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圖南

吳圖南

吳圖南先生(1884—1989年),蒙古族人,原姓烏拉汗,名烏拉布,生於北京。九歲時,拜吳氏太極拳[中國武術中的拳法]宗師吳鑒泉先生為師,學拳、劍、刀、大桿子、推手等8年,後經吳鑒泉先生推薦轉至太極拳一代宗師楊少侯先生門下學太極功、打手、小架等4年;又拜張策[清末武術大師]先生為師學習通背拳、刀術;廣涉各門武功。其一生涉獵領域甚廣,著作甚豐,尤以倡導科學化的國術太極拳、從事太極拳的普及和研究為著,曾擔任全國武術協會委員,全國武術學術委員會委員,北京市武協副主席等職,1980年被聘為北京市文史研究館館員;被海內外譽為“太極泰斗”、“太極拳百年發展史的見證人”。其大部分武術著作匯集在《吳圖南太極拳精髓》(人民體育出版社1991年版)。1974年,吳圖南先生正式收楊家倉、張國健為入門弟子,傳授其太極、通背、刀術等功夫。

基本信息

簡介

吳圖南吳圖南
吳圖南幼時體弱多病,九歲時,聽從醫生不能光靠藥物治療的建議,開始加強鍛鍊身體,從這時起,先後拜當時著名太極拳專家吳鑒泉楊少侯為師,學習武藝。在名師的教導下,經過十數年的刻苦磨練,終於學會了太極拳、刀槍劍棒等武術的精湛功夫。

生平

《科學化的國術太極拳》《科學化的國術太極拳》

吳圖南幼時體弱多病,九歲時,聽從醫生不能光靠藥物治療的建議,開始加強鍛鍊身體,從這時起,先後拜當時著名太極拳專家吳鑒泉與楊少侯為師,學習武藝。在名師的教導下,經過十數年的刻苦磨練,終於學會了太極拳、刀槍、劍棒等武術的精湛功夫。
十二年的刻苦鍛鍊,使吳圖南身心各方面都受到很大的裨益。他發誓一定要把國術特別是太極拳在社會上積極推廣,以“裨益大眾”。為了把祖國武術的優良傳統一代一代地傳下去,吳圖南綜合楊、吳兩位老師的真傳,並不遺餘力地深入研究太極拳名家的套數,同時還收集了湖北武當山、河南少林寺以及河南陳家溝等武術發祥地有關太極拳的文獻史料,用數百張X光片拍攝每一招式,對照分析研究人體骨骼、關節、肌肉的活動,選擇最符合人體生理解剖的招式。整理匯

集成一整套套路,終於編輯出版了中國較早的一部太極拳著作《科學化的國術太極拳》。後來又陸續寫出了《內家拳太極功玄玄刀》、《太極劍》、《國術概論》等著作,均由商務印書館出版發行。這些著作,解放後均曾再版擴大發行。特別近幾年來,吳圖南著作在港、澳、台等地區大量再版發行,如《國術概論》1971年在台灣重印發行,《太極劍》、《太極拳》等四部著作在香港也重印發行。
吳圖南早年就讀京師大學堂。學習過醫學,他除了是太極拳的名家,有高深的造詣外,還精通考古、文史、心理學和經絡學,並通英、法語等。
解放前多年從事教育工作,曾在南京中央大學、西北師範學院等高校任教,並擔任故宮博物院專門委員。解放後,繼續從事太極拳的普及和研究,並擔任全國武術協會委員,北京市武協副主席等職,1980年被聘為北京市文史研究館館員。吳圖南從事推廣普及太極拳和養生長壽之學,終生堅持不懈地連續寫出《中國武術史》、《太極拳之研究》、《長壽學》、《太極槍法》以及《中國陶瓷史》等十餘部著作,這是他多年辛勤勞動的心血結晶。遺憾的是這些即將交付出版的手稿,在“十年浩劫”期間被抄走,現已蕩然無存。
1984年2月為慶祝吳老百歲壽辰,北京市文史研究館舉行隆重的祝壽茶話會。市委統戰部長、副市長、國家體委負責人等均到會致賀。

