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王廷

陳王廷

陳王廷(1600-1680),字奏庭,出生於河南溫縣陳家溝,好拳習武,《陳氏家譜》說王廷又名奏廷,“明末武庠生,清初文庠生。陳氏太極拳創始人。”但族譜、墓碑、《溫縣誌》都作“王廷”,故應作陳王廷。代表作品有《拳經總歌》。

基本信息

人物生平

家族由來

陳王廷 陳王廷

陳王廷系陳家溝陳氏始祖陳卜第九世孫。陳卜原籍山西澤州郡(即今晉城)東土河村,後遷山西洪洞縣。明朝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又被迫遷至懷慶府一帶。他和其他移民一道,清除了腐屍爛骨,割去了荊棘野草,築土為牆,結草為舍,住了下來。因陳卜為人忠厚,又略精拳械,深為鄰近鄉民敬重,故將其新立的新村,呼為“陳卜莊”(即今溫縣北冷鄉的陳卜莊)。過了兩年,陳卜因嫌這一帶地勢低洼,土地鹽鹼,又將全家遷到清風嶺上的常陽村。時間長了,陳氏人丁繁衍,又以家傳武術出名,村中又有一條南北向大溝,所以常陽村便逐漸易名為陳家溝。

陳家武術

陳家拳械武術傳至陳王廷時,得到了發揚光大,其祖父和父親均為明朝下級官吏。其弟兄四人,排行老二。他自幼天資聰慧,勤奮好學,不但深得家傳武功的精髓,於武功一項出類拔萃,而且熟讀諸子百家,涉獵經史子集,學識淵博,以致被譽為“文事武略,皆卓越於時”。

個人經歷

陳王廷 陳王廷

出身地主家庭,年輕時,曾走鏢于山東一帶,掃蕩群匪,聲播齊魯,匪寇聞名喪膽。因他生得面紅莊重,蓄有美髯,騎紅色戰馬,慣使春秋大刀,江湖同道便給他起了個綽號,叫他“二關公”。可惜生不逢時,明朝末年,僅為武庠生,被縣擢為鄉兵守備。崇禎年間,有一次應試考武舉,因武藝超群,箭法精湛,一馬三箭,三馬九箭,射了個鳳奪巢(即第二箭從靶心擠出第一箭,第三箭又擠出第二箭,像鳥兒爭巢一樣),贏得了滿場喝彩,但是,因為擂鼓報靶的鼓吏受人賄賂,卻只擂了三通鼓(意即九箭只中三箭)。主考官聞鼓聲,即以中三箭論之。於是,陳王廷大怒,馳馬掣劍,劈死鼓吏,逃出了校場。

甲申年(1644)明皇朝覆亡的前後,陳王廷已年老,隱居消極,造拳自娛,教授弟子兒孫。遺詞上半首有"嘆當年,披堅執銳,……幾次顛險!蒙恩賜,枉徒然!到而今,年老殘喘,只落得,黃庭一卷隨身伴。悶來時造拳,忙來時耕田,趁餘閒,教下些弟子兒孫,成龍成虎任方便。

據《陳氏拳械譜》,陳王廷所造拳套,有太極拳(一名十三勢)五路,長拳一百八勢一路,炮捶一路。戚繼光《拳經》三十二勢,被吸取了二十九勢。在他年老隱居期間,依據祖傳之拳術,博採眾家之精華,結合太極陰陽之理,參考中醫經絡學說及導引、吐納之術,創造了一套具有陰陽相合、剛柔相濟的太極拳。陳王廷傳統授下來的有一至五路太極拳、炮捶一路、長拳108勢,雙人推手和刀、槍、劍、棍、鐧、雙人粘槍等器械。其中雙人推手和雙人粘槍,更具有前所未有的獨特風格。陳王廷所創太極拳的主要傳人有:友蔣發、堂侄陳汝信、陳所樂等。

拳法發展

自創拳法

陳氏太極拳 陳氏太極拳

他廣泛蒐集、整理民間武術,較其同異,匯集諸長,加以繼承和創新,常年樂此不疲。他的這些活動,使他成為繼我國明朝抗倭名將戚繼光之後整理民間武術的傑出人物之一。從他研究、整理民間武術的活動,以及後來所寫的《拳經總歌》中,都能明顯看出其受戚氏影響很大,戚氏所編《拳經》為三十二勢。通過比較,取《拳經》中的二十九勢匯入他所創編的陳式太極拳中。同時其所編的長拳,也匯集了諸多不同姿勢。可見,其研究、吸收其他拳種之多。陳王廷在蒐集、研究民間武術的基礎上,創造性地將《河圖》、《洛書》之太極陰陽學說與導引、吐納以及中醫經絡學說化於武術之中。從而,他創編出一種陰陽開合、虛實轉換、剛柔相濟、快慢相間、老少鹹宜,既有實戰功能,又能強身健體的拳術。這種新拳術,據太極之理,由無極至太極,由無相而生有相,由靜而生動,每個招式均分陰陽(即虛、實、柔、剛),動作多以弧形、曲線為基礎。此拳,由於結合了導引、吐納,加強了柔化剛發的力量;由於結合了經絡學說,具有了纏繞運轉的纏絲勁;由於採用了陰陽學說,才有了陰陽、虛實、柔剛俱備的拳理。因此,陳王廷將此拳定名為太極拳,即後人所稱的陳式太極拳。

