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椎

頸椎

頸椎,指頸椎骨,英文名為:cervical vertebra。頸椎位於頭以下、胸椎以上的部位。頸椎共有七塊頸椎骨組成,除第一頸椎和第二頸椎外,其他頸椎之間都夾有一個椎間 盤,加上第七頸椎和第一胸椎之間的椎間盤,頸椎共有6個椎間 盤。每個 頸椎都由椎體和椎弓兩部分組成。椎體呈橢圓形的柱狀體,與椎體相連的是椎弓 ,二者共同形成椎孔。所有的椎孔相連就構成了椎管,脊髓就容納其中。頸椎又是脊柱椎骨中體積最小,但靈活性最大、活動頻率最高、負重較大的節段。

基本信息

解剖結構

第一節的特點

頸椎示意圖頸椎示意圖

第一頸椎又叫寰椎,它沒有椎體和棘突 ,由前後弓和側塊組成。前弓較短,其後(內)面中部有關節面與第二頸椎的齒狀突構成寰齒關節;前面中部有前結節,是兩側頸長肌的附著處。後弓較長,其後方有一結節而無棘突;此後結節突向上、後方,是兩側頭小直肌的附著處。後弓上面兩側近側塊部各有一溝 ,稱椎動脈溝;椎動脈上行出橫突孔,繞過側塊,跨過此溝,再穿通環枕後膜,經枕骨大孔而進入顱腔。側塊上方有橢圓形凹陷的關節面,朝向內、前、上方,與枕骨髁構成寰枕關節;側塊下方有較平坦的關節面,朝向前、下、稍內方,與第二頸椎的上關節面構成寰樞關節。側塊的外方有橫突,能作為寰椎鏇轉運動的支點,比其他頸椎的橫突既長且大。

第二節的特點

頸椎圖示頸椎圖示

第二頸椎又叫樞椎。它和一般的頸椎相似,但椎體上方有齒狀的隆突稱為齒突,此齒突可視 為寰椎的椎體。齒突 根部的後方,有寰橫韌帶,但此韌帶較細小;齒突 前面有一關節面與寰椎前弓構成寰齒關節。上關節面位於椎體和椎根連結處上方的粗大稍出的骨塊上,朝向上、後、稍外方,與寰椎的下關節面構成寰樞關節;第二頸脊神經位於該關節的後方,與下位頸脊神經和椎間關節的位置關係 不同。樞椎的椎板較厚,其棘突較其下位者長而粗大,在X線相上看到上部頸椎有最大棘突者即為第二頸椎。樞椎的橫突較小,方向朝下,只具有一個明顯的後結節。

第七節的特點

第七頸椎除了 它伸向後方的棘突很長 外,其餘的結構和普通頸椎一樣。由於其棘突很長,末端不分叉而呈結節狀,隆突於皮 下,而被稱為隆椎 ,它隨著頸部的轉動而轉動,是臨床上作為辨認椎骨序數的標誌。我們在低頭時看到和摸到頸部最高突起 的部位,就是第七頸椎,這是第七頸椎的生理特點。

頸椎的連線

頸椎的連線主要有三種方式:

第一 ,椎間盤。即追殲纖維軟骨盤,是椎體之間的主要連線方式。

第二,頸椎的椎間關節。包括普通頸椎的關節突關節、鉤

第三,頸椎的韌帶。 在頸椎椎體及椎弓周圍有一系列韌帶對頸椎的固定及限制頸椎的運動有重要作用。

頸椎間盤特點

頸椎間盤特點頸椎間盤特點

第一頸椎與第二頸椎之間為寰樞關節,無椎間盤。從第二頸椎至第一胸椎共有六個椎間盤。每個椎間盤由纖維環髓核和椎體的透明軟骨板所組成,纖維環前部厚,後部較薄,其上下纖維均由軟骨細胞與軟骨板相連,組成一個封閉的球樣體。不論外力從上下來,還是從左右來,它的體積均不變,壓力則平均地分配到各個方面。

活動範圍

頸椎活動範圍示意圖頸椎活動範圍示意圖

頸椎為了適應視覺、聽覺和嗅覺的刺激反應,需要有較大而敏銳的可動性。因此, 頸椎的活動範圍要比胸椎和腰椎大得多,如前屈後伸,左右側屈,左右鏇轉以及上述運動綜合形成的環轉運動。

在醫學上,關節活動 範圍稱為關節活動度,一般用量角器進行測定。測量時頸部自然伸直,下頷內收。一般情況下,頸椎的前屈、後伸(俗稱低頭、仰頭)分別為45°頸椎的前屈、後伸運動是上下椎體的椎間關節前後滑動的結果。過度前屈受後縱韌帶、黃韌帶、項韌帶和頸後肌群限制;過度後伸則受前縱韌帶和頸 前肌群的約束。頸椎的屈伸活動主要由第二至第七頸椎完成。左右側屈各為45°,主要依靠對側的關節囊及韌帶限制過度側屈,側屈主要由中段頸椎完成。左右鏇轉各為75°,主要由寰樞關節來完成。環轉運動則是上述活動的連貫作用來完成。點頭動作發生在寰枕關節;搖頭動作發生在寰樞關節。頸椎的活動度個體差異較大,與年齡、職業、鍛鍊情況有關。一般隨年齡增長,頸部活動亦漸受限制。

生理彎曲

頸椎生理曲度頸椎生理曲度

正常脊柱各段因人體生理需要,均有一定的彎曲弧度,稱為生理曲度。在頸椎的正常側位 X光片上頸椎呈輕度前凸。頸脊柱在胚胎時期是呈後凸的,在幼兒起坐後逐漸變為前凸,這種變化稱為繼發曲度。繼發曲度的形成一般是由於負 重後椎體及椎間盤前厚後薄所致。頸椎的生理曲度主要是頸4、頸5椎間盤前厚後薄造成頸椎中段有一向前凸出的弧度,這在側位X線片上甚為明顯。

頸椎的正常生理屈度測量頸椎生理曲度的方法為沿齒狀突後上緣開始向下,連每一椎體後緣成 一弧線,再由齒狀突後上緣至第七頸椎椎體後下緣作一直線,弧線的最高點至直線的最大距離為頸椎生理曲度的數值。正常範圍大約在12(±5)mm範圍內。

頸椎生理曲度 的存在,能增加頸椎的彈性,減輕和緩衝重力的震盪,防止對脊髓和大腦的損傷。由於長期坐姿、睡姿不良和椎間盤髓核脫水退變時,頸椎的前凸可逐漸消失,甚至可變直或呈反張彎曲,即向後凸,成為頸椎病X線上較為重要的診斷依據之一。

