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劍雲

孫劍雲

孫劍云:名貴男,字書庭,“一代宗師”、“賽活猴”、“虎頭少保、天下第一手”孫祿堂老先生之嫡女,孫氏太極拳第二代掌門人。1931年隨父赴江蘇省國術館任教。1957年被聘為中國武術表演賽國家名譽裁判。1959年任第一屆全運會武術比賽裁判長。1983年,為繼承和發揚其父的武學體系與武學思想,恢復其父曾創建的蒲陽拳社活動,並將該組織更名為蒲陽同學會。同年創立孫氏太極拳研究會,被選為會長,並出任北京市形意拳研究會的第一任會長,北京市武術協會副主席。1984年任北京市西城區政協委員。

基本信息

武學成就

孫劍雲 孫劍雲

在孫劍雲7歲開始,父親孫祿堂傳授她武功,至1931年家學已有所成,隨父赴鎮江國術館任女子武術班教習。

孫劍雲 孫劍雲

1959年中國第一屆武術比賽中被國家體委聘為名譽國家裁判。1962年和1963年在北京市舉辦的兩屆武術表演賽中被聘為副總裁兼裁判長。1982年作為特邀代表出席武術工作會議,並做了關於《武術與道德》的專題發言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接見。

為使孫氏太極拳加速普及,先後編寫出版了《孫氏太極拳》、《孫氏太極拳簡化套路》、《行意劍》等專著。

孫劍雲幼承庭訓,承父之絕跡,得拳中真諦,同時也繼承了其父的高貴品質和尚武精神。無論是身在順境,還是身在逆境,總是把自己的全部身心都投入到武術發展和傳藝之中。

在1982年、1984年,她參加了南京、武漢兩屆國際太極拳表演,其功架純正、內涵豐富,受到武術界人士的好評。1983年她一手成立了北京武協孫氏太極拳研究會,並以此為基礎,與海內外孫氏太極拳傳人廣泛取得聯繫。多次到上海、廣州、南京等地傳藝授徒。並擔任四民武術研究社名譽副社長。

1985年,孫劍雲老師赴日本表演太極拳,在東京、大阪等七個城市講學,受到日本武術界的高度重視。《孫氏太極拳》一書翻譯成日文在日本發行。1986年孫劍雲雖已73歲高齡,又應邀東渡日本講學。在她的幫助和指導下國內、國外相繼建立了孫氏太極拳組織或研究會。美國加州中華武術學院長讚許孫劍雲“燦如繁星集萬人視線,明如皎日放一代光輝”。

1988年,在廣州舉辦了孫式太極拳骨幹培訓班。1991年,在蒲陽國際傳統武術大會上,任主席團成員,並被贈予“桃李成蹊”匾幅。同年,還出席了河北永年國際太極拳聯誼會,任主席團成員,下場表演,並作了《讀孫式太極拳》的演講,後收入《太極名人談真諦》一書中。以後歷屆聯誼會,孫劍雲老師都作為特邀嘉賓,多次出席並參加表演。

1992年,中國武協及中國武術研究院在北京體院召開太極拳推手研討會,孫劍雲老師以耄耋之齡應邀前往,並與到會的諸位名家進行推手交流,在場名家對她推手功夫的技巧精湛、功力渾厚無不嘆服。1982~1993年,孫劍雲老師曾兩下廣州,六赴江南,數出關外,授藝教拳,為武術的普及工作做出了很大的貢獻。1994年,孫劍雲老師隨著名武術家、北京武術院院長吳彬赴香港,參加國際武術觀摩大會,在大會上表演了孫式太極拳,吳彬院長贈聯曰:“年高體健驚四座,身輕步捷成明星。”1995年,在首屆“中華武林百傑”評選活動中,被評為中國當代十大武術名師。

孫劍雲老師精太極、通八卦、善形意,尤其八卦變劍更是深得其父之精髓,曾被當時著名武術家李景林先生譽“女中魁元”,賀龍元帥也曾贊其為“五朵武花”之一。

孫劍雲天資聰慧,志趣頗廣。少年時期曾隨高道天練書法,又隨吳心谷習詩文。1933年入張恨水創辦的北平北華美術學校雪繪畫,專攻山水、仕女,尤精工筆。其在練功之餘,常臨池揮毫,寄情筆端。其書如游龍飛鳳、天馬行空,圓潤酣暢、瀟灑淋漓;其畫若高山流水、雲中飛雁、氣勢恢宏、婀娜端莊。可惜,她老人家這些絕筆真品,均散落民間。

