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應聘

李應聘

李應聘,當代武術界的一位傳奇人物,(經歷晚清,民國)趙堡太極拳的功夫巨匠。

基本信息

中坐著李應聘

李應聘,當代武術界的一位傳奇人物,(經歷晚清,民國)趙堡太極拳的功夫巨匠,享年102歲高壽,他堪稱本門乃至太極拳界的又一延年益壽的鮮活證。

李老先生生前系中國武當山武當拳法研究會顧問,河南溫縣趙堡和式太極拳研究會顧問拳師。現居西安市,是鄭錫爵武館顧問。祖籍河南溫縣東南冷村。眾所周知,溫縣是太極拳發源地,陳式、趙堡兩大派太極是當今個門派太極的發源處,而兩派又淵源特深,陳清平這個有爭議的人物同時為兩派傳人,我曾在陳式小架一代大家陳伯祥老師門下學過陳式小架,啟蒙在陳家溝學過陳式大架,因而知其中的淵源。今擱置不論,願天下太極拳愛好者互相學習,擱置爭議,共同探討,和諧發展。

老先生自幼受鄉風薰陶,十六歲拜陳清平之五大弟子之一李作智(善騰挪)的得意弟子周瑞祥、李鎬為師,由於其天資聰穎,練功刻苦,不出三年五載在當地已小有名氣,聽師傅講他和陳省三、陳克中等陳式一代名師是老夥計。因避戰亂遷居西安,又從一代宗師鄭錫爵先生深造,成為鄭師門下四大貼身隨從(李應聘、郭士奎、焦明德……)第一人,經常和鄭師一起出入各種比武場合,經多識廣,功夫純正,為正宗趙堡太極老架。他所傳功夫架更是稀之又稀、罕之又罕。目前僅有師兄張九恩和我,據說還有陝西合陽一個弟子會練,其他師兄弟大多練老架。李老先生門下弟子拳風獨特,有別於人。

李老先生性情豁達、平易近人,因而深得同門師兄弟的推崇。晚年更是淡泊名利,隱退江湖,多次婉絕記者採訪報導。正如老師所言:不求出人頭地,但求身強體健!

他一生注重實戰,曾無數次對我說:你不懂用法,便不可能知道此招此式的氣血運行路線,太極拳是體用相連的,體不到位,用也不可能到位。誰說太極拳不吃人,那是你功夫沒練到身上,功夫上身展手就吃人。接下來是李老師親口告訴我的潼關戰三匪的真實事例。

當年老人家腰纏四十塊大洋回家探親,途經潼關山高林密處,突然閃出三個劫匪,為首一名大喊一聲:“呔!要從此處過,留下買路財!”。老人家虛退身形,定睛觀察,為首一個,五大三粗,手使五環大刀,其餘兩名手使單刀。老人家說擒賊先擒王,他藝高人膽大,突然發力,一招野馬分鬃打翻兩名小卒,白鶴亮翅避過匪首的一招力劈華山,一招刺掌直刺對方肋下,大刀當即咣啷落地,人即刻下跪在地,連喊:“好漢饒命好漢饒命!”
老師道:“我不傷你們性命,借條道吧!”對方趕忙說:“好漢請便!”老師言及此時連帶比劃,在我肋下輕點了一下,我便感覺呼吸作痛,的確厲害。