血液供應

頸椎骨血液供應圖示頸椎骨血液供應圖示

椎骨的血液供應主 要來自椎間動脈。頸部的椎間動脈發自椎動脈。椎間動脈一般是一條,有時成對,沿脊神經的腹(前)側進入椎管,在椎間孔內分為三個主要分支。

①背側支,主要供應該部硬膜、硬膜外組織、黃韌帶和椎弓的血運。

②中間支,供應脊神經根和其脊膜的血運。

③腹側支,供應該部硬膜、硬膜外組織、韌帶和椎體的血運。椎體的血液供應除上述者外,尚有肌支和骨膜支,在椎骨表面形成動脈網,以供應椎骨的血運。

椎靜脈叢分椎內靜脈叢和椎外靜脈叢兩部分。椎內靜脈叢收集椎骨和脊髓的靜脈血,匯入位於椎間孔部的椎間靜脈,在頸部再入椎靜脈。椎外靜脈叢收集椎管及其周圍肌肉的靜脈血。

頸椎的神經

頸叢

英文名稱:cerv ic al ple xus,由第 1-4 頸神經前支組成。發出皮支和肌支。皮支分布到頸前部皮膚。

皮支有:枕小神經、耳大神經、頸橫神經、鎖骨上神經。

肌支有:膈 神經、頸 神經降支和頸袢。

臂叢

頸椎牽引頸椎牽引

英文名稱:brachial plexus,由第 5-8 頸神經前支和第1胸神經前支的大部分組成。可分為 根、乾、股、束四段,並發出許多分支,在腋窩臂叢形成三個束, 即外側束、內側束和後束,分別位於腋動脈外、內和後側。

臂叢的分支:胸長神經、肩胛背神經、肩胛上神經、肩胛下神經、胸內外側神經、 胸背神經、腋神經、肌皮神經、正中神經、尺神經、橈神經、臂內側皮 神經 、前臂內側皮神經。

(一)肌皮神經muscu lo cutaneous nerve自 外側束髮出,支配著臂 前群肌。

(二)正中神經media n ner ve由內側束和外側束各發出一根合成,支配著臂前群肌的大部分,手魚際肌及手掌面橈側三個半指的皮膚。

(三)尺神經ulnar ne rve 由內側束 發 出、 支配前臂前群肌的靠尺側的小部分肌肉、手小魚際肌和手肌中間群的大部分以及手掌面尺側一個半指和手背面尺側二個半指的皮膚。

(四)橈神經radial nerv e發自後束,支配臂及前臂後群肌、臂及前臂背側麵皮膚和手背面橈側二個半指的皮膚。

(五)腋神經axillary nerv e由後 束髮出,支配三角肌、小圓肌及三角肌區和臂外側面的皮膚。

臨床分型

定義

頸椎病(cervicalspondylosis)又稱頸椎綜合徵(cervicalspondyloticsyndrome),是頸椎骨關節炎、增生性頸椎炎、頸神經根綜合徵、頸椎間盤脫出症的總稱,是一種以頸椎退行性病理改變為基礎的疾患。主要由於頸椎長期勞損,出現頸椎退行性變而引發頸椎的椎節失穩、鬆動;椎間盤髓核突出或脫出;骨刺形成;韌帶肥厚及鈣化;繼發性的椎管狹窄等,刺激或壓迫了鄰近的神經根、脊髓、椎動脈及頸部交感神經等組織,並引起各種各樣症狀和體徵的綜合徵,這就是頸椎病。
不少人在平時的健康體檢拍X線片時,發現頸椎有退變,也就是常說的長了骨刺,便誤認為自己患了頸椎病,其實,頸椎骨刺不等於頸椎病。只有頸椎間盤退變及其繼發椎間關節退變致使其周圍重要組織(脊髓、神經根、交感神經及椎動脈)受到損害,呈現相應的臨床症狀者才能稱之為頸椎病。這個定義包含了3個基本內容:
①頸椎間盤退變或椎間關節退變;
②這種退變累及了周圍組織;
③周圍組織到損害後出現了相應的臨床表現。

病因

按照這個定義,頸椎病是指由於頸椎退行性變的原因所導致的椎間盤變性突出、椎體後緣骨質增生、鉤椎關節曾生骨刺形成、關節突關節增生骨刺形成或黃韌帶肥厚等,引起頸椎椎管、椎間孔或橫突孔變形狹窄以及頸準不穩定,以致直接刺激壓迫或通過壓迫影響血液循環,使頸脊髓、神經根、椎動脈或交感神經發生功能障礙,從而出現一系列相應的臨床症狀,臨床上稱之為頸椎病。
頸型頸椎病
①主訴頭、頸、肩疼痛等異常感覺,並伴有相應的壓痛點。
②X線片上頸椎顯示曲度改變或椎間關節不穩等表現。
③應除外頸部其他疾患(落枕、肩周炎、風濕性肌纖維組織炎、神經衰弱及其他非椎間盤退行性變所致的肩頸部疼痛)。
神經根型頸椎病
①具有較典型的根性症狀(麻木、疼痛),且範圍與頸脊神經所支配的區域相一致。
②壓頭試驗或臂叢牽拉試驗陽性。
③影像學所見與臨床表現相符合。
④痛點封閉無顯效(診斷明確者可不作此試驗)。
⑤除外頸椎外病變(胸廓出口綜合徵、網球肘、腕管綜合徵、肘管綜合徵、肩周炎、肱二頭肌腱鞘炎等)所致以上肢疼痛為主的疾患。
脊髓型頸椎病
①臨床上出現頸脊強損害的表現。
②X線片上顯示椎體後緣骨質增生、椎管狹窄。影象學證實存在脊髓壓迫。
③除外肌萎縮性脊膀例索硬化症、脊髓腫瘤、脊髓損傷、繼發性粘連性蛛網膜炎、多發性末梢神經炎。
椎動脈型頸椎病
關於椎動脈型頸椎病的診斷問題是有待於研究的問題。
①曾有猝倒發作。並伴有頸性眩暈。
②鏇頸試驗陽性。
③X線片顯示節段性不穩定或樞椎關節骨質增生。
④多伴有交感症狀。
⑤除外眼源性、耳源性眩暈。
⑥除外椎動脈I段(進入頸6橫突孔以前的椎動脈段)和椎動脈III段(出頸椎進入顱內以前的椎動脈段)受壓所引起的基底動脈供血不全。
⑦手術前需行椎動脈造影或數字減影椎動脈造影(DSA)。
5、交感神經型頸椎病:
臨床表現為頭暈、眼花、耳鳴、手麻、心動過速、心前區疼痛等一系列交感神經症狀,x線片有失穩或退變.椎動脈造影陰性。
6、食管壓迫型頸椎病
頸椎椎體前烏嘴樣增生壓迫食管引起吞咽困難(經食管鋇劑檢查證實)等。

頸椎治療

早期治療

早期頸椎病該如何得到有效治療?