風格特點

中央國術館證書中央國術館證書
十二年的刻苦鍛鍊,使吳圖南身心各方面都受到很大的裨益。他發誓一定要把國術特別是太極拳在社會上積極推廣,以“裨益大眾”。為了把祖國武術的優良傳統一代一代地傳下去,吳圖南綜合楊、吳兩位老師的真傳,並不遺餘力地深入研究太極拳名家的套數,同時還收集了湖北武當山、河南少林寺以及河南陳家溝等武術發祥地有關太極拳的文獻史料,用數百張X光片拍攝每一招式,對照分析研究人體骨骼、關節、肌肉的活動,選擇最符合人體生理解剖的招式。整理匯集成一整套套路,終於編輯出版了中國較早的一部太極拳著作《科學化的國術太極拳》。後來又陸續寫出了《內家拳太極功玄玄刀》、《太極刀》、《太極劍》、《國術概論》等著作,均由商務印書館出版發行。這些著作,解放後均曾再版擴大發行。特別近幾年來,吳圖南著作在港、澳、台等地區大量再版發行,如《國術概論》1971年在台灣重印發行,《太極劍》、《太極拳》等四部著作在香港也重印發行。

發揮餘力

吳圖南先生生前對其嫡傳弟子楊家倉張國健表述了兩個願望:第一,在條件允許的時候,成立一個武術研究組織,為習武同仁傳播、交流中華傳統武術,探討武術思想提供一個園地;第二,1980年代,其著作的單行本數次再版,故欲將其關於武術方面的著作結集出版,以饗讀者。

現狀

有人敬重

可以說從國家領導人到平民百姓對吳老爺子十分敬重,就是在那無法無天被折騰的掃街的日子裡,吳老身邊依然圍、著敬重他的人。20世紀80年代,國家領導人劉建章、宋任窮曾親自探望吳圖南老先生並問寒問暖。

有人頌揚

頌揚吳圖南老拳師的人不少,中外出版社的報刊雜誌介紹、專訪吳老的文章的難以統計。在吳老先生百歲壽誕大喜的日子裡,北京市文史研究館特意舉辦《太極拳名家吳圖南先生著作及專訪文章展》,這樣的展覽在北京市非常少有。 那么,頌揚吳圖南先生什麼呢?
勤奮治學、博學多藝、涉獵百家,老拳師是學者式太極拳家。吳圖南先生青年時代曾學習醫學、中醫藥學、人體經絡學以及文學、考古、易經學。吳老精於太極拳學,博學輕功、騎射摔跤、八卦掌、形意拳、通背拳以及少林拳學,並將所習之學積澱精華進行深層研究。早在20世紀30年代,吳老拳師就已在教學實踐及中華武術理論研究上獨樹一幟,並著書立說,可謂武術理論研究之先軀中一位猛士。他先後出版《科學化的國術太極拳》《內家拳.玄玄刀》《太極劍》《弓矢概論》《國術概論》《太極拳之研究》等武術理論專著。

喚起國人尚武之風,是武術走向世界的倡導者。吳圖南自幼喜武,九歲習拳,曾入全佑拳房,後從學吳鑒泉大師學練太極拳,又投楊少侯門下,深得吳楊兩家太極功夫之精髓。數十年如一日,刻苦習練,細心揣摩,其拳藝臻於完善,熔養生與拳學於一身,並為弘揚中華武學奔走疾呼:“喚起國,同樹尚武 之風;力挽狂瀾之局。往昔萎靡不振之氣大有漸趨於當仁不讓之風。國術之能轉移習俗,於斯可見一斑也。倘能恢復吾國民族固有之精神,達到國際自由平等之地位。”
吳圖南提倡太極拳運動。他在《國術概論》中指出,太極拳“以內外兼修,心身交益為主,增強智慧,陶冶性情,均有莫大之裨益。且於養生之道尤具優越之地位。惟有立足之地,即可以運動之能事。不過十分鐘左右,練習者,即可得美滿之興趣。”吳圖南力主太極拳健身養生,不圖技擊之未技,通過練拳使 身體有“天然優美之發育,順先天自然之能力,使 全體得充分之發展,謀 一生之永久之健康。”