新創陳式太極拳,共分五路和炮捶一路、一百零八勢長拳及雙人推手等。他又據此理創編了刀、槍、劍、棍、鐧、雙人粘槍等器械套路。其中雙人推手和雙人粘槍方法,是他的獨創性成就。它以粘連黏隨、不丟不頂、柔中寓剛、無過不及為其本原則,成為前無古人的獨有的競技方法,解決了不用護具設備也可以練習徒手搏擊技巧和提高刺槍技術的難題。這是我國武術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創造性成就。

清初,隱居鄉間,以《黃庭》為伴,蒐集、整理民間武術,決心造拳遺世。他融諸家之長於一爐,創編了太極拳術,成為當今風靡世界的太極拳之源,他也因此而名播寰宇,被中外太極拳界尊為鼻祖。他的故鄉陳家溝也被太極拳愛好者視為“聖地”,以致朝拜者絡繹不絕。

拳法發展

在整理武術套路上,受戚氏的影響很大。戚氏《拳經》三十二勢,綜合民間古今十六家拳法,取精去粗,以三十二個姿勢編成拳套,作為士兵活動身手的“武藝之源”;陳王廷吸取了其中二十九勢編入太極拳套路,光是“長拳”,就匯集了一百零八個不同姿勢,可見其吸收拳種之多。《拳經》三十二勢以“懶扎衣”為起勢,陳王廷所造七套拳路,也都以“懶扎衣”為起勢(圓領而腰帶的衣服,自殷代一直沿用到明代。明人長服束腰,演拳時須將長服捲起塞於腰帶中,以便動步踢腿。戚氏《拳經》起勢“懶扎衣”,左手撩衣塞於背部腰帶,右拳橫舉向後,目視左前方。稱作“懶扎衣”者,表示臨敵時隨意撩衣應戰,乃武藝高強,臨敵不慌不忙之意。戚氏“懶扎衣”歌訣所謂“臨敵若無膽向先,空自眼明手便”),所制拳譜和《拳經總歌》,也擷取戚氏《拳經》歌訣文辭。陳王廷造拳的創造性成就,是結合了導引、吐納,使能在練拳時汗流而不氣喘,加強柔化剛發的爆發力量;纏繞運轉的纏絲勁練法則是結合了經絡學說;陰陽、虛實、柔剛俱備的拳理則是採取了陰陽學說。雙人推手和雙人粘槍的方法,是陳王廷獨創性的成就,以沾連粘隨、不丟不頂、柔中寓剛、無過不及為基本原則,成為太極拳學派獨有的競技方法;解決了不用護具設備也可以練習徒手搏擊技巧和提高刺槍技術的問題。這是我國武術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創造性成就。 陳王廷《拳經總歌》開頭兩句話:“縱放屈伸人莫知,諸靠纏繞我皆依”(“諸靠”是指的兩人以手臂互靠,運用‘掤、履、擠、按;采、挒、肘、靠’八種方法和勁別),概括地說明了“推手”的特點和方法。到18世紀末葉,王宗岳、武禹襄和李亦畲據以發揮太極拳推手的理論和練法,各自寫下了總結性的太極拳論文。陳家溝陳氏十六世的陳鑫,闡累代積累的練拳經驗,用十三年的時間,寫成《陳氏太極拳圖說》,逐勢詳其理法,以易理說拳理,結合經絡學說,其拳法以柔剛相濟、快慢相間、蓄髮相變為原則,始終貫穿有纏絲勁,並以內勁為統馭。這些都已成為練習太極拳和練習推手的指導性理論。

陳家溝陳氏世代傳習陳王廷所造拳套,經五傳至十四世陳長興這一代,陳氏已僅專精於太極拳第一路和炮捶一路,亦即今日尚在傳習的陳式太極拳第一路和第二路。楊式太極拳和武式太極拳即是直接從陳長興這一代的陳式太極拳第一路演變而來。

陳王廷的《拳經總歌》,總括了其所創拳套的理法,錄於後:

縱放屈伸人莫知,諸靠纏繞我皆依,

劈打推壓得進步,搬撂橫采也難敵。

鉤棚逼攬人人曉,閃驚取巧有誰知?