早期頸椎病,主要表現為 部和肩背部酸痛發緊、頭痛、頭暈、上肢麻木,程度較輕,這個時候可先不做特殊治療,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調節:

第一、注意適當休息避免睡眠不足。睡眠不足、工作過度緊張及長時間持續保持固定姿勢等,將導致神經肌肉的過度緊張,強化頸椎病症狀。

第二、改變用枕習慣頸椎的生理曲度(簡稱頸曲)並非是一成不變的。隨著年齡的增長、頸椎會出現退行性改變、頸椎骨質增生、從而使頸曲發生改變,甚至使頸曲變直或反張彎曲。再有,當人們長期姿勢不當、生活習慣不良,比 如長時間 低頭工作、睡高枕或頸部外傷、外感風寒時,頸椎的生理曲度也容易發生改變。頸曲的改變或消失,往往意味著椎體穩定性變差,椎間隙變窄,椎間孔變小,椎體退變,神經受壓以及頸伸肌慢性損傷。另外,頸曲的消失也會導致黃韌帶肥厚、頸韌帶損傷、椎體旁有關肌肉的損傷等,進而誘發頸椎病變。這時,人很有可能出現頭頸肩背疼痛或感覺麻木無力,甚至出現大小便失禁、癱瘓等一系列頸椎綜合症。所以正確使用樂哈哈鎮痛安眠枕,這無論對頸椎病的預防還是治療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第三、積極鍛鍊 特別是頸肩背部肌肉的鍛鍊,正確的鍛鍊可以強化肌肉力量,強化正常的頸椎生理曲度、增加頸椎生物力學結構 的穩定性,同時促進血液淋巴的循環,有利頸椎病的恢復。

第四、可使用熱敷,對於緩解局部神經肌肉緊張有一定作用。

治療方法

頸椎病變,或表現出頭暈,失眠,局部手臂麻木,或者頭頸部肌肉僵硬,活動不靈活。應該選擇正規有效、沒副作用的治療方法是 關 鍵,中醫認為,頸椎病為風寒濕邪所致,孝多治療頸椎病是以祛風散寒、活血化淤為目的,遵循中醫通則不痛的原理,從根本上治療頸椎病。

針灸治療

對於輕型的病例 ,只要適當休息,用一些消炎止痛藥物如消炎痛等即可減輕症狀,再輔以針灸、理療等可以得到良好的療效。為限制頸部活動,可以佩帶頸圈。一般症狀在2周~1月內可以緩解。

運動治療

套用其他方法積極鍛鍊頸肩部肌肉力量,增加頸椎後韌帶及側韌帶的力量,避免頸椎體空間狹小造成脊髓壓迫或者椎動脈 壓迫。 加強頸椎,肩部肌肉的鍛鍊可以預防和延緩頸椎病的發生和發展並治療早期頸椎病。據調查,頸肩部肌肉韌帶,力量大的人群中,頸椎病繼續發作發展的幾率下降了80%,所以,頸肩周圍韌帶,肌肉的鍛鍊強大,對於頸椎病的早期治療恢復有著重要的意義。

藥物治療

西藥在本病的治療中可起到輔助的對症治療作用,可選擇套用止痛劑、鎮靜劑、維生素(如B1、B12),對症狀的緩解 有一定 的效果。中藥對本病的治療可起到對因治療作用,但是口服中藥,副作用也比較大,而且口服藥對肝、腎、胃腸 損傷極大。

絕大多數的頸椎病,不需要開刀,保守治療就可以恢復健康。

其他治療方法

及時的發現頸椎病 ,並採取採取治療方式,頸椎病的治療應該以藥物治療為主,如佐藤灸,藥物治療要記住藥物治療始終是起到主導治療的作用。其他的治療為輔助治療,像牽引和理療,只可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頸椎病的症狀。

治療方法

選擇枕頭

選擇枕頭選擇枕頭

枕頭是維持頭頸正常位置的主要工具。這個“正常”位置是指維持頭頸段本身的生理曲線。這種生理曲線既保證了頸椎外在肌肉平衡,又保持了椎管內的生理解剖狀態。因此一個理想的枕頭應是符合頸椎生理曲度要求的、質地柔軟、透氣性好的,以前高后低,符合頸部生理曲線形狀的為佳。還要符合有助於頸部血液流通,能起到醒腦安神的作用,並且可以防止不正確的睡姿可以避免肩頸部位肌肉拉傷。並且枕頭的高度一定要適合正當頸椎的自然彎曲度,合適的枕頭高度應為8-10厘米為宜,過高或者過低的枕頭都對頸椎的保護不利。因為這種形狀可利用中間的凹陷部來維持頸椎的生理曲度,也可對頭頸部起到相對制動與固定作用,可減少在睡眠中頭頸部的異常活動。

建議頸椎不好的人選擇用金至康枕,這樣的枕頭是依照人體睡姿最佳力學體位而設計,對於人體在仰臥,側臥以及易打鼾者分別設計出不同的枕區,所選用的優質海綿經過特殊熱壓縮處理,保證不同枕區合理的高度、軟硬度和舒適性。另外它還結合釹鐵硼生物永磁體具有的調節神經機能、促進血液循環、疏通經絡的特性,磁體對應於人體頭頸部的不同穴位科學排列產生極佳磁療保健效果,更有利於改善頸椎不舒服,枕醫生健康枕是一個磁療枕,在與頭部接觸最緊密的地方,鑲有8顆衡土釹硼永磁體,磁感應強度悟定在2.5mT-100mT,最適合頭部的磁療強度。

枕頭過高,會使頸椎自然彎曲的弧度發生改變,使頸椎原本前凸的狀態消失,甚至變得向後凸出。如此一來,頸部肌肉長期處於緊張狀態,會發生勞損、痙攣,並且會引起椎間盤變性,從而出現頸部和肩部酸痛、手發麻、頭部昏昏沉沉等症狀,嚴重者還會導致頸椎病的發生!