有人詆毀

吳圖南吳圖南

吳圖南大師早在30年代便在武術界富有盛名。在南京從事武術工作時或有賽事,常隨侍吳鑒泉老師左右,如1933年10月在第一次國民運動會上與鑒泉老師在中山陵、蘇州虎丘多有合影之風景照為佐證。
吳圖南大師在南京期間,對祖國面臨日本侵略的前夕,發出義憤,他向全體同胞提倡國術。不要等到“國難發生之後,痛民族之衰弱,國將不國”。喚起國人,“同樹尚武之見,可救國雪恥之助”。在日寇咄咄逼人之時,吳圖南於1936年在《國術概論》中大聲疾呼;“尚武為樂,節烈為榮。十萬橫磨,大刀有隊,衝鋒格鬥,破陣殺賊,以頭顱易正義。用熱血抗強權。”這是何等英烈,令國人震憾,令賊人聞風喪膽。的幾年,太極拳協奏曲中,有詆毀老一輩太極拳家吳圖南大師的不協調音符。自古譽滿天下,謗滿天下。吳圖南先生運動生涯七八十年,對中華民族傳統文化遺產的繼承發展、宣傳、傳播的活動做出自己的貢獻。特別是建國後的四十年中,老一輩太極拳的奠基創業者的相繼過世,吳圖南大師成為近代太極拳碩果的代表人物。美國太極拳基金會主席周宗樺先生在文章中盛讚吳圖南是“一拄擎天,奇峰突起。”吳圖南的確是一座太極拳奇峰,奇峰在前,任何詆毀顯的得那么軟弱無力。
中國太極拳運動開展的不的很好,太極拳人應以老一輩太極大家為楷模,為傳播中華傳統文化盡心盡力,為提高太極拳的整體水平、為人類的健康和科技的發展,做出我們的貢獻。吳圖南年逾百歲依然神采奕奕,鶴髮童顏,頭腦清醒,聲音宏亮,耳聰目明,步履矯健。他還經常到太極拳訓練班進行輔導,做示範表演,還應邀到有些單位或大學去作報告。為傳播長壽和太極拳知識,還不斷接待國際友人中的武術愛好者,向他們傳授武術,為弘揚中國傳統武術做出積極貢獻,被中外譽為“太極泰斗”。1989年1月10日在北京逝世。 吳圖南上世紀30年代弟子莫斐 後傳其子 莫韞龍 現為南國太極拳主事。

嫡傳弟子

吳圖南先生與楊家倉老師吳圖南先生與楊家倉老師
吳圖南學生眾多,早期徒弟有馬有清沈寶和(新加坡),吳圖南執筆馬有清執筆完成《太極拳之研究》(商務印書館1984)。徒孫李璉一人,著有《太極拳練架真詮》(人民體育出版社2005)。
1974年,吳圖南先生正式收楊家倉、張國健為入門弟子,傳授其太極、通背、刀術等功夫。
1989年,吳圖南先生去世後,其嫡傳弟子楊家倉、張國健及其追隨者為實現吳圖南先生遺願,弘揚太極拳藝,繼承吳圖南武學思想,於1990年5月組織成立了吳圖南武術思想研究社(以下簡稱本社);中國武協副主席、北京市武協主席劉哲先生親自為本社定名並任名譽社長,楊家倉先生任首屆社長,張國健先生等任首屆副社長;同時,本社積極整理、研究吳圖南先生遺留下來的豐富的武學遺產,組織編輯出版《吳圖南太極拳精髓》(人民體育出版社1991年出版),將吳圖南先生一生重要著述整理收錄其中,供武術愛好者特別是太極拳愛好者研究、參考。

貢獻

解放前多年從事教育工作,曾在南京中央大學西北師範學院等高校任教,並擔任故宮博物院專門委員。解放後,繼續從事太極拳的普及和研究,並擔任全國武術協會委員,北京市武協副主席等職,1980年被聘為北京市文史研究館館員。吳圖南從事推廣普及太極拳和養生長壽之學,終生堅持不懈地連續寫出《中國武術史》、《太極拳之研究》、《長壽學》、《太極槍法》以及《中國陶瓷史》等十餘部著作,這是他多年辛勤勞動的心血結晶。遺憾的是這些即將交付出版的手稿,在“十年浩劫”期間被抄走,現已蕩然無存。
太極拳之研究——太極拳概論太極拳之研究——太極拳概論
關於國術精粹太極拳的起源,各界人士一直爭論不休。吳圖南老先生為了正本清源,親自查閱了大量資料,並進行民間走訪,著成《太極拳之研究——太極拳概論》一書,終於理清了太極拳的來龍去脈,分清了太極拳的支派源流。本書首次公開吳圖南老先生從養生到養心的養生秘訣,還有吳老親身示範瀕於失傳的楊少侯太極用架,這些照片彌足珍貴,張張經典。1984年2月為慶祝吳老百歲壽辰,北京市文史研究館舉行隆重的祝壽茶話會。市委統戰部長、副市長、國家體委負責人等均到會致賀,張國基館長並篆聯祝壽,北京電視台當晚播出實況。