孫劍雲一生秉承父志,大有其父之遺風,以“習武之人最重武”為座右銘,不以“正宗”、“嫡傳”而自居,謙和待人;不以家傳武功為私有,傾囊相授;不以授武為謀利手段,安貧樂道。著述有《孫氏太極拳》、《孫氏太極拳簡化套路》、《孫氏太極劍》、《八卦拳變拳》、《八卦劍變劍》等書,並有《孫氏太極拳》、《形意拳》等錄像帶問世。其弟子遍及海內外。在中國20多個省(市)、自治區、香港、澳門、台灣及美國、日本、加拿大、英國、瑞典、新加坡等國家和地區均有孫氏太極拳研究會。曾多次赴日本、香港等國家和地區教學及表演。孫老師傾畢生之精力,為繼承、發揚並傳播中華武術,做出了傑出貢獻。

先生傳承

孫祿堂公長子孫星一先生 孫祿堂公長子孫星一先生

孫劍雲先生得其父孫祿堂公的真傳,一生教授孫氏拳術,其門人弟子遍布海內外,國內各地亦有孫氏太極協會組織,劍雲先生所教授弟子中孫家後人有北京孫偉先生,為孫祿堂公長子孫星一先生的孫子,按照劍雲先生要求傳播著孫祿堂先生的武學之道。

艱苦歲月

孫劍雲 孫劍雲

孫劍雲一生坎坷,她說:“我的一生就像照的那心電圖似的,曲曲折折。”母親去世時,劍雲的父親、大哥、三哥都已過世,家中只剩下她和二哥。為母親辦喪事那天,大嫂、二哥、二嫂還有幾個老師兄都聚在一塊兒,商量以後的家務事怎么辦。

二哥說:“老姑娘,大哥這姨太太怎么辦?要我說,給他們400塊錢,一個孩子100,領著走,咱們養不著。”大哥的姨太太是滿族正黃旗出身,讓人伺候慣了,什麼家務活都不會幹,孫劍雲說:“那哪兒行呀!那皇族沒幹過事,什麼都不會,弄四個孩子,遠了讓他們活兩年,趕明兒拉著棍子要飯,丟咱們孫家的臉,人家戳咱的脊梁骨:‘瞧瞧,這是孫祿堂的後代!’爸爸剛死一年,媽的靈還沒出堂,不能這么辦!”“那怎么著,反正我沒法兒要。”孫劍雲說:“我要!”大哥的姨太太感激涕零,當時就跪下了,說:“你這么年輕,以後要結婚怎么辦?”孫劍雲說:“為了我大哥這幾個孩子,我不結婚了。”……那年,孫劍雲只有二十一歲。

沒想到三年不到,大哥的姨太太也死了……孫劍雲辛辛苦苦地拉扯這四個比她小不了幾歲的孩子長大成人,並沒有求他們的報答。六十年代孫劍雲最苦那陣子,始終沒有跟幾個侄子聯繫,最後還是侄子自己從體委打聽到了姑姑的下落。孫劍雲常對她的侄子們說說:“我供你供到你拉車讓你認識胡同,我只是想讓你們在孫家成人,不企圖你們的回報。”

“我把四個孩子都撫養成人了,我對得起孫家,我雖然今年86歲了,至今仍孑然一身,但我無怨無悔。”

樂觀性格

孫劍雲 孫劍雲

孫劍雲沒有責怪命運,始終微笑著面對遇到的一切坎坷與困難。母親41歲才生孫劍雲,孫劍雲又是家中唯一的女兒,按照孫劍雲自己的話來說,沒出生就有伺候的人了,自己經常是:“張媽,給我拿毛衣。”;“李媽,我要喝茶。”……但即使是在最困難的時候,孫劍雲也從來沒有說過“想當年”這樣的話,安於現狀。

困難時期,孫劍雲當過保姆,給人看過孩子,幫人做活、做飯……什麼都乾過。孫劍雲覺得這沒有什麼不好意思的,我出賣勞動力,自己憑本事養活自己。“當時保姆一個月30塊,我說您就給我10塊錢就成,因為10塊錢就夠我交房租水電的了,多了也沒用。我想小時候老使喚別人,這回也嘗嘗當保姆是什麼滋味,老覺得挺好玩的。”難怪孫劍雲被老師兄們稱作“遊戲三昧”。