枕頭過低,也同樣會使頸椎的自然彎曲狀態發生改變。這是因為頭部的動脈無瓣膜,長期使頭部處於較低位置,重力會使腦部供血不均衡,靜脈血回流變慢,動脈血相對增加,從而出現口乾舌燥、打呼嚕、頸部酸痛、失眠、煩躁等症狀。

枕頭的軟硬也應適度。枕頭太硬,會使頭部肌肉處於緊張狀態,從而也影響全身肌肉放鬆。枕頭太軟,易導致頭部向後仰,這樣頸部處於被牽拉狀態,會使喉部肌肉過度緊張,加重打鼾。

此外,除了要選擇合適高度的枕頭,還要注意枕芯質量的選擇。因為枕芯質量的好壞對人體健康有很大影響。人們在睡眠中,有時口鼻幾乎貼著枕頭呼吸氣體,身體分泌的汗液和油垢也會污染枕芯。因此,應選擇透氣性比較好的枕芯,否則時間久了枕芯會變潮,導致細菌滋生,使人患上呼吸道疾病、皮膚病等。

外治療法

1.外敷療法:膏藥是外用藥中一種特有的傳統劑型其功用是由其藥理作用和物理作用相結合而成。現代膏貼,技術精心研製。通絡止痛套用方便,藥效持久。想現在對頸椎並較為有效的關節炎祛風康貼,就是其中一種。

2.熱敷療法:選用溫經祛寒、行氣活血止痛的藥物,借熱力來溫通經絡,調和氣血;另一方面通過藥物達到瘀散痛消,關節活動靈便。

3.熏洗療法:當歸、紅花、蘇木、白芷、活、五加皮等各15g,乳香6g,花椒9g,透骨草30g。煎湯熏洗患處,一天兩次,對關節僵硬,酸痛麻木者較好。

自我治療

頸部運動頸部運動

1、頸部運動:頭向前傾十次,向後仰十次,向左傾十次,向右傾十次。然後緩慢搖頭,左轉十次,右轉十次。

2、搖動上肢:左臂搖動二十次,再右臂搖動二十次。

3、抓空練指;兩臂平伸,雙手五指作屈伸運動,可作五十次。

4、局部按摩:可於頸部、大椎穴、風池穴附近尋找壓痛點、硬結點或肌肉繃緊處,在這些反應點上進行揉按、推掐。

5、遠道點穴:在手背、足背、小臀前外側、小腿外側尋找壓痛點。於此反應點施點穴按摩。

6、擦掌摩腰:將兩手掌合併擦熱,隨即雙手磨擦腰部,可上下方向擦動,作五十次。

7、掐捏踝筋:兩手變替掐捏足踝後大筋。

8、用拇、食指掐揉人中穴。

9、提揉兩耳;用手提拉雙耳,然後搓揉,待耳發熱為止。

中藥治療

由於頸椎病屬於多發病、常見病,而西藥又無較理想的治療方法,所以近年來國內大量運用中醫、中藥治療本症,方法各異,取得了很大進展。療法大體可分為兩類,一類屬於內治法,即內服湯藥、丸藥、散劑、酒劑等,其中修正頸腰康膠囊在治療頸椎病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其採用純中藥製劑,採用超微粉碎技術加工而成,使人體對有效成分的吸收率提高30%,也就相當於我的效用提高了30%,並且連續多年被評為最受歡迎的風濕骨病藥物;另一類屬於外治法,即膏貼、酒類外搽劑、熏洗、外敷等法。不論內治、外治都有一定療效,但需要一定時間,按療程治療。以上一些方法,不妨可以試一試。

臨床治療

1、口服藥物治療:內服藥物通過腸胃吸收、消化、分解,最後通過血液循環,才可將藥物輸入送給局部,整個過程需要通過層層屏障才能到達病灶部位,然藥效已所剩無幾,因此效果極為緩慢且低效,且臨床套用這些方法只能緩解疼痛症狀,功能康復是無法逆轉的,骨質修復更是無從談起。而且口服藥對肝、腎、胃腸損傷極大。

2、牽引法:通過牽引力和反牽引力之間的相互平衡,使頭頸部相對固定於生理曲線狀態,從而使頸椎曲線不正的現象逐漸改變,但其療效有限,僅適於輕症患者;且在急性期禁止做牽引,防止局部炎症、水腫加重;牽引期活動受限。

3、理療法:理療法是物理療法的簡稱。就是套用自然界和人工的各種物理因子,如聲、光、電、熱、磁等作用於人體,以達到治療和預防疾病的目的。但其作用也較微弱,不能從根本上治療。且經常理療易對皮膚產生燙傷,甚至導致癌變。

4、推拿法:推拿法是祖國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治療時不用吃藥和打針,僅憑推拿醫生的雙手和簡單器械在身體的一定部位或穴位,沿經絡循行的路線,氣血運行的方向,施以不同的手法,達到治療目的。但在急性期或急性發作期禁止推拿,否則會使神經根部炎症、水腫加重,疼痛加劇。頸椎病伴有骨折、骨關節結構紊亂、骨關節炎、嚴重的老年性骨質疏鬆症等,推拿可使骨質破壞,感染擴散,應禁此療法。

5、針灸法:根據中醫基礎理論,頸椎病的發生多由於風寒侵襲、氣血不和、經絡不通所致,因此針灸治療頸椎病的主要作用是通過針灸達到舒筋活血的目的。針灸對患者來說有一定痛苦,甚至有的患者有暈針、懼怕扎針的情況;且針灸會導致一些併發症。

6、手術法:手術法的原理主要是減輕壓迫,消除刺激、增進穩定,防止進行性損害。但手術併發症與禁忌症較多, 危險高,痛苦大,全身或局部的情況不適宜手術的患者,如年齡偏大、身體欠佳者,合併心腦血管病變或糖尿病,或者有麻醉禁忌症的患者不宜手術治療。

7、用貼劑:一般市場上比較好的貼劑有很多,目前德國有一個“沃卡恩骨痛貼”,反饋相當好,在國外已經替代了手術,而且副作用很小。現在國內也開始銷售。

8、泉州桐洲骨傷專科醫院對於頸椎病的治療採取辨症施治,科學匹配個性化治療方案,主要以高頻電火花水針療法為主,再配之以針灸、推拿等治療手段治療頸椎病。臨床數據表示“高頻電火花療法”治療頸椎病顯著,得到了國內一線城市醫院和專家的一致肯定和套用。千例患者治療後回訪,統計都表明:病情緩解,疼痛減輕,恢復了健康生活,提高了生活質量。

