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建偉

寇建偉

寇建偉,陳氏太極拳第十二代傳人,1970年6月出生。1982年開始隨連雲港太極名師寧開陽練習太極拳(械),後隨查拳名師黃立玉學習查拳,86年入伍後習得螳螂拳,從此鑽研武術,1999年拜太極名師馮逸民老先生繼續學習陳氏太極拳,馮老更將自己跟隨先師陳照奎習拳的筆記和自己一生心得悉數傳其。

基本信息

個人簡介

寇建偉拳照 寇建偉拳照

寇建偉長期從事太極拳的傳播事業。近年受聘淮海工學院,走入大學傳播武術。對太極拳在連雲港的推廣有著十分重要的貢獻,並在連雲港各高校內掀起了一股學習太極拳的熱潮。09年拜陳小星大師(陳家溝陳氏十九世嫡系傳人)為師,成為陳家溝陳氏太極拳入室弟子。多次在國際、國內、省市太極拳大賽上獲獎,並多次擔任國內、省市太極拳大賽裁判。目前任連雲港市太極拳研究會副會長,溫縣國際太極年會名師,中國武術六段,國家武術二級裁判,江蘇省省級太極拳教練,淮海工學院特聘武術教練。並獲中國溫縣太極文化基地A級授拳資格。個人入選《中華太極人物誌》、《中國專家人名詞典》、《二十一世紀南北外家武術人才庫》。09年太極網和溫縣電視台聯合製作的系列專題片《東南西北太極人》,入選當代名家系列,參加“東南西北太極人”大型系列片拍攝。

自退伍後,寇建偉長期從事太極拳的傳播事業並擔任市太極拳研究會副會長,有力的推動了連雲港市太極拳研究會的發展壯大。後者在其努力之下先後於2004年成功舉辦了連雲港首屆全國太極拳(械)觀摩交流大會,吸引了來自全國60個代表隊,近700人參加,在蘇北地區一度引起轟動;2008年成功承辦江蘇省太極拳(劍)錦標賽;2009連雲港國際太極拳觀摩交流大會,吸引了來自來自全國20支代表隊以及美國、英國等6個國家的太極選手參加;2009年中國·連雲港第二屆全國太極拳(械)暨武術與健身學術論壇交流大會,更是吸引了全國15個省63支代表隊的參加,擴大了連雲港市太極拳運動在國內外的影響,促進了本地和周邊地區太極拳運動蓬勃發展,更利用太極拳向國內外介紹了連雲港市的良好形象。

近年受聘淮海工學院,走入大學傳播武術,並在市各高校內掀起了一股學習太極拳的熱潮,對太極拳在連雲港高校內地推廣有十分重要的貢獻。現在連雲港各高校已成立了自己的武術協會或太極拳協會,喚起了大批大學生對武術的熱愛。

在傳播太極拳之餘,還經常進行武術理論方面的研究。2009年其武術論文《淺談如何練好陳氏太極拳》獲中國·連雲港第二屆全國太極拳(械)暨武術與健身學術論壇交流大會論文一等獎

09年拜陳家溝陳氏十九世嫡系傳人陳小星大師為師,成為陳家溝陳氏太極拳入室弟子和第十二代傳人。目前任連雲港市太極拳研究會副會長,溫縣國際太極年會名師,中國武術協會會員,江蘇省武術協會會員,中國武術六段,國家武術二級裁判,江蘇省省級太極拳教練,淮海工學院特聘武術教練。並獲中國溫縣太極文化基地A級授拳資格。個人入選《中華太極人物誌》、《中國專家人名詞典》、《二十一世紀南北外家武術人才庫》。09年太極網和溫縣電視台聯合製作的系列專題片《東南西北太極人》,入選當代名家系列,參與“東南西北太極人”大型系列片拍攝。

個人榮譽

(附)近十年獲獎情況:

1997年連雲港市首屆武術錦標賽獲男子傳統太極劍第三名、太極拳第五名。

1998年上海市陳式太極拳比賽獲陳式太極拳二等獎。

1999年亞歐大陸橋沿線主要城市太極拳、劍觀摩交流大會獲傳統陳式太極拳一等獎、陳式太極劍一等獎。

2000年焦作市第六屆國際太極拳錦標賽獲陳式太極拳一等獎、陳式太極劍一等獎。

2002年溫縣國際太極年會名師

2009年其武術論文《淺談如何練好陳氏太極拳》獲中國·連雲港第二屆全國太極拳(械)暨武術與健身學術論壇交流大會論文一等獎

學術文集

淺談如何練好陳式太極拳 連雲港 寇建偉
中華武術,遠源流長,門派林立,品種繁多,色彩紛呈,太極拳乃中華武術百花園中的一支奇葩,以其獨特的技擊方法和健身效果,越來越深受人們的喜愛,故逐漸在世界各國得以普及推廣。陳式太極拳是武術寶庫中的一顆明珠,是各派太極拳的始源,以其剛柔相濟,快慢相間,竄蹦跳躍,松活彈抖等特色深受武術界青睞和各種年齡層次民眾的喜愛,但有很多愛好者在平時的練習過程中不得其法,練糊塗拳。雖說吃了不少苦,下了不少功夫,但進步甚慢,收穫甚微。現將本人平時練拳時一點體會談談,以供各位同仁參考。 學拳須明理 陳式太極拳是以《易經》中的陰陽學說,道家的養身術,中國傳統醫學中的經絡學說,導引吐納之術,以及《拳經》作為拳理以及內功外功依據,使陳式太極拳形成為一個科學合理、內外兼修、技擊性和健身性相統一的優秀拳種。所謂太極即太虛,太虛為空空之境真氣所充,神明之宮府,動生陽,靜生陰,此太極生陰陽之理。故太極拳在整個運動過程中,自始至終貫串著“陰陽”和“虛實”。具體表現為每個拳勢都具有“開與合”、“卷與放”、“圓與方“、“虛與實”、“輕與沉”、“快與慢”、“剛與柔”,並在動作中有左右、上下、里外、大小和進退等對立統一的獨特形式。筆者恩師馮逸民先生教拳時曾說過,練好太極拳關鍵在於要分清虛實、方向。虛實不分就不存在“剛與柔”、“快與慢”等等,也就丟掉了太極拳的基本原則,丟掉了原則,也就談不上練好太極拳了,所以要求我們平時在練習太極拳時要注重分清虛實。 練拳須遵循太極拳對身體各部位的要求 練習太極拳時要求用意不用拙力,在內是意氣運動,在外則是神氣鼓盪運動。同時,要求在練習太極拳時要立身中正、虛領頂勁、沉肩墜肘、含胸拔背、松腰圓襠、開胯屈膝、上下相隨、虛實分明、氣沉丹田等。太極拳對頭部要求十分嚴格。拳論中說“頭頂懸,虛領頂勁”“頭為六陽之首,周身之主,五官百骸莫不體此為向背”,練拳時如果頭部東搖西晃,不僅影響動作的協調性,而且影響精神氣的集中,故練拳時要求虛領頂勁、立身中正、兩目平視、兼顧左右、下頦微收、舌尖輕抵上齶,精神集中,一招一式受大腦意識指揮,此即顧留馨、沈家禎所著《陳式太極拳》一書中所講的大腦支配下的意氣運動。含胸拔背,練習太極拳時要求胸略含,使胸成為脊背拔長的支柱,胸若挺起,則心氣不易下降,橫氣填胸,影響呼吸和動作的自然,沉肩墜肘和坐腕可以使整個手臂放長,平時練拳時應注意關節的松活,有意識地向外做引伸,使肩關節自然拉開放鬆,同時使兩肘下沉。練習太極拳對腰脊要求尤其重要。塌腰是對腰部的具體要求,腰部要有意識地下垂,用意不用力,不然易造成腰部肌肉緊張,影響轉換的靈活性,要自然下榻。腰位於上身與下身的交界處,是人體運動的樞紐,是左右平行轉動的中軸,脊是上下彎曲的根基,在太極拳運動中,腰脊是力量轉換的轉換器。拳論中說“十三總勢莫輕視,命意源頭在腰際”,“腰如車軸,氣如車輪,用手在腕,機關在腰”,“腰脊為第一主宰,一動無有不動”。要想達到一動無有不動,必須以腰脊為中心,只有堅持以腰脊為中心,才可以使周身主要的運動關節依次貫串起來,這些都說明腰脊在練習太極拳中起著主宰作用,故在平時練拳過程中要時刻注意腰部放鬆,做到“刻刻留意在腰間,腹內松淨氣騰然”。練習太極拳對襠部要求也極為嚴格,要求開襠、圓襠,走鍋底勁,在松圓中使身法轉換靈活,同時練拳時要注意下肢的姿勢和步法,步法進退、發勁的根源均在於腿部,腿部姿勢不當,就會影響上體的動作,要求做到其根在腳,發於腿,主宰於腰,形於手指,同時步法要做到分清虛實和重心的穩定。 習拳須會悟拳 太極拳法天地自然之理,參太極陰陽之法,博大精深,具有以靜制動、以柔克剛、四兩撥千斤特點,動作表現為舒展大方、綿里藏針、柔中寓剛、剛柔相濟、快慢相間、神形兼備、內外合一,這就要求我們平時在練拳過程中不僅要用身體去練,還要學會用心、用腦去細細體會,就如同吃飯一樣,狼吞虎咽只能填飽肚子品不出味道,細嚼慢咽才能品出美味。有條件的話可以多參加一些高水平比賽,多觀摩一些名家表演,通過觀摩找出別人的優點來彌補自己的不足,同時,認真鑽研先輩留下的拳理拳論,細心體會領悟,加深自己對拳術的理解,從中參悟太極陰陽之理,把握太極拳的運動規律,從而達到以意引氣、以氣運身、神形兼備、內外合一,周身一家。 太極拳是我們中國人發明的一種既用力,又用意;既健體,又健腦,為人類健康服務的寶貴財富。做為一名太極拳愛好者,我們有義務推廣這項運動,並將這項運動傳承下去。 作者:連雲港市太極拳研究會副會長 二〇〇九年八月三日