提起當年住的小平房,孫劍雲說:“在西絨線胡同,4.7米,是一個四合院裡人家堆東西用的小廚房。小屋唐山地震的時候房要塌,房管局就這兒支個棍,那兒支個棍,等我搬過去買了鋪板,哪哪兒都是棍,靠不了牆,我侄子就拿鋸,在鋪板上這兒鋸個月牙兒,那鋸個窩兒,那鋪板還留著呢,上邊又有四楞又有拐彎,有紀念意義。”

如果不是開朗地笑對人生,如果不是堅強地直面坎坷,她也許根本活不到今天。

文武兼修

孫劍雲 孫劍雲

孫劍雲多才多藝,攻書畫,尤精山水、仕女,可謂文武兼修。孫劍雲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從小就聰明伶俐,惹人喜愛。父親一會兒見不著劍雲,就嚷嚷:“老姑娘哪去了?”

成天見父親教、師兄練太極拳,孫劍雲早就自己看會了。有一天,孫劍雲正一個人在小屋裡練拳練得起勁,正好被父親撞見:“這是誰教你的?”“我自己會的。”父親很高興:“哎,來來來,我給你改改。”從此父親就開始教劍雲練拳了。

孫劍雲說:“家父仙逝65年,比起我父親,我功夫是萬不及一,但是我繼承了我父親的遺產,是金錢買不到的──德。”劍雲回憶,父親曾說過,練武之人要講口德和手德。不能隨便說人家練得不好,說誰誰不行,這是口德;不能剛會兩下子就見誰都想跟人比劃比劃,這是手德。一個“德”字,孫劍雲因循了六十多年,從未曾走錯過一步。孫劍雲認為正是用德才掙來了如今自己在武術界的一切榮譽。

簡樸生活

孫劍雲 孫劍雲

孫劍雲住的一間一居室是市委特批的,人們對孫劍雲生活的評價是兩個字:“寒酸”。可孫劍雲說,這比起4.7米的小平房簡直是“天堂”了。屋裡的家具都是徒弟、鄰居、朋友們要搬家或是要換新家具時淘汰下來的,孫劍雲用“五顏六色”來形容她的家具,她笑著說:“徒弟要給我刷房,我說別介啊,牆白了家具就不配套了。”

孫劍雲從不追求那些生活的享受,對一切都泰然處之。她的要求很簡單,精神上好,生活上溫飽。這種無欲無求的心境使86歲高齡的孫劍雲耳不聾、牙好、睡眠好,看上去起碼比實際年齡年輕10歲。她說:“忘掉了年齡、忘掉了疾病、忘掉了恩怨,這是我養生的三大法寶。”

孫劍雲的學生遍及海內外,已過千人;徒弟也已近百人。她教徒授拳完全是無條件的。孫劍雲說:“武術源於中國,屬於世界。練武術是沒有國界的,只要是你喜歡,我無條件教;但你想拿錢買,那不行。因為你說孫氏太極拳97個式子,我不知道是兩塊錢一個式子還是五塊錢一個式子?”

深切緬懷

2003年10月2日12點10分,一代武術宗師孫劍雲走完了她的人生旅途。

“記住孫劍雲老師的教導,把孫氏太極拳發揚光大,對人類健康做出貢獻!”——北京市武協副主席、孫式太極拳第三代掌門人、北京孫式太極拳研究會會長孫永田

孫劍雲 孫劍雲

“緬懷孫劍雲老師情操繼承發展孫式太極拳”——北京孫式太極拳研究會副會長於季芳

“謙受益,滿招損。老師教導記心中。”——北京孫式太極拳研究會副會長張振華

牢記老師的教誨:“習武德當先,不應有門派之見,各派之形式雖有不同,然其理則一也。”精誠團結,繼承優良傳統,創新發展太極拳,造福人類,共同奮鬥。——北京市武協委員、北京孫式太極拳研究會秘書長周世勤