保護妙招

常坐不動,頸椎有壓力,長久下來,會引發頸椎病,平時要多注意做做頸部小操,幫您緩解。

支撐頭部

壓力大的時候,頸椎的肌肉處於緊張狀態,這會導致頸部疼痛和僵硬。要緩解這一狀態,可以在桌子前坐好,身體前傾,將肘部放在桌上,用手掌托住額頭,保持3-5分鐘。

頸部牽引頸部牽引

抬升運動

這個方法適合整天坐在辦公室里的上班族。坐在椅子上,將雙手放到椅子邊緣,支撐身子,使腿部和臀部向上抬高,保持這個動作5秒鐘,重複幾次。可以鍛鍊肩部肌肉、放鬆頸部。

收縮肩部

這適合晚上在家看電視的時候進行。坐直,伸直脊椎,就好像你要長高一樣。然後將雙手放到腿上,此時讓雙肩向後靠攏。保 持這個姿勢15秒鐘後放鬆,然後再重複幾次。

“烏龜探頭”

轉動頸部轉動頸部

模仿烏龜向前探頭,並保持下巴水平,重複做十幾次。這個方法適合司機和長時間坐在電腦前工作的人。在人們開車或者長時間盯著電腦螢幕的時候,總是習慣性地將頭向前伸,因為頭部很重,這樣頸部必須長時間承受頭部帶來的重量。不僅會使頸部酸痛,還會帶來頭痛。

轉動頸部

每隔一小時低頭讓下巴儘量靠近胸部,然後360度鏇轉頸部,重複幾次。

香薰療法

如果頸部酸痛,可以準備一隻舊襪子,裡邊放點大米、桂皮和幾勺香油,用橡皮筋繫緊襪口,然後放在微波爐里加熱2分鐘。之後把它放在酸痛部位。

選個合適的枕頭

選擇什麼樣的枕頭 ,取決於睡覺姿勢。喜歡趴著睡覺的人適合用軟枕頭,喜歡側身睡覺的人適合用硬度中等的枕頭,而喜歡平躺睡覺的人適合用較硬的枕頭。

保健方法

1、由於長期伏案工作者及長時間持續低頭手工操作者,其長時間低頭將破壞頸椎生理曲度,導致頸椎生理曲度反張(反向彎曲) , 故工作中宜定時休息並進行適度抬頭訓練。從事電腦操作等人員,頸部長時間固定於一個姿勢,也容易導致頸部肌 肉韌帶的勞損,工作中也應定時休息並適當活動,以增強頸部肌肉韌帶的血液供應、增強彈性,避免積累性勞損。

2、強化頸部肌肉和韌帶

積極鍛鍊頸部肌肉可以有效增強頸椎生物力學結構的穩定性、強化正常的頸椎生理曲度、促進血液和淋巴循環,能有效預防並減輕頸椎病。據調查:頸部肌肉發達的人群中,頸椎病發作的幾率下降80%。但是,並非所有的鍛鍊都是有益的,盲目、錯誤的鍛鍊甚至可能帶來不可挽回的、致命的後果,特別是已經出現頸椎生物力學結構失穩的患者,不應進行激烈的如搖頭、頸前伸、左右晃動、低頭等鍛鍊。

正確的鍛鍊方法是:坐位或俯臥位,雙上肢伸直並置於身後,雙手十指交叉(交叉困難者亦可不交叉),雙臂努力後伸,同時盡最大努力抬頭(宜緩慢),將後頸部肌肉及雙肩 胛骨間肌肉盡力繃緊,持續10秒鐘後停止並恢復正常體位,盡力放鬆繃緊的肌肉,休息10秒鐘後再次進行上述鍛鍊,反覆鍛鍊至感覺疲勞或微出汗時即可停止,不宜一次鍛鍊過度,每天可進行3-5次鍛鍊,此鍛鍊不應在站立位進行,以免萬一因頭暈而跌倒,經常進行此鍛鍊將有效促進頸椎生理曲度的恢復並強化相關肌肉強度,增強頸椎穩定性,頸椎骨結核、骨腫瘤、骨折患者等特殊疾病者禁止進行頸部鍛鍊。另外,蛙泳時 必須保持抬頭位,這也有利於保持頸椎生理曲度,故常被臨床醫生推薦,不過,頸椎病人也應該注意避免受寒,故進入泳池前應做好充分準備運動,進入泳池後立即進行蛙泳,停止蛙泳後應立即上岸穿衣,避免長時間呆在泳池內而感受寒濕。

3、選擇合適的枕頭

4、防止外傷與落枕

外傷(如車禍造成的 “揮鞭傷”)可能損傷頸 部肌肉和韌帶,並進一步破壞頸椎的穩定性,進而誘發或加重頸椎病。落枕也是 一種損傷,因 用枕不當造成,故總是在睡後發病,應參照“3”中敘述調節枕頭。

5、避免受寒

受寒將導致肌肉張力增強、失去彈性,從而易於損傷,張力增高也會增加椎間盤壓力、壓縮椎間隙而惡化神經根壓迫症狀,受寒還可能導 致神經根周圍的炎症加重。

6、足穴有利治病

雙腳大拇指根部內側第一節為足穴的頸椎反射區。每日用手按壓此部位,對頸椎病有一定療效。

7、慎用頸椎牽引用

對於頸椎來說,最重要的就是維持正常的、穩定的生物力學結構,而頸椎正常生物力學結構的基礎就是生理曲度(又稱生 理前屈、前凸),而牽引將導致頸椎生理曲度變直而不是恢復,故不宜經常牽引。

8、按摩法

①將左手或右手中、食、無名指併攏,在頸部疼痛處尋找壓痛點(多在胸鎖乳突肌、斜方肌等處),由輕到重按揉5分鐘左右。可左右手交替進行。 ②用小魚際由肩頸部從上到下,從下到上輕快迅速擊打兩分鐘左右。 ③用拇指和食指拿捏左右風池穴、肩井穴1-2分鐘。 ④以拇指或食指點按落枕穴(手背第2、3掌骨間,指掌關節後5分處),待有酸張感覺時再持續2-3分鐘。⑤最後進行頭頸部前屈、後仰、左右側偏及鏇轉等活動,此動作應緩慢進行,切不可用力過猛。

9、藥物治療

當症狀較為嚴重時可適當選用止痛解痙藥物,如芬必得、阿司匹林、消炎痛等西藥消炎止痛。由於止痛類西藥往往對腸胃有較大傷害,只能起到暫緩炎症的作用,因此在臨床上面,往往採用以上藥物與中藥如華佗脈通進行聯合治療,從而起到標本兼治的效果。

