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振鐸[楊氏太極拳傳人]

楊振鐸[楊氏太極拳傳人]

楊振鐸,中國武術九段,中國當代太極拳名家,1992年榮獲“武林百傑”稱號。出身太極拳世家,楊式太極拳創始人楊露禪之曾孫,一代宗師楊澄甫先生之三子。自幼隨父習練家傳楊式太極拳及各類器械、推手等。畢生從事太極拳的普及推廣工作,多次赴世界各地進行講學活動,具有很高的國際聲譽,門人弟子遍及海內外。

基本信息

生平概述

楊振鐸 楊振鐸

1926年,楊振鐸先生出生在北京。作為楊式太極拳創始人楊露禪先生的曾孫、一代宗師楊澄甫先生的三子,楊振鐸先生耳濡目染,從小就開始學習家傳的太極拳技藝。

1936年,父親去世後,楊振鐸跟隨母親返回老家河北永年廣府鎮。在老家,楊振鐸在母親的督促、教導下,跟兄弟們一起刻苦練拳。

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日本鬼子占領了華北。為了不當亡國奴,楊振鐸和家人逃亡到了南方,過起了顛沛流離的生活。即使在那樣艱難的日子裡,他也仍然堅持學習太極拳。 “從小,母親就向我們灌輸,太極拳是我們家傳的至寶,傳承太極拳是我們的責任。”回憶起過去的艱苦歲月,楊振鐸先生感慨良多,“繼承祖先傳下來的太極功夫,是我們的祖訓,也是我的責任。”

全國解放以後,楊振鐸先是在北京會計學校上學,畢業後,被分配到山西省陽泉礦務局工作。

20世紀60年代初,他調到了山西省人事局做財務工作。從那時開始,楊振鐸就業餘教授楊式太極拳。

1961年,楊振鐸初次到上海表演楊式太極拳,他那規範的功架,飄逸的拳姿引起了空前轟動,人們說他的拳架造型與其父楊澄甫非常相似。當時《解放日報》曾這樣報導:“凡見過楊澄甫演拳的人,看了楊振鐸的表演,都認為他神態酷似文章,姿勢及動作保持原型,而輕鬆自然,氣派大方,也有乃父遺風。”

楊振鐸 楊振鐸

20世紀80年代,在兩次全國太極拳觀摩賽上,楊振鐸獲得了一塊金牌和優勝獎。

80年代以後,隨著中國武術事業的蓬勃發展,太極拳運動也得到了空前的繁榮。1982年,在楊振鐸先生的倡導下,山西省楊式太極拳協會正式成立,楊振鐸任會長。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現山西省楊式太極拳協會已有會員三萬餘人,88個太極拳分會遍布三晉大地。他們還舉辦了十多屆山西省楊式太極拳比賽,並在 1992年和2002年舉行了兩屆楊式太極拳國際邀請賽。

1983年在第五屆全運會上被評為體育先進個人。

從1985年開始,楊振鐸先生應邀到歐美、亞洲等國家傳授太極拳。

1987年作為特邀代表參加了第六屆全運會。多次赴世界各地進行講學活動,具有很高的國際聲譽,學員遍布世界各國。

1989年應國家武術院邀請,擔任全國太極拳競賽套路訓練班教練。

1992年當選為中國當代“中華武林百傑十大武術名師”。

1998年,在楊振鐸先生的倡導下,國際楊式太極拳協會在美國的西雅圖成立,不久,在北美、南美,以及歐洲又相繼成立了三十多個楊式太極拳輔導中心。楊振鐸先生每年都要到 國外傳授太極拳,足跡遍布歐洲、美洲、亞洲等國家,所傳授的學生弟子數以萬計。

近幾年,隨著年事增高,孫兒、弟子的成熟,楊振鐸把國外傳授太極拳的工作,基本上都交給了孫子楊軍,自己則把精力放在國內的太極拳普及工作上。“本來我計畫過了八十大壽後,就不再出國教拳了,可是今年我仍然去了一趟加拿大,參加那裡舉行的太極拳國際論壇。一是盛情難卻,再一個也是為了太極拳的普及。我現在是動得了就多出去走走,多教一些人。”楊振鐸先生說。他南去海口、武夷山、廈門,北回老家邯鄲市永年縣,所到之處,來訪的太極拳愛好者擠破門檻。楊振鐸先生總是耐心地給他們講解,親自做示範。平時在家裡,楊振鐸先生也經常接待來訪的太極拳愛好者。

在太原的輔導站,楊振鐸先生也把教學工作主要交給弟子們去做。“過去,我在場,弟子們就總是觀望、放不開。我現在下來了,他們就有機會鍛鍊了。在他們講課之後,我再看情況說兩句,做些簡單的補充。人們都說教學相長,讓他們多講講,對提高技術水平有好處。”

個人影響

除了口授身傳地傳授太極拳,楊振鐸先生還著書立說,這些年相繼出版了《楊式太極拳、劍、刀》、英文版《太極拳》《中國太極名師精典---楊氏太極》,並錄製 出版了《楊氏太極拳、劍、刀》教學錄像帶。這些圖書、音像製品的出版,極大地滿足了人們的練拳需求,促進了太極拳的發展。

