭銀行等等,其中滙豐資力和影響最大。 滙豐銀行大樓,這座象徵一個過去時代的偉大建築,一個蒙受屈辱而又不屈不撓的民族精神的象徵,它仍然屹立在黃浦江外灘邊,成為今天這座國際大都市的民族精神和文化精神的歷史標誌。滙豐銀行大樓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交通情況

地址:黃浦區中山東一路12號(福州路路口) 交通指南:(浦西)公交33、55、65、37、42、123、135、145、251、305、307、317、330、576、868、910、921、928、934路等在外灘沿線均設站,另外公交17、20、26、71、64、320、801、61、21、220、939路、隧道九線等在外灘附近設站,下車後可步行至外灘。(浦東)乘坐公交81、86、313、338、339、630、797、818、977、978路等到東昌路輪渡口下車,再乘東金線(東昌路至金陵東路)輪渡即可到達外灘。

相臨景點

  • 金茂大廈
  • 東方明珠塔上海城市規劃展示館國際會議中心金茂大廈88層觀光廳陸家嘴中心綠地上海海洋水族館濱江大道上海大自然野生昆蟲館證券大廈磁懸浮列車浦東國際機場三甲港海濱欽賜仰殿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華夏文化公園黃炎培故居鶴鳴樓華夏旅遊文化區亞細亞大樓上海總會有利大樓旗昌洋行滙豐銀行大樓海關大樓交通銀行大樓華俄道勝銀行字林西報大樓匯中飯店華懋飯店中國銀行大樓怡和洋行大樓格林郵船大樓東方匯理銀行東方大樓英國領事館百老匯大廈俄羅斯駐滬領事館市政府大廈華安大樓金城銀行大樓中匯大樓國際飯店陸家嘴美食城慶雲寺世紀大道南浦大橋楊浦大橋

    解讀代表老上海的50個符號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