10、日常作息

(1)冰敷可消腫。(2)冰敷消炎之後,以熱敷可緩和痛楚。 (3)服用止痛藥。 (4)坐有靠背的椅子。(5)坐著時在背部凹陷處置放一條毛巾,可幫助脊椎直立,並提供額外的支柱。(6)適時休息,起身走一走是不錯的方式。(7)避免經常低頭,以免脖子背面的肌肉緊繃。(8)視線應與螢幕保持水行。(9)減少電話聊天。(10)搬運重物在彎膝蹲下時,應保持脊椎直立,將重物貼近身體,同時雙腳與肩膀同寬。(11)睡硬床墊可能較好,有些患者在捨棄不用枕頭後,得到頗大的改善。(12)不要趴睡,趴睡不但傷背,也傷脖子。(13)在濕冷的天氣里戴圍巾,以免加重脖子的僵硬及酸痛。(14)緊張與壓力可能是頸部肌肉僵硬的原因,試著放輕鬆。(15)用熱毛巾對關節部位進行熱敷。

頸椎病症

頸椎病

定義

頸椎病頸椎病

頸椎病(cervical s pondylosis)又稱頸椎綜合徵(cervical spondyloticsyndrome),是頸椎骨關節炎、增生性頸椎炎、頸神經根綜合徵、頸椎間 盤脫出症的總稱,是一種以頸椎退行性病理改變為基礎的疾患。主要由於頸椎長期勞損,出現頸 椎退行性變而 引發頸 椎的椎節失穩、鬆動;椎間盤髓核突出或脫出;骨刺形成;韌帶肥厚及鈣化;繼發性的椎管狹窄等,刺激或壓迫了鄰近的神經根、脊髓、椎動脈及頸部交感神經等組織,並引起各種各樣症狀和體徵的綜合徵,這就是頸椎病。

不少人在平時的健康體檢拍X線片時,發現頸椎有退變,也就是常說的長了骨刺,便誤認為自己患了頸椎病,其實,頸椎骨刺不等於頸椎病。只有頸椎間盤退變及其繼發椎間關節退變致使其周圍重要組織(脊髓、神經根、交感神經及椎動脈)受到損害,呈現相應的臨床症狀者才能稱之為頸椎病。這個定義包含了3個基本內容:

①頸椎間盤退變 或椎間關節退變;

②這種退變累及了周圍組織;

③周圍組織到損害後出現了相應的臨床表現。

病因

按照這個定義 ,頸椎病是指由於頸椎退行性變的原因所導致的椎間盤變性突出、椎體後緣骨質增生、鉤椎關節曾生骨刺形成 、關節突關節增生骨刺形成或黃韌帶肥厚等,引起頸椎椎管、椎間孔或橫突孔變形狹窄以及頸準不穩定,以致直接刺激壓迫或通過壓迫影響血液循環,使頸脊髓、神經根、椎動脈或交感神經發生功能障礙,從而出現一系列相應的臨床症狀,臨床上稱之為頸椎病。

頸椎增生

病因

1.頸椎退行性改變:隨著年齡的不同階段發展,頸椎及椎間盤可發生不同的改變,在頸椎體發生退行性改變的同時,椎間盤也發生相應改變。

2.勞損與不良姿勢:頭頸部長期處於單一姿勢位置, 喜歡躺在床上看電視、看書、高枕、坐位睡覺等人群容易患頸椎骨質增生;常見人群 如會計、作家、軟體開發人員等需要長時間低頭工作者;學生,由於功課負擔過重、看書寫字坐姿不當、長時間地吹空調或無節制地操作電腦,少運動,如果加上長期攝取的含鈣食物又少,頸椎很容易產生骨刺增生現象。

3.頭頸部外傷:一些病人因頸椎骨質增生、頸椎間盤突出、椎管內軟組織病變等使頸椎管處於狹窄臨界狀態中,頸部外傷常誘發症狀的產生。

4.風寒濕因素:外界環境的風寒濕因素可以降低機體對疼痛的耐受力,可使肌肉痙攣、小血管收縮、淋巴回流減慢、軟組織血循 環障礙,繼而產生無菌性炎症。因此,風寒濕因素不僅是誘因,也可作為病因引起病變產生症狀。

5.頸椎結構的發育不良:先天性小椎管、頸椎退變等是一些頸椎病發病基礎。

臨床症狀

【頸型】

刺激後縱韌帶和椎體神經末梢引起。

可見頸部疼痛、酸脹及沉重不適感,頸部肌肉緊張、僵硬感,有壓痛。早期可有頭頸、肩背部疼痛,有時疼痛劇烈,不敢觸碰頸 肩部,觸壓則痛,約有半數病人頭頸部不敢轉動或歪向一側,轉動時往往和軀幹一同轉動。頸項部肌肉可有痙攣,有明顯的壓痛。急性期過後常常感到頸肩部和上背部酸痛。病人常自訴頸部易於疲勞。不能持久看書、看電視等;有時可感頭痛,後枕部疼痛,或晨起後 " 脖子發緊 " 、" 發僵 " ,活動不靈或活動時頸部出現響聲,少數病人可出現短暫的反射性上肢和手部疼痛、脹麻。

【神經根型】

壓迫神經根;可致手部活動不靈便。

神經根型頸椎病約占所有頸椎病的60%,在頸椎病中是發病率最高的,中老年人多見,但目前看來,青年當中也有不少人發病,男性多於女性一倍,以體力勞動者多見。不少病人以往有頭頸部外傷史或“反覆落枕”史,外傷可誘發頸椎病急性發作,隨著發作次數的增多,症狀也可逐漸加重。頸部活動度大,長期低頭工作,喜歡高枕頭者發病率較高。發病部位以下頸椎(頸C5~7)多見。這種頸椎病頸椎退變的節段大多數為多發,病程長短不一,但大部分呈慢性起病,拖延時間長,反覆發作,間隔時間不等。但外傷、勞累、風寒、枕頭或睡覺姿勢不當常為其急性發作的誘發因素,或促使原先的病情加重。

