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式太極拳實用拳法》

《陳式太極拳實用拳法》

《陳式太極拳實用拳法》是學習陳式太極拳的優秀著作,洪傳陳式太極拳的開山之作,書中系統的講解了陳式太極拳的各式名稱由來,練法、用法,跟隨陳發科大師的學拳軼事,是一本學習太極拳的優秀書籍。

基本信息

從陳式太極拳談起

陳式太極拳是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遺產,古老的武術運動形式之一。它是歷代陳式太極拳武術家繼
《陳式太極拳實用拳法》書籍封面
承先輩實踐成果,吸收各家精華,發展提煉而成的武術瑰寶。它以輕靈自然、松圓雄渾、端嚴沉著、縝密纏綿、精神含蓄、雍容雋永、剛柔相濟的螺鏇運動形式和富有實戰性的武術技巧而著稱。河南溫縣常陽村,洪武七年,其始祖陳卜由山西洪洞大槐樹遷入而後名為陳家溝。陳氏世傳太極拳法至十四世長興公之弟子楊露禪授拳北京王府而名揚國內。長興公之曾孫發科公,字福生,一九二八年被邀赴京授徒,震驚京師武林。當時北京有名氣者如許禹生、李劍華、劉慕三等及著名京劇武生楊小樓皆從之學,前後弟子眾多,被尊為“太極一人”,是陳式太極拳一代承前啟後的宗師。

作者簡介

陳式太極拳實用拳法》作者洪均生先生,系河南禹縣入,自幼隨父在京。一九三零年因病於京從陳發科先生習拳,隨師十五載不輟,身體強健,功底深厚。松圓纏綿、縝密雄渾,頗具師風。一九五六年春,自濟南赴京進一步深求陳式技法,蒙師一一試驗指

《陳式太極拳實用拳法》洪均生拳照
點,盡得要旨。洪均生先生問師能否按此法演練,答之日:“可”。是已,他返濟後即據師試驗每一動作之多種技擊用法,揣摩其奧妙,復與學生、拳友一一交手試驗,深悟其理精法密,遂將師授之實用技法,融貫於套路之中,在濟南傳授,從學者日眾。洪均生先生穎悟過人,博覽強記,通音律,懂詩詞,文武兼備,善予思考,對陳式太極拳研究既細且深。教拳則循循善誘,能闡明哲學啄理,講求科學方法,結合勞動習慣動作,就近取譬、他學肯易領悟:又現身說法,親與學生試驗,使學者如步入一座取之下竭的寶庫之中,越學越深,越學越愛,有欲罷不能之感,確是一位難得的名師。

與其他同類著述的對比

陳式太極拳學深學細十分不易。其原因之一是有關此拳的理論著述太多,學者不得門徑。陳式十六世陳鑫先生畢生所著《陳式太極拳圖說》是陳式拳理法經典性著作,然較深奧,非一般所能領悟。此後陳子明著有《陳式太極拳》,陳績甫(照丕)寫有《陳式太極拳匯宗》。

六十年代初,沈家楨、顧留馨二人合著《陳式太極拳》,近年,陳小旺編著《世傳陳式太極拳》,都有助於陳式太極拳的推廣。陳鑫先生文武全才,在闡述陳式拳的理法上做出了傑出的貢獻,他指出:“太極拳,纏法也”。一語道破太極拳的螺鏇運動形式,為後學指明了演練陳式拳的正確途徑。但限於社會條件,不可能用現代科學知識去解釋纏法的力學原理。至於纏法為何分順逆,眼、身、步、手應怎樣配合鏇轉,以及螺鏇角度之大小都未具體說明,仍使學者茫然不知要領。

