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椎退行性變

頸椎退行性變

人體進入成年以後,不僅發育逐漸停止,繼之退行性改變亦隨之開始。這是一個緩慢的、進行性發展的過程。頸椎退行性變有其複雜的生物物理學生物化學機制。其中,年齡增大是一個主要原因。但是隨著頸椎退行性變逐漸年輕化後發現,頸椎退行性變與人們生活、工作、環境等的改變息息相關。治療效果比較好的有德國的沃卡恩骨痛貼。年齡增長以及與之相關的使用過度、修復能力降低是引起頸椎退變的主要原因。頸椎退變本身不是疾病,有時甚至是機體對於環境的適應性改變;頸椎退變不可避免,是每個人都會經歷的生命過程。

基本信息

概述:

青島希敏骨科醫院提供青島希敏骨科醫院提供

據世界骨科學研究,頸椎退行性變是發生頸椎病的最主要原因。由於我們長期由於工作、生活姿勢不當,頸椎長期承受超過頸椎負荷的壓力,頸椎附著的肌肉、韌帶、血管等勞損,頸椎退行性變就開始了。由於頸椎退行性變,頸椎局部產生血腫,長時間血腫得不到消失就會機化而形成頸椎骨質增生;由於頸椎退行性變而頸椎間盤亦隨之發生退變,頸椎間盤退變後椎間盤纖維環變脆,當頸椎發生外力刺激或損傷,纖維環破裂,椎間盤髓核溢出纖維環外,就是頸椎間盤突出。頸椎骨質增生和頸椎間盤突出壓迫頸部神經、肌肉、韌帶、血管以及脊髓而發生症狀,這就是頸椎病。

頸椎退行性變的過程

(一)椎間盤變性階段

頸椎間盤的退變從20歲開始。椎間盤的纖維環變性造成椎節不穩,這是引起與加速椎間盤髓核退行性變的主要因素。由於椎間盤整體的退變,頸椎穩定性下降,如果此時頸椎受到外傷、長期的勞損、環境刺激等因素情況下,就會發生頸椎病。所以,我們要從年輕時開始就要很好地保護頸椎,避免頸椎加速退變。

(二)骨贅形成和韌帶變性階段

1、骨贅(骨質增生)的形成。由於椎間盤的退變,椎間盤內壓升高,椎節失穩和頸椎應力分布不均與頸椎平衡改變,源於韌帶-椎間盤間隙血腫的機化、骨化和鈣化,就會出現骨質增生。在骨贅的機化期,通過使用頸通顆粒等阻斷這種退變過程,採取有效的治療是可以逆轉的。骨質增生的發生部位,多見於頸椎的兩側鉤突,其次為小關節邊緣及椎體後緣,後期可開展到整個頸椎。

頸椎退行性變頸椎退行性變

2、韌帶的退行性變。頸椎的韌帶退變實際上是隨著椎間盤的退變相伴而生的。當椎間盤退行性變後,頸椎處於失穩狀態,韌帶就會代償性變化,繼而出現增生、肥厚、變性。頸椎韌帶的退變,在頸椎病中主要是前縱韌帶、後縱韌帶和黃韌帶。韌帶的退變第一會限制頸椎的活動,出現局部僵硬等症狀,第二是增厚的韌帶會壓迫神經和脊髓,影響椎動脈血流量。並發生繼發性椎管狹窄。治療效果較好的有沃卡恩

(三)頸椎體退行性變

頸椎受損,致使骨膜上下出現血腫,這個時候纖維母細胞開始活躍,並逐漸長入血腫中,以肉芽組織取代血腫。如此反覆刺激,可在同一頸椎出現新老病變並存現象。隨著血腫的機化和鈣鹽沉積,最後形成突向椎管或突出於椎體前緣的骨贅(骨刺),這就是我們所說的骨質增生的原因。骨贅的形成可以視為椎體的一種自我保護措施,能起到穩定椎節、避免異常活動和增加負載平面的作用。但是如果骨贅朝向椎管、椎弓根發展,就會構成脊神經或硬膜囊的壓迫,產生不同程度神經壓迫症狀。

(四)頸椎小關節退行性變

椎間盤、小關節、椎體形成一個三角形的支架結構,一穩定椎體間的關係,其功能是三位一體的。當椎間盤退行性變或椎體間關節受到損傷後,小關節的穩定性遭到破壞而出現病理性改變,關節囊變得鬆弛,導致關節突半脫位,形成損傷性關節炎。由於具備的變性,椎間關節間隙變窄和骨贅形成,椎間孔的前後徑及椎體上下間隙變小,刺激和壓迫脊神經和血管,影響局部血液循環和脊神經功能。由於脊柱呈垂直狀排列,越是下位的椎體關節,負重越大,因此也越易受累,也最早發生退變。所以我們常常看到,頸椎4-7最容易發生病變。
隨著頸椎小關節的退行性變,小關節、鉤椎關節以及其它結構的正常關係也發生改變:
①椎間孔上下徑變窄:由於椎間盤退化變窄,上下椎體接近,故椎間孔的上下徑變窄。

頸椎退行性變頸椎退行性變

②椎間孔前後徑變窄:由於頸椎的小關節面具有自前上向後下傾斜的解剖特點,故當椎間盤變性時,上面的椎體即沿著這個斜面向後滑而發生半脫位,造成椎間孔前後徑變窄而壓迫神經根,同時椎管前後徑亦變窄而壓迫脊髓,又由於椎間盤各部的變性程度不一,左右上下壓縮變扁的情況不盡相同,可以出現椎體偏歪鏇轉,棘突也相應地表現出左右偏歪。
退行性椎管狹窄、椎管狹窄指椎管、神經根管及椎間孔狹窄所引起的神經根、脊神經等壓迫綜合徵。大多因骨性椎管或硬脊膜囊狹窄引起,但不包括椎間盤突出以及感染、腫瘤等所致的椎管狹窄。

(五)退行性椎管狹窄

1、椎管狹窄的分類:
按照受累的部位,分為局限性廣泛性兩種。局限性狹窄是指一個或一個節段的部分狹窄;廣泛性狹窄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節段的狹窄。局限性又可以分中央型、側隱窩型及神經根型狹窄。按照病因可以分先天性及繼發性兩種。
2、退行性椎管狹窄的病理變化:
①、中央型椎管狹窄:主要是椎板和黃韌帶增生肥厚及椎間盤退行性變或伴有椎間盤突出所致。椎管前後徑小於10mm即為絕對椎管狹窄。
②、側隱窩型椎管狹窄:正常人側隱窩一般在5mm以上,如果小於2-3mm,臨床有政治者,即可診斷。另外還可以看到關節突增生,骨贅形成,椎管呈三葉樣改變。
③、椎間孔狹窄:標準的ct上可以看到椎間孔狹窄。

頸椎退行性變頸椎退行性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