病人的症狀,主要表現為引起頸枕部或頸肩部一陣一陣或持續不斷的隱痛、劇痛或麻木,並且沿著受影響的神經根走行的方向, 串到該神經根所分布的地方;逐漸地一側上肢、手背、手指等也可出現放射性的劇痛並伴麻木感,疼痛呈燒灼樣或刀割樣,伴有針刺或過電樣串麻感;當頸部活動或咳嗽、打噴嚏或用力大時,疼痛及串麻感可加重,病人在開玩笑時也不敢放聲大笑,放射痛的部位與頸椎病變的節段有關。此外,還可出現上肢發沉、酸痛無力、握力減退、持物墜落等觀象,甚至連筆也握不住,手拿其他東西也感到困難。在夜間頸肩及上肢可能痛得更厲害,翻來復去睡不著,而且睡覺時患肢體受壓後容易出現酸脹麻木感。

一側頸肩上肢反覆發作的疼痛、麻木,仰頭,手指麻木,活動不靈。如小手指發麻常因 C8 神經根受壓引起;食指和中指發麻常因 C6 -7神經根受壓引起;拇指和食指發麻常因C5-6神經根受壓引起。

另外,病人臥床休息後症狀可以有所減輕,受涼、勞累或休息不好後症狀可以加重;而且,病人可以有上午症狀輕、下午或晚上症狀加重,早晨起床後或午睡後症狀可以減輕等特點。也就是說,病人休息後症狀可以減輕,勞累後症狀可以加重。

【椎動脈型】

椎動脈受壓,椎-基動脈系供血紊亂,導致大腦供血供氧不足。頭痛、眩暈、記憶力減退,頭轉一側,頭暈加重,重時出現噁心、嘔吐伴 腦梗塞或腦萎縮。眩暈是椎動脈型頸椎病病人的常見症狀。病人因為頸部的伸展或鏇轉而改變體位誘發眩暈症狀,一般持續時間較短,數秒至數分鐘即消,同時可伴有行走不穩或斜向一方。

椎動脈型頸椎病的典型表現為:發作性的頭痛,以頭枕部、頭頂部痛為主,也可放射到頭顳部,大多表現為發作性脹痛,伴有鏇轉性、浮動性或者搖晃性頭暈。可出現突發性弱視或者失明、眼花、復視、眼球震顫、視物不清、視野缺失 、瞳孔縮小、眼瞼下垂、眼球下陷等症狀,但在短期內可恢復。可以有發作性的耳聾、耳鳴、記憶力減退等,部分病人甚至還可以有不同程度發作性的 神情恍惚、感覺異常以及精神方面症狀等表現。病人頭部鏇轉可出現肢體突然失去支持力而猝倒,倒地時頭腦清楚,倒地以後還能慢慢爬起來再走。

【脊髓型】

該病症大多數以慢性進行性四肢癱瘓為特徵,由於脊髓受到壓迫的部位和程度不同,可出現不同的臨床表現。脊髓型頸椎病的臨床表 現很複雜,以肢體運動障礙、感覺障礙及膀胱直腸括約肌障礙等多方面表觀為主,大多沒有肩、頸痛的表現。脊髓受到壓迫後下肢症狀出現早,上肢症狀出現的晚。

下肢症狀:下肢症狀出現早,而且較重,主要表現為緩慢進行性的雙下肢麻木、發冷、疼痛、僵硬發抖、行走不穩、步態笨拙及無力等。經常打軟腿,容易絆倒,有的患者有行走踩棉花感、頭重腳輕,步履蹣跚;嚴重者下肢痙攣、行路困難、臥床不起、生活不能自理。

上肢症狀:出現較晚,某些較輕的或較早期的病人可能沒有上肢症狀,或症狀被病人忽視。症狀多為雙側上肢的感覺運動障礙,如:麻木、酸脹、燒灼感、疼痛發抖、無力以及活動不靈活等;甚至不能用手執筆、握筷子、端碗、系扣子 等雙手的精細動作。上肢的疼痛及麻木可發生在一個或多個手指,手的橈側(拇指側)或尺側(小指側)的幾個手指,也有 在肩部、上臂和前臂者,也可有沿神經走行方向放射的。

直腸括約肌障礙也較常見,表現為尿急,一有想排尿的感覺時便急不可耐,有時排尿控制不好,甚至可以尿褲子。排尿無力、尿不盡感以及便秘等,嚴重者小便瀦留或小便失禁。部分男性病人還可以有性功能障礙。

疾病初期症狀常呈間歇性,行走過多可使症狀加劇。少數病人偶爾在猛然仰頭時感到全身麻木、過電的感覺、雙腳發軟甚至摔倒。 隨著疾病的發展,症狀可轉為持續性。這裡需要指出,外傷可誘發或使該病加重,遇到外傷輕、病情重時 應想到外傷是否誘發了頸椎病。

1 、脊髓單側受壓:當脊髓單側受壓時,可以出現典型或非典型的 Brown-Sepuard 綜合徵。表現為病變水平以下同側肢體肌張力增加、 肌力減弱、腱反射亢進、淺反射減弱,並出現病理反射;重者可以引出髕陣攣或踝陣攣。另外還有觸覺及深感覺的障礙。對側以感覺障礙為主,即有溫度覺及痛覺障礙。而障礙的分布與病變水平不相符合。由於對側的運動束及本體感覺束尚屬正常,所以,該側的運動機能正常。

2 、脊髓雙側受壓:早期症狀以感覺障礙為主或以運動障礙為主,晚期表現為不同程度的上運動神經元或神經束損害的不全痙攣性癱瘓,如活動不利,步行不穩,臥床不起,呼吸困難。四肢肌張力增加,肌力減弱,腱反射亢進,淺反射減弱蔌消失。病理反射陽性。病人有胸、腰部束帶感,感覺改變平面與病變水平往往不相符合。有時左右兩側感覺障礙的平面與程度不相符合。有的感覺障礙平面呈多節段性分布,嚴重的患者可有括約肌功能障礙。

【交感神經型】

表現為頭暈、偏正頭痛、枕部疼痛、眼瞼下垂、視物模糊、瞳孔散大或縮小甚至失明。眼窩腫痛、心跳加快、心動徐緩,心前區疼痛,肢體發冷,肢體、頭頸、面部、發麻疼痛。

【頸椎增生】

頭部:頭痛或偏頭痛、頭沉、頭昏、枕部痛或頸後痛,可伴有噁心、嘔吐、耳鳴、聽力下降、發音障礙等,其症狀不像椎動脈型頸椎病那樣與頭部轉動有明顯的關係:

眼部:視物模糊、視力下降、瞳孔散大、眼窩脹痛,眼目乾澀、視野內冒金星、眼球下陷、瞼裂增大(一側眼睛可以睜得比對側大)等;