陳子明、陳績甫的拳書對纏法雖有敘述,但語焉欠詳。《陳式太極拳》主張重心前後左右移動,有悖於“腰為車軸”、“立如平準”的原則;誤解了陳子明所說全套路中快慢相間為一式中“有快有慢”,破壞了動作的勻稱;二路拳收式與起式不在原處。《世傳陳式太極拳》式名將“裹身鞭”誤為,“里變”,“倒插花”誤為“搗岔”等等,均易使學者迷惑。
洪均生先生秉承師訓,為繼承發展陳式太極拳法,糾正流傳中的訛誤,三十年心血寫成《陳式太極拳實用拳法》一書,對弘揚武學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陳式太極拳實用拳法的特點

《陳式太極拳實用拳法》有以下特點:

1、所講理法,完全遵照陳發科先生講解試驗的動作及實用技法,並以陳鑫指出的纏法即螺鏇運動的力學原理為依據,對每一動作均作詳細解說。

2、因每一動作都有規範,“差之毫厘,謬以千里”,必須做到“無過不及”,是以將每一動作在公轉上的正鏇、反鏇,上、下肢的順、逆纏法,足的步法,手的位置,手指手心的方向都作了解釋,使學者一目了然。

3、注重技擊實用,不空談意、氣。因每一動作都是攻防著法,為“知己知彼”,故將對方的位置、著法也一一介紹,以便學者練拳做到“無人若有人”。

4、拳式與原學不同處,系尊師所試驗著法變化而改動,亦有個別吸收他拳著法者。

5、對陳式式名作了詳細考釋,寫成專文,糾正了流傳中的訛誤。洪均生先生繼陳鑫之後,在闡述陳式太極拳理法上做出了突出貢獻。他根據陳鑫纏法理論及師授實用技法,通過教學實踐,結合對立統一法則、力學原理,進一步闡述了陳式太極拳理論。

6、根據“腰為車軸”、‘‘立如平準’’的原則,他提出陳式太極拳要求隨遇平衡,步法不變,重心不能前後移動、搖擺,只能乏益無窮。

總結

洪均生先生站在陳鑫“太極拳,纏法也”的基礎上,用現代科學螺鏇運動原理闡明了太極拳的基本規律,進一步具體的詮釋了螺鏇運動的方法,使學者一目了然。洪均生先生的《陳式太極拳實用拳法》具有歷史的先進性、廣泛性、實用性、思想性,對陳式太極拳的貢獻突出。先進性,糾正了太極拳歷史上的種種訛誤,用現代科學原理闡明了太極拳的基本規律,為後世學拳者指明了方向;廣泛性,目前,國內外學者日眾;實用性,該拳具有顯著的技擊特點,沒有一個動作是虛的;思想性,在高度放鬆的要求下,全身按照規矩放鬆螺鏇,全面促進全身部位的循環及新陳代謝,延年益壽;思想性,通過持之以恆的鍛鍊,不僅鍛練了身體,更重要的是鍛鍊了思想,力求達到不卑不亢的思想境界。

