猝死

猝死

猝死是指自然發生、出乎意料的突然死亡,也叫急死,即看來貌似健康的人或病情經治療後已穩定或正在好轉的患者,在很短時間發生意想不到的非創傷性死亡。世界衛生組織(WHO)規定:發病後6小時內死亡者為猝死,多數學者主張為1小時。許多疾病、劇烈運動、某些藥物等都可以造成猝死,其中多數是心源性猝死。

基本信息

簡介

猝死猝死

猝死是指未能預期到的突然死亡,有外傷性與非外傷性之分:凡因交通事故或意外暴力產生嚴重的顱腦、胸腹內臟急性損傷、電擊傷、溺水等導致生命臟器的嚴重損害或大量出血致死者都屬外傷性猝死;由某些疾病、過敏、中毒等原因所引起的忽然死亡為非外傷性猝死。本詞條主要介紹非外傷性猝死。

猝死的特點有三:死亡急驟;死亡出人意料;自然死亡或非暴力死亡。猝死如沒能及時發現及時進行心肺復甦搶救,病人可很快(約4—6分鐘)進入不可逆的生物學死亡

流行病學

性別及年齡分布

中國心臟性猝死年齡分布為18-80歲(均值43.8歲),其中18-39歲的青年和40-59歲的中年猝死比較常見(43%和39%),而60-80歲老年猝死較少見(17.9%)。男女比例為4.3:1。

發病地點

猝死地點各異,其中21.3%死於家中,28.6%在公共場所,26%在醫院或診所,其他場所占24.1%。

死亡情形

15.6%為睡眠中,19.2%為日常活動中,僅8.1%在運動中或體力活動中死亡。

有無症狀

研究發現,猝死發生前有症狀者僅占33.1%。

原發疾病

中國人中猝死的死因依次為:冠心病(52.9%)、心肌炎(14.7%)、肥厚型心肌病(4.7%)、擴張型心肌病(2.4%)、瓣膜性心臟病(2.3%)、主動脈根部夾層破裂(2.1%)、脂肪心及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2.1%)、冠脈畸形(1.9%)、高血壓及特發性左室肥厚(1.7%)、冠脈肌橋(1.7%)、心臟手術後併發症(1.3%)、先心病(0.8%)、其他(1.5%)。因此,中國部分地區冠心病猝死約占1/2,低於西方國家,而心肌炎的發生率較高。

發病原因

心血管疾病

約占病因的40-50%。猝死的原因很多,臨床上以心血管疾病所引起的猝死最為常見而重要,稱為心臟性猝死。其中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最為多見。急性心肌梗死可以迅速出現休克、昏迷,以致猝死。

少見有梗阻型肥厚性心肌病、主動脈夾層、低血鉀、急性心肌炎、心肌病及主動脈瓣病變、二尖瓣脫垂綜合徵藥物、電解質紊亂等所致長Q-T綜合徵等。

呼吸系統疾病

猝死猝死

約占病因的16-22%。

1、肺栓塞

因瘀血形成血栓,栓塞在肺動脈而猝死。

2、哮喘

哮喘病人在某些刺激物的侵襲下,突發呼吸道強力收縮,進而猝死。

3、葡萄球菌性暴發性紫癜

臨床表現為在呼吸道感染康復過程中,突然發生病情惡化,病人多死於中毒性休克

神經系統疾病

約占病因的15-18%。

較常見的如腦出血,高血壓病患者易患腦出血,出血積存在顱內,無法排出,壓迫腦組織而致猝死。

消化系統疾病

約占病因的8-10%。

以消化道出血等為主要病因,其中急性壞死性胰腺炎,以暴飲暴食、酗酒為發病原因,造成胰臟出血壞死,外溢,發生自體消化所致。 

泌尿生殖疾病

約占病因的5-10%。

典型的原發疾病如異位妊娠等,常由於孕卵在輸卵管內停留著床發育,導致輸卵管妊娠流產或破裂,失血過多可引起猝死。

其他病因

約占病因的5-8%

1、過敏

青黴素、普魯卡因等易引起藥物過敏。造成病人過敏性休剋死亡。

2、猝死症候群

此病多見於年輕人(17~40歲),死前各項檢查均正常。原因可能與鈉離子通道代謝異常有關。

3、毒品、藥品過量,也易造成猝死。

臨床表現

大學生猝死猝死

主要是心跳驟停和呼吸停止。可依次出現下列症狀和體徵:

1、心音消失;

2、脈搏觸不到,血壓測不出;

3、意識突然喪失,若伴抽搐,稱之為阿斯綜合徵,發作可自限,數秒或1~2分鐘可恢復,持續時間長可致死;

4、呼吸斷續,呈嘆息樣,隨後停止;

5、昏迷;

6、瞳孔散大。

診斷方法

病史

猝死的診斷猝死的診斷

病史對於猝死的診斷非常重要:

1、從發作開始到死亡僅數秒或半小時以內者,多屬心臟性猝死,40歲以上男性發生在公共場所或工作地點的猝死,不論平素有無心臟病史,均應首先考慮冠心病的可能,對於既往有心臟疾患的患者,若近期出現心絞痛、暈厥或嚴重的心律失常,應警惕猝死的發生。

2、女性猝死者較少見,以肺動脈高壓引起者居多。

3、嬰幼兒猝死大多因窒息或先天性心臟病所致。

4、發生於手術或侵入性檢查過程中的猝死,以迷走神經張力過高引起的心搏驟停多見。

5、藥物過敏引起心搏驟停多發生在注射青、鏈黴素等藥物後15分鐘之內。

6、藥物中毒猝死,多發生於使用抗心律失常藥或抗寄生蟲藥的靜脈注射過程中,或於服藥後數小時之內。

體格檢查

猝死發生後血液循環立即停止,查體可發現:心音消失、意識喪失、瞳孔散大、大動脈搏動消失、血壓測不出、呼吸停止或斷續等一系列症狀和體徵。

實驗室檢查

猝死患者的血酸度增高,另外,由電解質紊亂引起的猝死經血生化檢查可發現相應的病因,如低血鉀、高血鉀、低血鈣等。

器械檢查

猝死的器械檢查主要依靠心電圖,不僅可對病因進行診斷,還能夠對心肺復甦提供重要依據。猝死的心電圖表現有以下三種類型:

1、心室顫動

最為多見,特別是在心搏驟停的最初4-6min內,多見於冠心病與其他器質性心臟病、低血鉀、麻醉意外、奎尼丁暈厥、電擊、心臟手術、溺水等情況下。

2、心室停搏

心電圖呈直線,多發生於病態竇房結綜合徵。高度房室傳導阻滯及高血鉀基礎上,持續者常是臨終表現,短暫者可發生於套用普蔡洛爾或維拉帕米之後。

3、電一機械分離

呈現緩慢而不規則的心室自主節律或電蠕動波,多見於器質性心臟病泵衰竭的臨終期,或心肌梗死心臟破裂後,復甦常無效。

急救措施

撥打120電話

心臟復甦術心肺復甦術

遇到猝死事件發生後,不要驚慌失措,不要悲傷過度,一定要鎮靜,應儘快撥打120電話求助,打電話時務必簡要說明病人年齡、性別、發病時間、發病症狀、病人發病時所在具體位置,不要因慌亂而敘述不清所處位置,而延誤專業人員進一步的救治。

糾正體位

不要搖晃患者,要儘快將其放置在地上或硬板床上,使病人頭、頸、軀幹平臥無扭曲,雙手放軀幹兩側。若病人摔倒時面部朝下,應小心轉動病人,並使病人全身各部成一個整體(軸位)。轉動時尤其要注意保護頭部,可以一手托住頸部,另一手扶著肩部,使病人平穩地轉動至仰臥位,以防止可能出現的頸椎損傷。

儘快開始心肺復甦

解開患者衣領,暴露前胸,儘快開始徒手心肺復甦。用仰頭舉頦法(通俗來說就是使頸部儘量後仰)開放氣道,然後進行口對口人工呼吸(注意吹氣時要捏住患者鼻子),緩慢吹氣時間應達1秒以上,並見胸部抬高,並進行心臟胸外按壓(部位:通俗來說就是兩乳頭間中點的胸骨中段略下處)。方法是用一手的掌根置於上述部位,另一手置於其上,兩隻手平行重疊,頻率100次/分鐘。吹2次,心臟按壓30次。同時等待專業人員到來進行的進一步心肺復甦及生命支持。