心臟:心跳快、心律不齊、心前區疼痛和血壓升高等;

周圍血管:由於血管痙攣,肢體可出現發涼怕冷,局部溫度偏低,肢體遇冷時有刺癢感,繼而可出現局部紅腫疼痛,可出現頭頸、顏面或肢體麻木,其痛覺減退並不按神經節段分布;

發汗異常:局限於一個肢體或某一部位的多汗,如一側頭部、頸部、雙手、雙足、一側肢體或四肢遠端等可出現多汗。

其他症狀還可以有頭昏眼花、心動過緩、血壓偏低、胃腸蠕動加強或噯氣,流淚、眼瞼下垂、鼻塞等症狀。另外,交感型頸椎病還有如下的一些特點:向下壓頭時病人感覺症狀加重,向上牽拉頭部時病人感覺症狀可減輕;病人臥床休息後症狀可減輕,受涼、勞累或休息不好後症狀加重;而且,病人有上午症狀輕、下午或晚上症狀加重,病人休息後症狀可以減輕,勞累過度後症狀會加重。

【混合型】

以上所述的兩種或兩種以上類型症狀同時出現。

保護頸椎

使用膏都石膏枕

對椎動脈型頸椎病所致的頭暈有顯著的緩解作用,研其原因發現膏都石膏枕之造型能使頭部保持抬高15-20度,其後頸部之填充作用又使頸部的生理曲度得以穩定,頸部肌肉得到了完全放鬆,減弱了其牽張反射作用,加上石膏之寒涼使交感神經興奮性降低,頭頸汗液分泌減少,結膜充血消失,過高血壓降至正常,緩解了椎動脈血管痙攣,因而對治療椎動脈型頸椎病有效。

夏日冷風頻吹頸部受涼

上班族如何保護好頸椎上班族如何保護好頸椎

夏日室外燥熱難耐,室 內空調涼爽如秋。可在空調房待久了,頸背部不經意間就著了涼。長時間受寒後,容易引起肌肉組織痙攣、疼痛,血管收縮,血液循環出現障礙。頸部肌肉痙攣不但會引起肌肉和韌帶勞損,頸椎的生理活動度也會發生改變,從而導致外平衡紊亂,力平衡失調,誘發或加重頸椎病。

小妙招:

頸肩部儘量不要對著空調或風扇吹,如果需要長時間待在空調房裡工作,不妨戴條小紗巾,以保護頸部不受涼。

午後貪睡頸椎受累

晚上睡不好白天打瞌睡,乏困 。天氣一熱,午後就更容易困頓不堪。很多辦公族習慣趴在辦公桌上打個盹,可往往一覺醒來後, 會感到頸部肌肉發酸、發脹、甚至疼痛,這是因為頸部長時間過度傾斜,頸椎、肌肉、韌帶始終處於一種牽拉的狀態,就如同一把弓,弦長時間緊繃著,很容易拉斷一樣。

小妙招:

在休息好後,可以站立來做做擴胸和後仰動作,這樣可以對人體頸部的肌肉、韌帶起到鬆弛(放鬆)的作用,有利於頸椎椎動脈血液循環功能的恢復。

夜間頻繁翻身脖子落枕

氣溫高,晚上睡覺也會輾轉難眠,翻身的頻率就更高了。但頻繁的翻身和枕頭選擇不適,容易導致落枕。枕頭過低,使頭部始終處於一 種下沉的狀態,頸部肌肉易痙攣;而枕頭過高,則使頸部肌肉始終處於一種牽拉的狀態。這兩種狀態, 都會讓頸椎保持高度緊張,引發頸椎不適。

小妙招:

對於健康人來講,枕頭要選擇松、軟的。習慣仰臥的人,枕頭的高度應在5cm—10cm,習慣側臥的人,枕頭的高度應在10cm—15cm。

久宅不動也傷頸

夏季室外炎熱的高溫更讓宅居避暑來的理所應當。可在家看電視、玩電腦等長時間保持一種坐姿,再加上低頭或是蹺二郎腿等不良習慣,都會使肌肉受力不均,影響脊椎健康。特別是長期低著頭,頸椎會過度傾斜,或者長期對著電腦,脖子僵直過久,都會引發或加重頸椎病。

小妙招:

不要總保持一種坐姿 ,經常變換一下姿勢,或隔一段時間就站起來活動活動。坐時還可以適當向後仰一仰,對整個脊柱能起到一種保護作用。

人體骨骼列表

區塊一具標準成年人的骨骼包括下面206塊(內為骨骼數量)
頭顱骨頭蓋骨額骨 | 頂骨(2) | 顳骨(2) | 枕骨 | 蝶骨 | 篩骨
面骨顴骨(2) | 上頜骨(2) | 下頜骨 | 鼻骨(2) | 齶骨(2) | 淚骨(2) | 犁骨 | 下鼻甲(2)
耳骨錘骨(2) | 砧骨(2) | 鐙骨(2)
喉部骨骼:舌骨
軀幹骨胸部骨骼(25):胸骨 | 肋骨(2 x 12)
脊椎(24):頸椎(7) | 包括寰椎樞椎 | 胸椎(12) 腰椎(5)
上肢骨

肩部骨骼:鎖骨(2) | 肩胛骨(2)
手臂骨骼(6):肱骨(2) | 肱骨骨節 | 尺骨(2) | 橈骨(2) | 橈骨頭
手骨(54):
腕骨手舟骨 (2) | 月骨 (2) | 三角骨(2) | 豌豆骨(2) | 大多角骨(2) | 小多角骨(2) | 頭狀骨(2) | 鉤骨 (2)
掌骨:掌骨 (5 × 2)
指骨近節指骨 (5 × 2) | 中節指骨 (4 × 2) | 遠節指骨 (5 × 2)

下肢骨骨盆髖骨 | 骶骨 | 尾骨
腿骨股骨(2) | 股骨頭 | 大轉子 | 大腿骨節 | 髕骨(2) | 脛骨的軸部和骨節(2) | 腓骨
足部 (52):
踝骨跟骨(2) | 距骨(2) | 足舟骨(2) | 內側楔骨(2) | 中間楔骨(2) | 外側楔骨(2) | 骰骨(2)
足背骨跖骨(5 × 2)
趾骨近節趾骨(5 × 2) | 中節趾骨(4 × 2) | 遠節趾骨(5 × 2)
幼兒骨骼骶椎(4 或 5),成年後融合為骶骨
尾椎(3 到 5),成年後融合為尾骨
髂骨坐骨恥骨,成年後融合成整體的髖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