經典論述

在談到如何練好楊式太極拳時,楊振鐸說,首先,楊式太極拳有十大要領,即:虛頷頂勁,含胸拔背,松腰胯,沉肩墜肘,氣沉丹田,分虛實,上下相隨,內外結 合,綿綿不斷,動中求靜,用意不用力。這在我們練拳時都要注意到。第二,練拳要掌握規律,手腳運動都有一定的規律,守規律就順,反之就不順,所謂屈伸開 合,聽其自然,這是有一定的規律的。第三,練拳應該循規蹈矩,循序漸進,不論步法、身法,都要上下協調,是正的就是正的,是斜的就是斜的,要嚴格掌握方 向,角度。“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一般地說,練拳和寫字一樣,當練到一定程度,會有一個回峰的過程。他還說,要練好拳,必須肯下功夫,多實踐,既不是 高不可攀,又不是輕而易舉的。良師不可無,二三知友常揣摩,就一定能把拳練好。  

關於太極人物

太極是闡明宇宙從無極而太極,以至萬物化生的過程。無極即道,是比太極更加原始更加終極的狀態,兩儀即為太極的陰、陽二儀。太極一詞最早見於《易傳 繫辭上》。  
林海鷹
李仲賢
劉洪奇
陳執經
易在勤
范魁
楊玉振
趙芹
梅苹
姜啟健
徐艷豐
李章智
高學功
陳小興
陳軍團
常關成
陳金夏
謝業雷
劉永強
陳新芳
王彥民
陳三虎
陳重慶
金仁霖
陳佳琪
任孝傑
陳迎喜
陳金堂
冉永慶
鄧明科
彭龍貴
方華榮
趙雁軍
陳西太
張永洪
陳松全
潘永琦
陳夢芝
陳夢松
陳德柱
陳萬漢
職勝歧
辛愛民
田進美
趙玉璽
陳天成
復平
崔玉傑
陳新全
陳垚
陳金鰲
王戰海
陳小軍
陳天申
喬火票
杜春民
陳長義
楊禹庭
解永法
陳向武
陳向銀
陳立朝
陳有利
郭西林
段衛星
牛汪洋
郝銀貴
康珊麗
高貞愛
張趙保
馬殿臣
職汝壘
孫玉震
郭福厚
焦海東
陳紹傑
陳有強
陳上黨
朱天才
王賜信
王西安
王成新
趙四
朱向怡
張春蘭
職永成
張福才
王學富
張勇剛
申小建
陳二虎
吳永萍
劉慎五
張福旺
陳皂羅
王銀剛
陳福旺
安三旺
葛福來
和保森
於學模
蘇道生
陳沛菊
陳伯祥
趙建宇
李樹發
丁德三
徐岱山
崔立志
李聖瑞
祁錫書
王戰軍
程乃文
陳衛生
楊民
陳繼善
傅淑雲
陳小根
陳向前
陳青萍
陳長軍
陳雲浩
王向中
陳軍營
陳有本
鄭曼青
許宣平
朱昆
李玉禎
陳國旗
范雪萍
張保中
陳迎軍
王大昭
朱保林
王慶生
吳堅毅
陳清環
程龍飛
戈金剛
陳大虎
李紀興
賀國英
余良美
李應聘
譚星
寇建偉
鄭廣濟
吳海江
段勝利
梁正雨
陳鳳英
范鴻信
朱老虎
陳全忠
王大春
姚國平
陳仲甡
張冬洋
李雅軒
洪宇剛
闞桂香
李德印
陳長峰
曾乃梁
陳冠軍
陳照丕
邵善康
傅聲遠
錢惕明
吳文翰
沈家禎
陳自軍
陳春愛
陳秉旺
陳炳
陳俊凌
徐致一
陳長流
陳世通
張蔚珍 
吳志青
職寶貴
張瑞峰
王美玲
李春娥
林墨根
黨國俊
史潮記
李景林
崔仲三
陳立清
姚繼祖
祝大彤
郝月如
陳敬柏
牛俊傑
吳圖南
楊振銘
孫福全
張三豐
李經梧
何福生
顧留馨
洪均生
傅鍾文
吳威
陳微明
韓軍生
鄭定華
周遵佛
張建亮
王湘煜
陳伯先
王虎
劉萬光
陳立法
劉萬坤
陳應德
王晉讓
原占國
沙國政
陳思坦
高佳敏
林秋萍
郝為真
唐豪
王國營
陳朝霞
任建明
陳鑫
李秋成
王全國
王乾
李道子
陳瑞華
陳志偉
陳素英
張金鵬
吳英華
陳卜
沈志雲
孫存周
宋斌
陳泮嶺
陳照森
陳盆濱
李亦畲 
李玉琳
武禹襄
王宗岳
陳永福
殷勤
張東武
王二平
喬松茂
傅振嵩
許禹生
陳長興
李秉慈
陳照奎
楊振鐸
張繼修
田秀臣
張文廣
李天驥
吳鑒泉
陳慶雲
張旭東[太極人物]
王培生
吉良晨
楊健侯
褚桂亭
錢鋒
楊班侯
楊露禪
陳小旺
門惠豐
張之江
王占國
王大勇
楊寶忠
陳正雷
孫劍雲
陳固安
馬岳梁
陳發科
楊澄甫
陳王廷
周敦頤
達摩
華佗
莊子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