預防方法

一級預防

猝死的預防猝死的預防

1、合理調整飲食。

2、戒菸限酒。

3、保持心情舒暢及情緒穩定。

4、避免過度勞累。

5、堅持適度體育鍛鍊。尤其注意的是冬天寒冷的早晨是心血管病的好發時間,並不是鍛鍊身體的最佳時間,下午4-5點為最佳時間,其次為晚間飯後2-3小時。  

二級預防

1、有病早治,積極治療高血壓糖尿病等疾病。

2、定期體檢是非常關鍵的,也是非常必要的,一般來說30歲以上的人最好每年做一次體檢。

3、重視健康教育,減少誘發因素的發生,保持良好的生活狀態,一旦身體出現某些異常情況,要及時去醫院進行相應診治,是減少猝死事件發生的關鍵。

相關事件

演員高秀敏演員高秀敏

2004年4月8日,54歲的愛立信(中國)有限公司總裁楊邁在上海出席廈新電子與愛立信移動平台公司的一項商務會議後,傍晚回到北京在健身房的跑步機上跑步時心臟驟停。

2005年7月2日晚23點09分,以出演毛澤東聞名的特型演員古月在廣西臨桂縣參加“中國電影百年走近臨桂暨臨桂縣影視之家基地破土動工奠基儀式”期間,因突發心肌梗塞搶救無效,在三水市人民醫院去世,享年68歲。

2006年12月20日10點25分左右,著名相聲演員馬季因心臟病突發,搶救無效在家中去世。馬季有17年的心臟病史,醫生初步判定死亡原因為心源性猝死

2005年8月18日,曾在春節晚會螢屏上與趙本山范偉構成“東北鐵三角”的小品演員高秀敏,在長春家中睡覺因心肌梗塞導致窒息猝死,年僅46歲。

2008年10月18日凌晨,在中國影壇上活躍了半個多世紀的電影大師謝晉在故鄉上虞突然去世,享年85歲,經醫院確診其死因是心源性猝死。

2012年1月23日上午,中國國家男子舉重隊教練、湖南省舉重運動管理中心主任梁小冬,在國家隊備戰倫敦奧運會時因勞累過度引發心源性猝死,因公犧牲,享年52歲。

2012年4月21日,深圳市急救中心宣稱,從4月10日到4月20日,“11天內16人猝死”,“幾乎平均一天有1.5個猝死案例”。據相關報導,其中一名39歲白領去世前一直忙於加班。

統計數據

2012年5月4日,調查數據顯示,中國每年死於心臟性猝死的人數達55萬。其中中青年人猝死比例在不斷上升 。

2012年5月23日,北京心律失常聯盟主席楊新春表示,中國每年發生心臟性猝死的人數約為54.4萬,心律失常是最主要的原因 。

疾病治療

1.叩擊心前區
在心前區用拳叩擊三下,對剛發生心臟停搏病人,部分可復跳,如不復跳,可立即進行胸外心臟按壓。
2.胸外心臟按壓
病人仰臥於硬板床或地上,術者以左後掌根部置於病人胸骨的下半段的2/3處,將右手掌放在左手背上,雙手有節奏地按壓,藉助身體下壓的力量,有節奏地每分鐘按壓60~70次,避免用力過大引起肋骨骨折
3.口對口人工呼吸
術者一手托起病人頸部,使頭部儘量後仰,保持呼吸道通暢;另一手捏住病人鼻孔,深呼吸後對準病人的口用力吹出,每分鐘12次(每按壓心臟4~5次,作口對口人工呼吸1次)。

疾病分類導航

疾病在一定病因作用下自穩調節紊亂而發生地異常生命活動過程,並引發一系列代謝、功能、結構的變化,表現為症狀、體徵和行為的異常。 疾病是機體在一定的條件下,受病因損害作用後,因自穩調節紊亂而發生的異常生命活動過程。 一定的原因造成的生命存在的一種狀態,在這種狀態下,人體的形態和(或)功能發生一定的變化,正常的生命活動受到限制或破壞,或早或遲地表現出可覺察的症狀,這種狀態的結局可以是康復(恢復正常)或長期殘存,甚至導致死亡。
傳染病心理疾病遺傳病先天性疾病
泌尿科疾病口腔科疾病眼科疾病兒科疾病
消化系統疾病呼吸系統疾病循環系統疾病神經系統疾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