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式方架太極拳》

《吳式方架太極拳》

《吳式方架太極拳》是孫南馨編著的體育類作品,由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在1996年10月1日出版。

基本信息

簡介

《吳式方架太極拳》《吳式方架太極拳》

現在常為人提到的太極流派主要有陳、楊、武、吳、孫五家。當前有嫡系家傳的我僅聞陳、楊、吳三家。楊式原根據動作的抒展程度又有大、中、小三架式。小架最利於實戰的搏擊。現時最流行的健身太極就是在大架楊式太極的基礎上發展而成。更現代化的快餐式簡化太極便是專為忙碌的上班族,老年病弱及老外設計的最新款式了。吳式則是在楊式小架的基礎上演化而成。

特色

楊露禪在京師教拳時,紀子修與吳全佑(吳鑒泉之父)是其門下的師兄弟。因為楊露禪晚年曾說不再收徒,因此當楊班侯知道楊露禪又傳拳於紀子修等人時就很不高興,責怪父親不該違背諾言。楊露禪最後只得讓吳全佑與紀子修等人歸於精於楊氏小架的楊班侯門下。因為,吳全佑,紀子修等與楊氏有約定不得外傳楊式太極拳。於是在吳全佑的主導下師兄弟一起在楊氏小架的基礎上進行研究,自創流派對外教拳。最後由吳全佑的兒子吳鑒拳正式奠定了吳氏方架的拳路。所以吳式方架既承繼了楊式小架的特點,又是集體智慧的結晶。因為楊式小架少有傳人,楊式大架又因健康功能的宣揚,尤其是四九年後,中國政府介入的推廣,最終楊式大架便成為經官方認定的標準太極拳式,而楊式小架幾乎絕跡。現在,可說吳式方架是最接近楊式小架本來面目的太極拳流派。

吳氏太極拳的前輩們多數打方架,直到吳鑒泉晚年定下圓架,方架開始受到冷落。吳鑒泉之女吳英華(打的也是方架)死後,現在鑒泉太極拳社裡已見不到方架了。吳鑒泉之子吳公儀練的也還是方架,後來南下廣州,並因與白鶴拳在澳門打擂而聲名大振。接著赴東南亞教拳,一時威名遠揚。但是他死後方架敗於泰拳,從此方架在南方就失去了人氣,但在東南亞還有練習者。

特點

張達泉因從學於紀子修,又與吳鑒泉關係密切,在他的拳路中受太極方架影響極深。他所傳授的一枝太極,可能是國內方架的唯一餘脈了。當年戴英老師曾經提及,張達泉的拳式承繼了楊式小架與吳式方架的主要特點。當今保留的少數張達泉拳論中,也指出了方架的特點是:
兩腳如同鑽,身腰一條線;身隨腰轉動,腳與腰相連;功到脊足頂,方知力是旋;意在肩肘腕,氣在任督轉;神在中蔌鑽.
方架太極外方內圓,或形方意圓。外形上運動方向,東、南、西、北四正方;東南、西南、西北、東北,四斜角,所謂四方八位必須受意識的嚴格控制。然而在轉換方位的變化轉折時必須意連勁圓,不存摺痕。在兩個姿勢的連線之處,明其終始而連綿不斷。
不僅套路中的每個招式要方向明確,即使在每個招式運動過程中也要四角清晰,以攔雀尾為例,掌隨動時,由中至右下、左下、右上、右下也求四角走向清晰中規中矩。不能稜角模糊,意念不清。與書法中的楷書同理,雖稜角清晰規正,轉折時筆意仍須一氣貫通。故方架太極搏擊特點是意明而勁圓。
方架的另一特點是,動作簡捷靈活。強調以臂,腿,腰,脊為軸的轉動,減少轉軸的不必要揮動。在以保持主軸——脊髓骨中正的多軸協調轉動中,使全身以最低的體能消耗,籍以維持自身的平衡,並以最快的速度引勁落空,最有效的纏繞勁克敵致勝。在搏擊中,快捷輕靈是方架太極的公認特質。