“德藝雙馨武林楷模”——北京孫式太極拳研究會副秘書長袁德安

“尊師教誨德藝雙修”——北京孫式太極拳研究會副秘書長金繼香

“孫老師駕鶴西去,您的遺願我們一定會承繼。”——北京孫式太極拳研究會副秘書長冉槐

《悼劍雲先生逝世周年》

宗師永享萬佛園,

德藝雙馨耀世間。

桃李爭艷樹楷模,

孫派功夫世代傳。

——北京孫式太極拳研究會副會長劉彥龍

關於太極人物

太極是闡明宇宙從無極而太極,以至萬物化生的過程。無極即道,是比太極更加原始更加終極的狀態,兩儀即為太極的陰、陽二儀。太極一詞最早見於《易傳 繫辭上》。
林海鷹
李仲賢
劉洪奇
陳執經
易在勤
范魁
楊玉振
趙芹
梅苹
姜啟健
徐艷豐
李章智
高學功
陳小興
陳軍團
常關成
陳金夏
謝業雷
劉永強
陳新芳
王彥民
陳三虎
陳重慶
金仁霖
陳佳琪
任孝傑
陳迎喜
陳金堂
冉永慶
鄧明科
彭龍貴
方華榮
趙雁軍
陳西太
張永洪
陳松全
潘永琦
陳夢芝
陳夢松
陳德柱
陳萬漢
職勝歧
辛愛民
田進美
趙玉璽
陳天成
復平
崔玉傑
陳新全
陳垚
陳金鰲
王戰海
陳小軍
陳天申
喬火票
杜春民
陳長義
楊禹庭
解永法
陳向武
陳向銀
陳立朝
陳有利
郭西林
段衛星
牛汪洋
郝銀貴
康珊麗
高貞愛
張趙保
馬殿臣
職汝壘
孫玉震
郭福厚
焦海東
陳紹傑
陳有強
陳上黨
朱天才
王賜信
王西安
王成新
趙四
朱向怡
張春蘭
職永成
張福才
王學富
張勇剛
申小建
陳二虎
吳永萍
劉慎五
張福旺
陳皂羅
王銀剛
陳福旺
安三旺
葛福來
和保森
於學模
蘇道生
陳沛菊
陳伯祥
趙建宇
李樹發
丁德三
徐岱山
崔立志
李聖瑞
祁錫書
王戰軍
程乃文
陳衛生
楊民
陳繼善
傅淑雲
陳小根
陳向前
陳青萍
陳長軍
陳雲浩
王向中
陳軍營
陳有本
鄭曼青
許宣平
朱昆
李玉禎
陳國旗
范雪萍
張保中
陳迎軍
王大昭
朱保林
王慶生
吳堅毅
陳清環
程龍飛
戈金剛
陳大虎
李紀興
賀國英
余良美
李應聘
譚星
寇建偉
鄭廣濟
吳海江
段勝利
梁正雨
陳鳳英
范鴻信
朱老虎
陳全忠
王大春
姚國平
陳仲甡
張冬洋
李雅軒
洪宇剛
闞桂香
李德印
陳長峰
曾乃梁
陳冠軍
陳照丕
邵善康
傅聲遠
錢惕明
吳文翰
沈家禎
陳自軍
陳春愛
陳秉旺
陳炳
陳俊凌
徐致一
陳長流
陳世通
張蔚珍
吳志青
職寶貴
張瑞峰
王美玲
李春娥
林墨根
黨國俊
史潮記
李景林
崔仲三
陳立清
姚繼祖
祝大彤
郝月如
陳敬柏
牛俊傑
吳圖南
楊振銘
孫福全
張三豐
李經梧
何福生
顧留馨
洪均生
傅鍾文
吳威
陳微明
韓軍生
鄭定華
周遵佛
張建亮
王湘煜
陳伯先
王虎
劉萬光
陳立法
劉萬坤
陳應德
王晉讓
原占國
沙國政
陳思坦
高佳敏
林秋萍
郝為真
唐豪
王國營
陳朝霞
任建明
陳鑫
李秋成
王全國
王乾
李道子
陳瑞華
陳志偉
陳素英
張金鵬
吳英華
陳卜
沈志雲
孫存周
宋斌
陳泮嶺
陳照森
陳盆濱
李亦畲
李玉琳
武禹襄
王宗岳
陳永福
殷勤
張東武
王二平
喬松茂
傅振嵩
許禹生
陳長興
李秉慈
陳照奎
楊振鐸
張繼修
田秀臣
張文廣
李天驥
吳鑒泉
陳慶雲
張旭東[太極人物]
王培生
吉良晨
楊健侯
褚桂亭
錢鋒
楊班侯
楊露禪
陳小旺
門惠豐
張之江
王占國
王大勇
楊寶忠
陳正雷
孫劍雲
陳固安
馬岳梁
陳發科
楊澄甫
陳王廷
周敦頤
達摩
華佗
莊子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