在和老師的無數次搭手試力期間,老師經常是輕描淡寫的手一伸,我人以出去,失重翻倒。現在想來全是內力所至。二〇〇五年百歲高齡和趙增福老師推手,仍能將其輕易發出,內力之深可見一斑,隨行張休睦先生也一試身手,從而大加讚賞。不知其奧竅,光挨打也不知其所以然,老師都一一對我言及內勁的走法,外形看著很平常,粘人則威力無窮。自嘆何時能達到其程度!師云:練吧,有路還愁走不到!關鍵看有恆心沒有,貴在堅持!
談到功夫架,李老師說出一段鮮為人知的事,當時剛解放沒多年,陳式太極一代宗師陳照旭先生到西安交流切磋,師兄弟們告訴李老師:你敢比比嗎?“有啥不敢!會會而已嗎!”就這樣到了場子。照旭老師讓找來四張方桌一字排開,然後把手一拱鑽到桌下練了一趟,出來後臉不紅氣不喘,在場人等掌聲叫好。隨即向李老師一伸手“請吧!”李老師把外套一脫,手一抱拳說了一聲"獻醜!"鑽到桌下乾淨利落練了一趟趙堡太極,出來後照旭老師也禁不住拱拱手說:“不錯不錯!佩服!”我問你們交手沒,老師說:“你不懂,行家伸伸手,便知有沒有!”
鑽到桌下練全是鋪地乾的,沒練不知道,一練才知其困難,全是屁股大腿貼地而行,沒功夫根本不可能練下來。此時我暗下決心:練吧,這就是目標。今天說出來以示同道,下功夫吧!不要以為太極拳只有其輕飄慢柔一面,練到這個境界完全是地上一片雲!據師云:輕功就在其中?真實與否以待以後求證!

鄭錫爵老師去世後,曾有一位陝西武術隊的姓張的教練大言:鄭伯英他不行!李老師聽到後直接找到其人說:我是鄭老師的大徒弟,咋樣,咱們試試手!嚇得那為教練轉身就跑,以後連續幾天在也找不到人。

趙堡太極拳以乾淨利落見長,並不是時下所說的架高步活為特色。解放後李老師曾多次代表陝西省出席西北五省武術大會,表演了出神入化的趙堡大架太極拳,藝驚四座,為趙堡太極拳在西北武林爭得一席之地作出了應有的貢獻。趙堡太極拳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代表之一,是太極苑中的一朵奇葩,講得是天地人三合,練得是精氣神三和。如何做到,其中自有訣竅,不入其中難以體會,有些深奧之處我也還在探究中,不過老師是都傳下來了。正如老師說:這些東西來之民間,我們還應當把他歸還到民間,東西就是這了,你練不到身上拿不走!話雖樸實無華,卻道出了練武的真諦:只有刻苦勤奮,才能有所成就。老師常說:我學拳時,家離老師家六七里路,一去野馬分鬃,回來倒攆猴,你們誰能下這功夫!老師教徒自有一套,先是從單式教起,最後把他們一個個串起來,整套架子就出來了。

在養生方面李老師更有獨到見解,誰有哪不舒服,他指導人家練個單式自然解決。他每日行功不斷,百歲高壽紮下馬練雲手,單手一千,雙手三千沒問題。諸位不服可以試試,看你能練多少下。我試過,不服不行!什麼是功夫,這就是實實在在的功夫,試問在位誰能這個年齡弄三千下!太極拳是內功拳法,講究呼吸、身法、意念的高度統一。姿勢不正確必然導致氣血運行路線的不正確,下功夫越久,出偏差越大。趙堡拳是尺寸架,差不得,必須有明師(非名師)指導才能練出內勁,不出偏差,更有糾正偏差的辦法。如頭暈血壓高,用乾梳頭的方法可以糾正,胸悶心口痛,用分門樁……。每招每式中蘊含的開合、呼吸、蓄放、屈伸、轉折都有深究,望學者細研,練出強健體魄。

太極尚理不尚力!李老師經常這樣說。

今我把學拳生涯中從老師處耳聞目睹的一些小段敘述出來,是為紀念老先生,如能為大家開啟一點矛塞也算是為社會和諧盡點滴之力!