太極作品薈萃

太極是闡明宇宙從無極而太極,以至萬物化生的過程。無極即道,是比太極更加原始更加終極的狀態,兩儀即為太極的陰、陽二儀。太極一詞最早見於《易傳 繫辭上》。
《楊式太極拳述真》
《太極拳技理與訓練》
《陳式太極拳實用拳法》
《太極拳勢圖解》
《太極拳理傳真》
《怎樣教好練好簡化太極拳》
《太極推手二十六式》
《太極拳全書》
《太極拳學》
《太極拳術》
《太極拳使用法》
《吳圖南太極拳精髓》
《健身太極拳》
《楊式太極拳發勁運氣練勢》
《楊式太極長拳》
《太極劍運動》
《中國陳氏太極》
《陳式太極拳拳法拳理》
《陳氏太極拳圖說》
《太極拳競賽套路全書》
《楊式太極拳用法解要》
《陳式太極拳推手技法》
《傳統楊式太極拳教程》
《楊式十八式圓形行功太極拳劍》
《武當趙堡太極拳小架》
《太極拳普及套路全書》
《簡化楊式太極拳》
《傳統楊式太極劍》
《孫式太極拳快速提高捷徑》
《楊氏太極拳真傳》
《武派太極拳體用全書》
《陳濟生靜功纏絲太極拳》
《24式太極拳入門與提高》
《陳氏太極拳術》
《吳式太極拳拳械述真》
《陳式太極拳老架技擊秘訣》
《太極劍普及讀本》
《太極拳普及讀本》
《太極推手入門與提高》
《太極刀劍合編》
《太極拳內勁》
《太極拳走架推手問答》
《陳式太極拳拳理闡微》
《太極拳講義》
《健身養生太極拳》
《武當太極劍》
《輕鬆學練太極拳》
《陳式太極拳拳照圖譜》
《陳式太極拳體用全書》
《陳式太極拳意氣勢練法》
《世傳陳式太極拳》
《太極拳研究》
《四十八式太極拳入門》
《楊式太極六十六式弓林拳》
《國術太極拳》
《太極推手絕技》
《太極拳譜》
《陳氏三十八式太極拳》
《陳微明太極拳遺著彙編》
《陳式太極拳養生功》
《武當趙堡和式太極拳》
《太極拳運動》
《傳統氣功站樁太極五行拳》
《武當趙堡大架太極拳》
《康復保健太極拳》
《吳氏太極拳37式行功圖解》
《楊式太極拳釋義》
《太極拳太極劍學練》
《吳式太極拳械精選》
《吳式方架太極拳》
《太極拳健身套路與內功》
《太極思維與太極拳》
《太極拳教與學系列叢書》
《楊式太極劍劍法精解》
《太極拳一百零八勢》
《楊式太極拳》
《24式太極拳快速入門不求人》
《32式太極劍快速入門不求人》
《太極拳論譚》
《陳式太極拳》
《楊式太極拳拳法精解》
《孫式太極拳》
《陳氏太極拳匯》
《太極拳的健身和技擊作用》
《張三豐太極拳》
《太極拳釋義》
《陳式心意混元太極拳教程》
《四式太極拳競賽套路》
《定位·方位太極拳》
《楊式太極拳教法練法》
《楊家太極拳》
《武式太極拳圖解及太極論·決》
《太極劍全書》
《陳氏太極拳械匯宗》
《楊式太極刀》
《陳式簡化太極拳》
《武氏太極拳全書》
《楊禹廷太極拳系列秘要集錦》
《正宗吳式太極拳》
《武術競賽系列叢書》
《太極拳劍標準教程》
《陳式太極拳精選》
《養生太極推手》
《炮捶》
《孫式太極劍》
《吳式太極拳、劍、推手入門》
《太極拳選編》
《武當趙堡太極拳大全》
《四維太極》
《吳式簡化太極拳》
《中國太極推手》
《太極十三劍》
《吳式太極拳》
《傳統楊式大架太極拳械推手》
《太極拳分解教學叢書》
《太極拳防身套用叢書》
《太極拳學堂叢書》
《原地太極拳系列叢書》
《武當趙堡傳統三合一太極拳》
《太極拳道》
《秘傳趙堡太極拳》
《楊式太極扇》
《原地十三式太極拳》
《24式太極拳提高捷徑》
《陳式太極拳快速入門不求人》
《陳式太極拳快速提高捷徑》
《常式太極拳》
《太極劍競賽套路》
《楊氏太極拳·劍·刀》
《武式太極拳》
《太極推手對練套路》
《太極拳解秘十三篇》
《武當三豐太極拳》
《看圖學太極叢書》
《太極拳掛圖系列》
《42式太極拳意氣勢練法》
《太極拳推手快速入門不求人》
《太極拳入門》
《太極劍入門》
《陳式太極拳入門》
《陳式二路太極拳》
《吳式太極拳簡化練法》
《太極拳體用全書》
《42式太極拳·劍》
《陳式太極拳簡化練法》
《全佑老架太極拳》
《簡化太極拳練勢與運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