個人圖冊

寇建偉拳照 寇建偉拳照

關於太極人物

太極是闡明宇宙從無極而太極,以至萬物化生的過程。無極即道,是比太極更加原始更加終極的狀態,兩儀即為太極的陰、陽二儀。太極一詞最早見於《易傳 繫辭上》。
林海鷹
李仲賢
劉洪奇
陳執經
易在勤
范魁
楊玉振
趙芹
梅苹
姜啟健
徐艷豐
李章智
高學功
陳小興
陳軍團
常關成
陳金夏
謝業雷
劉永強
陳新芳
王彥民
陳三虎
陳重慶
金仁霖
陳佳琪
任孝傑
陳迎喜
陳金堂
冉永慶
鄧明科
彭龍貴
方華榮
趙雁軍
陳西太
張永洪
陳松全
潘永琦
陳夢芝
陳夢松
陳德柱
陳萬漢
職勝歧
辛愛民
田進美
趙玉璽
陳天成
復平
崔玉傑
陳新全
陳垚
陳金鰲
王戰海
陳小軍
陳天申
喬火票
杜春民
陳長義
楊禹庭
解永法
陳向武
陳向銀
陳立朝
陳有利
郭西林
段衛星
牛汪洋
郝銀貴
康珊麗
高貞愛
張趙保
馬殿臣
職汝壘
孫玉震
郭福厚
焦海東
陳紹傑
陳有強
陳上黨
朱天才
王賜信
王西安
王成新
趙四
朱向怡
張春蘭
職永成
張福才
王學富
張勇剛
申小建
陳二虎
吳永萍
劉慎五
張福旺
陳皂羅
王銀剛
陳福旺
安三旺
葛福來
和保森
於學模
蘇道生
陳沛菊
陳伯祥
趙建宇
李樹發
丁德三
徐岱山
崔立志
李聖瑞
祁錫書
王戰軍
程乃文
陳衛生
楊民
陳繼善
傅淑雲
陳小根
陳向前
陳青萍
陳長軍
陳雲浩
王向中
陳軍營
陳有本
鄭曼青
許宣平
朱昆
李玉禎
陳國旗
范雪萍
張保中
陳迎軍
王大昭
朱保林
王慶生
吳堅毅
陳清環
程龍飛
戈金剛
陳大虎
李紀興
賀國英
余良美
李應聘
譚星
寇建偉
鄭廣濟
吳海江
段勝利
梁正雨
陳鳳英
范鴻信
朱老虎
陳全忠
王大春
姚國平
陳仲甡
張冬洋
李雅軒
洪宇剛
闞桂香
李德印
陳長峰
曾乃梁
陳冠軍
陳照丕
邵善康
傅聲遠
錢惕明
吳文翰
沈家禎
陳自軍
陳春愛
陳秉旺
陳炳
陳俊凌
徐致一
陳長流
陳世通
張蔚珍
吳志青
職寶貴
張瑞峰
王美玲
李春娥
林墨根
黨國俊
史潮記
李景林
崔仲三
陳立清
姚繼祖
祝大彤
郝月如
陳敬柏
牛俊傑
吳圖南
楊振銘
孫福全
張三豐
李經梧
何福生
顧留馨
洪均生
傅鍾文
吳威
陳微明
韓軍生
鄭定華
周遵佛
張建亮
王湘煜
陳伯先
王虎
劉萬光
陳立法
劉萬坤
陳應德
王晉讓
原占國
沙國政
陳思坦
高佳敏
林秋萍
郝為真
唐豪
王國營
陳朝霞
任建明
陳鑫
李秋成
王全國
王乾
李道子
陳瑞華
陳志偉
陳素英
張金鵬
吳英華
陳卜
沈志雲
孫存周
宋斌
陳泮嶺
陳照森
陳盆濱
李亦畲
李玉琳
武禹襄
王宗岳
陳永福
殷勤
張東武
王二平
喬松茂
傅振嵩
許禹生
陳長興
李秉慈
陳照奎
楊振鐸
張繼修
田秀臣
張文廣
李天驥
吳鑒泉
陳慶雲
張旭東[太極人物]
王培生
吉良晨
楊健侯
褚桂亭
錢鋒
楊班侯
楊露禪
陳小旺
門惠豐
張之江
王占國
王大勇
楊寶忠
陳正雷
孫劍雲
陳固安
馬岳梁
陳發科
楊澄甫
陳王廷
周敦頤
達摩
華佗
莊子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