關於太極人物

太極是闡明宇宙從無極而太極,以至萬物化生的過程。無極即道,是比太極更加原始更加終極的狀態,兩儀即為太極的陰、陽二儀。太極一詞最早見於《易傳 繫辭上》。
林海鷹
李仲賢
劉洪奇
陳執經
易在勤
范魁
楊玉振
趙芹
梅苹
姜啟健
徐艷豐
李章智
高學功
陳小興
陳軍團
常關成
陳金夏
謝業雷
劉永強
陳新芳
王彥民
陳三虎
陳重慶
金仁霖
陳佳琪
任孝傑
陳迎喜
陳金堂
冉永慶
鄧明科
彭龍貴
方華榮
趙雁軍
陳西太
張永洪
陳松全
潘永琦
陳夢芝
陳夢松
陳德柱
陳萬漢
職勝歧
辛愛民
田進美
趙玉璽
陳天成
復平
崔玉傑
陳新全
陳垚
陳金鰲
王戰海
陳小軍
陳天申
喬火票
杜春民
陳長義
楊禹庭
解永法
陳向武
陳向銀
陳立朝
陳有利
郭西林
段衛星
牛汪洋
郝銀貴
康珊麗
高貞愛
張趙保
馬殿臣
職汝壘
孫玉震
郭福厚
焦海東
陳紹傑
陳有強
陳上黨
朱天才
王賜信
王西安
王成新
趙四
朱向怡
張春蘭
職永成
張福才
王學富
張勇剛
申小建
陳二虎
吳永萍
劉慎五
張福旺
陳皂羅
王銀剛
陳福旺
安三旺
葛福來
和保森
於學模
蘇道生
陳沛菊
陳伯祥
趙建宇
李樹發
丁德三
徐岱山
崔立志
李聖瑞
祁錫書
王戰軍
程乃文
陳衛生
楊民
陳繼善
傅淑雲
陳小根
陳向前
陳青萍
陳長軍
陳雲浩
王向中
陳軍營
陳有本
鄭曼青
許宣平
朱昆
李玉禎
陳國旗
范雪萍
張保中
陳迎軍
王大昭
朱保林
王慶生
吳堅毅
陳清環
程龍飛
戈金剛
陳大虎
李紀興
賀國英
余良美
李應聘
譚星
寇建偉
鄭廣濟
吳海江
段勝利
梁正雨
陳鳳英
范鴻信
朱老虎
陳全忠
王大春
姚國平
陳仲甡
張冬洋
李雅軒
洪宇剛
闞桂香
李德印
陳長峰
曾乃梁
陳冠軍
陳照丕
邵善康
傅聲遠
錢惕明
吳文翰
沈家禎
陳自軍
陳春愛
陳秉旺
陳炳
陳俊凌
徐致一
陳長流
陳世通
張蔚珍
吳志青
職寶貴
張瑞峰
王美玲
李春娥
林墨根
黨國俊
史潮記
李景林
崔仲三
陳立清
姚繼祖
祝大彤
郝月如
陳敬柏
牛俊傑
吳圖南
楊振銘
孫福全
張三豐
李經梧
何福生
顧留馨
洪均生
傅鍾文
吳威
陳微明
韓軍生
鄭定華
周遵佛
張建亮
王湘煜
陳伯先
王虎
劉萬光
陳立法
劉萬坤
陳應德
王晉讓
原占國
沙國政
陳思坦
高佳敏
林秋萍
郝為真
唐豪
王國營
陳朝霞
任建明
陳鑫
李秋成
王全國
王乾
李道子
陳瑞華
陳志偉
陳素英
張金鵬
吳英華
陳卜
沈志雲
孫存周
宋斌
陳泮嶺
陳照森
陳盆濱
李亦畲
李玉琳
武禹襄
王宗岳
陳永福
殷勤
張東武
王二平
喬松茂
傅振嵩
許禹生
陳長興
李秉慈
陳照奎
楊振鐸
張繼修
田秀臣
張文廣
李天驥
吳鑒泉
陳慶雲
張旭東[太極人物]
王培生
吉良晨
楊健侯
褚桂亭
錢鋒
楊班侯
楊露禪
陳小旺
門惠豐
張之江
王占國
王大勇
楊寶忠
陳正雷
孫劍雲
陳固安
馬岳梁
陳發科
楊澄甫
陳王廷
周敦頤
達摩
華佗
莊子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