太極作品薈萃

太極是闡明宇宙從無極而太極,以至萬物化生的過程。無極即道,是比太極更加原始更加終極的狀態,兩儀即為太極的陰、陽二儀。太極一詞最早見於《易傳 繫辭上》。
《楊式太極拳述真》
《太極拳技理與訓練》
《陳式太極拳實用拳法》
《太極拳勢圖解》
《太極拳理傳真》
《怎樣教好練好簡化太極拳》
《太極推手二十六式》
《太極拳全書》
《太極拳學》
《太極拳術》
《太極拳使用法》
《吳圖南太極拳精髓》
《健身太極拳》
《楊式太極拳發勁運氣練勢》
《楊式太極長拳》
《太極劍運動》
《中國陳氏太極》
《陳式太極拳拳法拳理》
《陳氏太極拳圖說》
《太極拳競賽套路全書》
《楊式太極拳用法解要》
《陳式太極拳推手技法》
《傳統楊式太極拳教程》
《楊式十八式圓形行功太極拳劍》
《武當趙堡太極拳小架》
《太極拳普及套路全書》
《簡化楊式太極拳》
《傳統楊式太極劍》
《孫式太極拳快速提高捷徑》
《楊氏太極拳真傳》
《武派太極拳體用全書》
《陳濟生靜功纏絲太極拳》
《24式太極拳入門與提高》
《陳氏太極拳術》
《吳式太極拳拳械述真》
《陳式太極拳老架技擊秘訣》
《太極劍普及讀本》
《太極拳普及讀本》
《太極推手入門與提高》
《太極刀劍合編》
《太極拳內勁》
《太極拳走架推手問答》
《陳式太極拳拳理闡微》
《太極拳講義》
《健身養生太極拳》
《武當太極劍》
《輕鬆學練太極拳》
《陳式太極拳拳照圖譜》
《陳式太極拳體用全書》
《陳式太極拳意氣勢練法》
《世傳陳式太極拳》
《太極拳研究》
《四十八式太極拳入門》
《楊式太極六十六式弓林拳》
《國術太極拳》
《太極推手絕技》
《太極拳譜》
《陳氏三十八式太極拳》
《陳微明太極拳遺著彙編》
《陳式太極拳養生功》
《武當趙堡和式太極拳》
《太極拳運動》
《傳統氣功站樁太極五行拳》
《武當趙堡大架太極拳》
《康復保健太極拳》
《吳氏太極拳37式行功圖解》
《楊式太極拳釋義》
《太極拳太極劍學練》
《吳式太極拳械精選》
《吳式方架太極拳》
《太極拳健身套路與內功》
《太極思維與太極拳》
《太極拳教與學系列叢書》
《楊式太極劍劍法精解》
《太極拳一百零八勢》
《楊式太極拳》
《24式太極拳快速入門不求人》
《32式太極劍快速入門不求人》
《太極拳論譚》
《陳式太極拳》
《楊式太極拳拳法精解》
《孫式太極拳》
《陳氏太極拳匯》
《太極拳的健身和技擊作用》
《張三豐太極拳》
《太極拳釋義》
《陳式心意混元太極拳教程》
《四式太極拳競賽套路》
《定位·方位太極拳》
《楊式太極拳教法練法》
《楊家太極拳》
《武式太極拳圖解及太極論·決》
《太極劍全書》
《陳氏太極拳械匯宗》
《楊式太極刀》
《陳式簡化太極拳》
《武氏太極拳全書》
《楊禹廷太極拳系列秘要集錦》
《正宗吳式太極拳》
《武術競賽系列叢書》
《太極拳劍標準教程》
《陳式太極拳精選》
《養生太極推手》
《炮捶》
《孫式太極劍》
《吳式太極拳、劍、推手入門》
《太極拳選編》
《武當趙堡太極拳大全》
《四維太極》
《吳式簡化太極拳》
《中國太極推手》
《太極十三劍》
《吳式太極拳》
《傳統楊式大架太極拳械推手》
《太極拳分解教學叢書》
《太極拳防身套用叢書》
《太極拳學堂叢書》
《原地太極拳系列叢書》
《武當趙堡傳統三合一太極拳》
《太極拳道》
《秘傳趙堡太極拳》
《楊式太極扇》
《原地十三式太極拳》
《24式太極拳提高捷徑》
《陳式太極拳快速入門不求人》
《陳式太極拳快速提高捷徑》
《常式太極拳》
《太極劍競賽套路》
《楊氏太極拳·劍·刀》
《武式太極拳》
《太極推手對練套路》
《太極拳解秘十三篇》
《武當三豐太極拳》
《看圖學太極叢書》
《太極拳掛圖系列》
《42式太極拳意氣勢練法》
《太極拳推手快速入門不求人》
《太極拳入門》
《太極劍入門》
《陳式太極拳入門》
《陳式二路太極拳》
《吳式太極拳簡化練法》
《太極拳體用全書》
《42式太極拳·劍》
《陳式太極拳簡化練法》
《全佑老架太極拳》
《簡化太極拳練勢與運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