霞飛路

霞飛路

霞飛路(今淮海中路)在20世紀二、三十年代,堪稱上海城市的時尚之源。這條長約4公里的商業大街,名店林立、名品薈萃,其中不少是俄僑老店,或是法租界同業之最,他們以歐洲樣式的商業布局。

霞飛路(今淮海中路)在20世紀二、三十年代,堪稱上海城市的時尚之源。這條

霞飛路昔日的霞飛路
長約4公里的商業大街,名店林立、名品薈萃,其中不少是俄僑老店,或是法租界同業之最,他們以歐洲樣式的商業布局,展示著幾乎與歐美發達城市同步的高檔生活消費品,尤以西餐、西點、西服和日用百貨最具特色。

霞飛路是上海最長的路中間的一條。它可給分為三個段落:從路的東端到呂班路為第一段,從呂班路到杜美路為第二段,從杜美路海格路為第三段。在第一段路上,雖然在它的橫路上有一二家如CasinodeParis之類的異國的娛樂場,可說全然是中國的。可是這所說的中國的,只是說是中國人的,並不是說中國式的,因為在它的兩旁的店鋪有很多的是西衣鋪,西點鋪,西菜鋪,西式木器鋪之類的都得在他們所出售的物件的品質上加上一個西字的店鋪。此外,它還有著法巡捕房、法兵營和救火會。第三段可說是住宅區,雖然在福開森路左近有一個小小的市面,並一路也間隔地常有兩家,三家的出售日用品的小鋪子。

歷史沿革

淮海路是自東而西相繼築成的。東路先築,中路次之,西路最後。三段道路的修築,都與法租界有關。

霞飛路當代的淮海路

上海開埠以前,城市重心在縣城,今盧灣區及其以北、以西地區,皆為溪澗縱橫的農田,三數村落,散布其間。從蘆家灣、淡井村(今永嘉路東段)、顧家宅(今復興公園)這些散發著泥土芬芳的地名中,我們還能依稀想像出當年的田園風光。

1843年,依據中英《南京條約》,上海開闢為通商口岸。1844年,中法《黃埔條約》簽訂,法國人取得在上海等通商五口居住貿易、租地建屋的特權。1845年,上海道台宮慕久與英國駐滬領事巴富爾商定《上海土地章程》,上海英租界設立。1849年4月6日,上海道台麟桂在與法國駐上海第一任領事敏體尼(LouisCharlesNicolasMaximilienMontigny,1805-1868)磋商後,同意辟設法租界,其四至為:南至城河,北至洋涇浜,西至關帝廟褚家橋,東至廣東潮洲會館沿河至洋涇浜東角。這是法租界的最初範圍,面積986畝。以後,上海縣城以北、以西地區逐漸城市化,但到十九世紀末,今淮海路地區仍較冷落。

法租界建立以後,多次擴張。1898年,法租界強占四明公所,激起寓滬寧波人強烈反抗,釀成血案。官司打到北京,經法國駐華公使畢盛(S.J.M.Pichon)與總理衙門交涉,達成協定,其中一條規定法租界當局可以在四明公所地面上開築交通上所需的道路。四明公所地在小北門外,今淮海東路東端、永壽路以西(今大境中學校址),是寓滬寧波人暫厝靈柩的地方。1900年1月27日,法租界西界推至顧家宅和關帝廟浜,即今重慶南路一線。這年1月30日,上海道余聯沅與法租界公董局總董寶昌,達成解決四明公所事件協定,言明法租界可以按照原定線路修築寧波路。寧波路即今淮海東路。其後,法租界順寧波路西進,筑西江路、寶昌路,其交接處在今重慶路,東為西江路,西為寶昌路。1906年10月10日,西江路、寶昌路統稱寶昌路,是為今淮海中路。法租界有以人名為路名的習慣。寶昌為法租界公董局重要人物,從1881年至1907年連任15屆董事,其中任總董5屆。