關於太極人物

太極是闡明宇宙從無極而太極,以至萬物化生的過程。無極即道,是比太極更加原始更加終極的狀態,兩儀即為太極的陰、陽二儀。太極一詞最早見於《易傳 繫辭上》。
林海鷹
李仲賢
劉洪奇
陳執經
易在勤
范魁
楊玉振
趙芹
梅苹
姜啟健
徐艷豐
李章智
高學功
陳小興
陳軍團
常關成
陳金夏
謝業雷
劉永強
陳新芳
王彥民
陳三虎
陳重慶
金仁霖
陳佳琪
任孝傑
陳迎喜
陳金堂
冉永慶
鄧明科
彭龍貴
方華榮
趙雁軍
陳西太
張永洪
陳松全
潘永琦
陳夢芝
陳夢松
陳德柱
陳萬漢
職勝歧
辛愛民
田進美
趙玉璽
陳天成
復平
崔玉傑
陳新全
陳垚
陳金鰲
王戰海
陳小軍
陳天申
喬火票
杜春民
陳長義
楊禹庭
解永法
陳向武
陳向銀
陳立朝
陳有利
郭西林
段衛星
牛汪洋
郝銀貴
康珊麗
高貞愛
張趙保
馬殿臣
職汝壘
孫玉震
郭福厚
焦海東
陳紹傑
陳有強
陳上黨
朱天才
王賜信
王西安
王成新
趙四
朱向怡
張春蘭
職永成
張福才
王學富
張勇剛
申小建
陳二虎
吳永萍
劉慎五
張福旺
陳皂羅
王銀剛
陳福旺
安三旺
葛福來
和保森
於學模
蘇道生
陳沛菊
陳伯祥
趙建宇
李樹發
丁德三
徐岱山
崔立志
李聖瑞
祁錫書
王戰軍
程乃文
陳衛生
楊民
陳繼善
傅淑雲
陳小根
陳向前
陳青萍
陳長軍
陳雲浩
王向中
陳軍營
陳有本
鄭曼青
許宣平
朱昆
李玉禎
陳國旗
范雪萍
張保中
陳迎軍
王大昭
朱保林
王慶生
吳堅毅
陳清環
程龍飛
戈金剛
陳大虎
李紀興
賀國英
余良美
李應聘
譚星
寇建偉
鄭廣濟
吳海江
段勝利
梁正雨
陳鳳英
范鴻信
朱老虎
陳全忠
王大春
姚國平
陳仲甡
張冬洋
李雅軒
洪宇剛
闞桂香
李德印
陳長峰
曾乃梁
陳冠軍
陳照丕
邵善康
傅聲遠
錢惕明
吳文翰
沈家禎
陳自軍
陳春愛
陳秉旺
陳炳
陳俊凌
徐致一
陳長流
陳世通
張蔚珍
吳志青
職寶貴
張瑞峰
王美玲
李春娥
林墨根
黨國俊
史潮記
李景林
崔仲三
陳立清
姚繼祖
祝大彤
郝月如
陳敬柏
牛俊傑
吳圖南
楊振銘
孫福全
張三豐
李經梧
何福生
顧留馨
洪均生
傅鍾文
吳威
陳微明
韓軍生
鄭定華
周遵佛
張建亮
王湘煜
陳伯先
王虎
劉萬光
陳立法
劉萬坤
陳應德
王晉讓
原占國
沙國政
陳思坦
高佳敏
林秋萍
郝為真
唐豪
王國營
陳朝霞
任建明
陳鑫
李秋成
王全國
王乾
李道子
陳瑞華
陳志偉
陳素英
張金鵬
吳英華
陳卜
沈志雲
孫存周
宋斌
陳泮嶺
陳照森
陳盆濱
李亦畲
李玉琳
武禹襄
王宗岳
陳永福
殷勤
張東武
王二平
喬松茂
傅振嵩
許禹生
陳長興
李秉慈
陳照奎
楊振鐸
張繼修
田秀臣
張文廣
李天驥
吳鑒泉
陳慶雲
張旭東[太極人物]
王培生
吉良晨
楊健侯
褚桂亭
錢鋒
楊班侯
楊露禪
陳小旺
門惠豐
張之江
王占國
王大勇
楊寶忠
陳正雷
孫劍雲
陳固安
馬岳梁
陳發科
楊澄甫
陳王廷
周敦頤
達摩
華佗
莊子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