佯輸詐走誰雲敗,引誘回沖致勝歸。

滾拴搭掃靈微妙,橫直劈砍奇更奇。

截進遮攔穿心肘,迎風接步紅炮捶;

二換掃壓掛麵腳,左右邊簪莊跟腿;

截前壓後無縫鎖,聲東擊西要熟識。

上籠下提君須記,進攻退閃莫遲遲。

藏頭蓋面天下有,攢心剁肋世間稀。

教師不識此中理,難將武藝論高低。

拳法特點

把拳術與導引、吐納相結合

導引和吐納是養身術。它是由漢末偉大醫學家華佗模仿禽獸的屈伸、顧盼、跳躍等動作並結合呼吸運動創編的健身方法,名為“五禽戲”。陳王廷把武術中的手、眼、身、法、步的協調運作,使意識、呼吸和動作三者密切結合,成為“內外合一”的內功拳。

把武術和中醫經絡學相結合

根據自己的心得體會,結合經絡學說原理,創編了纏繞螺鏇運動方式的太極拳套路。

雙人粘槍和大桿對練項目

雙人粘槍法,粘隨不脫,蓄髮相變的刺槍術和大桿對練是太極拳派長兵器的對抗性基本練法,結合陳氏拳術與眾不同的纏絲勁運到器械上,為長兵器對練開闢一條簡便易行、提高技術的途徑。

影視形象

陳王廷 陳王廷

2002年電視連續劇《太極英雄》吳樾飾演陳王廷

關於太極人物

太極是闡明宇宙從無極而太極,以至萬物化生的過程。無極即道,是比太極更加原始更加終極的狀態,兩儀即為太極的陰、陽二儀。太極一詞最早見於《易傳 繫辭上》。
林海鷹
李仲賢
劉洪奇
陳執經
易在勤
范魁
楊玉振
趙芹
梅苹
姜啟健
徐艷豐
李章智
高學功
陳小興
陳軍團
常關成
陳金夏
謝業雷
劉永強
陳新芳
王彥民
陳三虎
陳重慶
金仁霖
陳佳琪
任孝傑
陳迎喜
陳金堂
冉永慶
鄧明科
彭龍貴
方華榮
趙雁軍
陳西太
張永洪
陳松全
潘永琦
陳夢芝
陳夢松
陳德柱
陳萬漢
職勝歧
辛愛民
田進美
趙玉璽
陳天成
復平
崔玉傑
陳新全
陳垚
陳金鰲
王戰海
陳小軍
陳天申
喬火票
杜春民
陳長義
楊禹庭
解永法
陳向武
陳向銀
陳立朝
陳有利
郭西林
段衛星
牛汪洋
郝銀貴
康珊麗
高貞愛
張趙保
馬殿臣
職汝壘
孫玉震
郭福厚
焦海東
陳紹傑
陳有強
陳上黨
朱天才
王賜信
王西安
王成新
趙四
朱向怡
張春蘭
職永成
張福才
王學富
張勇剛
申小建
陳二虎
吳永萍
劉慎五
張福旺
陳皂羅
王銀剛
陳福旺
安三旺
葛福來
和保森
於學模
蘇道生
陳沛菊
陳伯祥
趙建宇
李樹發
丁德三
徐岱山
崔立志
李聖瑞
祁錫書
王戰軍
程乃文
陳衛生
楊民
陳繼善
傅淑雲
陳小根
陳向前
陳青萍
陳長軍
陳雲浩
王向中
陳軍營
陳有本
鄭曼青
許宣平
朱昆
李玉禎
陳國旗
范雪萍
張保中
陳迎軍
王大昭
朱保林
王慶生
吳堅毅
陳清環
程龍飛
戈金剛
陳大虎
李紀興
賀國英
余良美
李應聘
譚星
寇建偉
鄭廣濟
吳海江
段勝利
梁正雨
陳鳳英
范鴻信
朱老虎
陳全忠
王大春
姚國平
陳仲甡
張冬洋
李雅軒
洪宇剛
闞桂香
李德印
陳長峰
曾乃梁
陳冠軍
陳照丕
邵善康
傅聲遠
錢惕明
吳文翰
沈家禎
陳自軍
陳春愛
陳秉旺
陳炳
陳俊凌
徐致一
陳長流
陳世通
張蔚珍
吳志青
職寶貴
張瑞峰
王美玲
李春娥
林墨根
黨國俊
史潮記
李景林
崔仲三
陳立清
姚繼祖
祝大彤
郝月如
陳敬柏
牛俊傑
吳圖南
楊振銘
孫福全
張三豐
李經梧
何福生
顧留馨
洪均生
傅鍾文
吳威
陳微明
韓軍生
鄭定華
周遵佛
張建亮
王湘煜
陳伯先
王虎
劉萬光
陳立法
劉萬坤
陳應德
王晉讓
原占國
沙國政
陳思坦
高佳敏
林秋萍
郝為真
唐豪
王國營
陳朝霞
任建明
陳鑫
李秋成
王全國
王乾
李道子
陳瑞華
陳志偉
陳素英
張金鵬
吳英華
陳卜
沈志雲
孫存周
宋斌
陳泮嶺
陳照森
陳盆濱
李亦畲
李玉琳
武禹襄
王宗岳
陳永福
殷勤
張東武
王二平
喬松茂
傅振嵩
許禹生
陳長興
李秉慈
陳照奎
楊振鐸
張繼修
田秀臣
張文廣
李天驥
吳鑒泉
陳慶雲
張旭東[太極人物]
王培生
吉良晨
楊健侯
褚桂亭
錢鋒
楊班侯
楊露禪
陳小旺
門惠豐
張之江
王占國
王大勇
楊寶忠
陳正雷
孫劍雲
陳固安
馬岳梁
陳發科
楊澄甫
陳王廷
周敦頤
達摩
華佗
莊子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