民國初年,法國再次謀求擴大租界。1914年,袁世凱政權以法方允許中國警探在法租界內自由逮捕人犯(實為革命黨人)等條件為交易,滿足了法方擴界要求。這年4月8日,交涉員楊晟與法國駐滬總領事甘世東(GastonKhan)簽訂上海法租界外馬路劃分警權協定。至此,今重慶路以西、華山路以東淮海中路地區,均被劃入法租界管理範圍,城市化速度也由此大為加快。1915年6月21日,寶昌路更名霞飛路,以法國名將霞飛命名。1943年10月8日,更名泰山路。1945年10月,更名林森路,以紀念原國民政府主席林森(1867~1943),以西藏路為界,分別稱林森東路、林森中路。1950年5月25日,更名淮海路,以紀念淮海戰役的勝利。西藏路以東部分稱淮海東路,以西至華山路部分稱淮海中路。

淮海西路東起華山路,西迄凱鏇路,始築於1925年,系法公董局越界所築,原名喬敦路(JordanRoad),以英國駐華公使名命名,1933年改名廬山路,1945年更名林森西路,1950年更名淮海西路。

淮海路初築時(西江路、寶昌路)均為泥石路面,後來陸續鋪設塊石。1902年起,遍栽從法國引進的懸鈴木樹作為行道樹,上海人習稱“法國梧桐”。1908年,開始行駛2路有軌電車,這路電車通行整整60年,到1968年才停駛。20年代,淮海路改建為柏油路面。1926、1927年,無軌電車、公共汽車相繼開通30年代,改建水泥路面。50年代以後,屢加修建,提高路面,加大排水功能。1960年開通26路無軌電車(今126路前身)。1992年,因建設捷運工程,地下管線全面重鋪,並鋪設水泥混凝土路面。

法國三軍統帥霞飛

1852年一1931年,法國元帥和軍事家。出生在法國庇里牛斯里沃薩爾特城一個皮匠家庭。1870年由巴黎綜合工科學校投筆從戎,作為一名工兵少尉參加普法戰爭。戰後考進陸軍實習學校,1872年畢業後被分配到工程部隊任職。1876年任營長,負責建造明達利防禦陣地。此後,相繼參加侵略印度支那、中國台灣和非洲塞內加爾的戰爭,得到一次次表現自己的機會。1901年返回巴黎,晉升為旅長,1905年升任師長,1908年又被提為軍長。1911年法、德兩國為爭奪摩洛哥而劍拔弩張,戰爭一觸即發。新上任的法國陸軍部長梅西米舉薦賢才,把當時並不出眾,但比較年輕,而政治上屬溫和派的霞飛推上高位,讓他當了最高軍事委員會副主席兼總參謀長。霞飛從此圓了統帥三軍之夢。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時,出任法軍總司令。他在邊境交戰中接連失利;但在馬恩河會戰中取得了巨大勝利,阻止了德軍的進攻,粉碎了德軍以“速戰速決”為基礎的施利芬一小毛奇計畫,使西線戰爭從機動作戰轉入持久的陣地戰階段,保衛了巴黎。1916年2月,德軍在東線取得對俄作戰勝利後,決定在西線重點進攻法國的凡爾登要塞,把該要塞作為“碾碎法軍的磨盤”。霞飛採取“以磨盤對磨盤”的戰術,決心集中兵力死守凡爾登。經過6個半月的拉鋸和爭奪,法軍終於轉守為攻,奪回了失地,德軍的戰略企圖落空。當時有“絞肉機”之稱的凡爾登戰役成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轉折點。霞飛因此贏得了很大的榮譽。1916年12月,他被免去實職,改任法國政府軍事顧問,同月晉升元帥。1917~1918年任法國駐美國軍事代表團團長,後又任駐日本軍事代表團團長。1918年12月被選為法蘭西科學院院士。1922年任法國政府國防委員會主席。1931年1月12日在巴黎病逝。遺有《戰爭準備與戰役實施》和《霞飛元帥回憶錄》等著作。

相關詞條

霞飛
上海
法國梧桐

解讀代表老上海的50個符號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